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8种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抗原片的研制及临床检测

包洪;张晓刚;金玉芬;常静;吴丽霞;于庭

关键词:
摘要:呼吸道传染病是高发流行病,具有人群普遍易感,诱发原因广泛,传染性强,传播速度迅速,较难控制等特点[1],如今呼吸道感染已占儿科门诊的60%以上.而快速高效地诊断出患者感染的呼吸道病原体类型有助于尽快确定治疗方案,防止病情加重和迁延不愈.血清学检测是临床常用的呼吸道传染病初步筛查、诊断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法是临床检测的经典及金标准实验[2],因其方便、灵敏、特异、高效的特点常用于临床病原体的初步诊断.为此我们与北京英诺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作,运用细胞培养技术,制备用于检测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甲型/乙型流感病毒(FluA/B)、副流感病毒(PI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嗜肺军团菌(LP)血清1型共8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抗原片,并制备成试剂盒,现对此试剂盒进行性能评价.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相关文献
  • 微小RNA miR-148b-3p在人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检测微小RNA(micro RNA,miR)-148b-3p在人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方法检测胶质瘤细胞A172和正常星形胶质细胞HA1800中miR-148b-3p的表达水平.合成miR-148b-3pmimics及阴性对照(NC),用Lipofectamine 2000将miR-148b-3p mimics和NC转染至人胶质瘤细胞A172.分别采用噻唑蓝(MTT)法、Transwell实验、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miR-148b-3p mimics对胶质瘤细胞A172增殖、侵袭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miR-148b-3p在胶质瘤细胞A172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27±0.06,显著低于在正常星形胶质细胞HA1800中的相对表达量1.16±0.21(P<0.01).MTT检测到miR-148b-3p mimics组A172细胞增殖率在转染后显著降低,转染24 h、48 h及72 h后,细胞增殖率分别下降(12.33±0.46)%、(18.35±0.64)%和(30.54±1.22)%.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miR-148b-3pmimics组A172细胞穿膜细胞数为23.1±1.8,显著低于NC组的87.1±4.6 (P<0.01),miR-148b-3pmimics能够抑制A172细胞的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miR-148b-3p mimics显著阻滞A172细胞从G0/G1期向S期转换.结论 miR-148b-3p在胶质瘤细胞中低表达,miR-148b-3p在胶质瘤细胞中发挥抑制肿瘤增殖和侵袭的作用.

    作者:李妍哲;李朝晖;王冠;韦博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血液炎性反应标志物与COPD患者死亡风险的关联性研究

    目的 评估血液炎性反应标志物预测COPD患者死亡风险的可能性.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215名自2014年8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行COPD治疗的首次诊断为COPD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在诊断时均采用呼吸量测定法测定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和FEV1,并收集患者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嗜酸性和中性粒细胞比值,血清白蛋白和维生素D水平信息.采用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评估血液炎性标志物与COPD患者死亡风险比(Hazard ratio,HR)及其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血液炎性标志物对COPD患者死亡的预测能力.结果 CRP和嗜中性粒细胞比例的增加,嗜酸性粒细胞比例的降低与COPD患者死亡风险的增加成正向关联性.以COPD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和BMI建立预测诊断后三年死亡风险的基础模型,构建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2.将CRP、嗜酸性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加入基础模型构建的新预测模型AUC提高到0.81.结论 CRP、嗜中性和嗜酸性粒细胞比例与COPD患者的死亡风险相关并能够显著提高对COPD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能力.

    作者:刘洪波;孔庆辉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人咬伤感染的临床诊治分析

    人咬伤在临床中并不多见,一般都是与人打架时受伤,受伤部位多为指端.据相关文献报道,人类咬伤是第三种常见的哺乳动物咬伤类型,仅次于狗和猫[1-3].人口腔中含有大量不同类型细菌,尤其厌氧菌和气性坏疽杆菌、破伤风杆菌等使伤口感染快而严重,因此需及时处理创口,若处理不及时,可导致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腱鞘炎、关节强直、传染性肝炎,甚至截指等.现将我科近3年收治的18例人咬伤患者病例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杨帆;潘黎明;吴薇薇;谷玥;刘志刚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CD4+ CXCR5+ Tfh细胞水平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趋化因子受体CXCR5(CXCR5)在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cells)上的表达水平,分析CD4+ CXCR5+ Tfh细胞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30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HC)的临床资料,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 CXCR5+ Tfh细胞水平,探讨其与实验室指标及疾病活动性与影像学改变的相关性.结果 ①与HC相比,RA患者外周血CD4+ CXCR5+ Tfh细胞水平显著升高(P<0.05).②高中疾病活动组RA患者外周血CD4+ CXCR5+ Tfh细胞水平明显高于低疾病活动及缓解期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③无关节骨侵蚀RA患者外周血CD4+ CXCR5+ Tfh细胞水平与血沉(ESR),健康评估问卷(HAQ),肿胀关节数,晨僵时间正相关(P<0.05).结论 RA患者外周血Tfh细胞水平显著升高,且Tfh细胞主要在疾病高度活动时参与免疫反应.此外,本研究发现了外周血CD4+ CXCR5+ Tfh细胞可能在RA疾病早期,即尚未发生关节骨侵蚀阶段的病情进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示及时阻断该炎症因子,有可能阻止RA骨破坏的发生.

    作者:闫天懿;徐廷双;李萍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正常人群TSH与尿酸、血脂、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

    促甲状腺激素(TSH)由垂体前叶分泌,对调节物质和能量代谢起重要作用.目前研究多集中于TSH异常升高(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对尿酸、血脂等代谢的影响,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甲状腺功能正常TSH在正常范围不同水平的人群的血脂、尿酸和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情况.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从2014年6月至2017年5月来天津市泰达医院进行健康体检成人中选取甲状腺功能正常者1604人.男性:927人女性:677人.

    作者:杨静;朱林敏;李曼;陈兴国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近二年某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铜绿假单胞细菌感染趋势及耐药情况分析及对策

    我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SICU)主要收治重型颅脑损伤、脑血管疾病及部分脑肿瘤术后的重症患者,对其进行集中监护、治疗及紧急救治.由于这部分患者大多疾病较重,较大比例患者存在意识障碍、运动功能障碍,甚至是昏迷等情况[1,2];同时术中及术后进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甚至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情况,增加了院内感染机会,影响患者康复,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挑战.铜绿假单胞菌(PA)是一种条件致病菌,自然界中尤其是潮湿环境中普遍存在,在医院中经常可导致医院院内感染.

    作者:曲行晖;李善骥;刘心睿;王伯玉;王慕鹏;王明爽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S100A11,一种多生物学功能的Ca2+结合蛋白

    S100蛋白在饱和硫酸铵溶液中可100%溶解,该家族包括25个成员,为EF手型Ca2+结合蛋白,分子量约10-12 kD,仅存在于脊椎动物中,以二聚体或多聚体的形式存在.S100家族成员的序列同源性在16%-98%之间,大部分编码基因位于染色体1q21,但S100B、S100G、SL00P和S100Z的基因编码区分别位于21、X、4和5号染色体[1].S100蛋白的结构差异不大,但表达位置、水平及生物学作用却大不相同.

    作者:赵本正;陈俊宇;徐萍;陈莹莹;邱俊;郑晶莹;吴珊;夏阳;赵丽晶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表观扩散系数值和直肠癌分化程度及T分期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直肠癌的诊断价值和对肿瘤分化和浸润深度的评估.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直肠癌并行MRI患者检查的临床资料,b值取50、400、800 s/mm2,由西门子Skyra及Verio3.0 T超导型MRI扫描仪自动计算生成ADC图,经Syngovia VA 3.0后处理,工作站测量肿瘤平均ADC值,并与肿瘤分化程度、T分期进行匹配及分组分析.另选取同时期51例诊断为直肠腺瘤并行MRI检测的患者临床资料作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平均ADC值(×10-3 mm2)显著小于对照组(0.744±0.061 vs 0.986±0.083,t=17.090,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直肠癌患者ADC值随着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的变低、肿瘤T分期增大,ADC值逐渐减小,根据Spearman相关分析得出,直肠癌ADC值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r=-0.732,P<0.01);与肿瘤T分期呈负相关(r=-0.795,P<0.01).结论 ADC值可较为准确地反映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及临床分期,对于直肠癌术前评估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作者:蔡亲磊;邢增宝;张小花;陈洋;庄晓曌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严重缺血肢体新风险分级评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严重肢体缺血(CLI)在1982年被首次定义[1],其概念仅适用于非糖尿病患者的严重缺血的肢体.CLI患者包括踝压(AP)小于40 mmHg合并静息痛以及AP小于60 mmHg合并坏疽两种情况,但不包括合并神经性病变或败血症患者的缺血肢体.CLI与患者生活质量的降低、截肢率及死亡率的增加等密切相关,其五年死亡率为50%-60%,其中,心血管病事件和卒中占死亡原因的70%[2-5].

    作者:秦悦;翟秀宇;张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502例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分析

    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是肾病综合征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其病理特点是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毛细血管[1].近几年我国北方IMN患者数量增加趋势明显[2,3],亚洲人IMN患者30%-45%自行缓解,但5%-14%IMN患者进展成为终末期肾脏病(ESRD)[4].IMN的预后相关因素诸多,如性别、蛋白尿程度、血压等,但国内外对年龄与IMN相关性报道甚少,本文回顾性分析IMN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旨在探索年龄在IMN所起的作用,以期为临床治疗和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永向文;娄岩;李迪原;高鹤;刘树军;高丹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对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诊断价值

    侧向发育型肿瘤(LST)是由工藤进英首先提出[1],指直径大于1.0 cm,呈侧向扩展样生长的表浅病变,包括颗粒集簇样病变及非颗粒型病变.窄带成像技术(NBI)是一种内镜下的电子染色技术,可以对病变范围及表面血管结构起到强调的作用,结合放大内镜技术(ME)可较清晰的观察病变的细微结构.当发现LST后,传统方法是通过活检取病理来确定其性质,从而决定选择相应(EMR、ESD或手术[2]等)方法治疗.本研究意在试图应用NBI发现LST,进而通过NBI结合ME观察其细微结构,通过镜下表现判断其性质,并与病理结果对比.

    作者:邱云峰;初春梅;李长锋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自发性脑出血血肿早期扩大预测诊断的研究进展

    自发性脑出血(sICH),是指非外伤(Non-traumatic)引起的颅内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自发性破裂所致的脑出血[1-3].自发性脑出血约占所有卒中患者的13%-30%,有很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3-7].血肿的扩大是自发性脑出血急性期发生神经功能恶化的一个主要因素,也是脑出血患者早期病情发生进展和预后不良的关键性因素[8].既往理论认为:自发性脑出血的血肿形成是一短暂的过程[9].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CT、MRI)的发展,这种观点被逐渐否定.本文对近年来关于ICH早期血肿扩大的预测指标和CT预测征象的临床研究进行了整理.

    作者:黄哲浩;李明;时敬国;綦斌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回顾性分析82例特发性视神经炎临床特点

    视神经炎(ON)是青壮年常见可致盲的视神经病变,属于眼科与神经科交叉的范畴.有许多病因可以导致,在温带和白人人群中,它通常与多发性硬化症(MS)有关,治疗和预后都取决于病因[1].临床常见不明原因的ON,多为不伴有全身症状的脱髓鞘性疾病,故称为特发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炎(IDON)或孤立性视神经炎,有高度风险进展为MS或视神经脊髓炎(NMO)[2].本文对确诊此病的病例进行临床特点总结分析,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

    作者:张琳;高艳斌;马灵军;卢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GSDM蛋白家族:调控焦亡参与疾病的进展

    细胞焦亡是近年来发现的以促炎为特点的细胞程序性死亡,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GSDM蛋白家族包括6个成员,可通过多种途径被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切割,暴露其具有活性的N端,后者在细胞膜表面形成孔道,引起细胞肿胀,从而诱导细胞焦亡,终参与炎症反应、恶性肿瘤及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及发展,并对恶性肿瘤的治疗及预后产生影响.此外,GSDM家族蛋白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还参与多种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作者:吴珊;陈俊宇;陈莹莹;徐萍;赵本正;赵淑华;赵静霞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浅谈妇产科超声实践教学

    超声检查技术以其无创性,操作方便、简单而又适时的特点一直是妇产科疾病检查方法的首选.随着妇产科超声检查在临床工作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妇产科超声新诊疗技术的深入开展,不仅对妇产科超声医师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且未来的其他系统的超声科医师也需要掌握一定的妇产科超声影像知识.因此,妇产科超声的教学工作显得尤其重要.但是现在超声诊断学本身课时设置就少,理论课上基本涉及不到妇产科相关的超声内容,这就使得妇产科超声实践教学的地位显得更为重要.如何提高妇产科超声实践教学质量,成为现在妇产科超声教学中的主要问题.现就我们的一些经验体会总结以下几点.

    作者:曹璐;冷维春;刘俊宝;秦瑞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肝癌误诊为肝脓肿1例

    肝癌的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好发于中年及青年男性,女性较少.肝癌病理结构复杂,不同时期成分不同,影像学表现多样化,易于其他肝占位混淆[1],其中易误诊为肝脓肿.现报道肝癌误诊为肝脓肿1例.1病例资料患者,男,43岁.因右季肋部疼痛伴发热3天入院.乙肝病史5年.查体:体温38.3℃,肝区触痛,全身皮肤巩膜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未见蜘蛛痣及肝掌.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11.8×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0.70,淋巴细胞0.19.血红蛋白123 g/L.

    作者:曹振英;王心刚;孙旭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理论与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留学生心电图诊断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讨

    心电图诊断学是临床医学生的必修课,是走向临床必须掌握的临床技能,心电图诊断学虽然只是一门小学科,但却是医学生的基础学科,而且由于理论课教学内容抽象难懂,心电图教学一直是教学难点之一,带教老师们也在一直尝试多种教学模式,包括尝试CBS、PBL、LBL相结合[1,2]及TBL与LBL相结合[3]等多种教学方式,比较新型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效果[4].我们心电图诊断学教学组也在医学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等不同生源的心电图诊断学教学中不断地摸索、尝试各种改革,以期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现将我们在留学生研究生班心电图诊断学教学中推行的理论与实习相结合教学模式的经验进行总结.

    作者:陈丽萍;李彦慧;于微;裴立平;杨洋;邢玥;赵凯军;陈丽波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脂肪肝与急性胰腺炎分级的关系研究

    多项研究表明脂肪肝与急性胰腺炎存在一定关系[1-3].急性胰腺炎病人常伴有脂肪肝,其特征性表现为肝脏超声提示肝区近场回声弥漫性增强(强于脾脏和肾脏),远场回声则逐渐衰减.既往研究表明,肝脏超声检查尽管不能替代肝脏活检,其仍可有效诊断肝脏脂肪变性[4-6].然而,脂肪肝对急性胰腺炎分级和预后的影响,尚不十分清楚.因此,如果能够发现脂肪肝与急性胰腺炎的分级存在相关性,则其可作为急性胰腺炎分级的预后评估因素.因此,本研究评估脂肪肝对急性胰腺炎分级和预后是否存在影响.

    作者:吴迪;宋玲玲;赵艳辉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肝癌合并胆囊癌1例报道

    1临床资料患者女,71岁,因右上腹痛1个月于2015-12-25入院,伴腹胀及双侧腰背部疼痛.查体:肝区叩击痛,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Murphy征阴性.既往慢性胆囊炎病史20余年,无肝炎病史.肿瘤标志物CA125 43.6 U/L.肝功能储备ICG15分钟滞留率3.5%.血常规、肝功等各项指标正常.腹部彩超:脂肪肝、肝占位性病变(肝右前叶大小2.84 cm×2.35 cm低回声)、胆囊息肉(胆囊大小12cm×4.5 cm,壁厚0.56 cm,不光滑,壁上见长径0.62 cm附壁高回声隆起)、胆囊内淤积胆泥伴结石、下腔静脉周围及胰体后方不规则低回声,考虑异常肿大淋巴结.腹部MRI平扫十增强:胆囊多发占位,考虑恶性肿瘤,胆囊癌,伴肝脏多发转移瘤及肝门区、胆总管周围多发淋巴结转移,继发胆总管及胆囊扩张,肝小囊肿,双肾多发囊肿.

    作者:姚小晓;项一恩;张航;冯默;张丹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骨肉瘤中cyclinD1和p53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骨肉瘤是原发恶性骨肿瘤,青少年多见,男性略多于女性,临床表现为疼痛、肿块、功能障碍、病理性骨折、贫血等,多采取手术切除结合放化疗治疗,但复发率和转移率均较高,预后差,死亡率高[1],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骨肉瘤发生机制可能与多种基因同时改变有关,cyclinD1蛋白能够调节细胞周期,p53蛋白调节靶基因的转录,抑制细胞增殖,两种蛋白在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血清cyclinD1与p53表达水平,分析其与骨肉瘤病理相关性,以便指导临床诊断,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宇洪浩;原泉;王欢;安春厚;林新宏 刊期: 2018年第09期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