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子
近年来,青少年的近视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大学生近视患病率已达到80%左右.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矫正屈光不正是临床的一种常用方法[1].大部分学生除戴眼镜以外,在无条件作准分子激光手术的情况下仍选择配戴角膜接触镜.随着戴镜学生的增加,因戴镜引起的眼部并发症也不断增多,严重者甚至导致失明.接触镜使用效果的好坏,除取决于镜片的质量与适应症外,还与是否合理使用及使用过程中镜片的保养和个人卫生情况等有关.
作者:李燕子 刊期: 2007年第07期
为了解学生结核病感染和发病情况,为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有效控制结核病的传播与流行,2006年4月对某中学高中生2 389名进行了PPD(结核菌纯化蛋白衍生物)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公育生;余秀珍;刘启荣 刊期: 2007年第07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模式的改变,脂肪肝、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营养过剩性疾病有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人们健康.为全面了解朝阳区中小学教职工的身体状况,笔者于2005年12月对43所中小学校教职工进行了体检,对脂肪肝的患病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贾毓;陈玉琴 刊期: 2007年第07期
合理营养和运动是身体健康的基础.北京市2000年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研究发现,学生体质下降,体重明显增加[1].有学者在对我国省会城市学生身高、体重调查中发现,肥胖检出率大幅度上升[2];广州市2002年小学生体重与1995年相比也有明显提高[3].为了解广州市小学生体质与营养的变化情况,笔者分别于2002年和2005年对广州市某区6所小学学生的体质与营养状况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裕和 刊期: 2007年第07期
近年研究表明,儿童血脂与成年期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城市儿童喜食高脂肪食品,儿童血脂谱甚至有24%的异常总检出率[1],且其水平有逐年上升的趋向.为了解新疆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儿童血脂水平,笔者于2006年1-6月进行了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谷杨;马雅静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蚌埠市高中学生的亚健康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开展相关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整群选取蚌埠市某高中在校学生1 409名,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所得数据采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亚健康状况检出率为58.34%,不同性别学生亚健康状况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级学生亚健康状况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亚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为经常熬夜、正在减肥、缺乏体育锻炼、学习压力大、学习成绩不理想、睡眠不足等12项.结论 蚌埠市高中学生亚健康问题较为突出.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作者:汤建军;韩慧;李红影;芈静;张玉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新疆城市青少年饮食及减肥相关危险行为的流行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教育、卫生及相关部门制定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美国CDC(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问卷,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8 874名大中学生的基本情况和相关饮食行为进行调查.结果 每天吃早餐的青少年学生只有58.2%;吃早餐又摄入奶及奶制品/豆及豆制品的仅为23.1%;每天喝1次及1次以上饮料的学生占12.9%;每天至少吃1次甜点的学生占29.1%;每周都吃洋快餐的学生占4.2%;讨厌某类食物的学生占41.1%;控制饮食和运动减肥的学生占18.7%和20.1%;绝食、呕吐、吃减肥药的学生占3.5%.结论 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密切配合,及早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积极促进青少年健康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形成.
作者:张俊;葩丽泽;王辉;米娜瓦尔·安尼瓦尔;阿斯亚·阿西木;刘利红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发育性协调障碍(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DCD)儿童的功能性行为特征,为DCD的诊断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以DSM-Ⅳ为诊断标准,结合DCDQ问卷在苏州市区2所小学进行筛查,筛选出41名DCD儿童,按1:1设立对照组,进行功能性行为活动和心理-行为研究.结果 DCD儿童体育爱好项目数大于2项、全部参加学校设置的体育课程、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大于2 h、1岁前能熟练爬行、6岁前参加游戏和7岁会用毛笔写字、参加弹琴和6岁前参加画画或涂鸦兴趣班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6.69,13.46,18.25,49.98,59.89,35.90,16.63,46.99,P值均<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体育爱好项目数大于2项、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大干2 h、1岁前熟练爬行和6岁前参加游泳对M-ABC的总障碍分产生影响.此外,Conners父母评价量表DCD组儿童品行问题、心身障碍、焦虑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92,2.71,3.68,P值均<0.01),学习问题因子得分也高于对照组(t=2.46,P<0.05).结论 DCD儿童存在功能性活动缺陷和心理-行为问题,DCD的干预模式应采取结合日常性活动训练和心理-行为问题治疗的综合性模式.
作者:花静;朱庆庆;古桂雄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浙江省高中生网络成瘾(IAD)现状及其心理社会因素,为采取心理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浙江省11所中学的在校高中生,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网络成瘾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中学生应激源量表、中学生应对方式问卷等进行测查.结果 浙江省高中生网络成瘾报告率为8.9%,男生高于女生.IAD组各应激源平均分均高于非IAD组.除寻求支持外,其余应对方式与网络成瘾总分均有相关性.IAD组的N分和P分的平均得分高于非IAD组,L分低于非IAD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父母管教方式压力、L分、逃避、幻想否认、P分、同学压力等6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网络成瘾的心理干预可从应激的各个要素着手.
作者:章荣华;陈卫平;祝一虹;楼晓明;刘立群;丁钢强 刊期: 2007年第07期
近年来,肺结核病在一些地方的中学中引起爆发流行,严重威胁着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健康.为了解利津县在校学生结核病的流行状况,笔者于2005年5月19日至7月20日对该县15所中小学校12 421名学生进行了结核病患病状况的调查.
作者:陈京兰;常永生;李爱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维吾尔族(维族)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健康人格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对666名维族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维族大学生与大学生常模在乐群性、聪慧性、恃强性等12项人格特质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在次级人格因素和应用人格因素上,高、低分者人数少于常模,得分在中等范围的人数多于常模.结论 维族大学生人格中有积极的方面,也有其消极的方面.应重视该人群的人格教育.
作者:买合甫来提·坎吉;木合塔尔·甫拉提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山东省大学生血压水平及血压偏高检出率的动态变化,为开展高血压的早期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测试细则》要求,以年龄别收缩压和舒张压的第95百分位数(P95)为标准,筛检血压偏高者.结果 2000-2005年的5 a间,山东省19~22岁大学生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有不同程度增长,以舒张压增长更为明显.血压偏高检出率明显上升(P<0.01),男生由20.53%上升到34.23%,女生由21.35%上升到32.94%.结论 山东省大学生血压水平和血压偏高检出率上升速度较快.加强高血压的早期预防刻不容缓.
作者:赵联和 刊期: 2007年第07期
易导致意外伤害和故意伤害相关行为、吸烟、过量饮酒、吸食毒品、不健康的节食行为、缺乏体力活动、网络成瘾、无保护的性行为等健康危害行为(health-risk behaviors)是导致近期身心损害、疾病、死亡及成年期疾病的主要原因.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题的青少年健康行为研究方兴未艾,促进了人们对青少年健康危害行为的预防和控制.我国青少年健康危害行为研究起步较晚,迎头赶上任重道远.
作者:陶芳标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安徽省学生视力低下、龋齿、贫血的患病状况及变化趋势,为开展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1985,1995,2000,2005年4个不同时期安徽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资料7~22岁学生视力低下、龋齿、贫血等常见病的患病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20 a间,学生贫血患病率明显下降,从1985年的55.5%下降到2005年的5.3%;龋患率1985年至2000年明显上升,从32.1%上升到42.6%,2000年以后呈下降趋势,达18.8%;近视率逐年上升并居高不下,从1985年的23.0%上升到2005年的55.2%,尤其是高中生和大学生,高达70%~80%.结论 通过开展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学生贫血患病率和龋患率明显下降,但学生近视率逐年上升并居高不下,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作者:王淑芬;徐粒子;方俊 刊期: 2007年第07期
我国儿童膳食中钙、锌、维生素A、维生素B2等营养素的供给普遍不足,矿物质以钙和锌的缺乏较为严重[1].儿童型营养补充剂是在中国营养学会科研基金的技术支持下,针对中国儿童存在的营养素缺乏状况研制出来的,该营养补充剂主要补充锌、钙、铁、硒、叶酸和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B6等营养素.为验证其在改善学龄儿童智力及营养状况中的作用,笔者于2003-2005年在湖北省浠水县开展了该项研究.
作者:赵丽云;翟凤英;易国勤;贾凤梅;于文涛;刘爱东;华立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贵州省教育工作者预防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培训效果,为加强贵州省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培训和宣传提出可行性建议.方法 采用自填问卷方式,对贵州省320名教育工作者进行培训前后预防艾滋病知识和态度调查.结果 贵州省教育工作者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正确了解在培训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预防与治疗方面知识的正确认知率在培训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训后对艾滋病的关爱态度正向率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贵州省教育工作者在预防艾滋病知识和关爱态度方面通过培训后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政府部门在师资培训方面应加大投入并扩大培训面.
作者:洪峰;张爱华;张宛筑;袁飞;胡绍源;龚宁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广东省大学生产生亚健康的各种因素及普遍出现的症状,为制定干预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2000年全国亚健康状态调查问卷对广东省10所高校60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医学类和非医学类大学生对亚健康的定义理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自己健康的关心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大学生出现的亚健康症状表现排在前4位的都相同;自我评价为亚健康的比例高(57.0%),健康占22.3%,说不清占16.7%,疾病占4.0%.结论 广东省大学生普遍存在着亚健康的症状.学校应加强对学生健康的关注,提出干预措施.
作者:谢学明;钟远声;陈哲妮;张正;欧爱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与肠道动力异常及内脏感觉异常有关.大学生中肠易激综合征十分常见,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生活,降低了其生活质量.笔者对1996-2004年间在中原工学院医院就诊并确诊的42例大学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晓红 刊期: 2007年第07期
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后,学校食堂的经营模式发生了变化,由院校自身经营向租赁、承包、托管等多种经营模式发展.如何进一步加强院校食堂的食品卫生管理,预防食物中毒发生,对高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高校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中,常州市尝试推行食品卫生义务检查制度,现简介如下.
作者:许强强;严旭东;陈纪龙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学校类流感疫情流行特征,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4-2005年发生类流感疫情的在校学生和到当地医院就诊的学生进行调查.采集类流感病例鼻咽拭子标本,利用MDCK细胞传代技术分离流感病毒.结果 2004-2005年杭州市学校共计报告类流感疫情150起,发病学生2 853人,占全部类流感疫情的93.79%;2至4月及9至11月为2个高发期.每起类流感疫情发病人数均数为19.08例,平均报告时间为5.36 d.65.85%的疫情检出流感病毒,29.41%的标本检出流感病毒.结论 杭州市流感表现为散发和局部爆发的特征.
作者:谢立;王麟;邓晶;孙昼;黄春萍;黄仁杰;考庆君;崔威武 刊期: 200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