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福建省2004年各类学校突发公卫事件监测结果

陈武;欧剑鸣;蔡少健;陈彩粼;洪荣涛

关键词:公共卫生, 人口(种群)监测, 学生保健服务
摘要:目的 了解各类学校突发卫生事件的报告及时性与现场处置情况,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各类学校突发卫生事件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分析2004年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与福建省文件传输协议(FTP)监测系统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果 各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不够平衡,有些地市报告工作不够理想;FTP方式是目前的主要报告途径,占各类报告途径的78.02%(71/91);传染性疾病类是各类学校突发公卫事件的主要类型,占89.01%(81/91);春秋两季是学校各类突发公卫事件的好发季节.结论 应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保健部门督查,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及时性.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上海市静安区学生伤害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上海市静安区学生伤害发生的特点及流行趋势,为干预学生发生伤害提供依据.方法 统计分析静安区2003-2004学年学生伤害的个案调查表.结果 2003-2004学年静安区学生伤害年报告发生率为464.52/10万,年报告死亡率为9.14/10万;伤害类型以碰撞、跌落为主,分别占62.99%和15.75%;伤害性质以外伤、骨折多见,分别占44.49%和33.46%;伤害部位以上肢、下肢、头面部为主,分别占38.19%,30.31%和27.56%;伤害时间以课间休息、上课、放学后为主,分别占43.31%,24.41%和17.72%;伤害场所以学校为主,占76.77%;伤害原因以非体育性的不慎为主.结论 上海市静安区学生伤害发生率较其他地区低,男生明显高于女生.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加强学生安全卫生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是预防学生伤害的关键所在.

    作者:郭亚文;周祖华;周月芳;刘洪雷;张泓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柳州市2004年中小学生贫血状况

    贫血是中小学生常见疾病之一,可导致体质、智力、免疫力降低,严重影响着中小学生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为了解柳州市中小学生贫血患病情况,以便为防治中小学生贫血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04年9-12月对柳州市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现将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严志玲;黎明强;王萍;曾宪柳;杨兵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家庭因素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能力倾向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家庭因素对小学生学习能力倾向的影响,为学生的发展和学校及家庭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长沙市普通学校和私立学校分层整群抽样,共调查四~六年级小学生485名,进行学习能力倾向测验,并调查其家庭一般情况及父母的养育方式,同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家庭影响因素中,父母受教育程度、对早期教育重视程度以及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干涉过保护等养育方式均与学习能力倾向相关,而这些影响在普通学校和私立学校间存在一定差异.结论 应根据小学生学习能力倾向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

    作者:张汾染;赵淑英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珠海市职业高中学生人际间暴力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高中学生人际间暴力的现状、发生原因及危险因素,为有效防控校园暴力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586名珠海市职业高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被调查的学生在12个月内,有286人遭受人际间暴力,总发生率为48.81%,其中语言暴力占44.82%,躯体暴力占38.22%,性暴力占16.96%.年龄相仿的同校男生是主要的施暴者,其次为教职工;校外是主要的施暴场所,其次是校内;主要的施暴原因是无缘无故即兴所为,其次与恋爱有关;暴力事件对学生的影响从无到身心健康严重受损均存在.报复是主要的应对方式.同学是主要的倾诉对象.男生、学习差、本地户口、家庭结构不完整、激惹他人是主要的危险因素.结论 珠海市职业高中学生人际间暴力问题严重,必须尽快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预防和控制.

    作者:覃思;王声湧;戴文灿;梁小冬;陈琦;朱克京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长沙市中学生性知识性观念及相关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长沙市中学生青春期性知识掌握水平以及性观念和性行为,为中学生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对长沙市1 302名中学生进行性知识、性观念和性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初中男生与高中男生对遗精的认识分别为15.5%和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初中女生与高中女生对月经的认识分别为53.0%和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大多数性观念和性行为的项目中,男生和女生,初中生和高中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部分中学生已掌握一定的性知识.在中学生中适时开展性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刘霞;赵淑英;龚建南;廖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玉林师范学院216例大学生晕厥病历分析

    为了解大学生晕厥的患病情况,更好地探讨大学生晕厥的发病原因和预防措施,笔者对玉林师范学院2001-2005年216例大学生晕厥进行了病历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发能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心理干预对大学生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作用

    目的 探讨心理因素对大学生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影响及心理干预对FD的治疗作用,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诊断为FD的蚌埠医学院在校大学生62例,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心理干预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4周的心理干预,其方法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对照组仅应用药物治疗.治疗4周后对2组患者进行SCL-90测试.结果 心理干预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等症状因子分值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理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因素在大学生FD发病中有重要作用,心理干预对治疗大学生FD有效.

    作者:王启之;许华山;刘峰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我国四城市部分小学生肥胖控制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学校群体活动模式控制学生肥胖的效果,为有关干预模式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在长春、乌鲁木齐、西安和厦门四城市各选择1所学校作为干预学校,三、四年级全体学生为重点干预对象,选取同一城区条件基本相近的1所学校作为对照学校.将肥胖控制与健康促进学校的创建结合起来,采取以群体干预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知识传播与运动/饮食行为干预相结合、学校干预与家庭干预相结合、学生行为改变和学校健康环境改变相结合的综合策略开展肥胖干预.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干预学校学生肥胖控制知晓率、正确膳食及运动行为形成率的提高幅度高于对照学校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学校肥胖率和超重率分别从15.6%和14.1%下降到10.4%和14.2%;其中干预学校三、四年级男生肥胖率从21.5%下降到13.6%.结论 学校群体活动控制模式对于小学生的肥胖控制是有效的.

    作者:田本淳;吕书红;钱玲;张巍;张继彬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医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讲座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医学生艾滋病预防知识的现况及需求,评价健康教育讲座的干预效果.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医学低年级学生,集中研究对象,由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研究对象在干预前后分别填写事先统一设计的相同问卷,统计分析有关数据,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研究对象对基本知识及传播途径、个人防病态度及行为意向的正确认知均有所提高(P值均<0.05).医学生有较强的公共卫生意识,但部分观念和态度没有改变.结论 健康教育讲座对在校医学生具有适应性、有效性,但仍存在局限性.

    作者:裴泓波;李莹;杨坚;苏峰;贺琴;徐吉哲;刘立荣;胡晓斌;屈燕;殷小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胜利油田儿童血铅水平及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 了解胜利油田2~13岁儿童血铅水平及相关因素,为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儿童血铅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胜利油田2~13岁儿童3 419名进行血铅测定及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同时对商业区和生活区幼儿园的水、空气、食品、灰尘、玩具及儿童手表面铅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儿童血铅水平均值为57.54 μg/L,血铅值≥100 μg/L的检出率为13.02%,血铅值≥200 μg/L的检出率为1.14%.油田基地商业区儿童血铅平均值为58.69 μg/L,明显高于生活区和外围地区.男童血铅平均值60.85 μg/L明显高于女童血铅平均值53.75 μg/L(P<0.01).与儿童血铅水平相关的因素有不良卫生习惯(啃咬手指、玩具,洗手不认真等)、偏食(喜食皮蛋、膨化食品、罐装饮料,不喜欢吃蛋、奶等高钙食品)及居住环境污染等.结论 应重视对儿童血铅水平的控制,积极防治铅中毒.

    作者:孙立臣;鲁京浦;宋淑敏;孙淑芹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嘉兴市区中小学校基本卫生状况量化分级评价探讨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各级政府的关怀与重视,嘉兴市中小学校基本卫生状况已得到极大的改善.对照《学校卫生监督综合评价》国家标准(GB/T 18205-2000),至2004年上半年,除外来民工子女学校外,全市中小学校基本卫生状况已全部达到合格标准.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卫生监督管理,笔者尝试在《学校卫生监督综合评价》标准分值的基础上,根据每一个监督评价项目实际所得分值的多少,划分为5个等级标准进行评价,以便对学校基本卫生状况进行量化分级管理.

    作者:叶聚隆;周亚清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甘肃省农村小学生近视现状调查

    近视是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不仅给患者学习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可引起一系列严重的眼部并发症.近年来, 青少年近视发病率不断上升, 且发生年龄提前,已成为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1995年我国中小学生视力低下检出率与1985年相比,低年级的视力低下者中,近视比例增加.目前,全国弱视儿童约有2 000万,小学生视力低下发病率为25%~35%.为了解农村特别是西部贫困农村小学生的近视情况,探寻影响农村小学生视力低下的原因,以便为早期近视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04年6月对甘肃省部分农村小学生进行了调查,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司宏宗;王爱国;格鹏飞;Albert Park;胡之德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珠海市779名视力低下学生假性近视情况分析

    视力低下是学生常见病之一,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其防治的主要对象是针对假性近视.为了解学生假性近视情况,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工作,笔者对2005年对来珠海市学校卫生保健所矫治的视力低下的学生随机抽取779人进行假性近视的筛选,报道如下.

    作者:张锐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在校大学生430名对校内婚姻认知和态度调查

    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以下简称《管理规定》)规定,符合婚姻条件的大学生可以在校结婚,从而使规定更具有人文关怀,大学生也可以享受更多的权利.为了解大学生对《管理规定》中校内婚姻的认知和态度,笔者采用自编问卷,对大连大学43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

    作者:逯越;罗学娅;陈国卫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媒体暴力影响青少年攻击行为的理论模型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影视及网络媒体成为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娱乐和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与此同时,影视、游戏、网络等媒体中的争斗与暴力内容对青少年攻击性的影响也日益受到关注,国内外有关媒体暴力对青少年不良影响的理论探讨、实证研究和新闻报道逐年递增.

    作者:张镇;刘月霞;张建新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肥胖与体重正常7~15岁儿童身体成分变化比较

    目的 比较7~15岁体重正常和肥胖儿童身体成分及其随年龄变化趋势,以便为肥胖儿童体重控制效果的评价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选择7~15岁体重正常和肥胖儿童356名,不同性别各年龄组儿童约10名,采用DEXA法测定身体成分.结果 肥胖儿童身体成分中的脂肪组织和去脂肪组织实测值均高于体重正常儿童(P值均<0.05).肥胖儿童脂肪组织和去脂肪组织在四肢和躯干分布的差异较体重正常儿童小.肥胖儿童腹部脂肪百分比和臀部脂肪百分比的比值高于体重正常儿童,肥胖男生该比值除8岁组外均超过1,而肥胖女生仅有9岁和13岁组该比值超过1.结论 肥胖儿童脂肪组织与去脂肪组织含量、比例和分布与体重正常儿童存在差异.在进行儿童体重控制中,需要考虑儿童身体成分特点和年龄趋势.

    作者:马军;冯宁;张世伟;潘勇平;黄永波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联合用药治疗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疗效观察

    慢性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是内科的常见病,胃炎及溃疡不仅发病率高,而且治疗后1 a内复发率也相当高.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患者14例,收到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余文发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大学生网络使用及网络成瘾的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 探讨大学生网络使用及网络成瘾现状,为大学生网络成瘾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以网络成瘾自评量表对3所院校2 010名大学生进行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结果 在大学生中,男生上网率(95.94%)明显高于女生(79.93%)(P<0.01),大一年级学生上网率明显低于其他年级(P<0.01).大学生网络成瘾率为14.17%,男生(16.73%)明显高于女生(6.65%)(P<0.01).家庭因素中,父母文化程度、家庭和睦程度及每月零用钱与网络成瘾率有关(P<0.01).网络成瘾者食欲减退、睡眠障碍、全身颤抖、视力减退、眼红流泪、头晕头痛、轻生念头、烦躁不安、闷闷不乐、情绪亢奋、影响学业、人际关系和他人抱怨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非成瘾者(P值均<0.01).结论 大学生网络成瘾率较高,对大学生的社会功能、身心健康已产生明显影响,社会、学校、家庭应共同采取干预措施.

    作者:姚应水;高尘;周访华;金岳龙;王珥梅;叶冬青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乙肝抗体阳性大学生118例戊型肝炎检出情况

    戊型肝炎以肠道传播,目前被认为可能是一种人兽共患病[1].戊型肝炎病毒(HEV)是引起人类戊型肝炎的一种重要病原体.HEV感染后,症状可表现为临床型与亚临床型,成人多见临床型;少数病人可表现为重症肝炎,甚至导致死亡.笔者通过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大学生乙肝抗体阳性者戊型肝炎感染情况,以便为这一群体戊型肝炎防制对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李玉宝;郭清顺;葛胜祥;张军;夏宁邵;彭琼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生膳食营养状况

    目的 了解医科大学生的主要营养问题,以便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420名医科大学生进行5 d膳食称重调查和体格检查,并从中随机抽取190人进行营养生化指标检查.结果 调查人群每天各类食物摄取量偏低;能量、核黄素和钙摄入不足,硫胺素和维生素C摄取严重不足;蛋白质质量较好;视黄醇和铁的摄取量充足但食物来源较差;中餐能量不足而晚餐能量偏高.尿负荷试验和尿钙排出量测定,大学生体内硫胺素、核黄素、维生素C和钙水平较低,女生贫血率为11.1%.结论 应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学生膳食结构,特别增加奶类和蔬菜水果摄入量;女生应注意血红素铁的补充.

    作者:唐咏梅;宁鸿珍;刘英莉;王海娟;刘涛 刊期: 2006年第10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