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品联;史扬;李水静;徐镶怀;王雅娟;李洁
目的了解医学生营养知识、营养状况、饮食行为及其相互关系,为相关干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同济医学院329名大学生,采用体质量指数评价学生现时营养状况,同时对营养知识及饮食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营养不良率为21.28%,低于全国大学生的平均水平;超重和肥胖率为2.12%.医学生有较强的健康意识,营养知识处于良好水平,但仍然存在不吃早餐等不良饮食行为.营养知识、营养状况、饮食行为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结论应从加强营养教育和提高学校餐饮质量等方面着手,以进一步改善医学生的营养状况.
作者:武颂文;杨年红;王重建;许明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邯郸市区入托前体检幼儿的营养健康状况,为制订幼儿合理膳食提供依据.方法2004年7~9月对邯郸市入托前体检的2~5岁幼儿2 228名测量身高、体重、血红蛋白及血脂,以肥胖、低体重、生长发育迟缓、消瘦、贫血率、血脂异常检出率判断幼儿营养状况.结果被调查幼儿中,贫血率高,达21.27%;其次是低体重率(3.86%)、发育迟缓率(2.65%),肥胖率为2.47%,血脂异常率为1.93%,消瘦率0.58%.结论邯郸市区2~5岁幼儿存在严重营养不良现象,尤其贫血、低体重检出率较高,肥胖和血脂异常问题也不容忽视,应加强对家庭及幼儿园的健康教育,普及营养知识.
作者:程书珍;刘恒;王晓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50%以上成人幽门螺杆菌(H.pylori,Hp)相关疾病患者,其Hp感染是在儿童期获得,绝大多数儿童均有短暂或持续存在的Hp感染,感染的高发年龄在10岁左右.
作者:胡友莹;王克霞;张荣波;汪宗;胡素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卫校职教生的吸烟习惯及危险因素,为学校控烟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益阳卫校职教3个专业共519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医疗、卫生保健专业学生吸烟率分别为36.9%和48.8%,高于护士生的6.8%;男生吸烟率为69.7%,高于女生的6.8%.吸烟与烟草相关疾病知识贫乏、在校表现欠佳、不健康心理、家庭影响、伙伴影响等相关联(P<0.05).结论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职教生吸烟现象普遍,拒烟能力低.应采取应对措施,提高学生控烟能力.
作者:杜兆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调查农村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来源与健康教育需求,为农村中学生开展预防与控制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适宜方法.方法随机抽取金华市金东区农村4所中学3 717名学生,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来源与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农村中学生经广播电视获得防治艾滋病知识的占57.73%,从家长和学校课堂获得的仅为2.15%与5.03%;中学生赞成课外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占62.55%.针对提出的6种健康教育形式无明显偏向.结论农村中学开展健康教育形式要多种并存,时间短、内容精的效果较好.
作者:郑海鸥;郑寿贵;郑伟;黄礼兰;王琴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校食堂是学生就餐的主要场所,其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
作者:钱菊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初中学生人格特征、应对方式及父母教养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加强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应对方式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372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初中学生人格特征、应对方式及父母教养方式都会对其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其中较为突出的影响因素有神经质、精神质人格特征,自责应对方式,父亲过度保护及母亲惩罚严厉的教养方式.结论初中学生心理健康受多种因素影响,干预时既要采取综合措施,又要突出重点.
作者:姬成伟;王芳芳;孙志华;王祝欣;任晓卫;杨名;秦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索班级活动对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为制定心理保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班级活动形式对学生进行为期12周的团体辅导,活动前后采用SCL-90量表测试学生各因子分及总分并进行比较.结果活动开始前,实验班各因子分水平比对照班高,其中有4项因子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活动结束后,实验班每项因子得分都比活动前得分低,其中7项因子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班活动前后测查结果只有强迫因子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班与对照班活动后测查结果在抑郁因子上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因子分2个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班级活动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有很明显的效果.
作者:黎敏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2004年3月10日,福建省仙游县某镇中心小学44名学生因饮用袋装纯鲜奶和AD钙奶而引起食物中毒,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沙纪辉;陈伟伟;洪荣涛;陈武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幼儿与其家长饮食行为之间的关系,为今后家庭营养干预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对合肥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3 450名幼儿进行3 d膳食问卷调查.结果家长饮食行为与幼儿饮食行为有一定的相关性(r=0.206~0.642),但随着行为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在食用的不同食物间存在相关关系.家长与儿童在早餐食物、零食和喜爱的食物之间存在正相关,而在家长不喜爱食物和儿童食用食物之间存在负相关.结论幼儿饮食行为与家长饮食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应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干预措施.
作者:孙文杰;高永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1概述儿童认知发展属于心理发展或心理发育范畴.心理发展指个体或种系从产生到死亡期间持续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程.
作者:静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2005年5月30日,滨州市某大学发生一起在校大学生进食凉皮致300人食物中毒事件,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建良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山东省大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为制定宣传教育方法和重点教育内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级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利用问卷形式进行调查.结果山东省大学生、高中生、初中生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分别为67.47%,58.57%和52.47%,其中普通大学高,为68.75%;职业技术学校、农村普通初中低,分别为53.33%和47.97%.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知晓率较高,对无偿献血知识、非传播途径、不能预防艾滋病的方法知晓率较低.大中学生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存在较为明显的歧视现象.结论山东省大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较低,特别是农村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是宣传教育的薄弱环节,应重点加强健康教育.在教育内容上应重点加强无偿献血知识、非艾滋病传播的途径和不能预防艾滋病的方法等内容,减少歧视应成为今后工作的重点.
作者:闫静弋;徐留臣;杨育林;魏霞;席庆兰;张迎修;毕振旺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比较不同气质类型儿童学习综合能力,为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气质调查量表评定儿童的气质类型,再分别抽取4种气质类型儿童各10名进行学习综合能力测试,包括智力测验、学习障碍筛查、学习适应性测验、厌学情绪测定等.结果不同气质类型儿童智力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学习障碍筛查总分差别也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某些分项上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学习适应性方面,抑郁质儿童身心健康得分显著低于其他3组;厌学情绪方面,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气质与智力没有决定性关系,但它影响智力活动和能力表现的特点及方式.
作者:吴汉荣;陈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及防御机制之间的关系,为高校加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防御方式问卷(DSQ)对西安某高校部分贫困生进行测查.结果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较多,其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防御机制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结论贫困大学生的人格和防御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心理健康,高校应注意帮助贫困大学生培养健全人格、自主采用成熟的防御机制维护心理健康,提升心理素质.
作者:杜志丽;贺思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颇受社会关注,国内许多高校都建立了心理卫生服务机构,而如何有效地采取干预措施是当前高校心理卫生工作者及学校管理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作者:魏书堂;彭虎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青少年视力低下者中85%属于近视[1].我国青少年近视患病率由1998年世界第4位上升到第2位.近视使青少年的注意力的深度和广度受到限制,使辨认远处和精细目标的能力下降,从而对学习产生不良影响[2].
作者:冯承芸;邓冰;黄列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学校食堂的卫生安全尤为重要.为全面提高滕州市中学食堂卫生质量,切实预防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确保学生的身体健康,探讨城区与农村中学食堂的差别,笔者于2005年4月对滕州市城乡中学食堂的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赵曰华;杨冠山;裴宝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1992年由同济医学院刘筱娴教授主持,卫生部妇幼司和国际儿童基金会联合在我国5个妇幼卫生项目县进行0~14岁儿童伤害死亡调查,1995年首次报道了我国青少年伤害死亡的调查结果[1].
作者:王声湧 刊期: 2006年第02期
高等职业院校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和将来就业会产生长期的影响,因此,评价学生对学习环境的满意度和感受,对促进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心身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晓忠;周恒忠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