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宁海县农村小学生肠道蠕虫感染现状

朱志航;卢丽嫦;冯丛华

关键词:蠕虫病, 肠疾病, 患病率, 学生, 农村人口
摘要:宁海县自1985年至2001年,每年秋季对全县在校小学生开展集体驱虫防治肠道蠕虫感染.为了解当前农村儿童肠道蠕虫感染情况及防治效果,笔者于2004年10月对宁海县农村小学生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北京市海淀区某小学10年学生营养状况分析

    为了解北京市海淀区学生近10 a的营养状况,掌握其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以便更好地开展学校卫生工作,笔者收集整理了海淀区中关村第二小学1996~2005年的学生体检数据,并对学生营养状况分析如下.

    作者:徐家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中国矿业大学女生不同性健康教育方式效果比较

    女大学生正处于性活跃期,近年来生殖道感染、非意愿妊娠、妇科疾病的发生有上升趋势[1].如何提高女大学生生殖健康水平,已成为教育与卫生工作者的重要课题.为此,笔者通过比较中国矿业大学不同健康教育方式的教育效果,探讨科学、有效的性教育方法,为高校女大学生的性健康教育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作者:胡爱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台州市1991~2005年高中毕业生体检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台州市高中毕业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为指导学生预防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标准》,对台州市1991~2005年参加高考的255 651名高中毕业生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1~2005年台州市高考学生体检总合格率为9.75%,男生合格率(12.15%)高于女生(6.77%);1994年高(17.92%),2002年低(4.65%).报考专业受限的主要原因是视力低下和身高不足.15 a共检出不合格考生420人,不合格率为0.16%,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心血管疾病和肝脏疾病.结论台州市高中毕业生体检合格率较低,专业受限率较高.加强中小学生视力保护、合理营养是当前学生卫生保健工作的重点.

    作者:姚许一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大学生日常行为习惯与健康教育对策研究

    目的通过对大学生日常行为习惯与健康教育的探讨,为改进健康教育和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访问座谈等方法,对浙江省10所高校在校学生1 342名的日常行为习惯和健康教育进行调查.结果只有15.42%的大学生对健康内涵的理解是正确的.绝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缺乏客观的认识,缺少自我保健意识,存在着饮食不合理、嗜烟酗酒、生活无规律、滥用保健品和缺乏体育锻炼等不良行为习惯.结论大学生在对健康内涵理解、生活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状况和自我保健意识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健康教育工作亟待加强.

    作者:吴暅晔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某高等职业学院女生儿童期性虐待情况

    目的了解高等职业学院女生儿童期性虐待发生情况,探讨性虐待对成年女生心理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制性虐待问题问卷及症状自评量表,对某高等职业学校701名女生儿童期性虐待经历及其行为问题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的701名女生中有155人(22.11%)回答18岁以前曾经历过至少1次1种或多种性虐待,其中98人(13.98%)回答经历过至少1次1种性虐待,57人(8.13%)回答经历过多种性虐待;以其经历过的严重的性虐待进行统计,有75人(10.70%)被非身体接触性性虐待,有80人(11.41%)被身体接触性性虐待,其中包括26人(3.71%)被试图性交和8人(1.14%)被强行性交.16岁以前有117人(16.69%)曾经历过性虐待.与没有性虐待经历的女生比较,有儿童期性虐待经历的女生行为症状因子得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重视女童性虐待问题,儿童期性虐待经历是导致成年后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

    作者:孙殿凤;孙言平;段亚平;仇莉;刘翠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高中生生活压力基本特点研究

    目的了解高中生生活压力的基本特点,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的高中生生活压力问卷对7所学校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对807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结果高中生半年内遭遇过的生活压力事件比例超过50%(总分平均为27.2),但生活压力事件所带来的压力程度并不高(平均每一件事的压力程度为1.75);高中生感到压力程度大的是他人期望压力和学业成就压力;高中生在客观生活压力和主观生活压力上都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结论应根据高中生生活压力的性别和年级差异特点来缓解高中生生活压力,改善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方双虎;胡海燕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淮北市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病情况

    为了解淮北市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综合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s,ADHD)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笔者对该市5 907名6~12岁在校儿童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岳亿玲;李颖;李玉芹;岳凌云;路安洪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山东省2所高校新校区教室环境质量评价

    目的了解高校新校区教室环境质量状况,找出存在的卫生问题,为制定有效的卫生监督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抽取山东省2所高校新校区的部分教室,对室内的温度、湿度、风速、采光系数、噪声、CO、CO2、甲醛、可吸入颗粒物(PM10)、空气细菌总数共10项环境卫生指标进行监测.结果污染较严重的项目是PM10、噪声,污染较轻的项目是甲醛、CO2、微生物.校园绿化程度对空气中PM10浓度影响很大.开窗通风能有效降低室内空气CO2浓度.结论高校新建校区的教室室内环境存在若干卫生问题,应有针对性地改进环境卫生质量.

    作者:隋少峰;刘志艳;李莉;黄东海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心理健康控制源、自我效能与大学生心理求助的相关分析

    目的了解大学生在面对心理问题时,向心理咨询机构求助的可能性与心理健康控制源和心理咨询自我效能之间的关系,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心理健康控制源量表和心理咨询自我效能问卷对武汉市大学生380名进行调查.结果在遇到心理问题时,女生的求助意愿高于男生,家庭经济条件越好的个体遇到心理困扰时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可能性越高,内控的个体比外控的个体表现出更高的求助意愿;心理咨询自我效能与求助意愿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有必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咨询自我效能和有心理困扰学生的求助意愿,特别是男性和贫困学生这2个群体.

    作者:余晓敏;江光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珠海市区2004年中小学生营养状况

    目的了解珠海市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体格测量方法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珠海市区2004年3 240名中小学生的营养情况.结果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率为6.64%,较低体重率为41.39%,超重率为5.25%,肥胖率为11.39%;各年龄组学生营养不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初中生营养不良率高于小学生和高中生,小学生肥胖率高于初中生和高中生,男生营养不良率和肥胖率均高于女生.结论珠海市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不容乐观.应针对中小学生营养问题,采取确实可行的干预措施.

    作者:徐慧雯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并发急性左心衰竭1例的救护

    青霉素具有杀菌力强、疗效好、对人体毒性小、价格低廉等优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抗菌药物,特别是在基层医院使用较多.但其大的问题是过敏反应,尤其是过敏性休克是危害病人生命的重要不良反应[1].现将1例因青霉素过敏导致休克,并迅速出现左心衰竭的病例救治过程报道如下.

    作者:程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宁海县农村小学生肠道蠕虫感染现状

    宁海县自1985年至2001年,每年秋季对全县在校小学生开展集体驱虫防治肠道蠕虫感染.为了解当前农村儿童肠道蠕虫感染情况及防治效果,笔者于2004年10月对宁海县农村小学生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朱志航;卢丽嫦;冯丛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云南不同地区幼儿血铅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云南不同地区幼儿血铅水平、铅中毒等级及流行情况和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整群抽取云南昆明市市内3所幼儿园和1所铅锌矿区幼儿园、托儿所及1个离铅锌矿区10 km的城关幼儿园共814名2~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取被试者静脉血,用原子吸收石墨炉法测定血铅,并填写儿童个人及家庭情况调查表.结果市内3所幼儿园幼儿的静脉血铅均值分别为74.64 μg/L,67.44 μg/L,66.20 μg/L,矿区幼儿园、托儿所为173.90 μg/L,城关幼儿园为133.09 μg/L.市内3所幼儿园儿童血铅水平>100μg/L的分别占17.37%,10.94%,10.91%;矿区幼儿园、托儿所占87.70%,城关幼儿园占70.27%.血铅水平及铅中毒率以3岁以下年龄组为高.结论铅中毒与幼儿的学习、居住环境及生活习惯关系密切,2岁左右是儿童铅暴露的关键时期.

    作者:石世同;马越明;刘洪玉;倪林仙;陈祝;周晋静;郑福兰;石明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舟山市6~13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浙江省舟山市6~13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患病情况,以便对肥胖儿童实施有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该地区3 536名6~13岁儿童进行相关情况的问卷调查和身高、体重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舟山市6~13岁儿童肥胖检出率为4.3%,其中男童为4.9%,女童为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一地理环境、不同居住区域儿童肥胖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城区、农区、渔区检出率分别为6.3%,2.6%,2.5%.结论定期监测体重和身高的变化情况,指导家长及儿童建立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对预防儿童肥胖非常重要.预防儿童肥胖的重点应放在城市地区.

    作者:杨玉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锦州市中学课桌椅卫生学调查

    课桌椅是学校的必备教具,学生在校学习大部分时间是在课桌椅上度过的.青少年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阶段,长期使用不合适的课桌椅,可引起脊柱弯曲和近视的发生.为此,笔者于2005年5~6月对锦州市6所中学学生的课桌椅现状进行了卫生学调查.

    作者:齐丽芬;王润萍;牟栅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阜阳市中小学生伤害死亡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研究中小学生伤害死亡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发生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干预措施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学校为单位,对阜阳市1995~2001年中小学生进行伤害死亡流行病学调查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伤害总死亡率为26.62/10万.前5位伤害死亡原因依次为机动车交通事故(9.89/10万)、淹溺水(9.01/10万)、触电(3.04/10万)、跌坠落(1.28/10万)、自杀(0.93/10万).意外伤害死亡率与年龄、性别、父母文化程度和职业有密切的关系.结论应制订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强化安全健康教育,提高中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作者:马莉;胡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某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调查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结核病疫情在世界范围内出现大幅度回升,世界卫生组织把结核病列为全球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之一.我国2000年第4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居民结核病感染率为44.5%,其中活动性肺结核病人450万,每年新发结核病100余万人,25万人死于结核病,其中75%的结核病人年龄为15~50岁;中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1].我国政府印发的《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把健康教育作为控制结核病的措施之一,并明确提出到2005年全民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60%,2010年达到80%的目标.卫生部、教育部曾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卫疾控发[2003]187号),要求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为了解大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现状,笔者于2004年10月对某高等师范学校新入学学生防治结核病知识进行了抽样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曹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柳州市2004年中小学生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生长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促进中小学生生长发育和指导合理的营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柳州市135所中小学校7~19岁学生80 036名进行健康检测,生长发育水平采用《1995年全国7~22岁城乡学生身高体重百分位数评价表》进行评价,营养状况采用《1995年全国学生7~22岁身高标准体重值》进行评价.结果柳州市中小学生生长发育不良人数高于发育上等人数,总营养不良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学生营养不良率、肥胖率均高于小学生,女生营养不良率高于男生;2004年学生生长发育状况比2003年有较大提高,营养不良率也高于2003年.结论柳州市中小学生生长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提示应加强营养知识宣传,使中小学生生长发育阶段得到合理营养.

    作者:严志玲;黎明强;王萍;曾宪柳;杨兵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丽水市3所职业高中学生吸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烟草是造成世界人口过早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据调查,目前我国3亿多烟民中,有1/3是青少年,仅中学生就达500多万,而且呈上升趋势[1].15岁以上人口吸烟率为20%~35%[2],成年人开始吸烟的年龄在10~15岁.中学生吸烟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愈来愈受到社会的关注.职业高中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吸烟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值得重视.

    作者:季巧英;梅少林;杨先园;张森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医学生饮酒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医学生饮酒行为的流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卫生及教育部门制定预防及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填式问卷,对2所医科大学学生饮酒行为的经历进行回顾性调查. 结果被调查的大学生总饮酒率为49.05%,男生为92.47%, 女生为6.21%;随着年级的增加,饮酒率呈上升趋势; 学生开始饮酒的年龄集中在13~18岁之间.大学生饮酒与个人因素、家庭环境、社会影响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及母亲文化程度较高是学生饮酒行为的保护因素;而男性、18岁前曾被独自关在家中、目睹家庭暴力及父亲饮酒等则是学生饮酒的重要危险因素. 结论大学生尤其是男性大学生的饮酒问题不容忽视,亟待在大学生中全面开展相关健康教育,宣传饮酒危害和推广健康生活方式.

    作者:姚捷;许娴;王茜;张克春;董玛霞;叶冬青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