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0-9817
  • 国内刊号:34-1092/R
  • 影响因子:1.42
  • 创刊:1980
  • 周期:月刊
  • 发行:安徽
  • 语言:中文
  • 邮发:26-48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哥白尼索引(波兰),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一等奖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2006年10期文献
  • 中学生集体效能感量表的初步编制

    目的 编制中学生集体效能感量表,为今后实证研究提供可靠的工具.方法 在漳州某中学166名学生中施测初步编制的85项集体效能项目,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进行项目筛选和因子提取;在609名学生中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 探索性因素分析提取出4个学生集体效能感因子,即对班级正向联合力的感知和评估、对成员自我效能的感知和评估、对优秀成员效能的感知和评估、对班级负向联合力的感知和评估,4个因子共解释了62.04%的总方差.4个因子构成该量表的模型拟合良好.量表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872,3个月后的重测信度为0.587,5个月后的重测信度为0.564.结论 《中学生集体效能感量表》的信度、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作者:陈顺森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家庭因素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能力倾向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家庭因素对小学生学习能力倾向的影响,为学生的发展和学校及家庭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长沙市普通学校和私立学校分层整群抽样,共调查四~六年级小学生485名,进行学习能力倾向测验,并调查其家庭一般情况及父母的养育方式,同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家庭影响因素中,父母受教育程度、对早期教育重视程度以及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干涉过保护等养育方式均与学习能力倾向相关,而这些影响在普通学校和私立学校间存在一定差异.结论 应根据小学生学习能力倾向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

    作者:张汾染;赵淑英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心理干预对大学生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作用

    目的 探讨心理因素对大学生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影响及心理干预对FD的治疗作用,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诊断为FD的蚌埠医学院在校大学生62例,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心理干预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4周的心理干预,其方法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对照组仅应用药物治疗.治疗4周后对2组患者进行SCL-90测试.结果 心理干预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等症状因子分值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理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因素在大学生FD发病中有重要作用,心理干预对治疗大学生FD有效.

    作者:王启之;许华山;刘峰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自我催眠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生活环境的变化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会产生重大影响[1-2].为使新生顺利适应大学生活,笔者于2004年9月对新入学的大学生进行了自我催眠干预训练,探索自我催眠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作者:张松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广州市大学生自杀倾向现状研究

    目的 了解大学生自杀倾向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广州市2所高校1 24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0.8%的学生曾感到非常悲伤和无望持续2周以上,9.0%的学生曾想过自杀,4.6%的学生曾经为如何自杀制定过计划,2.5%的学生曾有自杀行为.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来源地学生自杀倾向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来自城镇、男生、低年级学生自杀倾向发生率较高.自杀倾向与吸烟、物质滥用等危险行为关系密切.结论 大学生自杀倾向状况值得关注,应在教育系统内引入促进精神健康和预防自杀的策略.

    作者:曾琳娜;陈振业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安徽某农村地区小学生社交焦虑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农村地区小学生社交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安徽省无为县2所农村小学三~六年级小学生884名(男472名,女412名),采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和自编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小学生社交焦虑的总检出率为14.7%,男、女生分别为12.9%,16.7%;随着年级的增长,发生率呈下降趋势.单因素分析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社交焦虑影响因素有年级、健康状况、零花钱、学习困难程度、父亲教育方式、其他家人教育方式、是否为留守儿童、教师教育方式.儿童社交焦虑影响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影响儿童社交焦虑的因素有性别、零花钱、学习困难程度、是否为留守儿童、教师教育方式、其他家人教育方式.结论 农村地区儿童存在较严重的社交焦虑问题,社会、学校和家庭应给予相应教育和正确的引导.

    作者:王良锋;张顺;孙业桓;张秀军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高考焦虑问卷的编制与信效度检验

    目的 编制适合我国国情的高考焦虑问卷并对其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为高考焦虑研究提供测评工具.方法 采用自编的高考焦虑问卷对283名高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高考焦虑问卷包含高考焦虑心理反应、焦虑来源和焦虑躯体反应3个因子,这3个因子可以解释总体方差的47.8%,表明结构效度较高;3个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系数在0.663~0.936之间,表明内容效度较高;分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473~0.738之间,低于与总分之间的相关,表明结构效度较高;总量表及3个分量表的a系数分别为0.947 6,0.915 3,0.909 7,0.722 5,Spearman-Brown 分半信度为0.886 4,0.891 3,0.911 4,0.673 3,信度指标较高.结论 高考焦虑问卷的信度效度指标较好,可为国内高考焦虑的研究提供有效评估工具.

    作者:王极盛;丁新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自尊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大学生自我同一性、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保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自我同一性状况量表、自尊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对411名大学生进行团体测试.结果 同一性完成状况与自尊存在显著正相关,同一性延缓状况和早期闭合状况与自尊存在显著负相关,同一性完成状况和自尊的得分与SCL-90各因子得分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同一性延缓状况得分与SCL-90各因子得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结论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与自尊水平对其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影响.

    作者:叶景山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移动电话对医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

    目的 研究移动电话电磁辐射对青少年睡眠质量的影响,为采取预防措施措施依据.方法 对238名拥有移动电话和95名无移动电话的医学生进行调查.以问卷的方式对其一般情况、移动电话的使用情况、睡眠质量、网络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每日使用移动电话次数和失眠呈正相关(OR=1.92,P<0.05),每日使用短信的次数和服药、睡眠中易惊醒均呈正相关(OR=2.70,3.40,P值均<0.05).结论 使用移动电话对医学生的睡眠质量可能有不良影响.

    作者:戴伏英;王雁冰;吉秀亮;邢玉梅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湖南省部分贫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湖南省城乡贫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该群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对2 013名学生进行测量、统计和对比分析.结果 贫困学生的总体平均分、各因子平均分以及中度症状的比例均高于非贫困学生.贫困生心理健康量表平均分与非贫困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家庭经济状况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贫困学生更需要心理卫生服务.

    作者:肖汉仕;苏林雁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珠海市职业高中学生人际间暴力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高中学生人际间暴力的现状、发生原因及危险因素,为有效防控校园暴力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586名珠海市职业高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被调查的学生在12个月内,有286人遭受人际间暴力,总发生率为48.81%,其中语言暴力占44.82%,躯体暴力占38.22%,性暴力占16.96%.年龄相仿的同校男生是主要的施暴者,其次为教职工;校外是主要的施暴场所,其次是校内;主要的施暴原因是无缘无故即兴所为,其次与恋爱有关;暴力事件对学生的影响从无到身心健康严重受损均存在.报复是主要的应对方式.同学是主要的倾诉对象.男生、学习差、本地户口、家庭结构不完整、激惹他人是主要的危险因素.结论 珠海市职业高中学生人际间暴力问题严重,必须尽快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预防和控制.

    作者:覃思;王声湧;戴文灿;梁小冬;陈琦;朱克京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南京市某中学高中生及其家长性健康教育需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国门的开放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的性意识、性成熟已有逐渐提前的趋势.加强对青少年进行规范的性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一件大事.为探讨中学生性健康教育的内容范围和教育模式,笔者对南京市东方艺术学校的教师、学生及家长共974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董姬春;冉建玲;孙菁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九江学院医学院学生非处方药知识问卷调查

    WHO倡导的自我药疗(self-medication)目的是为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据调查,我国只有17%的人健康意识较强.非处方药是指可以不需要医生的处方,自己能到药店购买的药物.我国实施药品按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制度,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群众自我用药.但是,群众在购买和使用非处方药时,仍然存在很多不合理用药现象.有学者呼吁,在学生中进行非处方药知识教育[1].笔者通过对大学生非处方药的认知调查,了解大学生对非处方药的认识程序,以便制定干预措施,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自我药疗水平.

    作者:黄爱君;李雪芹;饶敏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柳州市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现状

    目的 了解柳州市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的流行状况,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方式,对柳州市部分初中、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大学共4 023名学生进行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的调查.结果 健康相关危险行为在青少年学生中普遍存在,违规过马路、骑车违章闯红灯、骑车带人和1 a内打过架、到非游泳区游泳等危险行为发生率分别为36.54%,20.11%,40.89%,13.20%和19.66%;15.66%的学生在过去1 a中曾感到非常悲伤和无望并持续2周以上;20.71%的学生在过去1 a中曾想过自杀,6.71%的学生制订过自杀计划,2.59%的学生在过去的1 a中曾有自杀行为;37.28%的学生目前吸烟,39.78%的学生经常吸烟;29.89%的学生近期饮酒;5.25%的学生承认曾经服用可引起依赖的药物;各项危险行为的报告率在不同类别学校和不同性别学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青少年学生存在多种健康相关危险行为,应联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或减少危害健康行为的发生.

    作者:黎明强;王萍;蒙进怀;曾宪柳;严志玲;扬兵华;廖志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宜春市农村初三学生艾滋病知识与态度调查

    目的 了解农村欠发达地区初中学生艾滋病(AIDS)认知状况,以指导农村中学开展AIDS健康教育.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宜春市袁州区农村初三学生1 305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获得AIDS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电视(平均为80.61%);仅有19.39%和14.60%的学生分别回答愿意接触艾滋病患者和愿意与艾滋病患者同班上课;对AIDS传播途径的正确回答率平均为9.33%,有关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平均得分为(3.81±1.41)(满分为8分),男生平均得分为(3.92±1.46),女生平均得分为(3.68±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93,P<0.05).结论 应尽快在农村中学开展AIDS健康教育.

    作者:张思明;李松柏;施少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西安市医学专科学生网络成瘾现况及其相关因素

    目的 了解西安市医学专科学校学生网络成瘾现状,探索网络成瘾的相关影响因素,为网络成瘾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西安市2所医学专科学校一~二年级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所得数据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12名医学专科生中,网络成瘾者69名,网络成瘾率为9.69%.网络成瘾率男生高于女生,城镇来源学生高于农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一、二年级学生网络成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网络成瘾学生与非成瘾学生上网主要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网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家庭月收入高、单亲家庭、不民主的教育方式、与父母交流少可能是网瘾的危险因素.结论 网络成瘾的发生与性别、生源、上网目的及家庭因素有关,应针对不同危险因素采取预防干预措施.

    作者:高飞;李宇飞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以多媒体教学方式开展小学健康教育课探讨

    随着科学技术经济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从整体上有了很大的提高,许多疾病得到了根治,人们的健康状况大为改善.但人们也逐渐意识到,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发展方面都保持完美状态.小学健康教育课程是以增进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作者:鞠凤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在校大学生430名对校内婚姻认知和态度调查

    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以下简称《管理规定》)规定,符合婚姻条件的大学生可以在校结婚,从而使规定更具有人文关怀,大学生也可以享受更多的权利.为了解大学生对《管理规定》中校内婚姻的认知和态度,笔者采用自编问卷,对大连大学43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

    作者:逯越;罗学娅;陈国卫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广州市大学生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大学生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及行为现况,为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广州市4所大学1 215名在校学生,以问卷的方式调查其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结果 大学生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及行为平均得分分别为(15.37±4.09)、(15.27±2.74)分,不同专业及男、女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大学生有较强的健康饮食意识,愿意接受更多的知识,改正不良的饮食行为.结论 应采取多种形式对大学生加强营养健康教育,引导合理膳食行为的形成.

    作者:叶蔚云;高永清;尹章汉;林锦全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大学生网络使用及网络成瘾的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 探讨大学生网络使用及网络成瘾现状,为大学生网络成瘾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以网络成瘾自评量表对3所院校2 010名大学生进行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结果 在大学生中,男生上网率(95.94%)明显高于女生(79.93%)(P<0.01),大一年级学生上网率明显低于其他年级(P<0.01).大学生网络成瘾率为14.17%,男生(16.73%)明显高于女生(6.65%)(P<0.01).家庭因素中,父母文化程度、家庭和睦程度及每月零用钱与网络成瘾率有关(P<0.01).网络成瘾者食欲减退、睡眠障碍、全身颤抖、视力减退、眼红流泪、头晕头痛、轻生念头、烦躁不安、闷闷不乐、情绪亢奋、影响学业、人际关系和他人抱怨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非成瘾者(P值均<0.01).结论 大学生网络成瘾率较高,对大学生的社会功能、身心健康已产生明显影响,社会、学校、家庭应共同采取干预措施.

    作者:姚应水;高尘;周访华;金岳龙;王珥梅;叶冬青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医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讲座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医学生艾滋病预防知识的现况及需求,评价健康教育讲座的干预效果.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医学低年级学生,集中研究对象,由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研究对象在干预前后分别填写事先统一设计的相同问卷,统计分析有关数据,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研究对象对基本知识及传播途径、个人防病态度及行为意向的正确认知均有所提高(P值均<0.05).医学生有较强的公共卫生意识,但部分观念和态度没有改变.结论 健康教育讲座对在校医学生具有适应性、有效性,但仍存在局限性.

    作者:裴泓波;李莹;杨坚;苏峰;贺琴;徐吉哲;刘立荣;胡晓斌;屈燕;殷小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长沙市中学生性知识性观念及相关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长沙市中学生青春期性知识掌握水平以及性观念和性行为,为中学生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对长沙市1 302名中学生进行性知识、性观念和性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初中男生与高中男生对遗精的认识分别为15.5%和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初中女生与高中女生对月经的认识分别为53.0%和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大多数性观念和性行为的项目中,男生和女生,初中生和高中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部分中学生已掌握一定的性知识.在中学生中适时开展性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刘霞;赵淑英;龚建南;廖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影响因素分析

    在传染病疫情控制中,疫情报告时限至关重要.近年来,学校疫情报告的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染病疫情的控制处理[1].如何缩短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时间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该文分析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影响因素,为建立日常管理办法,加强学校疫情报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龚健;董柏青;黄运能;邓群;吴国祯;欧远荣;梁大斌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乙肝抗体阳性大学生118例戊型肝炎检出情况

    戊型肝炎以肠道传播,目前被认为可能是一种人兽共患病[1].戊型肝炎病毒(HEV)是引起人类戊型肝炎的一种重要病原体.HEV感染后,症状可表现为临床型与亚临床型,成人多见临床型;少数病人可表现为重症肝炎,甚至导致死亡.笔者通过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大学生乙肝抗体阳性者戊型肝炎感染情况,以便为这一群体戊型肝炎防制对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李玉宝;郭清顺;葛胜祥;张军;夏宁邵;彭琼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义乌市中小学生耳鼻咽喉科疾病患病现状

    为研究青少年学生耳鼻咽喉类疾病的患病情况,探讨不同年龄、城乡、性别人群的发病规律,掌握相应的科学数据和资料,为青少年学生耳鼻咽喉类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2005年3-6月义乌市教育局、卫生局在该市城区和乡村开展了中小学生耳鼻咽喉类疾病患病情况的专项调查.

    作者:楼正才;楼梓涵;付涛;胡启忠;张健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某学院广东籍大学生足部真菌感染状况

    目的 了解广东籍大学生足部真菌感染的流行病状况,为开展相关预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对某学院639名大学生分别进行直接镜检、真菌培养、菌种鉴定.结果 广东籍大学生真菌镜检阳性率为55.4%,培养阳性率为43.7%.菌种分布分别为皮肤癣菌178株(27.9%),酵母菌93株(14.6%),以念珠菌属为主,占92.5%(86/93);霉菌8株(占1.3%).男、女生真菌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皮肤癣菌和酵母样菌的阳性率男生分别为43.7%,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生为10.8%,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春夏季真菌的镜检阳性率(61.2%~63.4%)高于秋冬季(45.9%~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四季培养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广东省大学生足部真菌感染发病率高.皮肤癣菌感染所占比例高,春夏季是足部真菌感染的高峰期.

    作者:李波;甘春葆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福建省2004年各类学校突发公卫事件监测结果

    目的 了解各类学校突发卫生事件的报告及时性与现场处置情况,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各类学校突发卫生事件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分析2004年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与福建省文件传输协议(FTP)监测系统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果 各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不够平衡,有些地市报告工作不够理想;FTP方式是目前的主要报告途径,占各类报告途径的78.02%(71/91);传染性疾病类是各类学校突发公卫事件的主要类型,占89.01%(81/91);春秋两季是学校各类突发公卫事件的好发季节.结论 应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保健部门督查,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及时性.

    作者:陈武;欧剑鸣;蔡少健;陈彩粼;洪荣涛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某校诺瓦克病毒胃肠炎爆发的调查

    目的 调查以腹泻、腹痛、呕吐为主要症状的群发性胃肠炎的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 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结合ELISA方法检测可疑食品、病人呕吐物及粪便.结果 患者发病前72 h均有在校共同进餐史,厨工肛拭检出1宗霍乱弧菌(稻叶型),采集学生粪便33宗,检出诺瓦克病毒阳性10宗,检出率为30.3%.结果 该校学生群体性胃肠炎是由诺瓦克病毒感染引起的.

    作者:戴丽萍;龚诚华;高永堂;刘国聪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上海市静安区学生伤害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上海市静安区学生伤害发生的特点及流行趋势,为干预学生发生伤害提供依据.方法 统计分析静安区2003-2004学年学生伤害的个案调查表.结果 2003-2004学年静安区学生伤害年报告发生率为464.52/10万,年报告死亡率为9.14/10万;伤害类型以碰撞、跌落为主,分别占62.99%和15.75%;伤害性质以外伤、骨折多见,分别占44.49%和33.46%;伤害部位以上肢、下肢、头面部为主,分别占38.19%,30.31%和27.56%;伤害时间以课间休息、上课、放学后为主,分别占43.31%,24.41%和17.72%;伤害场所以学校为主,占76.77%;伤害原因以非体育性的不慎为主.结论 上海市静安区学生伤害发生率较其他地区低,男生明显高于女生.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加强学生安全卫生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是预防学生伤害的关键所在.

    作者:郭亚文;周祖华;周月芳;刘洪雷;张泓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我国四城市部分小学生肥胖控制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学校群体活动模式控制学生肥胖的效果,为有关干预模式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在长春、乌鲁木齐、西安和厦门四城市各选择1所学校作为干预学校,三、四年级全体学生为重点干预对象,选取同一城区条件基本相近的1所学校作为对照学校.将肥胖控制与健康促进学校的创建结合起来,采取以群体干预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知识传播与运动/饮食行为干预相结合、学校干预与家庭干预相结合、学生行为改变和学校健康环境改变相结合的综合策略开展肥胖干预.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干预学校学生肥胖控制知晓率、正确膳食及运动行为形成率的提高幅度高于对照学校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学校肥胖率和超重率分别从15.6%和14.1%下降到10.4%和14.2%;其中干预学校三、四年级男生肥胖率从21.5%下降到13.6%.结论 学校群体活动控制模式对于小学生的肥胖控制是有效的.

    作者:田本淳;吕书红;钱玲;张巍;张继彬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柳州市2004年中小学生贫血状况

    贫血是中小学生常见疾病之一,可导致体质、智力、免疫力降低,严重影响着中小学生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为了解柳州市中小学生贫血患病情况,以便为防治中小学生贫血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04年9-12月对柳州市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现将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严志玲;黎明强;王萍;曾宪柳;杨兵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某中学学生早餐行为现状分析

    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每天是否吃早餐以及早餐的质量对他们智力和体格的健康发育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解中学生早餐行为状况,以便开展早餐膳食营养健康教育,并有目地的采取措施,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提高学习效率,笔者于2006年3月对昌吉州第一中学学生早餐行为现状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毕慎华;吴隽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白银市聋哑学校学生膳食营养状况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合理营养不仅可以保证学生机体正常生长发育、预防疾病、促进健康,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效率[1].为了解白银市聋哑学校学生的营养状况,以便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营养水平,笔者于2005年3月对该校学生的膳食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努尔阿米娜·米吉提;贾坤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百色市右江区2004年中小学生肥胖状况

    近年来,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脂肪、蛋白质和糖类摄入增加,加上膳食结构不合理、体力活动量减少等原因,使儿童青少年肥胖有不断增多的趋势.为了解百色市右江区儿童青少年的超重和肥胖状况,为营养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现将2004年右江区中小学生的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黄素珍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生膳食营养状况

    目的 了解医科大学生的主要营养问题,以便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420名医科大学生进行5 d膳食称重调查和体格检查,并从中随机抽取190人进行营养生化指标检查.结果 调查人群每天各类食物摄取量偏低;能量、核黄素和钙摄入不足,硫胺素和维生素C摄取严重不足;蛋白质质量较好;视黄醇和铁的摄取量充足但食物来源较差;中餐能量不足而晚餐能量偏高.尿负荷试验和尿钙排出量测定,大学生体内硫胺素、核黄素、维生素C和钙水平较低,女生贫血率为11.1%.结论 应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学生膳食结构,特别增加奶类和蔬菜水果摄入量;女生应注意血红素铁的补充.

    作者:唐咏梅;宁鸿珍;刘英莉;王海娟;刘涛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张家口市小学生肥胖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张家口市区小学生超重、肥胖情况,为小学生原发性肥胖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选择张家口市7~12周岁3 043名儿童,分别测定身高、体重、血压和肺活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和肺活量指数.应用BMI法筛查超重和肥胖儿童.结果 张家口市儿童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1.47%和10.15%.其中,男女生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3.2%和9.9%,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2.9%和7.1%,男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女生(P<0.01).超重、肥胖儿童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数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重、肥胖儿童的肺活量>正常体重儿童(P<0.01),而肺活量指数明显低于正常体重儿童(P<0.01).结论 张家口市男童肥胖的发展趋势较为突出.提示及早预防和控制儿童肥胖有助于心肺功能的发育.

    作者:常晓彤;董明纲;吴健翎;王振辉;徐志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扬州市中小学生肥胖和饮食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扬州市中小学生肥胖和饮食行为,为预防中小学生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扬州市4所中小学校的1 080名学生进行身高和体重测量,同时以问卷的形式对该人群饮食行为进行调查.结果 学生肥胖率为9.44%,城市为10.92%,农村为7.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生肥胖率分别为16.99%和14.16%.超重和肥胖的学生都具有进餐速度快和常吃高能量食品的习惯;超重学生有暴饮暴食和喜欢吃甜食的行为特点,低年龄组表现明显.结论 改变不良的饮食行为,注重家庭环境,有利于中小学生肥胖的预防.

    作者:钱晓勤;霍金芝;陶佩生;徐济达;冯向明;何日;周红霞;黄立民;程金霞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胜利油田儿童血铅水平及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 了解胜利油田2~13岁儿童血铅水平及相关因素,为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儿童血铅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胜利油田2~13岁儿童3 419名进行血铅测定及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同时对商业区和生活区幼儿园的水、空气、食品、灰尘、玩具及儿童手表面铅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儿童血铅水平均值为57.54 μg/L,血铅值≥100 μg/L的检出率为13.02%,血铅值≥200 μg/L的检出率为1.14%.油田基地商业区儿童血铅平均值为58.69 μg/L,明显高于生活区和外围地区.男童血铅平均值60.85 μg/L明显高于女童血铅平均值53.75 μg/L(P<0.01).与儿童血铅水平相关的因素有不良卫生习惯(啃咬手指、玩具,洗手不认真等)、偏食(喜食皮蛋、膨化食品、罐装饮料,不喜欢吃蛋、奶等高钙食品)及居住环境污染等.结论 应重视对儿童血铅水平的控制,积极防治铅中毒.

    作者:孙立臣;鲁京浦;宋淑敏;孙淑芹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肥胖与体重正常7~15岁儿童身体成分变化比较

    目的 比较7~15岁体重正常和肥胖儿童身体成分及其随年龄变化趋势,以便为肥胖儿童体重控制效果的评价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选择7~15岁体重正常和肥胖儿童356名,不同性别各年龄组儿童约10名,采用DEXA法测定身体成分.结果 肥胖儿童身体成分中的脂肪组织和去脂肪组织实测值均高于体重正常儿童(P值均<0.05).肥胖儿童脂肪组织和去脂肪组织在四肢和躯干分布的差异较体重正常儿童小.肥胖儿童腹部脂肪百分比和臀部脂肪百分比的比值高于体重正常儿童,肥胖男生该比值除8岁组外均超过1,而肥胖女生仅有9岁和13岁组该比值超过1.结论 肥胖儿童脂肪组织与去脂肪组织含量、比例和分布与体重正常儿童存在差异.在进行儿童体重控制中,需要考虑儿童身体成分特点和年龄趋势.

    作者:马军;冯宁;张世伟;潘勇平;黄永波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遗传与环境因素对女性青春期性征发育的影响

    目的 探讨遗传与环境因素对女性青春期性征发育的影响,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女性青春期发育提供依据.方法 以学校登记为基础,募集6~18岁女性双生子180对,其中单卵双生(MZ)132对,二卵双生(DZ) 48对,按Tanner标准进行青春发育分期,询问有无月经初潮及月经初潮年龄.结果 乳房开始发育的年龄为9~12岁,阴毛开始发育的年龄集中在9~13岁,月经初潮年龄多集中在11~13岁.月经初潮、性征发育一致率均为MZ>DZ,月经初潮的遗传指数为0.71,乳房和阴毛发育的遗传指数分别为0.34,0.45.月经初潮年龄的组内相关系数MZ>DZ(P<0.001),偶内均方MZ<DZ(P<0.001).遗传度为0.78.结论 月经初潮的发生受遗传因素的作用较大,月经初潮年龄也主要受遗传因素控制,而乳房、阴毛等女性第二性征的发育水平在时间上的表达则受环境因素的作用较大.

    作者:李红娟;季成叶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嘉兴市区中小学校基本卫生状况量化分级评价探讨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各级政府的关怀与重视,嘉兴市中小学校基本卫生状况已得到极大的改善.对照《学校卫生监督综合评价》国家标准(GB/T 18205-2000),至2004年上半年,除外来民工子女学校外,全市中小学校基本卫生状况已全部达到合格标准.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卫生监督管理,笔者尝试在《学校卫生监督综合评价》标准分值的基础上,根据每一个监督评价项目实际所得分值的多少,划分为5个等级标准进行评价,以便对学校基本卫生状况进行量化分级管理.

    作者:叶聚隆;周亚清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上海市校园公用饮水机微生物污染状况

    目的 了解上海校园公用饮水机水质及饮水机消毒后出水微生物含量变化规律,为控制桶装饮用水二次污染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营养琼脂培养基和R2A Agar培养基培养,结合相关国家标准进行检测.结果 校园饮水机消毒1~2个月后就有微生物指标超标现象.2个学校饮水机出水中总菌的合格率分别为84.62%和71.43%,大肠菌群的合格率分别为53.85%和42.86%.结论 饮水机消毒1~2个月后就会有一定程度的微生物污染超标现象.

    作者:白晓慧;戈志坚;邢一;范新元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钦州市中小学校公共场所细菌污染情况

    微机室、图书馆、阅览室是中小学生学习的公共场所,其卫生状况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甚至成为传播疾病的场所.为了解钦州市中小学校公共场所卫生状况,加强对中小学校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防止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确保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笔者于2005年4-5月进行了卫生学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宁世仁;黄秀清;庞一平;黎起光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杭州市中小学校设计卫生现状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其设计卫生质量的好坏与学生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为找出学校设计中存在的卫生问题,进一步改善学校卫生环境,保障学生健康提供依据,笔者对2001-2003年杭州市中小学校设计卫生现状进行了调查.

    作者:金涛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生长发育因素与成人身心健康:英国二战后出生队列研究

    二战以后,英国进入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稳定发展时期,战后开始实行严格的食品配给制,1948年开始实施国民健康保健制度.英国健康调查和发展医学研究委员会(Medical Research Council's National Survey of Health and Development,MRCNSHD)于1946年开始进行了一项国家性的健康和发展纵向研究,探讨生命历程中生长发育因素与成人身心健康关系,为成人期疾病的早期预防以及健康促进提供理论依据[1].

    作者:龙翔;陶芳标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媒体暴力影响青少年攻击行为的理论模型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影视及网络媒体成为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娱乐和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与此同时,影视、游戏、网络等媒体中的争斗与暴力内容对青少年攻击性的影响也日益受到关注,国内外有关媒体暴力对青少年不良影响的理论探讨、实证研究和新闻报道逐年递增.

    作者:张镇;刘月霞;张建新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高等院校预防肺结核的中医学策略与方法

    曾经蔓延全球、造成数百万人死亡的肺结核,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又死灰复燃,至今已成为所有传染病中的大死因.大学校园中人口密度大、流动性强,易造成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对师生健康的威胁更大.因此,采用中国传统医学方法在高校中开展肺结核的防治,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崔亚红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思密达治疗口腔溃疡48例效果观察

    口腔溃疡是口腔科常见病之一,以粘膜破损、充血和疼痛为特点.其病因尚不明确,主要与微生物感染、精神神经因素、消化系统疾病、遗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免疫功能紊乱等有关[1].此病可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笔者应用思密达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吕慧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少腹逐瘀汤加味治疗原发性痛经62例效果观察

    痛经指妇女在行经前后或经期,出现下腹及腰骶部疼痛,严重者腹痛剧烈,面色苍白,手足冰冷,甚至昏厥.痛经常持续1~2 h或数小时,一般经血畅流后,腹痛缓解.该病在高中女生中较为常见.痛经的治疗方法很多,但效果均不太满意或者有些治疗方法副作用较大.近2 a来,笔者应用少腹逐瘀汤加味治疗原发性痛经6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仇锦珠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联合用药治疗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疗效观察

    慢性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是内科的常见病,胃炎及溃疡不仅发病率高,而且治疗后1 a内复发率也相当高.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患者14例,收到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余文发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玉林师范学院216例大学生晕厥病历分析

    为了解大学生晕厥的患病情况,更好地探讨大学生晕厥的发病原因和预防措施,笔者对玉林师范学院2001-2005年216例大学生晕厥进行了病历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发能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踝关节扭伤32例防治分析

    踝关节扭伤是临床上一种很常见的伤科疾病,在人体诸关节的损伤中发病率高,多由间接暴力和直接暴力所致软组织扭伤,以内翻位外侧副韧带损伤多见,与受伤的姿势有密切关系,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以青壮年学生居多,男性多于女性[1].笔者采用刮痧疗法治疗外力作用而致踝关节扭伤32例,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作者:杨现新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珠海市779名视力低下学生假性近视情况分析

    视力低下是学生常见病之一,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其防治的主要对象是针对假性近视.为了解学生假性近视情况,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工作,笔者对2005年对来珠海市学校卫生保健所矫治的视力低下的学生随机抽取779人进行假性近视的筛选,报道如下.

    作者:张锐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甘肃省农村小学生近视现状调查

    近视是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不仅给患者学习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可引起一系列严重的眼部并发症.近年来, 青少年近视发病率不断上升, 且发生年龄提前,已成为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1995年我国中小学生视力低下检出率与1985年相比,低年级的视力低下者中,近视比例增加.目前,全国弱视儿童约有2 000万,小学生视力低下发病率为25%~35%.为了解农村特别是西部贫困农村小学生的近视情况,探寻影响农村小学生视力低下的原因,以便为早期近视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04年6月对甘肃省部分农村小学生进行了调查,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司宏宗;王爱国;格鹏飞;Albert Park;胡之德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龋齿对7~9岁儿童咀嚼效能影响的研究

    目的 比较患龋儿童与无龋儿童咀嚼效能之间的差异和龋病充填治疗前后咀嚼效能的变化,探讨龋齿对儿童咀嚼效能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择7~9岁有龋及无龋儿童各40名,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无龋无童及有龋儿童充填治疗前后30 s的咀嚼效能.结果 有龋儿童组治疗前、治疗后与无龋儿童组的咀嚼效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龋儿童组治疗前后的咀嚼效能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龋齿对7~9岁儿童咀嚼效能及生长发育均有一定的影响,龋病充填治疗可显著增加患龋儿童的咀嚼效能.

    作者:魏利敏;王剑锋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儿童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是多种代谢成分异常聚集的,一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疾病同时存在的现象,包括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糖耐量异常或2型糖尿病、高血压、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脂血症(低HDL-胆固醇血症和/或高三酰甘油血症)、肥胖、高尿酸血症、微量蛋白尿、血液高凝状态(纤维蛋白原增加)以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等.代谢综合征在我国已呈流行趋势,并影响我国约1/5的人群,其直接后果是造成冠状动脉疾病和中风的发病率增加至少30%.有研究证实[1-3],成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及其病理发展过程在儿童时期就已经发生.因此,儿童代谢综合征及其疾病群,如肥胖、高血压、脂代谢异常等早期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马军 刊期: 200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