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纵膈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石寒冰;姜云飞;王菲;李伟;刘彤媌;毕红霞;牟海军;安静春;吕佳

关键词:纵膈病变, 支气管针吸活检术, 阳性诊断率
摘要:目的 讨论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纵膈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呼吸科诊治的气管、支气管腔外的纵膈肿物的4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常规气管镜检查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气管镜联合TBNA检查患者23例,作为实验组,将两组分别获取的细胞或组织标本送检做病理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阳性诊断率.结果 对照组20例,阳性诊断结果6例,阳性诊断率为30%,观察组23例,阳性诊断20例,确诊率为86.96%,两组结果采用x2检验,x2=-14.517,P=0.000,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气管镜联合TBNA检查能够有效提高纵膈内病变的检出率.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相关文献
  •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本文旨在解决评价影响因素的模糊性或不确定性、定性指标难以定量化等问题,通过评价发现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为医院领导加强环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本文随机抽取样本医院的住院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服务质量理论等结合模糊综合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对样本医院医疗服务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医生的技术水平、诊疗后的恢复情况存在劣势,医院要加强在该领域的投入,医院的收费水平、医院药品的价格及质量部分同样存在劣势,医院的医疗设备等硬件设施存在风险,医院目前的医疗服务质量位于WO象限中,以此提醒医院实施相关的管理策略.结论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评价结果合理、清晰,可以广泛应用于医疗服务管理中.

    作者:汤露霞;刘琪;马文莉;李林贵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论优质护理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

    目的 对优质护理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某院于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消毒供应室全体工作人员中实施优质护理改革,主要措施为强化服务理念与责任心、展开基础知识培训、和其他科室加强沟通、强化安全护理.利用书面调查表对实施优质护理前3个月及实施后3个月临床服务满意度及护理人员受伤例数进行对比.结果 各科室满意度评分由实施优质护理前的(86.4±2.7)分提升至实施后的(98.4±2.2)分,受伤率由实施前的13.4%降至3.8%例.对比可知,实施优质护理后各科室满意度显著提高,护理人员受伤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在消毒中心实施优质护理可提升临床服务质量,提高各科室满意度,减少护理人员受伤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田春梅;刘玲玲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分析研究急性心肌梗死以后合并心律失常采用临床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2011年3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收治的患有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以后合并心律失常的病人160例,采用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对病人采取常规临床护理模式,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采用循证护理,对两组病人经过临床护理以后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在护理之前发生心律失常的几率为87.5%(70/80),护理以后实验组心率失常发生率为5%;对照组在护理之前发生心律失常的几率为86.3%(69/80),护理以后对照组心率失常发生率为40%,临床实验结果显示,临床护理以后,实验组发生心率失常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心律失常发生几率为5%,对照组心率失常发生几率为40%,临床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发生心率失常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3.7%,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1.2%,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以后合并心律失常采用临床循证护理模式,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使病人的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杨丽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住院早产儿疼痛原因极其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住院早产儿疼痛原因及其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41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分析疼痛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41例早产儿PIPP评分平均为(10.1±3.3)分,其中不超过6分者为3例,占据7.3%,7~12分者为36例,占据87.8%,12分以上者为2例,占4.9%,总有效率高达95.1%.结论 通过合理安排护理操作、静脉采血、正确安置早产儿的体位、喂食蔗糖水等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早产儿疼痛反应,效果确切.

    作者:曲凯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消化性溃疡导致消化道出血临床护理

    目的 探讨消化性溃疡导致的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和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3年6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消化性溃疡导致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所有患者都进行常规内科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内科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进行CNP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护理效果、心理状态、相关的疾病知识了解掌握程度以及对我院给予的护理工作满意程度进行对比.结果 在临床护理效果方面,观察组有41例患者显效,8例患者有效,对照组有24例患者显效,19例患者有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明显好于对照组86%的总有效率.在SDS、SAS心理状态的评分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在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程度方面,观察组未能掌握的患者只有2例,而对照组有13例,观察组也明显好于对照组.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程度的调查中,观察组所有患者都满意我院给予的护理方式,而对照组中有8例患者表示不满意,观察组也明显好于对照组.以上对比都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院采用CNP的管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有效提高医疗护理的质量,降低患者不良心理情绪和异常状态,提高患者对相关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得到了良好的治疗护理效果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因此值得在临床护理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古利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急诊重症加强治疗病房患者谵妄的病因分析及治疗策略

    目的 分析急诊重症加强治疗病房(EICU)患者发生谵妄的病因,并总结治疗策略.方法 于2011年10月开始针对我院EICU患者出现谵妄的病因采取科学性的对策,分别于实施前后1年时间内抽选96例住院患者,记录患者中发生谵妄几率,归纳相关因素,并比较患者住院时间和费用.结果 EICU内实施对策后,96例患者中谵妄发生率为40.6%(39/96),明显低于实施前70.8%(68/96),并且除实施前后基础疾病引发谵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外,其他原因引发谵妄的几率明显降低,其中以环境因素引发谵妄发生率降低明显,由实施前的30.2%(29/96)降到实施后11.5%(11/96),P<0.05;对策实施后,患者住院时间和费用分别为(13.9±3.2)d,费用为(2.2±0.3)万元,均优于实施前,但是住院时间差异不明显,P>0.05,费用方面,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 及时总结并针对EICU患者出现谵妄的原因采取合理对策,可有效降低谵妄率,提高患者预后.

    作者:李绍鹏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178例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法律风险初探

    目的 对178例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法律风险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 采用抽样方法选择178例于2010年6月-2013年7月间在我院外科、内科、肿瘤科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根据护理不良事件的类型、级别、系统以及与法律风险之间的关系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并对法律风险进行探讨.结果 肿瘤科系统为护理不良事件中易出现法律风险的系统,护理不良事件系统法律风险发生次数占全部不良事件发生次数的1.94%,Ⅱ级为法律风险中大的损伤级别,用药错误为法律风险中大的不良事件类型.不同系统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级、Ⅱ级、Ⅲ级、Ⅳ级与Ⅴ级、Ⅵ级护理级别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护理不良事件的类型、级别以及系统,对护理人员进行风险分析并展开相关培训能够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减少护理不良事件法律风险.

    作者:高德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小儿消化系统急症诊断

    由于小儿胃肠道的发育需要在出生后经过几年才可以变得成熟,因此在这期间小儿的消化系统是非常的脆弱.遇到细菌的时候就非常的容易造成消化道疾病,小儿在不同的年龄段的时候,身体的消化系统也是和成年人有很大的差别.并且小儿消化系统在进行诊断时也具有相当大的难度,笔者就诊断小儿消化系统进行了研究,并且对一些疾病的产生进行了解释.

    作者:刘静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及市场状况

    医疗器械是基本医疗机构的必备硬件设备,直接象征此医疗机构的医疗和技术水平,不仅关系到所在地方群众的身体诊疗状况和社会效益,而且直接影响医疗机构的经济效益.我国医疗器械产业仍占有范围较广阔的市场,并且从长期方向看存在良好市场前景.我国医疗器械产业逐渐扩大和拓展,其水平逐渐趋向先进化,并且与国际水平接轨.但是市场模式发展和形成过程中,必然出现相关不足和问题,本文主要以浙江医疗器械市场为代表,分析我国整体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情况以及其市场状况.

    作者:李原;虞华;吴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护理

    目的 总结自发性气胸患者通过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的整体化护理措施.方法 对10例通过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整体化的护理.结果 通过术前术后整体化护理,患者均顺利康复,且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 做好整体化护理措施对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孙洪微;李坤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人性化护理干预在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并研究人性化护理干预在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帮助我们探讨其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9月收治的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患者60例,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进行1~60号的编号,然后抽取,奇数者为对照组,偶数者即为观察组,两组各为3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则应用我们要研究的人性化护理.然后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从存活率、死亡率者两个方面对效果进行评估比较.结果 观察组30例患者存活者22例,死亡8例,死亡率为26.7%,相应的对照组则为12例、18例,死亡率达到了60.0%,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干预能够做到以患者为主,明显提高了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了死亡率,应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李春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探究产前超声诊断胎盘植入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本产前超声诊断胎盘植入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我院在2007年1月-2012年1月之间共收治到胎盘植入患者5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产前进行超声诊断,且术后经病理证实.结果 收治的54例胎盘植入患者中,产前超声诊断为胎盘植入13例,检出率为24.1%.结论 胎盘植入检出率目前较低,影响检出率的主要因素是胎盘附着的位置、胎盘植入的深度、超声诊断人员的经验等,在临床中需要注意控制影响因素,以提高诊断准确率,保障母婴安全.

    作者:齐东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间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急性发作患者112例,按期就诊顺序进行编号并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6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各临床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89.44±9.47)min、出血量(33.67±8.15)mL、疼痛分数(2.64±1.01)分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相应指标(109.45±10.47)min、(124.52±9.48) mL、(5.84±2.05)分,且观察组患者排气时间(2.86±0.68)d、下床时间(1.89±0.98)d、住院时间(7.02±2.04)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相应指标(5.42±1.24)、(3.08±1.22)、(15.34±3.58)d,组件差异在统计学上均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残石率(5.36%)与对照组(3.57%)相差不明显(P>.05),而起并发症发生率明(3.57%)显低于对照组(1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急性发作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恢复快,值得推广.

    作者:周长波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缩宫素联合前列腺素应用于引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研究

    目的 探究缩宫素联合前列腺素应用于引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观察.方法 资料随机选自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引产产妇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成三组,予缩宫素30例作对照组,予缩宫素联合卡孕栓40例作研究组A组,予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40例作研究组B组,分析三组产后出血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A组和研究B组两组引产后2h出血(161.2±53.1)mL和(152.4±51.6) mL,比对照组(192.4±82.5)少;24 h出血(207.3±51.2)mL和(219.3±24.5)mL,比对照组(324.5±99.4)mL少,比较差异明显(P<0.05);且研究A组和研究B组两组引产后2h和24 h出血,比较差异明显(P>0.05);同时三组均出现轻微的腹泻、恶心、寒战和发热等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行引产的产妇予缩宫素联合前列腺素,能有效改善患者产后出血,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具有一定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

    作者:刘新斌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关于医院实施绩效管理体系的实践与评价

    绩效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内容,其对医院的生存和长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医院绩效管理工作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需要不断健全与完善绩效管理体系,提高绩效评价的效果.本文结合实例,对医院实施绩效管理体系的实践与评价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促进医院绩效管理水平的提高.

    作者:路玓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优质护理在胆管结石患者ERCP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 讨论优质护理在胆管结石患者ERCP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5月间行优质护理的胆管结石ERCP患者129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2011年1月初—2011年12月底实行常规护理的15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和并发症情况,以及护理前后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采用SAS 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比较(x2=6.154,P=0.018),术后胰腺炎发生率(x2=4.810,P=0.037),手术操作时间(t=-2.230,P=0.048),护理工作满意度(t=3.362,P=0.028),结果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P术能有效定位胆管结石,结合EST术,能有效排除患者胆管结石,解除胆道梗阻现象,通过开展优质护理,做好术前及术后精心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减少患者术后胰腺炎发生率.

    作者:范莹;于慧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冠心病患者照顾者焦虑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照顾者的焦虑状态与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DS)及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照顾者的心理状况进行测定.结果 冠心病患者照顾者的焦虑得分为(33.45±4.12),高于国内常模(P<0.05);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分值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评分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照顾者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情绪,其与社会支持水平密切相关,提高冠心病照顾者的社会支持可能有助于其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冯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两种采血方法在放置时间上对血常规结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常规检测中,两种采血方法在放置时间上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从2013年6-12月,选取本院行静脉血或末梢血检查血常规的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共100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静脉血组和末梢血组,每组各50例.采血后在0、60、120 min三个时间点上,对各个标本分别进行检测,然后比较两组的3次检测结果.结果 静脉血组除血小板体积稍有增大外,其他项目在0、60、120 min三个时间点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梢血组静置60、120 min后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白细胞计数明显降低,与0min的检测结果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静置60、120 min这两个时间点的血小板计数和白细胞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血常规检测中,末梢血检验结果因受时间的影响,必须在采血后马上检测,否则其结果准确率降低;静脉血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短期内(60 min)不受时间的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明显较高,是临床血常规检验的常用血液标本.

    作者:张志成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妊娠黄体剥除结合甲氨蝶呤(MTX)局部注射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妊娠黄体剥除结合甲氨蝶呤局部注射对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68例,按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在腹腔镜下行胚胎清除术,观察组在腹腔镜下胚胎清除术的基础上行黄体剥除,同时术中局部使用甲氨蝶呤20 mg,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5、10、15 d的血β-HCG水平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发生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比较分析,观察组血β-HCG水平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0例,对照组术后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治疗有效率达94.1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黄体剥除结合甲氨喋呤(MTX)局部注射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显著,与单纯腹腔镜下胚胎清除术相比,可明显降低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且无明显毒副反应,安全可靠.

    作者:郑芳;杜莲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关于儿童预防接种的护理研究

    目的 分析儿童预防接种的护理,探讨“2+3”模式下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0日期间本预防接种中心接受预防接种的200名儿童,对照组100名儿童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100名儿童则采用“2+3”护理模式进行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儿童的疼痛感、不良反应率以及监护人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①研究组接种儿童的疼痛打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即研究组儿童的对接种的疼痛感明显比对照组轻;②研究组儿童接种后不良反应率为4.0%,对照组接种后发生不良反应率为18.0%,研究组儿童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③研究组监护人对护理的满意率为99.0%,对照组监护人对护理的满意率为80.0%,研究组监护人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2+3”的预防接种护理模式下,积极开展护理干预可降低儿童痛感、减少不良反应、提高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敬丽 刊期: 2014年第14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