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农村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对其长辈辐射效果探讨

王琴;郑寿贵;黄礼兰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健康教育, 教育, 特殊, 学生, 农村人口
摘要:目的 探讨农村中学生接受艾滋病健康教育对其长辈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以寻求农村地区艾滋病防治的切入点.方法 对农村地区223名学生采用内源性干预和行政干预的手段,进行艾滋病防治教育.通过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传授给自己的长辈,在传播前后进行基线调查和效果调查,对干预前后长辈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后中学生的长辈对艾滋病的知晓率有了明显的提高,父母知晓率高于(外)祖父母.结论 以农村中学生为预防艾滋病切入点,带动并提高长辈对预防艾滋病知识的认知水平,成效明显,可作为农村社区预防艾滋病工作的一种新方法.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北京大兴区农村儿童青少年体格发育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北京市大兴区农村中小学生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为制订学校卫生保健计划和卫生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大兴区农村小学,初中和高中各1所.进行体格发育测量,并与2002年北京市农村和全国农村资料进行比较,评价学生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结果 北京市大兴区农村中小学生身高上等率为8.63%,下等率为5.96%;体重上等率为l4.41%,下等率为5.86%.男、女生各年龄组平均身高和体重均低于2002年北京市农村学生的平均水平,而高于2002年全国农村资料的平均水平.学生营养不良率为23.00%,超重率为7.94%,肥胖率为5.38%;男生营养不良率显著低于女生.而超重率高于女生,肥胖率略高于女生.12岁以后学生营养不良率、超重及肥胖率均开始增高.结论 北京市大兴区农村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与营养状况不容乐观.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张海涛;高洁;李冬梅;高健英;梁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合肥市2000-2007年学校传染病疫情分析

    目的 了解合肥市近年学校传染病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影响处理效果的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学校传染病的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合肥市2000-2007年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学校爆发疫情的调查处理报告和资料,对资料进行流行病学描述分析.结果 2000-2007年共有110起学校爆发疫情,其中麻疹17起、风疹44起、流行性腮腺炎17起、感染性腹泻4起、流脑2起、流感1起、SARS1起、水痘24起,共报告病例3175例.疫情多发于乡镇学校(56.36%),以春季为高发季节,传播途径以呼吸道(96.36%)为主.结论 与计划免疫相关的传染病是合肥市学校卫生工作的突出问题,应加强预防与控制.

    作者:吴金菊;张俊青;靳玉惠;刘怀珠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医学生362名需求状况与自我和谐关系分析

    目的 探讨大学生需求与自我和谐的关系,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和大学生需求调查问卷,对362名医学生的需求状况和自我和谐程度进行测量.结果 不同性别、独生与否和不同成长地的大学生需求和自我和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自我和谐程度与需求状况存在一定的相关.自我和谐的高分组与低分组在需求状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需求状况是影响自我和谐程度的参考因素.

    作者:刘法虎;朱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西南地区大学生性教育现状研究

    目的 了解西南地区高校性教育现状,为进一步加强与完善高校性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胡珍编写的<大学生性知识与性教育调查问卷>对西南地区4所不同类型高校866名大学生接受性教育的现状及对高校性教育的评价进行调查.结果 32.2%的大学生在高校没有接受过任何性教育;58.2%的大学生认为高校性教育内容太保守;15.4%的大学生对高校性教育持完全肯定态度;男女大学生在对高校性教育内容认识上差异显著,女生倾向于性知识普及教育,男生倾向于性安全教育;52.9%的大学生认为高校进行性教育的主要方式应为开设性教育课,同时提出了举办相应的讲座、提供适合的读物与资料以及性教育穿插在思想品德课中等多种方式.结论 我国西南地区高校性教育现状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高校性教育在加大普及力度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与提高.

    作者:张德美;朱德全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广西汉族大学生2005与1985年身体形态及生理功能比较

    目的 探讨广西汉族大学生身体形态及生理功能发育趋势,为学生生长发育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对1985年和2005年广西汉族大学生体质调研的形态、生理功能发育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乡男身高发育水平提高,城男、城女、乡女身高发育水平稳定.男生体重增加,女生体重下降.多数年龄组胸围发育水平下降,收缩压下降.各年龄组肺活量水平下降.舒张压上升,脉压缩小.城市学生身体形态、生理功能发育优于乡村学生,男生优于女生,城乡差异有缩小的趋势.结论 广西汉族大学生体形发育趋向细长型,心肺功能下降.

    作者:杨秀枝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工读生应付方式与自我意识的相关分析

    工读生是青少年中的特殊群体.早的工读生是指有违法或轻微的社会犯罪行为,但由于年龄原因不足以判刑,由公安和教育部门强制委托工读学校对其进行教育和矫治的学生.现在的工读教育经过40多年的发展,办学性质和教育对象的范围都有了较大的变化,大多数学生来自于普通中学,在原校属于学习和品行表现方面的双差生.

    作者:周丽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武警部队新入伍大学生集训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目的 了解武警部队新入伍地方大学生集训前后的生活质量状况,为科学开展部他学员集训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分别于集训前后对武警集训新入伍大学生423人在进行团体评定.结果 地方入伍大学生集训前后生存质量测定简表中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0).结论 集训后新入伍大学生生活质量都有所提高,但其环境领域和社会关系领域得分偏低.应对他们采取与新入伍战士不同的管理方式.

    作者:刘淑红;徐海环;赵明亮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丽水学院学生健康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大学生的健康状况,为学校采取干预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丽水学院在校大学生1482名,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进行健康调查,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男、女大学生有11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本、专科大学生有10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来自城市与农村大学生有3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大学生总体自测生理健康状况较好,处于中上水平.但大学生在身体症状与器官功能,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认知功能三方面相对较弱,在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生理发育、生活环境、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经济条件、价值观念等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因素.结论 针对存在的问题,应加大力度做好大学生的健康调节工作.

    作者:吴暅晔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青春发动时相提前与青少年心理病理学

    作为一个重要的发育里程碑,青春发动期(puberty)因其几乎同时出现的生物、社会和心理等方面一系列快速变化而显得尤为特殊.随着身体的成熟,个体必须适应社会准则要求的提高和社会期望的增加.

    作者:陶芳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广州市初中学生家庭虐待流行现状分析

    目的 了解广州市中学生家庭虐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政府及相关机构制定儿童保护政策和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在广州市8个区随机抽取16所中学96个初中班级,对所抽班级全体学生进行自填问卷调查,收集近6个月内家庭虐待情况.结果 4585名初中生近6个月内遭受言语/精神、躯体和性虐待的发生率分别为79.5%,27.4%和0.5%;言语/精神虐待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生气吼叫(59.5%)、剥夺权利(49.3%)、恐吓(39.4%)、辱骂(37.8%)、咒骂(19.9%)、威胁赶出家(12.7%),平均每人遭受2.75种不同形式言语/精神虐待;轻度、中度、重度躯体虐待发生率分别为23.8%,15.5%和2.7%,以打四肢(16.7%)、扇脸(11.5%)方式为主,掐脖、烧烫、动用锐器伤害等严重虐待发生率低于1%,遭受言语/精神和躯体双重虐待的发生率为26.3%.结论 广州市中学生遭受家庭虐待现象十分普遍,以言语/精神虐待常见,躯体虐待以轻度为主,存在言语/精神与躯体双重虐待以及多种虐待方式并存的特点.

    作者:许晓君;陈维清;韩珂;文孝忠;黄志威;李大拨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湖北初一学生毒品与艾滋病预防教育需求调查

    目的 了解初一学生毒品与艾滋病预防教育需求情况,为初中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湖北省2个市的城区和乡镇4所中学的初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小组访谈.结果 只有8.6%和9.8%的学生知道如何保护自己远离毒品和艾滋病;86%以上的学生、教师和家长表示会积极配合参与学校开展的毒品和艾滋病预防教育;学生乐意接受的主要方式是教师讲授、观看相应的教育片、听戒毒人员的现身说法以及讨论等;什么是毒品、新型毒品、艾滋病知识、毒品的危害和如何拒绝毒品诱惑等是中学生和教师公认的预防教育课程应该开设的内容.结论 绝大多数学生希望接受并愿意配合毒品与艾滋病预防教育,针对相关的危险因素开设基本知识和抵御技能课程是必要的.

    作者:何倩;郭蕊;时俊新;龚洁;王增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池州市1557名初中生乙型肝炎知识态度行为分析

    目的 了解初中生乙型肝炎的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情况,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分层抽取池州市贵池区6所中学的1557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现场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初中生乙型肝炎知识得分总体偏低,平均为(7.01±3.56)分(总分为16分),对乙型肝炎的三大传播途径认识不清楚.绝大多数学生表示希望获得乙型肝炎的相关知识,但仅43.5%的学生表示不介意和乙肝病人或携带者一起学习.大多数学生对乙肝疫苗接种认识不足,只有60.9%的学生接种过乙肝疫苗,23.1%的学生希望接种乙肝疫苗.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影响知识得分的主要因素为年级、家庭住址、父亲的文化程度和学习成绩.结论 初中生对乙型肝炎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不理想.学校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使初中生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

    作者:冯晓明;李筱青;钱叶飞;朱华山;黄永;葛阜阳;朱立炜;叶冬青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人际交往团体辅导改善大学生抑郁状况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对改善大学生抑郁状况的作用,为有效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方法,选择50名高抑郁体验和低自我概念的大学生,随机分成人际交往团体辅导、户外运动和对照等3个组.进行10周的干预研究.结果 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和户外运动对大学生抑郁体验水平的改变作用明显,但人际交往团体辅导作用更大,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概念、社会支持领悟水平和降低抑郁体验作用肯定.结论 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可以改善大学生抑郁状况.

    作者:李凤兰;郑晓边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高职医学生应对方式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

    应对方式是个体面对现实环境变化所采用有目的、有意识的认知和行为方式,是大学生社会适应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根据认知心理应激理论,应对方式的不同直接影响人的情绪状态,进而影响心身健康[1].

    作者:黄中岩;金世洋;邹兵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临沧市2007年度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

    学校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点区域,也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学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严重影响学校的教学秩序.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笔者对临沧市2007年度发生在学校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吴少波;周权;张会德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贵州省高校教师幸福感与组织气氛工作倦怠的关系

    目的 探讨教师幸福感与学校组织气氛、工作倦怠的关系,为高校教师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应用总体幸福感量表等量表,对贵州省433名高校教师进行问卷测试.结果 幸福感、工作倦怠和组织气氛之间有着显著相关性,工作倦怠对学校组织气氛影响幸福感具有不完全中介效应.结论 学校组织气氛可直接影响教师的幸福感.但更主要的是通过影响工作倦怠这一中介变量影响教师的幸福感.

    作者:阳红;胡韬;郭成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医科大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医科大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批判性思维问卷中文版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安徽省3所医科大学学生1393名进行调查.结果 医科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偏低,SCL-90因子分≥2的检出率为18.9%.批判性思维总分≥280分的学生有58.9%,在系统化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自信心、寻找真相方面为负性特质表现.SCL-90各因子与批判性思维总分和各特质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回归分析显示系统化能力、寻找真相、批判性思维的自信心、开放思想、认知成熟度与SCL-90总分的回归效应尤为明显.结论 在高等医学教育中需要加强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尤其在系统化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自信心、寻找真相方面,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心身健康和全面发展.

    作者:赵梅;王维利;李惠萍;毕清泉;谢伦芳;陈元鲲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河南某幼儿园儿童膳食及营养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的膳食结构及营养状况,为调整膳食结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膳食调查、体格检查及血红蛋白测定.评价河南省直机关第二幼儿园407名幼儿的营养素摄人情况及一般营养状况.结果 学龄前儿童平均每人每日能量、蛋白质、维生素A、核黄素、维生素B1、维生素E、铁、铜、磷、硒摄入量合理,但钙、锌摄入偏低,碳水化合物摄入偏低,脂肪摄入量偏高;幼儿营养不良检出率为0.73%,肥胖检出率为2.7%,无贫血儿童.结论 儿童膳食结构不尽合理,动物性食物摄入过高,粮谷类、绿叶蔬菜及乳类食品摄入过低.

    作者:王文菲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南宁市高校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与态度调查

    目的 了解南宁市高校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和态度,为学校开展性健康教育提供基础材料,为同性恋研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广西医科大学、广西大学、广西艺术学院、广西师范学院45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南宁市高校大学生对同性恋行为的接受程度较低.只占24.3%;女生对同性恋的接受程度明显高于男生(P<0.01),且女同性恋行为较男同性恋行为更易被接受(P<0.01).在接受性教育方面,只有9.1%的大学生受过系统的性教育,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生及医学生对同性恋权利的认可程度分别高于男生和非医学生(P值均<0.01).结论 高校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程度较低.应加强大学生的性健康教育,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陈财英;韦义萍;吴伟强;曾日海;张源慧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某高校毕业生结核病普查情况分析

    当前肺结核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全球处于结核病紧急状态.我国的肺结核防治形式也相当严峻.2005年12月-2006年3月,郑州大学相继在毕业班中发现了3例肺结核涂片阳性患者.为了解该校毕业学生的结核病患病情况,以便及早采取防治措施,郑州大学校医院对该年级进行了结核病专项普查.

    作者:任志田;张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