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诚
1986-1996年是我国图书馆事业大发展的10年,为了摸清我省医学图书馆人才队伍在这10年间的发展情况,笔者于1997年初向全省市级以上医学图书馆发出调查表92份,回收74份,应答率80.4%,作废2份,收到有效表72份,有效率为78.3%.经汇总分析,并据此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作者:王今民;高峰;蔡小晶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从医院图书馆的藏书情况、书刊利用率、服务手段和效率,可以看出一所医院的科研意识和管理水平.因此,必须重视医院图书馆的建设,加大对其人力、物力的投入,实现图书馆管理现代化.建设好医院图书馆,关键是要提高管理层对图书情报工作在医、教、研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作者:刘向玲;蔺学兰;尚树彬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当前,以因特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已经并且将继续引起图书馆面貌的改变,传统图书馆在21世纪的发展成为图书馆人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在新世纪里,医院图书馆如何更好地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服务,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作者:贾刚田;张永昌;孙岩萍;李欣红;张成宇;郁晓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随着我国科技的迅猛发展,以网络为基础的现代信息环境已悄然形成,使期刊工作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压力.因此,认真分析期刊工作的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制定一套管理和利用措施,以适应未来医学图书馆的发展需要,是提高医学期刊信息服务的当务之急.
作者:孙桂芳;何进成;陈兴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循证医学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兴医学学科,也是近年来国际临床医学界倡导的学科发展方向之一.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临床医师也必须由传统医学向以循证医学为依据的行医模式转变.传统医学是以个人经验加理论知识为指导,循证医学是临床流行病学和现代信息学与临床医学结合的典范,是指医师的个人临床经验与佳科学依据相结合的临床模式,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者:滕书瑶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图书馆馆藏是人们获得知识的重要信息源.但受市场经济影响和传统模式的制约,在信息资源建设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弄清这些问题,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合理配制,并进行有效的开发与利用,是医院图书馆努力的方向.
作者:戴云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21世纪图书馆服务的趋势是什么?如何进行图书馆现代化建设?这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 传统信息研究的转变是发展的必然1.1 传统信息研究固有的局限性愈来愈明显长期以图书文本为主要对象的工作模式及体制,信息的来源陈旧,时效性差;保存困难,占用空间大,费用高;利用及检索复杂,使用不便;信息服务手段少且方法单一;传递被动、零散、数量少、速度慢,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等.1.2 传统信息产业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长期以来,图书馆已形成以图书为主要对象的工作模式,没有竞争性.在市场竞争下,要求信息服务和研究服从于市场规律,优胜劣汰是必然结果.因此仍按传统方法进行信息研究和服务无法在市场经济中生存.
作者:迟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读者阅读指导是图书馆与社会相互沟通文献信息的中介,是图书馆开发利用文献资源,教育、影响、吸引读者的有效方式,是图书馆读者工作的重要内容.读者阅读指导是指对读者如何利用图书馆,如何检索文献资料,如何选择文献,以及阅读内容,阅读方法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指导,以促进读者更好地获得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及阅读效果.读者阅读指导活动能给图书馆读者工作带来生机和活力,其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富有主动性和创造性.医院图书馆读者的知识层次较高,但大都不熟悉图书馆,不善于利用图书馆.医院图书馆读者工作如何围绕读者需要,开展“以读者为中心”的文献信息服务,读者阅读指导的作用不容忽视.医院图书馆读者阅读指导的内容如下.
作者:叶诚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 SCI数据库概况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SCI Expanded)是一个多学科数据库,收录期刊5700多种,比SCI的印刷版和CD-ROM版多2100余种,并包括其全部引用参考文献.SCI Expanded提供新文献的检索和回溯检索.每周除平均新增加文献记录17750条外,新增362000条引用参考文献,及700余条引用专利记录,目前总计1700万余条文献中约70%有可检索的作者英文摘要.
作者:任效娥;杨丁桥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医学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不同层次的专家、学者,他们对知识的需求各异,如何方便广大读者,尽力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是医院图书馆的重点工作.1 提供洁静舒适的阅读环境根据医务人员卫生意识强,审美观高的特点,我们每天卫生清扫时,坚持用“84”消毒液擦试阅览桌椅.流通人员随时整架,保证阅览架上的书刊整齐并分类有序.我们微笑服务,有求必应,为读者提供免费茶水,及时准确地导读,为读者找到所需的各种文献信息,受到了读者的一致称赞.热情陪衬着环境,高雅透着书香,幽静、典雅的图书阅览室,对紧张、忙碌的临床工作者来说无疑是调节身心的场所.他们把图书馆当成自己的家,经常来图书馆“享受”和“消遣”,无疑提高了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作者:李秀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医院图书馆读者数量虽少,但专业性强,要求高,追求时效.然而,与这种需求相背离的是大部分医院图书馆馆舍面积小,经费少.即便如此,很多馆的馆舍仍不停地被院方压缩挪用,使得馆内面积寸土寸金,很多馆期刊装订后上架都很困难.在资金与馆舍面积的双重压力下,作为信息主要来源的期刊订购品种很少.目前,绝大部分图书馆早已应用了 CMCC,CBMdisc,MEDLINE 等机检工具,使医务人员获取某一课题信息的速度大大加快.然而,与此非常不协调的是当读者查找其原始文献时,往往大失所望,大部分医院图书馆馆藏提供能力极其有限,一般中外文期刊都在150-250种之间,只能尽力收齐“中华”、“中国”、“国外”、“临床”、“实用”等几大系列,与需求相差甚远.外借费时费力,传真费用昂贵,而临床人员往往时间紧迫,不容拖拉.因此,各馆现代化的二次文献检索手段往往因找不到一次文献,影响了医护人员的检索热情,进而引发了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不满,并降低了图书馆的信誉和读者对图书馆的依赖程度.现在,评价图书馆的标准已不再是看其规模大小,而是看其提供文献的能力.因此,对医院图书馆来说,一次文献保障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馆藏策略的调整,而虚拟馆藏的发展是前进的目标.
作者:范红燕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加强医院的科研工作,实现科技创新,已成为医院发展的主要动力.科技创新必须充分发挥信息在科技创新过程中的先导作用,准确把握图书馆建设的方向,对于实现科技兴院,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王永刚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图书馆的一切工作都是通过人们的行动来推动落实的,是否对人才进行科学管理,调动积极因素、直接影响到图书情报服务工作的水平和效益,制约着医院图书馆的各个工作环节.现代化设备这类“硬件”可以立即做到从无到有,但是科学管理这项“软件”则需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逐步加强,才能实现.
作者:朱惠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 提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图书馆员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就必须掌握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如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上查询技术,因特网等,熟练掌握网上生物医学信息资源的应用,推荐国内外医学文件传输(FTP)站点,供大家上网时使用.
作者:张惠英;周绍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因特网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图书馆向信息时代全面迈进,改变了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和馆藏结构.医务人员可及时了解国内外新医学研究动态,获取新医学信息.
作者:杨华;叶肖惠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 馆员素质决定服务质量医院图书馆的职能是为临床、教学、科研和领导决策提供文献情报服务.馆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服务的质量.如果一个医院图书馆具有丰富的馆藏,又有一批求知欲强的读者,而没有热爱图书馆事业和有一定专业知识及工作能力的馆员来管理,图书馆又怎么可能发挥其作用呢?一个合格的馆员应热爱自己的事业,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加强各方面专业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业务水平,才能为临床提供全方位的文献信息服务.
作者:胡丽妹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军医大学附属医院图书馆担负着为医疗、教学、科研提供文献信息的重要任务.在书刊价格逐年增长、购书经费十分紧张的状况下,如何利用有限的经费,采购书刊,做好文献的收集工作,是关系到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大问题.我馆在此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作者:刘红鹰;冯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全球性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信息愈来愈被人们看作是重要的资源之一.图书馆作为信息收集、整理和传递中心,其服务手段也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无围墙、无国界的文献资源共享模式已具雏形;获得知识、信息的广度、深度和速度大为提高;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因此,面对这种新的形势,作为一个医院图书馆,应进一步做好读者服务工作,以满足每一位读者的需求.
作者:王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 图书情报工作的外部挑战1.1 人类知识的迅猛发展有人说:当今人类社会是一个破解了生命基因密码的时代;是一个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2000年11月27日中央电视台午间新闻报道,5年以后,高技术产品消费将大面积进入中国家庭.专家断言,人类社会将在21世纪的下半叶全面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
作者:李学顺;张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 传统图书馆期刊服务模式的特点1.1 被动的服务方式传统的期刊服务方式是“守株待兔”的方式,服务方法简单,仅局限于馆内阅览、文献复制、口头咨询等.这种传统的服务模式约束了服务人员的思想,缺乏服务的主动性和热情.1.2 闭关自守的服务方式传统图书馆都是各自为政,自成体系,缺乏馆际交流、合作、协调,这种传统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制约着期刊资源的共建与共享.表现在文献收藏中片面强调馆藏文献数量,求大求全,造成文献收藏的大量重复.在利用文献方面,重藏轻用,不能充分发挥馆藏文献的作用.
作者:吴卫红;王霞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