学术投稿

北京市海淀区3~6岁儿童肥胖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毛康娜;王燕

关键词:肥胖症, 患病率, 因素分析, 统计学, 儿童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儿童肥胖北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均呈上升趋势.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贵港市中小学校自备饮用水卫生状况调查

    饮水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学生饮食安全和传染病的流行,关系到青少年儿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关系到学校和社会的安定.为了解贵港市中小学校自备饮用水卫生状况,保障学校自备饮用水安全,确保师生身体健康,防止饮用水安全事件的发生,笔者于2005-2006年对该市33所中小学校共45份自备饮用水进行基本情况调查及水质检测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秦忠营;雷格珍;陆汉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师范专科生核心自我评价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目的 了解师范专科学生核心自我评价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为开展相关咨询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CSE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贵州省1 689名师范专科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男生核心自我评价得分(3.45±0.62)高于女生(3.24±0.60,P<0.01),一年级新生(3.42±0.60)高于二、三年级学生(3.25±0.63,3.31±0.57)(P<0.01);核心自我评价与SCL-90总均分存在负相关(r=-0.51,P<0.01),且对SCL-90总均分回归显著(β=-0.50,P<0.01).结论 师范专科学生核心自我评价与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作者:张翔;赵燕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生尿液及其食用的农产品氟含量测定

    目的 研究右江民族医学院是否处于一个氟安全地区,为地氟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右江民族医学院26位同学(≥21岁)的尿液氟含量及大米、白菜、番薯、石榴、板栗、煤炭的氟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生尿液中氟的质量浓度为(0.342±0.081)mg/L,大值0.510 mg/L,小值0.200 mg/L.农产品中大米、白菜、番薯、石榴、板栗的平均氟含量为1.6mg/kg,大值为3.25mg/kg,小值为0.煤炭为9.0 mg/kg.结论 右江民族医学院处于一个氟较安全地区.

    作者:韦耀东;罗义雄;温晶;韦玉娇;覃宇;马海燕;陶小萍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北京市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现状分析

    目的 了解北京市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普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对北京市16所高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工具为自编问卷.结果 16所高校均开展了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检测工作,18.75%的高校进行了研究生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分别有14,9,7,6所学校使用了大学生人格健康调查表(UPI)、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卡特尔人格问卷(16PF).结论 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已经受到高校的广泛关注,但各高校使用的量表各异,尚未形成一套标准、成熟的心理健康测评系统.

    作者:孙昊哲;王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北京市东城区小学一年级新生读写姿势现况分析

    目的 了解小学生读写姿势现况,探讨坐姿对视力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 ,选取北京市东城区小学一年级学生365名;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按照常规方法 检查学生视力,在自然无干预的情况下检查学生的读写姿势.结果 有80.4%的一年级小学生读写姿势不正确,人均不正确项数为1.51.有1项不正确读写姿势的为40.19%,以胸桌距离不足一拳为多,占37.41%.读写姿势与学生视力存在一定关系.结论 教师及家长应关注小学生的读写姿势问题,采取适宜措施,帮助其保持正确坐姿,培养良好用眼习惯.

    作者:潘勇平;石晓燕;高爱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中小学生3种近视筛查方法的比较

    目的 对中小学生3种近视筛查方法 比较,提出适宜的近视筛检方法 ,为中小学生近视监测和干预效果评估服务.方法 选择上海市虹口区3所学校的中小学生,发放知情同意书,由家长带领孩子到上海市和平眼科医院用3种视力筛查方法 检查视力情况.结果 共有395名学生进行了全部检查.左眼与右眼的度数呈高度相关,裸眼视力筛查视力不良率为48.7%,小瞳检影近视率为49.4%,散瞳检影近视率为35.7%.小瞳检影的灵敏度为97.2%,阳性预测值为70.3%;裸眼视力筛查的灵敏度为95.0%,阳性预测值为68.2%.结论 在无散瞳验光条件下,学生群体近视筛查可以考虑小瞳检影法和插片验光法相结合的方法 .

    作者:亓德云;范宏恩;蒋骅;司梅;张桂莲;陶岚;黄慧理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上犹县26起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分析

    目的 分析上犹县2002-2007年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状况,探讨预防控制学校暴发疫情的策略和措施.方法 以上犹县传染病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为基础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进行分析.结果 26起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中乙类7起,丙类18起,其他传染病1起;肠道传染病7起,呼吸道传染病17起,接触性传染病2起;农村学校16起,城镇学校10起;小学19起,中学7起;春秋季共暴发24起,冬季和夏季各1起.结论 应重点加强学校易感人群传染病防治工作,加强学校饮用水和饮食管理.

    作者:叶春昭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我国大学生公费医疗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我国大学生的公费医疗制度作为社会保障的一部分,是随着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而形成的.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是我国重要的劳动政策之一,主要由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2个部分组成.

    作者:刘瑞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小学生近视干预措施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预防小学生近视的有效措施,科学地指导小学生近视预防控制工作.方法 于2002-2006年对暨南大学附属小学2002-2003学年三、四年级学生开展预防近视的试验,以暨南大学附属小学三年级学生为试验组1(135人),四年级学生为试验组2(131人).分别以广州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体质健康监测点同学年的三、四年级学生为对照组1(240人)和对照组2(135人),并以暨南大学附属中学2004-2005学年初一年级学生为内对照组(98人).试验组采取的干预措施包括上健康教育课,每日做2次全国小学生眼保健操和根据中医针灸经络学说新创眼保健操,同时对学生家长进行预防近视健康教育;对照组未采取干预措施.结果 试验组1的近视率(51.1%)比对照组1(79.0%)降低了27.9个百分点,试验组2的近视率(57.2%)比对照组2(70.1%)降低了12.9个百分点;试验组1和试验组2在试验结束时的近视率均低于内对照组.结论 采取的预防小学生近视的干预措施是有效的.

    作者:阎筱青;徐聪兵;吴赤蓬;熊莉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贫困地区农村寄宿小学生膳食营养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贫困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小学生膳食营养状况,为相关部门制定干预措施和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抽取宁夏和湖南贫困农村4所寄宿制学校小学生597名,采用24 h膳食记账和称重相结合的方法 连续5 d 记录每位学生的每日食物消耗种类和数量,利用Sata 9.0分析软件计算每人每日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摄入量,与中国居民营养素推荐摄入量(RNI)和适宜摄入量(AI)进行比较.结果 贫困地区寄宿小学生的主要营养素摄取量普遍缺乏,特别是蛋白质、维生素A 以及微量元素钙与锌.结论 贫困地区农村小学寄宿生营养摄入量普遍不足,应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其膳食营养.

    作者:王婷;李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宿州市中学生健康危害行为流行病学调查

    吸烟、饮酒、药物滥用、不安全性行为、缺乏体育锻炼以及各种导致伤害的行为被称为健康危害行为[1].青少年是人生的过渡时期,这些健康危害行为对青少年和成年期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影响[2-3].为了解宿州市青少年健康危害行为现状,并为开展青少年健康危害行为的干预研究提供基础材料,笔者于2005年对宿州市中学生健康危害行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王君;郝加虎;黄锟;孙莹;陶芳标;张洪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与高中生学习适应性和学业成绩的关系

    心理控制源分为旬在控制(外控)和内在控制(内控).外在控制是指结果不由个人努力所块定的一种普遍信念,而内在控制则指事情结果与个人努力相一致.

    作者:孙永珍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AngleⅢ类错(牙合)儿童口腔正畸的心理分析

    颅面部的生长发育与错(牙合)畸形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口腔正畸学作为颌面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给许多牙颌畸形患者带来了福音.在正畸治疗中,医生的技术水平和患者的配合程度决定治疗的疗程及质量.AngleⅢ类错牙合在临床上较常见,对其进行早期矫治,患儿可以发育正常[1].由于治疗的对象是儿童,而他们的配合直接影响进展和效果,所以对患儿进行心理诱导,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正畸治疗,可帮助正畸患者取得良好的、稳定的疗效.

    作者:黄爱萍;张海星;何玲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中国城市中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及成瘾者上网目的分析

    目的 了解我国中学生网络成瘾倾向流行现状及其表现特征,为进行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资料来自2005年全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对18个省(区、市)城市181 832名中学生长时间上网和网络成瘾倾向报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中学生长时间上网报告率为6.7%(男生为10.1%,女生为3.5%),网络成瘾倾向报告率为8.6%(男生为12.4%,女生为5.0%),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中学生网络成瘾报告率随年级而上升,高中生高于初中生,高一达高峰.有成瘾倾向者位居前3位的上网目的 分别是聊天、玩游戏和多媒体娱乐.结论 针对中学生网络成瘾现象开展健康教育非常必要.

    作者:张琳;季成叶;黄丽巧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祥云县贫困农村小学生参与性营养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贫困地区农村小学行之有效的营养教育模式,以增强营养教育的效果.方法 选择祥云县8所贫困农村小学四~六年级32个班1 124名学龄儿童,采用参与性营养教育进行干预.结果 干预后调查对象对新鲜水果或蔬菜、黄豆、胡萝卜营养价值的回答正确率分别提高6.3,6.5和24.1个百分点(P<0.01),对谷类食物、牛奶及奶制品主要提供的营养素的回答正确率分别提高21.1和6.2个百分点(P<0.01),预防骨质疏松、贫血原因、预防缺铁性贫血知识点分别提高10.7,0.6和33.4个百分点(P<0.01).对饮食与健康的认知情况有不同程度提高(P值均<0.01).干预前有81.7%的儿童愿意把学校学到的知识告诉家长,干预后该比例提高了5.9个百分点(P<0.01);每天吃早餐的比例由22.4%提高到32.4%(P<0.01).结论 对贫困地区学龄儿童可采用参与性营养教育方法 .

    作者:殷建忠;李燕;周建于;周玲仙;池开胜;郑敏;张忠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威海大学生学业倦怠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大学生学业倦怠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教学模式改革和心理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大学生学业倦怠问卷(MBI-GS)和大学生课业负荷量表,对1 31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学业倦怠的检出率为23.4%,轻度学业倦怠学生占19.4%,重度学业倦怠学生占4.0%;学业倦怠与课业负荷呈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情绪衰竭和讥诮态度与课业负荷呈显著相关(P<0.01),低个人成就感与课业负荷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 应加强有针对性的专业帮助和心理健康教育,从而降低大学生的学业倦怠,促进学业投入.

    作者:倪士光;伍新春;张步先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南京市县乡中学生日常饮食行为和运动状况

    目的 了解南京市县乡中学生日常饮食行为和运动状况,为制定相关行为干预及营养宣教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以整群抽样方法 抽取15所中学4 124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南京市县乡中学生每天喝汽水饮料和吃甜点1次以上率分别为24.2%和27.3%,每天喝1杯牛/酸/豆奶率为39.2%,每天吃早餐率为77.0%,偏食率为34.6%.中学生每天运动1 h以上者占14.5%;每天看电视/录像2 h以上者占26.1%;每天做课外功课、补课2 h以上者分别占49.9%,11.9%;每天玩电子游戏2h以上者占8.5%.多项饮食行为和运动、静态活动在初、高中和性别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初中学生基本营养知识知晓率均低于22.0%.结论 南京市县乡中学生存在多种不良饮食行为,缺乏运动、静态活动较普遍和营养知识匮乏,迫切需要健康教育和干预.

    作者:任香梅;蔡云清;莫宝庆;邵继红;贺珍;居培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叶恭绍教授与我国儿少卫生事业

    1.生平简介叶恭绍,儿童少年卫生学家,医学教育家.她毕生致力于儿童青少年卫生教育和科学研究,培养了中国几代儿童青少年卫生专业人才.长期以来,她从事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研究,提出了我国男、女少年第二性征发育的分期方法,成为我国广大专业工作者研究青春期发育的重要依据.她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儿童青少年卫生科研机构--北京医科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为推动儿童青少年卫生学科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作者:叶广俊;吕姿之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河南省中小学生1991-2005年肥胖流行趋势分析

    2002年全国学生体质监测原始数据与1995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结果相比,肥胖学生明显增多,尤其是城市男生的肥胖率上升了7.77%[1].为了解中小学生肥胖的流行趋势,探讨防制学生肥胖的对策,现将河南省1991,1995,2000和2005年中小学生的体质调研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吕全军;周晓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中国城市中学生不健康饮食行为及其聚集状况

    目的 分析中国城市中学生不健康饮食行为及其聚集情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05年18省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资料,共分析177 115名城市中学生的不健康饮食行为.结果 男、女生7项不健康饮食行为检出率分别为:频繁喝软饮料2.7%和1.5%;频繁吃甜点心9.4%和14.0%;频繁吃西式快餐1.6%和1.2%;偏食37.1%和39.8%;不喝牛奶17.5%和17.0%;不吃早餐8.6%和7.8%;不健康减肥行为10.1%和23.1%.各种行为检出率及其聚集有明显的地区、性别、年级差异.结论 应重视青少年不健康饮食相关行为预防,通过建立健康促进学校、开展生活技能教育等措施实施.

    作者:季成叶;陈天娇;黄丽巧;李勃;张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