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勇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性极强的疾病[1-2].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为一种DNA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经空气传播[3].2003年12月4日广东省东莞市某私立托幼机构发生水痘爆发流行,现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古展东;邓冰锋;廖安娜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合肥工业大学教职工高血压的患病情况,为制定高血压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合肥工业大学1 662名教职工的健康体检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校教职工2004年高血压患病率为27.80%,高于第4次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结果.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70岁以上为发病高峰;男性教职工患病率高于女性.结论 该校教职工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应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制定相应防治对策.
作者:刘平;张丽宏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艾滋病致孤儿童的学习现状,为进一步加强以家庭和学校为基础的支持提供线索.方法 选取5个中国政府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艾滋病致孤儿童关怀项目县,对251名6~14岁艾滋病致孤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中10人进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 23.1%的儿童没有上学,其中31.0%在父/母去世前辍学,主要原因是经济困难、给家里干活、照顾生病父母、跟不上学习等.上学儿童中,29.5%的儿童学习成绩在父母去世后下降,主要原因有父母生病去世期间缺课、担心父/母病情、生活困难导致家庭作业条件差、无人管教、家务活多、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等.结论 父/母患艾滋病或死于艾滋病后儿童的学习情况发生了变化,他们在父母生病期间和父母去世后需要经济和社会心理支持.
作者:许文青;王云生;李起炎;何景琳;季成叶;王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据2005年UNAIDS统计,全球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已达4 030万人,2005年新感染的人数为490万,因艾滋病而死亡的人数达310万.
作者:杨柳清;熊万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目前已上升到27.2%,估计全国有近1.3亿人患高血压[1].高血压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医疗、社会和经济负担,使高血压已由单纯的个人病痛变成严重的社会问题.为此,笔者进行了此次调查,旨在了解病人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和需求情况,以便有目的地加强教育,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知水平.
作者:杨俊玲 刊期: 2006年第08期
为了解高校新生军训期间发病特点、规律及主要病因,以便为开展相应的医疗保健服务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枣庄学院2005年军训期间新生就诊的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隋萍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杭州市大中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观念以及健康教育干预效果,为制定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杭州市高中学生1 185名和大学生3 200名,在健康教育干预前后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 高中生和大学生对HIV/AIDS的基本知识测试得分分别为89.9分和96.5分,高中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不及大学生.但高中生有关艾滋病的正确观念测试得分比大学生高,前者得分为85.4分,后者为79.5分,而且健康教育干预后,前者得分为92.1分,后者为85.2分,表明中学生容易接受正确的观念.从几项主要知识掌握情况以及重要观念的定性对比分析表明,高中生知晓率在78.9%~100.0%之间,中位数为94.5%;大学生在89.4%~100.0%之间,中位数为95.9%.几项重要观念的正确持有率,高中生在15.3%~100.0%之间,中位数为80.9%;大学生在44.8%~97.3%之间,中位数为67.9%.结论 在高中阶段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其重要性和成效性好于大学阶段,应高度重视高中学生的艾滋病健康教育.
作者:赵刚;吴南屏;吴灵娇;冯磊 刊期: 2006年第08期
餐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容器的消毒效果监督监测,是卫生监督机构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解娄底市直管学校、幼儿园食堂餐饮具的消毒状况,防止因餐饮具不洁而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确保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生集体用餐的安全,笔者于2005年4~5月对娄底市直管学校及幼儿园食堂的餐饮具进行了抽样检测.
作者:张首帆;周新发;王志明;王木业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儿童慢性疲劳综合征(children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CFS)是儿童不能维持日常生活和到校学习的主要原因.
作者:武丽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学生的健康状况和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历来都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笔者对南宁市2002~2004年学生食物中毒资料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施向东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贵阳市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500名贵阳市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儿童生长发育的KAP问卷调查.儿童生长发育采用Z评分法评价,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儿童生长迟缓率为11.3%,男女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郊区大于城市;超重和肥胖率为10.2%.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儿童居住地区、家长营养知识水平、家长文化程度是儿童生长迟缓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郊区儿童生长迟缓率高于城市儿童,家长的营养知识水平尚需要提高.
作者:辛小青;聂四平;詹键;王荣;甘春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生长长期变化主要指儿童生长发育水平和生长速度的变化,成人身高的变化,青春期提前到来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国内外在分析这一生物现象时,多以身高作为代表.
作者:刘宝林;杨宝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安徽省0~14岁儿童伤害发生原因及其分布特征,为伤害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2004年9月至2005年8月期间首次就诊于安徽省10个市(县)33家监测点医院的0~14儿童伤害病人为研究对象,由接诊医护人员询问调查对象,填写统一的调查表.结果 共调查0~14岁儿童伤害病例6 103人,男女性别比值为2.21.伤害原因以跌落(41.86%)、刺伤(18.78%)、交通事故(16.24%)和钝器击打(11.65%)为主.男性跌落、钝器击打和溺水等伤害构成高于女性,女性交通事故、烧烫伤和中毒的构成则大于男性;城市除刺伤和中毒外,其他伤害原因构成均高于农村;交通事故(96.9%)多发生在公路/街道,跌落(50.7%和31.5%)和钝器击打(42.5%和34.5%)多发生于家里和学校.溺水、窒息/上吊和中毒等引起伤害程度较重.影响伤害程度的因素为伤害原因、性质和伤害发生时的地点.结论 儿童伤害以发生跌落和交通事故为主.开展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已迫在眉捷.
作者:贾尚春;谢建嵘;谢文琴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健康教育是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职高专在校学生1 154万人,占到高等教育总数的61%.为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口身体素质,推进我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科学、规范地开展,笔者提出制定高职学生健康促进的体育策略.
作者:冯海成;崔海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幼年时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则80%以上幼儿将发展成无症状慢性HBV携带者[1],而预防接种是有效的免疫策略.1992年起,洛阳市开始将婴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纳入计划免疫.据报道,不论是血源性疫苗还是重组基因疫苗,完成3针接种后均有5%~10%接种者不能产生足够的HBsAb[2].为了解洛阳市儿童HBsAg携带及HBsAb产生情况,笔者于2004年9~11月进行了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王萍;张英剑;王煜娟;李变红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阐明儿童青少年时期高血压与超重和肥胖的相关性,为成年期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利用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2004年监测结果,应用相关和偏相关分析的统计方法对146211名7~17岁儿童青少年的血压和体重指数的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各年龄组SBP和DBP均值均呈体重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的趋势;男生体重正常组高血压患病率为1.6%,超重组为4.2%,肥胖组为9.9%,女生高血压患病率也为体重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BMI与SBP及DBP进行相关分析,BMI与SBP的相关系数为0.392,BMI与DBP的相关系数为0.305(P<0.05),与SBP和DBP的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240和0.171(P<0.05).同时,对各省城乡儿童青少年的血压偏高患病率与超重肥胖患病率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各省城乡儿童青少年收缩压和舒张压都高的患病率与肥胖患病率都有显著相关.结论 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与高血压有显著的相关性.预防儿童青少年高血压应从预防超重和肥胖做起.
作者:常素英;季成叶 刊期: 2006年第08期
青春期是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是性成熟和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为了解北京市郊区初三年级女生青春期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笔者于2004年1月对怀柔区部分初三年级女生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任占田;王邵丽;任蕊 刊期: 2006年第08期
青春期性教育已成必然趋势.面对举步维艰的性教育,心理工作者正在试图找到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和青少年现状的性教育途径,以尽快获取经验并用于指导青春期性教育实践.
作者:魏彦红 刊期: 2006年第08期
20世纪80年代,随着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开展及学校卫生状况的改善,青少年传染病发病率逐年降低,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脊髓灰质炎、白喉等传染病已基本消灭.
作者:陆朝国;高岚;李学;袁飞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小学时期是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小学生营养不良、贫血可导致免疫功能、体力及智力的低下[1].为了解丹东地区小学生营养与贫血患病情况,以便为今后的防治工作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笔者于2004年对丹东市23 520名小学生营养与贫血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郭俊岩;满永贤;郑琳琳;孙云芳;唐风娟;李丽 刊期: 200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