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D打印技术在PaproskyⅢ型髋臼骨缺损翻修手术中应用1例及文献复习

王金有;于庆巍;张健;陈晓波;范洪武;梁铂坚;吕佳音

关键词:
摘要:随着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总数的增加、年龄的增长以及人均寿命的延长,髋关节翻修的手术量越来越多,根据美国学者的预测,到 2026 年全美髋关节翻修手术的总量 将 会 是目前髋翻修手术的两倍[1].全髋关节置换后行髋关节翻 修手术的原因很多,包括感染、假体聚乙烯内衬磨损、假体脱位和假体无菌性松动、假体周围骨折等[2].在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侧严重骨缺损的修复重建手术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目前髋臼侧骨缺损的重建方法 主要包括:大块同种异体骨移植、颗粒状同种异体骨打压植骨、超大臼杯、多孔金属垫块、Cup-Cage 技 术、个 体 化 设 计 三 翼 臼 杯[3-8].临 床 工 作中,关节外科医生主要根据病人的骨缺损程度和分型、年龄、经济承受能力,选择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案.随着 3D 打印技术的发展,现在能够通过 3D 打印技术、根据髋臼骨缺损的局部解剖特点,个体化定制金属髋臼翻修假体,精准重建髋臼旋转中心,使复杂的髋臼重建手术变得更加精确.本文介绍 1 例利用 3D 打 印 技 术、个 体 化 定 制 金 属 髋 臼 假 体,治 疗PaproskyⅢ型髋臼骨缺损的翻修病例,并进行相应的文献复习.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对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狭窄及闭塞病变评估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

    下肢动脉狭窄及闭塞病变 是由 诸多 因素引起的,糖尿病是其中之一.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有个人遗传和外界因素两方面原因,发病后往往会牵连多个器官,下肢动脉的病变就是其中常见的[1].动脉狭窄甚至闭塞会导致供血的严重不足,进而肢体变僵化甚至需要截肢,患者的生活受到巨大影响.超声是一种常见的检查方法 ,它具备有多方面的优势,可以在早期检查出下肢动脉的病变情况,并且可以准确测量出动脉的狭窄部位、狭窄程度和闭塞的位置,为临床的预防和诊断提供依据,也可以在理论上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2].

    作者:刘雪梅;何峥;吴凡;高志玲;吴明烨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851株尿培养分离细菌的耐药性分析

    泌尿系统感染是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在医院感染中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占第二位[1].泌尿系统感染如果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效果显著,但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逐年增加,耐药细菌引起的泌尿系统感染给临床治疗带来更大的难题[2].本文对近年我院尿培养中分离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研究,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董宇贺;刘豪;杨天时;鄢超;李威;徐雪松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儿童耳横纹肌肉瘤伴颞骨侵犯1例并文献复习

    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 RMS)是起源于横纹肌细胞或向横纹肌细胞分化的间叶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是儿童软组织肉瘤中常见的一种.根据病理学分为三型:①胚胎型 横 纹 肌 肉 瘤,多 发 于 8 岁 前 儿 童 (平 均 年 龄 为 6 岁);②腺泡型横纹肌肉瘤见于青春期男性(平均年龄为 12 岁);③多型性横纹肌肉瘤常见于成人,儿童偶发[1].儿童横纹肌肉瘤多见于头颈、四肢等部位,其恶性程度高,生长迅速,局部浸润明显,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是儿童横纹肌肉瘤预后良好的关键因素.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对 1 例儿童胚胎型耳横纹肌肉瘤伴颞骨侵犯进行报道.

    作者:王文佳;叶树凤;庄晓婷;魏宁;罗南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炎性因子检测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常见类型,也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影响冠心病发作的重要因素,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越严重,病程越长则患有冠心病的可能性越大[1].目前对于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冠脉造影是公认的确诊手段.与冠脉造影相 比,冠脉 CT对于非钙化斑块及混合斑块的 判定有 较高的准确性,但对钙化斑块的判定准确性不高[2].由于目前对冠心病的诊断方法 具有侵入性和昂贵的成本,非侵入性和成本较低的冠心病诊断方法 正在被广泛探索.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中,CK-MB 被定义为金标准,但 伴 随 着 对 cTnT 的 研 究,其 逐 渐 取 代CK-MB 的诊断地位[3].hs-cTnT 与传统 cTnT 检测比较,急性心肌梗死检出率提高 20%[4].但是对于冠心病早期的非侵入性诊断尚缺乏有效的临床生化指标.检测血清中促炎因子、抗炎因子可预测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调整促炎、抗炎平衡有可能成为诊断冠心病的一个新策略[5].

    作者:许文渤;邱俊;齐超;任佳君;徐锡浩;陈珍珍;王珺楠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联合检测D-二聚体、糖类抗原-199、癌胚抗原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结直肠癌(CRC)发病率目前呈逐年递增趋势,是胃肠道肿瘤患者死亡的 主要 原因之 一[1].据 报道,同时检测多个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可有效增加 CRC 的阳性检出率和灵敏度[2].临床研究显示,恶性肿瘤患者的凝血系统及纤溶系统均存在异常,消化系统肿瘤患者血浆 D-二聚体(D-D)水平显著增加,其中胰腺癌及原发性肝癌者升高幅度大,CRC与胃癌次之[3-5].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 CRC 患者体内血浆 D-D、糖 类 抗 原-199 (CA199 )及 癌 胚 抗 原(CEA)的表达水平,以期为 CRC 患 者的 诊断及预后提供一定的帮助.

    作者:梁巍;胡雨薇;应媛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神经胶质瘤的生物学研究现状及进展

    神经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 统 常见 的原发肿瘤,可扩散至邻近或远离原发灶的脑组织,手术很难将肿 瘤 组 织 彻 底 切 除. 2016 年 世 界 卫 生 组 织(WHO)对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分类中首次将分子生物标记与典型的组织学特征结合起来,以定义不同的神经胶质瘤[1].神经胶质瘤诊断的这种转变反映了人类对脑肿瘤生物学行为理解的重大进展.过去的二十年里,在基因组学研究中已经阐明神经胶质瘤的遗传基础.近年来神经胶质瘤在外科和医学影像技术以及放疗、电场治疗、化疗和免疫疗法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神经胶质瘤细胞在正常脑实质内广泛传播的固有趋势还是严重限制了治疗的效果,化疗及生物调节剂等治疗的疗效也还尚未肯定.因此,更好地了解诱发神经胶质瘤入侵的生物学机制可能对于开发更有效、毒性更小的治疗方法 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本篇综述主要探讨神经胶质瘤侵袭的生物学研究现状和进展.

    作者:金星一;付超;于伟东;张金男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牙槽嵴劈开在口腔种植骨量不足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牙槽嵴劈开术在口腔种植骨量不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在我院就诊的20例缺牙区牙槽嵴高度大于10 mm,牙槽嵴顶厚度在3-4 mm之间的患者,行牙槽嵴劈开同期种植体植入术.共植入Ankylos种植体25枚,牙槽嵴劈开术同期种植体植入后,种植体周围骨间隙及唇侧骨板表面植入骨粉盖胶原膜.术后5个月行二期手术,二期术后3周完成取模及上部结构修复.结果 20例患者术后牙槽骨厚度均明显增宽,软组织愈合良好,3例患者术后拆线时牙龈轻微红肿,经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术后定期复诊,种植体均无脱落,X线片均无见明显骨吸收.结论 牙槽嵴劈开术对于牙槽嵴厚度在3-4 mm的病例,是一种有效的可预期骨增量方法.

    作者:代玮;李树春;宋磊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慢性肾衰合并严重心功能不全急诊剖宫产麻醉1例

    慢性肾衰竭为各种慢性肾病持续进展的共同结局,各种原因造成的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进而不能维持肾脏的基本功能.慢性肾脏病尿毒症期,大多患者需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必然造成患者内环境发生改变.此类患者若因疾病需要手术治疗,手术和麻醉的风险都将大大增加.

    作者:郝明月;贾丽娜;范莹莹;杨桐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咀嚼功能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脑研究是目前神经科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咀嚼功能和脑功能的相关性作为其重要分支,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关注.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 显示,至 2010 年年底,中国 60 岁以上人数已有 1.78 亿,占总人口的 13.26%,超过 65 岁的人口占比是 8.87%.据联合国 2010 年数据的预测估计, 2020 年我国超过 65 岁的人口占比将达到 13.6%.目前,中国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两亿的国家.世界卫生组织的口腔卫生项目组织建议,为使老年人有更高质量的晚年生活,应制定有效的,可行的口腔卫生保健战略[1].研究表明,一些系统因素,如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营养状况、骨质疏松、糖尿病等,可能与口腔健康有联系.然而,中枢神经系统和口颌系统之间的联系仍是许多研究者的研究对象[2].有研究表明,咀嚼功能与认知功能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3].咀嚼功能障碍的系统性影响也被认为是痴呆症的流行病学风险因素.本文将对咀嚼能力与认知障碍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邱丽娜;刘蕴芳;姜静;闫冬月;李玮琪;魏洪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双侧胫骨骨内腱鞘囊肿1例报道

    骨内腱鞘囊肿是骨的良性病变,临床上多为单发,多发病例少见,临床表现为病变部位的慢性疼痛,缺乏特异性,为进一步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本文对我院收治的 1 例患者进行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侯跃超;李容航;贾方腾;朱正清;史册;黄岚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基于超声图像的肝脏L1-RADS分类标准规范化应用及关键技术的研究

    肝细胞癌(HCC)是常见的原发性肝恶性肿瘤,无创成像特异性诊断对其治疗和预后评估是必不可少.2011 年美国放射学会(ACR)发布的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LI-RADS)是 目前 较多国医疗机构临床工作中使用的标准化的影像数据采集和诊断方法 ,但多在 CT 和 MRI 检查中使用,超声检查中应用较少[1].而超声造影(CEUS)是原发性肝癌诊断三大常规影像检查之一,在肝癌的早期诊断、分级以及治疗和预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目前尚缺乏统一的诊断规范[2].因此本研究构建了基于超声图像的肝脏 LI-RADS 分类的院内统一的、可重复的肝脏超声影像报告 标 准 化 模 板,以 提 高 对 HCC的诊断效能,现将结果 报告如下.

    作者:贾梅;张梅;杨兵;宫兵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创伤性因素对脊柱外科病人围手术期相关凝血指标及DVT发生率的影响

    静 脉 血 栓 栓 塞 (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是 下 肢 深 静 脉 血 栓 (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总称,为脊柱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若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可引起致命性肺栓塞.关于脊柱创伤患者围手术期 DVT 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拟从病因学角度对比分析 DVT 的发生率及相关血液学指标.D-二聚体(D-dimer,D-D)是交联纤维蛋白降解的一种特 征 性 产 物,纤 维 蛋 白 原 降 解 产 物 (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是纤维蛋白原被纤溶酶降解的一系列降解产物的总称,间接反映了体内纤溶酶的活性.

    作者:闫永正;曲扬;董荣鹏;康明阳;赵建武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甲状腺手术中超声引导下颈浅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喉返神经检测的应用研究

    甲状腺手术中采用喉返神经检测仪,可以实施检测和诊断喉返神经损伤,能有效降低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1].喉返神经检测仪工作原理是基于喉返神经/迷走神经内含有运动神经纤维,在术中应用探针直接刺激喉返神经,使其支配的肌肉产生肌电信号,并通过气管导管表面与声带接触的电极接受肌电信号,神经检测仪显示肌电波形.根据肌电波形可以检测和诊断术中是否存在 喉返神 经损伤的风险.然而在手术麻醉和镇痛过程中,应用颈丛神经阻滞技术,可能会增加喉返神经/迷走神经阻滞的风险[2],进而影响神经探测仪信号,影响术中对喉返神经损伤的诊断.本研究观察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颈丛神经阻滞对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检测仪信号波形的影响,以及超声引导颈浅丛阻滞在甲状腺手术的术后镇痛效果.

    作者:徐长荣;查朔南;廉闯;任许利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对肾性贫血影响的研究进展

    肾性贫血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作为慢性肾脏病(CKD)常见的并发症,对 CKD 患者的生存率、生活质量和远期预后有重要影响.随着 CKD 的发展,贫血的患病率从 1 期的 8.4%上升到 5 期的 53.4%[1],因此肾性贫血的 治疗 对 CKD患者至关重要.随着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 CKD 患者从中获益,但仍有大部分患者的肾性贫血治疗效果欠佳.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高水平的 PTH 与肾性贫血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回顾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二者的关系做一综述,旨在为临床肾性贫血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作者:孙晓宇;许钟镐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家族型VHL综合征2例

    VHL 综合征即 Von Hippel-Lindau 综合征的简称,又称林岛综合征,具有家族遗传特性,外国学者[1]将 VHL 基因划分于抑癌基因范畴,VHL 基因的突变、缺失是诱发 VHL 综合征发病的重要因素.VHL 综合征临床特征为多发于中枢神经系统或视网膜的血管母细胞瘤合并胰腺、肾脏、肝脏、肾上腺的实质脏器肿瘤性病变或多发囊性病变[2],发病率极为罕见[3].现将我院经病理诊断的家族型 VHL 综合征 2 例报道如下.

    作者:毛洪涛;苏晓明;张蕾;韩雪立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及临近平台关节面撕脱骨折埋头钉固定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9 岁,车祸致多发骨折、头部外伤一天,转入我院神经外科.入院后查体:四肢肿胀、疼痛、肢体活动受限,血液循 环及 下肢感 觉无明显异常.完善头、胸、腹 CT:合 并胸 腹 联合 伤.行双下肢三维 CT 示:左股骨干骨皮质不连续,可见大小不等骨片影.左胫骨平台骨皮质连续性中断,胫骨平台后髁间窝伴髁间嵴后部及临近关节面翘起.主要诊断:左股骨粉碎性骨折、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及临近平台关节面撕脱骨折、头部外伤 、蛛网膜下腔出血、面颅骨骨折、胸部外伤、肺挫伤、眶壁骨折、第五腰椎右侧横突骨折.待患者脑部及胸腹联合伤平稳后,行左股骨闭合复位髓内针固定术及左侧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及临近平台关节面撕脱骨折切开复位埋头钉内固定术,此处着重介绍与本文相关部分.

    作者:崔铭毓;任广凯;吴丹凯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尿微量白蛋白在心脑血管疾病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尿微量白蛋白(MAU)反映了肾脏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早期可评价肾脏功能,尿白蛋白水平增加也会增加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的风险,因此,尿微量白蛋白不仅是肾衰的预测因子,也是独立的全因死亡和心脑血管死亡率的预测因子[1].

    作者:李肖楠;孙威;王越晖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血尿酸和肌酐在急性主动脉夹层及心绞痛中的诊疗意义

    主动脉夹层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发病迅猛、治疗复杂、死亡率高已引起临床的广泛关注[1].主动脉夹层诊断主要根据主动脉血管造影,但因检查费用昂贵,造影剂对肾脏有损害作用,大部分首诊医生根据症状、体征会首先怀疑急性心肌梗死或肺栓塞[2],但在造影检查未发现冠脉血管异常后,才会考虑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期间部分患者因频繁挪动、情绪波动等因素导致血压改变,增加夹层动脉瘤破裂的风险.有文献提示血尿酸在夹层患者早期呈现异常升高的现象[3],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血尿酸在急性主动脉夹层以及心绞痛患者中的检测结果 ,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晓梅;崔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肺腺癌术后手部皮肤转移1例报告

    临床上肺癌发生皮肤转移的情况较为少见,发生率约为0.2-3.1%[1].一旦发 生 皮 肤 转 移 则 提 示 原 发 癌 进 展,已 达到晚期.尤其对于孤立的远端皮肤转移,症状隐匿,报 道 较少,临床医生缺乏相关诊疗经验,易发生误诊和漏诊.现 将我科收治的 1 例肺腺癌术后发生手部皮肤转移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杨亮亮;王振兴;王跃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烟雾病患者实施血管吻合术后TCD及mRS评分的变化分析

    烟雾病是一组以脑 Willis 环双 侧分 支血管慢性、进行性狭窄或闭塞导致的侧支小血管网功能异常性脑血管病[1].其影像学结果 呈密集雾状小血管影,因此,被临床命名为烟雾病[2].本病患者临床症状以反复性一过无力、瘫痪为主,部分患者可见持续性瘫痪、癫痫、出血、视觉功能异常和智力障碍等[3].本病治疗方案主要以外科手术为主,并辅以扩容、血管扩张以及钙离子拮抗药物[4].血管吻合术是目前常用的一种术式,为分析该术式的临床价值,本研究选取 我 院 行 单 侧 颞 浅 动 脉-大 脑 中 动 脉 (STA-MCA)吻合术的 36 例烟雾病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TCD)和改良 Rankin 量表(mRS)评分对其疗效进行评估,现将结果 报告如下.

    作者:李东峰;周国平;周文科;付丽萍;刘海玉;蔡政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