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营养不良与营养正常儿童形态、机能及运动素质指标的对比研究

顾国家;陈容;张迪

关键词:营养障碍, 营养状况, 体型, 运动技能, 对比研究, 儿童
摘要:目的了解营养不良与营养正常儿童形态、机能及运动素质指标间的差异,为提高儿童身体健康水平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某小学1 094名7~12岁小学生进行营养不良筛查.以筛查出的营养不良儿童149名作为病例组,根据病例组儿童的年龄、性别、年级按1∶1配对原则选择营养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对2组儿童形态、机能、运动素质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营养不良儿童的形态、机能、运动素质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其中形态、机能指标在2组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不良影响儿童形态和机能发育.改善儿童营养状况,建立科学饮食行为习惯,可以提高儿童身体发育水平.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大学生神经性头痛38例按摩治疗疗效分析

    紧张性头痛属于神经功能性头痛,是大学生较常见的一种头痛,也称精神肌源性头痛、单纯头痛,主要由精神紧张及颅周肌肉张力持久增高引起.长期焦虑、紧张、抑郁或睡眠障碍等都可为发病因素.头痛为非波动性,常为双侧或整个头部弥漫性紧压痛,病人主诉为紧压感或压迫、沉重感.枕区疼痛可向颈项及肩胛区放射.

    作者:祁建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理视健眼操与现行健眼操视力保健效果的差异比较

    目的探讨理视健眼操和现行眼保健操视力保健效果的差异,以寻求更加有效的预防青少年近视方法.方法采用理视健眼操与现行眼保健操对照实验的方法,观察2 560名初中生总体视力、屈光度、眼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控制学生视力下降的效果观察组(2 584只眼)比对照组(2 536只眼)高12.33%;控制中小学生近视屈光度(小瞳验光)加深的效果,观察组(1 568只眼)比对照组(1 682只眼)提高27.62%;散瞳检影验光跟踪轻、中度近视学生1 a,观察组(78只眼)近视屈光度平均比对照组(74只眼)少加深(0.56±0.33)D,差别有统计学意义;66只正视眼做不同眼操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理视健眼操视力保健效果比现行眼保健操好,其原因主要为直接主动和间接被动保健方式的差别、调节途径多少和调节范围大小的差别、改善眼部微循环效果强弱的差别.

    作者:李美红;潘丽萍;雷建明;雷文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广东省中小学生伤害流行特征

    目的了解广东省中小学生伤害的流行特征和疾病负担情况,为伤害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4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大城市、中小城市、一类农村和二类农村各3个县区进行调查,每个县抽取1所学校,共对6 352名学生进行调查,小学一、二年级学生面对面访谈,三~六年级学生在调查员和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初、高中生自填.结果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为30.4%,次数发生率为48.0%,每例伤者年均伤害1.58次.伤害的前6位原因是扭伤(23.4%)、割伤(23.2%)、跌倒(21.4%)、碰撞/挤压(11.7%)、热/火烫(5.8%)和交通事故(5.5%).46.9%的伤害是浅表伤,其他依次为脱位/扭伤(23.0%)、烧烫伤(6.2%)和开放性伤(5.7%);伤害常发生的地方是家中(37.1%)、学校(29.9%)和路上(20.0%);体育活动时发生伤害的比例高(占28.3%),其次为娱乐活动(18.8%)和家务(16.6%).95.8%伤害是轻度伤害,3.9%是中度伤害,0.3%是重度伤害.没有休息的伤者占70.2%,休息1周以下者占24.3%,大于1周者占2.5%.结论广东省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高,疾病负担沉重.

    作者:马文军;许燕君;李剑森;徐浩锋;董智强;聂少萍;李海康;林锦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曲阜师范大学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

    乙型肝炎是一种传播广泛、危害严重的传染性疾病,是引起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的重要原因.高校是人群集中的地方,同学之间交往密切,应积极预防乙型肝炎流行.为了解曲阜师范大学新生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控制乙型肝炎在大学生中传播,笔者对曲阜师范大学2003级与2004级新生15 240名进行了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测定,报道如下.

    作者:王莹;寻长洲;王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概述

    心理卫生(mental hygiene;mental healthcare)也译作精神卫生.正如平衡膳食、体育锻炼、充足睡眠、定期体检、预防接种等讲究卫生行为可以促进身体健康,只有讲究心理卫生,才能促进心理健康.因此,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是心理卫生的基本概念之一,是心理卫生的出发点和主要目标.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有2个基本内涵,一是指家庭、学校、社区和社会为减少青少年心理障碍,促进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发挥人的潜能而采取的一切策略和措施;二是指个体为维护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积极寻求自我教育与训练、咨询和治疗.

    作者:陶芳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宜宾市131所农村学校生活饮用水三氮污染状况

    近年来,由于城镇人口增长及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相对不力、农业生产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地表水三氮(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污染严重,致使地下水不同程度受到三氮污染[1-2].宜宾市翠屏区农村中小学校用水多以地下水为水源,为避免潜在危害,保障农村学校师生的身体健康,笔者于2004年7~8月对该区131所农村学校的生活饮用水进行了三氮含量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丽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汕头市8~10岁儿童碘营养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碘营养干预试验前后学龄儿童碘营养状况,探讨提高学龄儿童碘营养水平的有效措施.方法向居民统一供应含碘30~50 mg/kg的碘盐,并指导正确食用,同时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卫生知识的知晓率和健康行为正确率.调查综合干预实施前后居民户碘盐合格情况、学龄儿童尿碘中位数和甲状腺肿大率.结果干预前(1999年)学龄儿童尿碘中位数为69.60μg/L,居民碘盐合格率为10.0%,学生甲状腺肿大率为17.3%,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及格率和行为正确率均低于50%;干预后(2002年)学龄儿童尿碘中位数为143.15 μg/L,居民碘盐合格率为94.5%,学生甲状腺肿大率为7.1%,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及格率和行为正确率均高于80%.结论缺碘地区通过食盐加碘,配合有效的全民健康教育等综合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学龄儿童的碘营养状况.

    作者:吴彬;王普生;黄建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江门市城乡中学生视力与体质关系分析

    目的了解城市和乡村中学生视力低下与身体体质的关系,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实施方案>规定的方法对2所城市中学、1所乡村中学的2 880名学生进行视力和身体体质监测.结果城市与农村中学生视力低下在不同年龄阶段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即视力低下率初中阶段城市高于农村,高中阶段城市低于农村;视力低下在性别、学年、学生的体育成绩(立定跳远、50 m跑、握力)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存在身高和体重差异.结论身体发育过程不会直接导致视力低下,而视力低下与用眼有着直接的关系.

    作者:赵亚军;李凤轩;陈宝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古族学生膳食营养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蒙古族大学生的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为合理营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称重记账法和膳食记录法进行5 d膳食调查,依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中18岁以上中等体力劳动的推荐摄入量(RNI)或适宜摄入量(AI)进行比较评价.结果蒙古族男女学生蛋白质、铜、硒、维生素PP摄入充足,男生铁、锌、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均达到和超过推荐摄入量(RNI)或适宜摄入量(AI).蒙古族男女学生膳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是膳食纤维、维生素C及钙不足,脂肪类食物来源比例不合理.蒙古族女生膳食蛋白质质量尚可,但数量不足,膳食中能量、铁、锌、维生素B2摄入不足,维生素A和维生素B1摄入严重不足;蒙古族男生早餐能量摄入不足.结论蒙古族男女大学生膳食结构均不合理,应对学生加强营养知识的教育.

    作者:何瑞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视听材料评价

    目的筛选推荐适宜的视听材料,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法向各部门征集现有的艾滋病健康教育VCD材料,组织专家、学生评审,就内容的科学性、针对性和信息表达形式、画面质量、音响效果等6个方面进行评价,从中筛选出适合不同学段学生的宣教材料.结果 <良性反应>、<公益广告及节目>、<预防艾滋病小品集>等作品较适合用于教学辅助影像材料;<预防艾滋病、保护金葫芦>等适宜当地使用;<预防艾滋病(科普类)>和<艾滋病离我有多近>等视听教材内容全面,知识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强,但其中部分涉及敏感内容,需修改后再进入学校.部分剧集需经拆分后单独提取艾滋病知识向学生宣教.大学生较喜爱知识性强的科普教材,中学生则对形式活泼的小品类、文艺类材料更感兴趣.结论现有视听材料有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内容和形式可适合不同人群需求.教师在使用时应对材料内容和形式作适当选择和把握,使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真正产生实效.

    作者:张冰;季成叶;宋逸;张芯;廖文科;马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云南省国家级贫困县小学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状况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是造成学生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根源[1].教师的行为方式和心理健康状况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心理学研究表明,不良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会使人产生焦虑、愤怒、失望等紧张情绪而引起心理健康状况不良[2].笔者于2004年5月对工作条件相对比较艰苦、物质文化生活相对落后的云南省国家级贫困县小学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进行了调查.

    作者:董玉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未成年犯的人格特点与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目的了解未成年犯人格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方式的关系,为有针对性地预防和矫正未成年人犯罪提供依据.方法以河北省某少年管教所16~18岁218名未成年犯为研究组,随机抽取16~18岁高中生274名作为对照组,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症状自评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其实施团体测定.结果未成年犯的人格特点中,精神质特征和神经质特征比较明显,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并且使用积极应对方式较少,而使用消极应对方式较多,其人格特点与心理健康水平和应对方式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未成年犯的人格具有偏离正常群体的趋势,且对其心理健康水平和应对方式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李俊丽;梅清海;于承良;章爱先;翟庆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小学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教师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社会支持量表对小学教师328名进行调查.结果已婚教师在情感和行为控制因子分与未婚教师差异有显著性.主观幸福感水平在不同性别、教师类型(骨干教师和普通教师)、已婚和未婚教师间差异无显著性.总体幸福感评分与主观支持评分、EPQ-N分、经济状况呈显著相关.结论主观支持、神经质与经济状况是影响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作者:倪林英;杨勇波;雷良忻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生活环境因素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目的了解生活环境因素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为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有关因素问卷对大学生15 787名进行测查.结果农村生长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城市及县城生长者,幼年由父母抚养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高于由亲友抚养者,独生子女心理健康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收入较低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家庭经济收入较高者.结论生活环境因素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有一定关系.

    作者:吴敏;时松和;葛菊红;李幼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北京市海淀区2003年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学生营养不良、超重及肥胖的综合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卫生部<学校卫生情况年报表填报说明及技术规范>要求对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生进行身高、体重的测量,采用<1995年全国7~22岁身高标准体重值>作为评价标准.结果共检测中小学学生18 979名,营养不良检出率为3.93%;营养过剩率为26.55%,其中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6.23%和20.32%.营养不良和肥胖检出率均为男生高于女生,城市学生高于郊区.结论海淀区中小学生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同时存在,尤其是肥胖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

    作者:杨巧玲;邬盛鑫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四川阿坝州藏羌汉族儿童青少年体成分分析

    目的了解四川藏、羌、汉族儿童青少年体成分状况,分析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变化特点.方法利用生物电流阻抗法(BIA)测定四川省阿坝藏羌自治州7~18岁藏、汉、羌族1 822名男女儿童青少年的体成分.结果男、女生瘦体重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且有显著的相关性(r=0.75).男生的瘦体重年增加值随年龄增长呈增加趋势,女生则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男生体脂百分比在13.1%~22.3%之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女生的体脂百分比在23.8%~29.8%之间,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羌族儿童少年的体脂百分比有高于汉族、藏族的趋势,但男生只在12,15岁时显著高于汉族,女生在12岁时显著高于藏族.结论藏、羌、汉族儿童青少年体成分随着青春发育表现出性别和民族差异,提示性别、民族可能也是造成儿童青少年体成分差异的影响因素.

    作者:胡小琪;张必科;张倩;张琚;崔宝荣;罗尔基;王志文;唐志;谢玉富;马冠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与饮食因素的相关分析

    目的了解经济发达地区学龄前儿童的营养状况,分析饮食因素与儿童生长发育之间的关系.方法测量体重、身高,计算Z评分;编制问卷了解3~7岁学龄前儿童1 a的饮食习惯及饮食结构,测量同期体重、身高增加的数值,并与饮食因素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830名学龄前儿童低体重、生长迟缓发生率低于1998年全国城市平均水平;超重的检出率为16.7%(男17.6%,女15.4%),肥胖的检出率为2.1%(男2.1%,女2.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体重的影响因素有每餐的量、幼儿园进餐情况、每日餐次、肉类食品和进食西式快餐的次数;身高的影响因素有每餐的量、幼儿园进餐情况、肉类食品、牛奶等.结论要根据儿童不同生长发育水平及年龄实施科学饮食.

    作者:陈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河北普通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飞速的发展,但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并不均衡,仍然存在一些贫困地区、贫困家庭.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实行了并轨招生制度,所有的学生都要缴费上学,这就造成高校中出现经济弱势群体现象.普通高校经济弱势群体的比例高达15%~25%,其中贫困生占10%~15%,特困生占5%~10%[1-2]

    作者:孙培志;袁玉涛;郄爱萍;曹春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大同大学医学生营养知识和膳食行为现状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的膳食结构及食物消费现况,为医学院校进行膳食营养健康教育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膳食知识、行为问卷,对大同大学医学院322名一~三年级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中国居民膳食能量主要来源的知晓率不足60%;主食动植物食品搭配的学生占26.7%,副食荤素搭配的学生占14.3%,不同生源学生副食结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城市学生荤素搭配率(22.8%)高于农村学生(5.6%);食物消费频次低的是肉类、鱼虾类,每周消费3次以上的分别占7.1%,0.9%;豆类、薯类消费不理想,每周消费3次及以上的均不到50%;不同生源学生肉类、水果、奶类、豆类消费频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城市学生消费频次(依次为9.3%,52.5%,64.8%,48.8%)高于农村学生(5.0%,37.5%,43.1%,36.9%);不同性别学生肉类、蛋类消费频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生消费频次(依次为9.9%,60.5%)高于女生(4.7%,45.3%).结论大学生膳食营养知识欠缺,膳食结构及食物消费存在严重的不合理性,尤其是农村生源学生及女生.在医学院校针对新生进行膳食营养健康教育及干预十分必要.

    作者:范利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高中生心理健康测评与团体辅导实验

    目的了解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团体心理辅导实验效果,以制定适合中国学生的心理健康普查量表.方法采用自编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测查表(MHRS-HS),对全国10所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2 016名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在4所高中学校对935名高中生进行短程团体辅导实验研究.结果 MHRS-HS具有可以接受的信度和效度;高中生心理健康状态不佳,在性别、年级、重点高中和职业高中、地区等变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过2个月的团体辅导实验,高中生在学习动力、人际沟通、自我意识、生活调适4个方面都有显著改善(P值均<0.05).结论目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不佳.团体心理辅导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有促进作用.

    作者:郑晓边;耿北玲;蔡群;尹邓安;王一凡;舒敏翊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