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昌平区中小学生血脂异常特征分析

郭红侠

关键词:高血压, 血脂异常, 肥胖症, 学生
摘要:目的 了解北京市昌平区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特征,探讨血脂异常与超重、肥胖以及高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北京市昌平区4 247名7~18岁中小学生进行身高、体重、收缩压、舒张压、血生化指标等检测,用SPSS 11.5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 247名中小学生检出血脂异常116名,超重肥胖572名,高血压1 275名,血脂异常率为2.73%,高血压检出率30.02%,超重肥胖检出率为13.47%;高血压、超重肥胖人群TC,TG和LDL-C水平高于正常人群,HDL-C低于正常.结论 北京市昌平区中小学生与营养有关疾病患病情况不容乐观.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贵阳市城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贵阳市城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应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对贵阳市城区8所中学初一至高三年级3 609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总检出率为36.2%.有1 309人(36.2%)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健康问题,其中轻度心理问题1 023人(28.3%),中度心理问题178人(4.9%),偏重心理问题23人(0.6%).心理问题检出率女生高于男生,重点初中学生高于普通初中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初中与高中、示范性高中与普通高中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理健康量表因子阳性检出率前3位分别为情绪不稳(46.2%)、学习压力(41.2%)、强迫(37.2%).学习压力因子与其他因子显著相关.结论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及时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

    作者:邓厚才;杨敬源;邓冰;庹安写;黄列玉;杨平;包毅敏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一起农村小学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调查

    2008年9月27日9:15忠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县卫生局通知,忠县某农村小学出现腹泻病例几十例.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专业人员及时奔赴疫情现场调查处理.后经证实为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现将调查结果 报道如下.

    作者:谈宗兰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农村中学生艾滋病预防教育中的教学与团体活动干预

    目的 了解农村中学生艾滋病预防状况和适宜的教育途径,为制定中学生艾滋病预防教育的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学生艾滋病预防问卷>,对720名农村中学生艾滋病预防知识、态度、行为和自我效能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利用教学与团体活动进行干预.结果 农村中学生艾滋病预防知识、态度、行为,效能存在正相关,农村中学生艾滋病预防状况存在年级差异;教育途径上采用课堂讲授方式比团体活动的效果更好.结论 在农村中学开展艾滋病预防教育可以改善学生的艾滋病预防知识、态度、行为以及效能状态.

    作者:郑晓边;黄情庆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某高校护理专科学生左右肱动脉血压差异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护理专科生左右肱动脉血压之间差异,为指导实验教学及临床血压测量提供参考.方法 整群抽取乐山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普通专科2006和2007级在校护理专科生1 004名,分别用汞柱台式血压计和心电监护仪,按标准方法 由专人测量左右肱动脉血压.结果 专科生右侧肱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左侧(P值均<0.01);绝大部分学生左右两侧肱动脉血压不等,50%以上为右侧高于左侧.结论 建议体检时测量右上肢血压,临床初次测量血压时测量双上肢血压.

    作者:余菊芬;毛婉平;吕娅毅;董玉琴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杭州市中学生自杀态度分析

    目的 了解杭州市中学生对自杀的态度,为中学生自杀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在杭州市10所中学随机抽取了1250名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同时在杭州市10个社区随机选取980名成年人作为对照,采用自杀态度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17.6%的中学生对自杀行为持肯定或理解的态度,而且随着年龄逐渐增加,对自杀行为的肯定或理解程度也随之增加;只有13.8%的成年人肯定或理解自杀行为;中学生对自杀者及自杀者家属的肯定或理解程度也远远高于成年人.结论 青少年的高自杀率与其对自杀持肯定或理解的态度有一定的关系,提示预防青少年自杀时要重视态度的改变.

    作者:陈树林;王义强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佛山市禅城区2007年与2004年中学生伤害相关行为比较

    目的 了解佛山市禅城区中学生伤害相关行为的流行特点及其变化情况,为制定中学生伤害的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于2004年和2007年对佛山市禅城区6所中学2196名和1932名中学生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结果 中学生有多种伤害相关行为的报告率呈下降趋势,包括交通违规、打架、言语暴力、躯体暴力、被强行索要财物、心情郁闷,但报告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 中学生部分伤害相关行为的报告率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应培养中学生健康的行为习惯及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

    作者:邵昭明;郝元涛;叶中远;张珊珊;傅秋龙;刘瑞萍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高校新生适应性班级团体辅导的实效研究

    目的 探索班级团体辅导对高校新生的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以促进新生适应能力的提高和人格的健康发展.方法 随机抽取华南地区某综合高校2008级文、理科4个新生自然班,以.不同专业2个班级分别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将系统的适应性班级团体辅导方案运用于新生的实验班,对照班不进行相关干预.应用大学新生适应量表(FARS)、症状自陈量表(SCL-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等,对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的117名新生的心理适应状况、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进行干预前、后测量.结果 与对照班相比,实验班后测的FARS总分和因子分、SCL-90总分和大部分因子分以及EPQ的E、N分都有显著性的改善.同时,实验班后测的FARS总分和多数因子分、EPQ的E,N,P分都显著优于前测.结论 适应性班级团体辅导有助于高校新生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和人格发展,值得在新生中推广.

    作者:钟向阳;张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珠海市大中学生饮水知识调查

    目的 了解珠海市大、中学生健康饮水知识的知晓情况,为在学生中开展健康饮水知识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抽取珠海市10所学校共3 600名大、中学生,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饮水知识调查.结果 珠海市学生的饮水健康知识知晓率较低,并存在年级和性别差异;影响学生饮水健康知识知晓率的因素包括年级、性别、参加健康教育活动的次数和饮水知识需求.绝大多数学生想了解关于饮水的健康知识,其中受欢迎的教育途径是健康教育讲座.结论 应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饮水健康知识教育.

    作者:黄丽雯;邹宇华;庄嫚思;高永清;张雪宝;龚思红;盛德海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某市中小学生安全知识和技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中小学生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现状,分析影响中小学生安全知识和技能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分层抽样确定的4 600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利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小学生日常生活安全知识的掌握好于灾害知识,其中触电防护、煤气中毒、溺水抢救知识知晓率高,分别达到24.8%,24.1%和20.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普通学校、父母不经常主动告知安全知识是安全知识得分的不利因素;而女生、高年级、父亲文化程度较高、家庭年总收入较高是安全知识得分的有利因素.学生在触电防护、楼内失火逃生技能方面的正确回答率分别为91.6%和88.0%,仅有29.2%的学生报告会正确使用灭火器.结论 中小学生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掌握较差,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安全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作者:徐文;徐勇;滕臣刚;沈蕙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某医学院大专新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

    目的 探讨医学院校大专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提高大专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某医学专科院校新生3 372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健康测试.结果 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检出率为38.91%,症状较明显的为3.02%.其中,强迫因子检出率高,其次为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结论 医学大专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医学大专生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徐慧;张曼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初中生自尊主观幸福感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分析

    目的 探讨初中生自尊、主观幸福感及其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为提高初中生生活质量和有效进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尊量表(SES)、幸福感指数量表(Index of well-being)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量表,对豫北地区2所中学279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 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处于中等水平.男、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幸福感体验女生高于男生;初一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体验少,心理健康状况相对不佳,初二学生幸福感强,心理健康.成绩优秀的学生幸福感体验及心理健康都高于成绩中等生和差生.自尊、幸福感指数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正相关,高自尊和高幸福感指数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的发展.结论 自尊、幸福感指数对心理健康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作者:王小新;安金玲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南通市小学周边食品铅污染情况调查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中铅污染的情况日趋严重.由于代谢和发育的特点,儿童对铅毒性敏感度高,是铅中毒的易感群体[1].大量的研究表明,对于一般人群,体内的铅主要来自食物.成人对铅的吸收率是10%~15%,而婴儿和儿童的吸收率则高达42%~53%[2].因此,遏制食品中铅的污染,是防止铅对儿童侵害,提高儿童身心健康的关键.本文对南通市小学周边食品中铅污染情况进行调查,旨在呼吁对学校周边食品安全的重视和管理,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提供依据.

    作者:季莘;马振祥;张卫兵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北京市西城区中学生饮食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北京市西城区中学生饮食行为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以便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通过北京市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对北京市西城区2 007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被调查中学生每天喝饮料、每天吃甜点、每天吃油炸食品、经常吃快餐、经常吃路边摊、偏食等非健康饮食行为的报告率分别为17.94%,30.77%,7.08%,7.73%,9.42%,41.49%.每天吃水果、每天吃蔬菜、经常吃早餐、经常喝牛奶等健康饮食行为报告率分别为69.90%,85.30%,88.18%,69.48%.饮食相关行为受性别、学习阶段、学习成绩、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类型等因素影响.结论 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加强营养知识的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成年期疾病的发生.

    作者:高仙;卢立新;杨文娜;甄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中专女生童年期目睹校园暴力经历及其与心理问题的关联

    目的 了解中专女生童年期目睹校园暴力的发生情况,探讨童年期目睹校园暴力经历与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关联.方法 采用自填式问卷,对北京、河北、辽宁5所中专二年级709名女生进行不记名调查.结果 在被调查的709名女生中,有56.1%在16岁前曾目睹过校园内打架斗殴暴力事件.与童年期无目睹校园暴力经历的学生相比,有目睹校园暴力经历的女生出现躯体化症状、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症状等的频率明显偏高,童年期目睹校园暴力经历与女生心理问题明显相关.结论 中专女生童年期目睹校园暴力现象比较常见.应提高公众对目睹校园暴力问题的认识,在学校开展预防暴力规划,为受害儿童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作者:陈大光;陈晶琦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梁平县农村留守初中生人际信任状况分析

    目的 考察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学习成绩和人际信任方面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选取重庆市梁平县6所中学1 125名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人际信任量表)和个别访谈法进行测评,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留守儿童的人际信任度低于非留守儿童,女生的人际信任高于男生;初二学生人际信任度高,初三居中,初一低;单亲外出打工的儿童人际信任度高于双亲外出打工的儿童;农村儿童的人际信任度高于城镇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初中留守儿童的人际信任问题值得关注.家庭、学校和社会应重视并加强对留守子女的关爱和教育.

    作者:谭力;赵玉芳;梁静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福州市大学生社会适应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福州市大学生社会适应状况的年级、性别和专业分布,为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以目的 抽样和多级抽样相结合的方法 抽取福州市大学生1 904名,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编问卷对大学生社会适应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女生除在主观适应方面弱于男生外,其他方面的社会适应状况均优于男生;毕业生的社会适应状况普遍优于非毕业生;新生与其他年级学生(不含毕业生)的社会适应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就业适应方面,其他年级学生(不含毕业生)的问题突出;医学生的社会适应状况普遍优于非医学生.结论 不同性别、年级及专业大学生的社会适应问题各有特点,在进行大学生社会适应教育时,应把握不同群体特性给予不同对待.

    作者:江巧瑜;许能锋;汪雪莲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学校卫生工作者应重视向儿童传授预防性侵犯知识

    儿童性侵犯(child sexual abuse,CSA)又称儿童性虐待,是指使尚未发育成熟的儿童参与其不能完全理解、无法表达知情同意、或违反法律、或触犯社会禁忌的性活动.对儿童进行性虐待的可以是成年人,也可以是年龄较大或相对比较成熟的其他儿童[1].

    作者:陈晶琦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茂县羌族中小学生1985年与2005年生长发育指标比较

    目的 了解阿坝州羌族中小学生的生长发育现状及趋势,为羌族学生体质标准的制订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按全国和四川省制订的羌族学生体质调研规范进行,将1985年与2005年调查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 1985-2005年羌族学生身高、体重呈快速协调增长,20 a间,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肩宽、骨盆宽等测量指标多数有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特别以男、女生的身高、体重指标增长尤为明显;男、女生生长发育高峰分别由13岁提前到12岁和7岁,其余测量指标增长峰值大多在12~13岁.结论 20 a来羌族学生多数形态指标呈明显快速增长,男、女生长高峰在被测指标中已出现部分年龄组前移趋势.

    作者:张礼军;付海霞;陈彬;林翼;郭光才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贵州省部分地区儿童青少年贫血状况调查

    贫血是全球性营养缺乏病,也是我国儿童青少年常见的营养缺乏病之一.贫血可影响儿童青少年体质发育,导致智力、免疫能力降低,对儿童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和生长发育造成不良的影响和危害.

    作者:周亚娟;陈桂华;赵松华;姚明;李忻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西藏17岁城市藏族学生20年体质变化特征分析

    西藏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特点使藏族人民形成自己的民族风俗和生活习惯,也影响了藏族青少年的体质发育.本文选择1985,1995和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资料,以西藏17岁城市藏族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体质状况进行纵向对比研究,目的 在于较全面地掌握和了解这一少数民族学生的体质变化特征,为进一步制定学校体育工作发展规划,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李宁;郭新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