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莹;甘辞海;田华菊
本文通过对我院2001~2005年的护理纠纷、差错、事故进行系统分析和量化评估,根据结果及危害程度将其分为三级,对各级危机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极大地阻止了由于护理缺陷所产生的护理危机的发生、发展,减少了护理危机事件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潜在伤害.
作者:刘成霞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妊娠分娩合并症和并发症的发病率较高,但妊娠合并急性脂肪肝(AFLP),临床上较少见,一旦发生,对孕产妇的危害较大,死亡率也较高[1].我科于2005年9月20日收治了1例妊娠合并急性脂肪肝并发肝、肾功能不全、DIC的患者,抢救成功.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刘志前;郑军廷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中药液冲洗对鼻咽癌患者进行鼻咽部放疗后所产生毒副作用的疗效.方法 将300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中药液冲洗)150例,对照组(0.9%氧化钠溶液冲洗)150例.观察两组患者放疗过程中放射性反应及放射性毒副反应情况.结果 试验组在放疗期间鼻咽粘膜反应轻、分泌物减少、呼吸情况良好、细菌感染率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药液冲洗是预防鼻咽癌患者放射反应及放射性毒副反应的有效手段.
作者:刘海军;吴凤珍;陈华芳;杨志雄;余忠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晚期老年性痴呆(AD)的护理效果,提高晚期AD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将40例晚期A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出院指导,出院后不施加任何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为期一年的家庭护理干预,包括对AD患者及家庭照顾者进行AD疾病知识及护理技能指导、家居安全护理指导,指导照顾者为患者进行预防褥疮、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的护理、肢体功能锻炼及对照顾者心理疏导等.干预后统计两组患者在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褥疮等全身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家居安全意外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褥疮以及家居安全意外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有效的家庭护理干预可提高晚期AD患者的生存质量,延缓病情的进展.
作者:卢少萍;徐永能;张月华;黄巧;谢银均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心血管疾病是全世界面临的健康问题,在发展中国家亦日益突出.目前每33 s就有1人死于该疾病.自1919年以来,该病已居美国死亡病例的首位.有资料证实,当前美国已确诊的心血管疾病病人约6 100万,每年的花费达300亿美元.
作者:孙惠娟;李琳章 刊期: 2006年第11期
重症监护护士常发现自己处于伦理挑战中,但在基础教育中他们几乎从未受过应对这些敏感问题的准备.该文提供一个家人在场心肺复苏(CPR)的病例研究,使学习重症监护课程的学生在作伦理决策时得到宝贵的经验,为将来处理不可避免的两难选择做好准备.
作者:龚丽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老年人有很多的健康问题,是医疗服务的主要对象,应该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如今,老年人占约旦总人口的5%以上,预计15年内会升至10%以上.随着核心家庭和外出工作妇女的增多,更多的老年父母独居,需要大量熟练和有工作经验的护士来照顾老年急诊的病人,为他们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满足他们的生理、心理与社会需求.
作者:陈志琼;石朝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一位76岁的妇女,昨天施行右髋部骨折手术,术后送入骨科,开始她很愉快,也很合作,但几小时后逐渐出现了异常,表现出惊恐并喊叫妈妈,并坚持说现在是1966年,她还说曾关在监狱里.
作者:张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外周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的严重下肢动脉缺血和坏死,严重威胁患肢甚至患者的生存,常规手术治疗后短时疗效显著,但出现再狭窄率很高[1],尤其是术后2 w内有较高血栓再形成发生[2].我科从2001年10月~2004年10月对42例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或动脉取栓术后患者,采用动脉内置管微量注射泵持续抗凝治疗的方法防止血栓再发生,效果满意.
作者:郝秋梅;狄晋宁;李小莉;闫素珍;郭蕴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对许多重症监护室的护士来说,日常工作充满了失望、沮丧、恼怒、压力,她们的交流要么就太少,要么就太迟;缺少对她们做出决定意见的尊重,从而直接影响她们的工作;对她们考虑或认可支持的需求漠不关心:与同事和周边工作人员的关系紧张;人员短缺,经常发生的不断阻挠她们为病患及家属提供良好的照料的事件,这些困扰考验着她们的奋斗精神,即使是那些致力于这项工作的护士们也时刻被这些因素困扰.
作者:李群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健康知识的需求内容.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60例住院患者进行相关健康教育需求的问卷调查,根据不同层次患者的需求,有目的性、针对性地完善健康教育.结果 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普遍需求,问卷调查反馈的5个方面内容中,对疾病相关知识的需求显得尤为重要,依次分别为术后处置、患者及家属心理需求、术前术后相关知识、出院指导方面的需求.结论 对前列腺癌患者在治疗护理期间的健康教育,应根据患者需求的不同,采取分阶段、多种形式的实施方法,逐步完善教育计划内容.同时应重视对家属社会支持系统的健康教育,以便共同配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
作者:杨明莹;王云娥 刊期: 2006年第11期
21世纪美国护理的短缺与其他任何一种劳动短缺是不同的.该问题的研究结果是提高报酬和改善工作条件.然而,这并没有激励人们继续从事护理工作,甚至仍有人逐渐离开护理行业.我们必须找到解决办法,以免出现危机.
作者:王颖琦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据Rosseland(2002)报道,尿潴留很普遍,是由于膀胱过度膨胀所致,继之可以使膀胱出现永久性损害,导致患者长期住院(Johansson,2002).
作者:刘辉;赵晓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的广泛开展,心理护理作为一种重要的护理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它贯穿于病人住院的全过程,能较好地解决病人的负性情绪及心理问题,起到药物所不能起到的作用.而如何评价心理护理效果,哪些因素可影响心理护理效果报道不多,作者对其疗效评价及对心理护理效果有影响的因素作一探讨.
作者:权阳顺;邹晓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钙离子是体内含量丰富的阳离子之一,是构成骨骼的矿物质.它具有兴奋心脏、调整心率、收缩心肌、骨骼肌及平滑肌的作用,也可应用于心肌梗死及药物治疗.此外,钙离子在血液凝固、细胞损伤及死亡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钙离子水平主要是由肾脏维持和调节的.
作者:王永明;麻超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糖尿病足于1956年由Oakley首先提出,1972年由Calleall再次明确其定义:糖尿病患者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或因缺血而失去活动能力,合并感染所致的足部疾患.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糖尿病足群体也在逐步扩大,甚至达到糖尿病患者的49.5%,因此而被截肢者占非外伤性下肢截肢患者的50%.且一侧肢体做了截肢,50%患者的另一侧肢体5年内也不得不截肢[1].
作者:赵书彦;赵玉杰;邹凤贤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每年都有很多人前往苏格兰各医院医治头外伤,而且大部分都往院治疗.一小部分病人因为没有及时检测或处置并发症而使治疗结果变糟,所以医护人员及时评估头外伤病人病情,尽早检测出需干预的问题极为重要.只有这样,病人才能及时得到专业的治疗,将外伤的潜在危险降到小.
作者:郑立文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度窒息抢救的措施.方法 对我科自1999年2月~2005年5月从阴道分娩的4 209个新生儿中出现的15例重度窒息患儿,进行抢救并分析.结果 15例患儿经过医护人员的积极抢救治疗,抢救成功,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临床护理人员对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应在熟悉其病因、正确熟练掌握各种处理方法的基础上争分夺秒地进行,才能达到有效的目的.
作者:林秀玲;罗丽莉;纪楚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严重低氧血症的效果及护理情况.方法 将2005年4月以来采用NCPAP治疗与护理21例新生儿严重低氧血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1例患儿经有效治疗后均能明显纠正缺氧状态,未发现有副作用.结论 NCPAP能有效地改善肺顺应性、增加肺功能残气量、减少呼吸功、改善血氧饱和度,且操作方便、相对无创.经过精心护理,可以明显减少鼻塞、疾病本身的损害,值得推广.
作者:黄凌雁;张伟青;彭晓芸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工作疲溃感是当前心理学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国外有关护士身心健康状况的研究发现护士易发生高度工作疲溃感(professional burnout).本文对国内外有关护士工作疲溃感的研究进展和主要研究结果进行了综述,以明确护士工作疲溃感的表现及评估、原因分析、影响后果、预防及干预措施,并为我国护士工作疲溃感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提供信息与方向.
作者:余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