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姬春;冉建玲;孙菁
戊型肝炎以肠道传播,目前被认为可能是一种人兽共患病[1].戊型肝炎病毒(HEV)是引起人类戊型肝炎的一种重要病原体.HEV感染后,症状可表现为临床型与亚临床型,成人多见临床型;少数病人可表现为重症肝炎,甚至导致死亡.笔者通过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大学生乙肝抗体阳性者戊型肝炎感染情况,以便为这一群体戊型肝炎防制对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李玉宝;郭清顺;葛胜祥;张军;夏宁邵;彭琼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家庭因素对小学生学习能力倾向的影响,为学生的发展和学校及家庭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长沙市普通学校和私立学校分层整群抽样,共调查四~六年级小学生485名,进行学习能力倾向测验,并调查其家庭一般情况及父母的养育方式,同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家庭影响因素中,父母受教育程度、对早期教育重视程度以及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干涉过保护等养育方式均与学习能力倾向相关,而这些影响在普通学校和私立学校间存在一定差异.结论 应根据小学生学习能力倾向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
作者:张汾染;赵淑英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胜利油田2~13岁儿童血铅水平及相关因素,为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儿童血铅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胜利油田2~13岁儿童3 419名进行血铅测定及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同时对商业区和生活区幼儿园的水、空气、食品、灰尘、玩具及儿童手表面铅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儿童血铅水平均值为57.54 μg/L,血铅值≥100 μg/L的检出率为13.02%,血铅值≥200 μg/L的检出率为1.14%.油田基地商业区儿童血铅平均值为58.69 μg/L,明显高于生活区和外围地区.男童血铅平均值60.85 μg/L明显高于女童血铅平均值53.75 μg/L(P<0.01).与儿童血铅水平相关的因素有不良卫生习惯(啃咬手指、玩具,洗手不认真等)、偏食(喜食皮蛋、膨化食品、罐装饮料,不喜欢吃蛋、奶等高钙食品)及居住环境污染等.结论 应重视对儿童血铅水平的控制,积极防治铅中毒.
作者:孙立臣;鲁京浦;宋淑敏;孙淑芹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痛经指妇女在行经前后或经期,出现下腹及腰骶部疼痛,严重者腹痛剧烈,面色苍白,手足冰冷,甚至昏厥.痛经常持续1~2 h或数小时,一般经血畅流后,腹痛缓解.该病在高中女生中较为常见.痛经的治疗方法很多,但效果均不太满意或者有些治疗方法副作用较大.近2 a来,笔者应用少腹逐瘀汤加味治疗原发性痛经6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仇锦珠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学校群体活动模式控制学生肥胖的效果,为有关干预模式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在长春、乌鲁木齐、西安和厦门四城市各选择1所学校作为干预学校,三、四年级全体学生为重点干预对象,选取同一城区条件基本相近的1所学校作为对照学校.将肥胖控制与健康促进学校的创建结合起来,采取以群体干预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知识传播与运动/饮食行为干预相结合、学校干预与家庭干预相结合、学生行为改变和学校健康环境改变相结合的综合策略开展肥胖干预.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干预学校学生肥胖控制知晓率、正确膳食及运动行为形成率的提高幅度高于对照学校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学校肥胖率和超重率分别从15.6%和14.1%下降到10.4%和14.2%;其中干预学校三、四年级男生肥胖率从21.5%下降到13.6%.结论 学校群体活动控制模式对于小学生的肥胖控制是有效的.
作者:田本淳;吕书红;钱玲;张巍;张继彬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踝关节扭伤是临床上一种很常见的伤科疾病,在人体诸关节的损伤中发病率高,多由间接暴力和直接暴力所致软组织扭伤,以内翻位外侧副韧带损伤多见,与受伤的姿势有密切关系,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以青壮年学生居多,男性多于女性[1].笔者采用刮痧疗法治疗外力作用而致踝关节扭伤32例,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作者:杨现新 刊期: 2006年第10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影视及网络媒体成为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娱乐和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与此同时,影视、游戏、网络等媒体中的争斗与暴力内容对青少年攻击性的影响也日益受到关注,国内外有关媒体暴力对青少年不良影响的理论探讨、实证研究和新闻报道逐年递增.
作者:张镇;刘月霞;张建新 刊期: 2006年第10期
二战以后,英国进入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稳定发展时期,战后开始实行严格的食品配给制,1948年开始实施国民健康保健制度.英国健康调查和发展医学研究委员会(Medical Research Council's National Survey of Health and Development,MRCNSHD)于1946年开始进行了一项国家性的健康和发展纵向研究,探讨生命历程中生长发育因素与成人身心健康关系,为成人期疾病的早期预防以及健康促进提供理论依据[1].
作者:龙翔;陶芳标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患龋儿童与无龋儿童咀嚼效能之间的差异和龋病充填治疗前后咀嚼效能的变化,探讨龋齿对儿童咀嚼效能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择7~9岁有龋及无龋儿童各40名,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无龋无童及有龋儿童充填治疗前后30 s的咀嚼效能.结果 有龋儿童组治疗前、治疗后与无龋儿童组的咀嚼效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龋儿童组治疗前后的咀嚼效能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龋齿对7~9岁儿童咀嚼效能及生长发育均有一定的影响,龋病充填治疗可显著增加患龋儿童的咀嚼效能.
作者:魏利敏;王剑锋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其设计卫生质量的好坏与学生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为找出学校设计中存在的卫生问题,进一步改善学校卫生环境,保障学生健康提供依据,笔者对2001-2003年杭州市中小学校设计卫生现状进行了调查.
作者:金涛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7~15岁体重正常和肥胖儿童身体成分及其随年龄变化趋势,以便为肥胖儿童体重控制效果的评价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选择7~15岁体重正常和肥胖儿童356名,不同性别各年龄组儿童约10名,采用DEXA法测定身体成分.结果 肥胖儿童身体成分中的脂肪组织和去脂肪组织实测值均高于体重正常儿童(P值均<0.05).肥胖儿童脂肪组织和去脂肪组织在四肢和躯干分布的差异较体重正常儿童小.肥胖儿童腹部脂肪百分比和臀部脂肪百分比的比值高于体重正常儿童,肥胖男生该比值除8岁组外均超过1,而肥胖女生仅有9岁和13岁组该比值超过1.结论 肥胖儿童脂肪组织与去脂肪组织含量、比例和分布与体重正常儿童存在差异.在进行儿童体重控制中,需要考虑儿童身体成分特点和年龄趋势.
作者:马军;冯宁;张世伟;潘勇平;黄永波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曾经蔓延全球、造成数百万人死亡的肺结核,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又死灰复燃,至今已成为所有传染病中的大死因.大学校园中人口密度大、流动性强,易造成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对师生健康的威胁更大.因此,采用中国传统医学方法在高校中开展肺结核的防治,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崔亚红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贫血是中小学生常见疾病之一,可导致体质、智力、免疫力降低,严重影响着中小学生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为了解柳州市中小学生贫血患病情况,以便为防治中小学生贫血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04年9-12月对柳州市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现将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严志玲;黎明强;王萍;曾宪柳;杨兵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上海校园公用饮水机水质及饮水机消毒后出水微生物含量变化规律,为控制桶装饮用水二次污染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营养琼脂培养基和R2A Agar培养基培养,结合相关国家标准进行检测.结果 校园饮水机消毒1~2个月后就有微生物指标超标现象.2个学校饮水机出水中总菌的合格率分别为84.62%和71.43%,大肠菌群的合格率分别为53.85%和42.86%.结论 饮水机消毒1~2个月后就会有一定程度的微生物污染超标现象.
作者:白晓慧;戈志坚;邢一;范新元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柳州市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的流行状况,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方式,对柳州市部分初中、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大学共4 023名学生进行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的调查.结果 健康相关危险行为在青少年学生中普遍存在,违规过马路、骑车违章闯红灯、骑车带人和1 a内打过架、到非游泳区游泳等危险行为发生率分别为36.54%,20.11%,40.89%,13.20%和19.66%;15.66%的学生在过去1 a中曾感到非常悲伤和无望并持续2周以上;20.71%的学生在过去1 a中曾想过自杀,6.71%的学生制订过自杀计划,2.59%的学生在过去的1 a中曾有自杀行为;37.28%的学生目前吸烟,39.78%的学生经常吸烟;29.89%的学生近期饮酒;5.25%的学生承认曾经服用可引起依赖的药物;各项危险行为的报告率在不同类别学校和不同性别学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青少年学生存在多种健康相关危险行为,应联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或减少危害健康行为的发生.
作者:黎明强;王萍;蒙进怀;曾宪柳;严志玲;扬兵华;廖志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大学生自我同一性、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保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自我同一性状况量表、自尊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对411名大学生进行团体测试.结果 同一性完成状况与自尊存在显著正相关,同一性延缓状况和早期闭合状况与自尊存在显著负相关,同一性完成状况和自尊的得分与SCL-90各因子得分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同一性延缓状况得分与SCL-90各因子得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结论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与自尊水平对其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影响.
作者:叶景山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编制中学生集体效能感量表,为今后实证研究提供可靠的工具.方法 在漳州某中学166名学生中施测初步编制的85项集体效能项目,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进行项目筛选和因子提取;在609名学生中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 探索性因素分析提取出4个学生集体效能感因子,即对班级正向联合力的感知和评估、对成员自我效能的感知和评估、对优秀成员效能的感知和评估、对班级负向联合力的感知和评估,4个因子共解释了62.04%的总方差.4个因子构成该量表的模型拟合良好.量表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872,3个月后的重测信度为0.587,5个月后的重测信度为0.564.结论 《中学生集体效能感量表》的信度、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作者:陈顺森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调查以腹泻、腹痛、呕吐为主要症状的群发性胃肠炎的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 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结合ELISA方法检测可疑食品、病人呕吐物及粪便.结果 患者发病前72 h均有在校共同进餐史,厨工肛拭检出1宗霍乱弧菌(稻叶型),采集学生粪便33宗,检出诺瓦克病毒阳性10宗,检出率为30.3%.结果 该校学生群体性胃肠炎是由诺瓦克病毒感染引起的.
作者:戴丽萍;龚诚华;高永堂;刘国聪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心理因素对大学生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影响及心理干预对FD的治疗作用,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诊断为FD的蚌埠医学院在校大学生62例,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心理干预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4周的心理干预,其方法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对照组仅应用药物治疗.治疗4周后对2组患者进行SCL-90测试.结果 心理干预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等症状因子分值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理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因素在大学生FD发病中有重要作用,心理干预对治疗大学生FD有效.
作者:王启之;许华山;刘峰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扬州市中小学生肥胖和饮食行为,为预防中小学生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扬州市4所中小学校的1 080名学生进行身高和体重测量,同时以问卷的形式对该人群饮食行为进行调查.结果 学生肥胖率为9.44%,城市为10.92%,农村为7.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生肥胖率分别为16.99%和14.16%.超重和肥胖的学生都具有进餐速度快和常吃高能量食品的习惯;超重学生有暴饮暴食和喜欢吃甜食的行为特点,低年龄组表现明显.结论 改变不良的饮食行为,注重家庭环境,有利于中小学生肥胖的预防.
作者:钱晓勤;霍金芝;陶佩生;徐济达;冯向明;何日;周红霞;黄立民;程金霞 刊期: 200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