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湛江地区950名大学生自我和谐状况分析

左银舫

关键词:自我评价(心理学), 对比研究, 学生
摘要:目的 从心理健康角度评定大学生对自我的接受和认可程度,了解大学生的自我和谐状况,为高校心理咨询与辅导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对950名广东省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评.结果 950名大学生在发生自我不和谐的3个维度之中,有15%的人进入高分组,其中男生在自我与经验不和谐维度上得分为(48.15±8.66)分,显著高于正常值.而男、女生在自我和谐3个维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自我和谐状态不容乐观.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武汉市学龄前儿童睡眠障碍与气质关系的研究

    目的 了解武汉市学龄前儿童睡眠障碍与儿童气质的关系,为学龄前儿童睡眠障碍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自行设计的3~6岁儿童睡眠状况调查问卷和中国学龄前儿童气质量表(CPTS)对1 827名3~6岁儿童的家长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气质类型的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D型、I-D型及E型儿童中有睡眠障碍者分别为33.67%,32.95%和15.53%;睡眠障碍儿童的节律性、适应性得分及心境得分均高于正常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气质类型儿童的睡眠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气质维度得分与儿童的睡眠时间无相关.结论 学龄前儿童睡眠障碍与气质类型存在密切相关.

    作者:杨少萍;吴汉荣;张斌;涂忆桥;彭安娜;姚顺芳;陈忠;王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土家族苗族城镇中小学生体表面积对比分析

    目的 比较土家族和苗族城镇中小学生体表面积的差异,为建立中小学生生长发育健康指标评价体系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适合中国人的Stevenson标准公式分别计算土家族和苗族中小学生的体表面积,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土家族和苗族中小学生体表面积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其增长速度男女生也均可分为匀速、快速、减缓3个时期,但二者生长发育各个时期的年龄段划分并不完全相同;土家族学生体表面积整体生长发育水平低于苗族学生.结论 土家族学生体表面积的生长发育规律与苗族学生不完全一致,且整体生长发育水平低于苗族学生.

    作者:李继国;王中南;邹炜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郑州市市区儿童血铅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郑州市市区1~12岁儿童血铅水平及影响因素,为预防儿童铅中毒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郑州市上街区3所幼儿园、1所小学1 066名1~12岁儿童,取其指尖血,测定血锌原卟啉含量(ZPP).同时对其中的424名儿童进行相关因素问卷调查.结果 儿童血ZPP水平为3.273 μg,血铅超标率为59.76%;男性儿童为3.210 μg,女性儿童为3.336 μ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儿童家中有摩托车、汽车,父母吸烟,咬手指是儿童血铅水平升高的危险因素,饭前便后洗手是儿童血铅水平的保护因素.结论 儿童血铅超标率较高.应采取相关措施,保护儿童健康.

    作者:马景芳;石松和;梁世杰;毕连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与评价分析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于2000年7月4日颁发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以下简称<标准>)及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实施办法>的通知[1],要求各省从2002年新学年开始,有3%左右的中小学和2所高等学校实施<标准>.2004年新学年开始,在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标准>[2],<标准>中规定高等学校学生:(1)男生从台阶试验和1 000 m跑中选测1项,女生从台阶试验和800 m跑中选测1项.(2)男、女生从50 m跑和立定跳远中选测1项.(3)男生从坐位体前屈和握力中选测1项,女生从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和握力中选测1项.笔者选择了2004年入学的新生,对<标准>中所有的项目进行了测试与评价.

    作者:杨润琴;张英根;邱军;李济;申宇;武帅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洛阳市中学生同学关系行为困扰现状

    目的 了解洛阳市中学生同学关系行为困扰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以便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河南省洛阳市199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自制问卷及<同学关系行为困扰诊断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大多数中学生同学关系良好,但也有7.04%的中学生存在较严重的同学关系行为困扰,困扰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交友方面、异性交往方面、交谈方面及待人接物方面.其中,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关注中学生的同学关系,对有困扰的学生给予必要的辅导,是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视的环节.

    作者:任远;李饶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山东某高校学生膳食及营养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高校学生的膳食及营养状况,以指导学生进行合理膳食.方法 采用24 h回顾法对某高校二年级学生263人进行连续5 d的膳食调查.结果 摄入量与DRIs差距较大的营养素是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B2及钙,且缺乏率也较高,其中维生素B2缺乏率女生高于男生(u=2.51,P<0.05),钙缺乏率男生高于女生(u=2.34,P<0.05).蛋白质中优质蛋白所占的比例较低,为25%左右.结论 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不平衡现象在高校学生中普遍存在,需要进一步对大学生进行营养健康教育.

    作者:孙怡;徐田芹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深圳市实验学校小学生龋病防治效果评价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牙科人力的严重短缺及其分布的不合理,牙医人口比处于较低水平,不能满足牙科服务的需要.我国的牙医人口比约为1:35 000,属世界低比例国家,不能满足为大部分人服务.学龄期儿童和青少年在上学期间通常无法到医院进行口腔检查或治疗,普通学校的校医室难以实施复杂的口腔预防或治疗措施,而专业机构又很难进入学校开展口腔保健项目.因此,在校学生的龋病预防已逐渐成为牙病防治工作的难点之一.

    作者:肖悦;梁芮;张勇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大学生田径训练中运动损伤特点分析

    大学生在田径训练过程中经常发生运动损伤,一旦发生运动损伤将严重影响正常的训练和比赛.了解大学生田径训练中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和规律,消除致伤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是每一位带训教师应思考的问题.笔者多年带队训练参加云南省大学生运动会田径比赛,对训练过程中发生的运动损伤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探讨大学生田径训练中运动损伤发生的规律,为预防运动损伤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董玉福;高炳乾;张文星;高炳贤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湖南侗族青少年身高坐高发育状况分析

    侗族主要分布于贵州、湖南和广西3省(区)交界地区,共有人口200多万.第5次人口普查显示,2000年湖南省侗族共84.21万人,居全省少数民族第3位,主要居住于湖南怀化的通道、新晃、靖州等县.由于历史的原因,湖南侗族的文化与体育发展较慢,青少年学生的体质调查数据缺乏,笔者分析侗族青少年的身高坐高发育状况,不仅可以丰富侗族人类学研究成果,而且对侗族青少年的营养指导、学生体育训练和体育选才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皮建辉;雷鸣枝;吴亿中;邓莉;肖桂秋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重庆市三峡库区初中生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影响库区初中生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以便为三峡库区初中生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编制的<初中学生生活质量评定量表>对三峡库区初中生672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级、城乡、是否住校、患慢性疾病情况、是否近视、睡眠情况、锻炼情况、家庭结构、父母文化程度、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等13种因素与生活质量各维度或大多数维度均有显著性关系.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是否住校、睡眠情况、锻炼情况和父母亲的教育方式为影响库区初中生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而父母的文化程度、患慢性病情况、视力情况及城乡对个别维度有影响.结论 切实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加强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积极发展经济,提高父母的文化素养是提高库区学生生活质量的关键.

    作者:王宏;刘达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某高校男大学生健康与保健行为状况调查

    大学是人生的重要发展阶段.培养大学生健康科学的行为与生活方式,关系到有效控制不良行为与生活方式所致疾病及健康问题的发生.为了解男大学生的健康和行为、生活习惯状况,发现健康危险因素,有效开展大学生的预防保健工作,笔者对某校部分男大学生健康与保健行为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作者:印爱平;王博恺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保定市高校教师工作倦怠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国内高校教师的工作倦怠现状,为缓解教师的工作倦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Maslach倦怠量表(MBI)对保定市512名高校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 男性教师非人性化程度比女性严重,同时比女性体会到更多的个人成就感;年轻教师情感耗竭程度高而个人成就感低;低职称教师总体倦怠水平高;博士学历教师情感耗竭程度高,本科学历教师个人成就感低;经济收入方面,基本满意和不满意的教师情感耗竭程度高.结论 高校教师的工作倦怠在性别、年龄、职称、学历和经济收入方面存在差异.

    作者:李淑环;宋慧军;邱红洁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农村学龄前儿童气质特点与生长发育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农村地区学龄前儿童气质特征及其与相关生长发育指标的关系,以便为不同气质特点儿童生长发育状况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3~7岁儿童气质量表>(家长评定问卷)评定儿童的气质类型,同时测量身高、体重等相关指标.结果 在被调查儿童中,易养型占31.2%,难养型占10.2%,启动缓慢型占8.5%,中间型占50.1%.不同性别儿童气质维度中的活动水平、情绪本质、反映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气质类型儿童身高、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学龄前儿童气质维度分布存在性别差异.气质因素在儿童期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不明显.

    作者:魏跃红;王鸣;许信红;肖新才;许明晖;蔡文锋;祝高峰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7~15岁体重正常儿童身体成分变化分析

    目的 分析7~15岁体重正常儿童身体成分及其随年龄变化的特点和性别差异,为儿童生长发育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在北京市选择2所中小学7~15岁体重正常儿童180名,每性别、年龄组约10名,采用DEXA测定身体成分.结果 7~13岁儿童机体脂肪组织(FM)及全身脂肪百分比随年龄增加而增加,13岁以后有所下降,女生高于男生,去脂肪组织(FFM)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四肢和躯干脂肪占全身脂肪百分比随年龄增长而接近,男生7~13岁、女生7~12岁四肢脂肪组织占全身脂肪组织百分比大于躯干,但男生14~15岁、女生13~15岁小于躯干.结论 青春期前后儿童脂肪组织含量及分布随年龄而变化,且男女差异明显;男性脂肪向心性分布加速期在12岁,女性在10岁.

    作者:马军;冯宁;张世伟;潘勇平;黄永波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南阳市青少年自杀倾向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南阳市青少年自杀倾向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青少年自杀的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南阳市16所学校的学生4 241名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分别有24.9%,6.8%,1.9%的学生在过去1 a内有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试图自杀行为.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青少年自杀意念的相关因素有性别、学校类别、学习成绩、学习压力、父母是否离异、是否经常受到欺侮、是否常感孤独、是否常失眠等.结论 应通过社会、家庭、学校多方努力,采取综合的干预措施,预防青少年自杀的发生.

    作者:李文梅;张玉超;李雷;李君;武砚斐;郭颖兰;王卓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高校师范学生性度取向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高校师范学生的性度取向和人格特征的相关性,为教师的职业训练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整群抽样,使用BSRI和EPQ对河南某高等师范院校209 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男、女高师生存在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和未分化4种性度取向类型,其中未分化者所占比例大(50.2%),双性化者少(8.1%).且双性化特质的高师生表现出较为良好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未分化与男性化、女性化的人格特征无明显好坏之分.结论 高校师范学生的性度取向与人格特征有高度相关性.

    作者:田学岭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因素及预防措施

    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率高,分布广泛.肠道寄生虫感染者多呈带虫状态,临床上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不易察觉,往往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隐患,给大中小学生学习、生活和生长发育带来负面影响.

    作者:余俊材;杨毅梅;白丽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杭州市中学生心理压力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杭州市中学生心理压力的影响因素,为开展心理辅导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7城市与美国南加州大学合作控制吸烟项目组编制的调查问卷,对杭州市9所中学的学生及其家长进行相关内容调查.结果 学业对中学生的心理压力影响大;女生的心理压力较男生大;母亲心理状态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家庭过分严格的管教方式是男生心理压力形成的重要因素.结论 在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充分考虑性别差异以及母亲心理健康的影响.

    作者:黄春萍;项海青;程彬;裘欣;毛一萍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汉中农业学校学生膳食营养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汉中农业学校学生膳食营养状况,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方法 采用称重法和询问法,对汉中农业学校高职班256名学生进行5 d膳食调查,并与中国营养学会修订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即DRIs进行比较.结果 学生的蛋白质、钙、硫胺素、烟酸摄入量不足,其中蛋白质摄入量占RNI建议摄入量的80.3%,钙占69.8%,硫胺素占58.8%,烟酸占77.2%,而且膳食结构中豆类和动物性食品量偏低,脂肪摄入量及其占能量比过高.结论 汉中农业学校学生膳食状况不合理,应加强相关知识教育.

    作者:伍小红;李建科;冯学成;周建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杭州市部分大学生自我保健意识与能力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以及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持续贯彻和传统家庭结构的变化,大学生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减少身心危机的发生,一直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为此,笔者于2005年5月对杭州部分大学生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现状进行了调查,为制定提高大学生自我保健能力对策提供依据.

    作者:许亮文;郭清;谢大伟;景骏蕾;刘婷婕;及崇岩;何平;何华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