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少萍;李海康;许燕君;马文军;徐浩锋;李剑森;许小频
目的 分析青春发育期体重正常儿童青少年非脂肪组织指数(FFMI)和脂肪组织指数(FMI)随年龄变化特点及其性别差异,为预防和控制儿童青少年肥胖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7~15岁体重正常儿童180名,每性别、年龄组约10名,采用双能量X线吸收法(DEXA)测定身体成分,根据公式FFMI(kg·m-2)=FFM(kg)/身高(m)2,FMI(kg·m-2)=FM(kg)/身高(m)2计算FFMI和FMI.结果 7~15岁男、女生FFMI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男生青春期FFMI增长加速,且增加总量是女生的2倍;7~15岁男生FMI先增后降,女生一直呈上升趋势,女生FMI增加总量是男生的2倍.男生身高与FMI相关性差,11~15岁与FFMI呈显著正相关;女生身高7~10岁与FMI呈显著正相关,9~10岁与FFMI呈显著正相关(P<0.05).男、女生BMI与FMI均呈显著正相关,男生相关系数大于女生;13~15岁男生和7~15岁女生BMI与FFMI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男生BMI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主要来自FFMI的增加,尤其是青春期男生;而女生BMI的增长同时来自FFMI和FMI的增加.
作者:冯宁;马军;张世伟;潘勇平;黄永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自我和谐的特征及其与应付方式之间的关系,为有针对性地促进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完善与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42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高职大学生自我的灵活性得分显著高于本科大学生;总分和各因子分的性别和专业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应对方式与自我和谐总分及其分量表得分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结论 采用积极应对方式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自我和谐,而消极应对对自我和谐存在不利影响.
作者:李志凯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广东省城市青少年伤害相关危险行为现状,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广东省5个城市初中、高中、职业技术学校、大学共20 574名学生进行青少年危险行为问卷调查,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69.1%的学生有步行乱穿马路行为,37.3%的学生有骑车违反交通规则行为,10.3%的学生到非游泳区游泳,4.4%的学生因打架接受过治疗.伤害危险行为报告率男生高于女生,经济较差地区学生比好的地区高,初中、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比高中、大学高,普通中学学生比重点中学高.结论 青少年伤害危险行为有性别、年龄的特点和地区差异,应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建议开展学校健康促进活动,共同促进伤害的预防与控制.
作者:聂少萍;李海康;许燕君;马文军;徐浩锋;李剑森;许小频 刊期: 2006年第11期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和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历年公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3年6月30日,我国上网人数约6 800万,其中18~35岁的占66.6% ,大专及其以上学历的占55.2%[1].一方面网络资源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娱乐需求,使他们能快捷便利地沟通信息,大限度地共享资源;但另一方面,在改变大学生学习交流方式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某些负面影响.为探讨综合院校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及上网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笔者进行了此次调查.
作者:李辉;张涛;崔军;张莉娜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对大学生进行艾滋病教育的有效方式,为研究适合我国高校的艾滋病教育模式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对承德市592名大学生进行艾滋病课堂教学,并在教育前后配合问卷调查,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教育后,大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有显著提高,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有了明显转变.在若干种教育形式中,以多媒体课堂教学受大学生欢迎.讨论 利用多媒体课件对大学生进行艾滋病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深受学生的欢迎.
作者:肖丽君;赵恩宏;刘立新;郭亚春 刊期: 2006年第11期
AIDS自发现以来,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全世界各地蔓延,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是其他任何一种疾病都无法相比的[1].由于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及特异性疫苗,宣传教育等行为干预是目前公认有效的预防艾滋病手段[2].我国艾滋病流行进入快速增长期已5 a余,能否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蔓延已到了关键时期.因此,在青年大学生中开展预防AIDS 的健康教育尤其重要.为了解高校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以便探讨和制定高校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规划和适宜的教育模式,笔者于2005年进行了相关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董蕾;钱跃升;张晓菲;孟宪鹏;廖玫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东城区学生的营养餐认知及对不同供餐单位的满意度,为促进营养餐质量的不断提高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北京市东城区7所中小学各年级在校就餐的学生2 782名,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由保健所人员组织学生统一在班上填写.结果 学生营养餐的知晓率较低,其中小学生的知晓率高于中学生.中小学生对营养餐的满意度较低(14.87%),其中对送餐公司营养餐的不满意率明显高于校办食堂.学生午餐剩饭菜情况十分普遍,饭菜不好吃是主要原因.结论 学生缺乏营养餐知识是推进营养餐进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应加强对营养餐制作单位的管理,不断提高饭菜质量,并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保证学生每天摄入足够均衡的营养素,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作者:潘勇平;高爱钰;陈海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青岛市中小学校教师对儿童被动吸烟的知识、态度与行为,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按地理位置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青岛市9所小学和7所中学共1 100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95.0%的教师认为被动吸烟会对健康造成危害,98.7%的教师认为被动吸烟会对儿童的健康造成危害.与教师保护学生免受被动吸烟能力有关的因素为教师的教育程度和是否为班主任.结论 青岛市广大中小学教师已认识到被动吸烟对儿童及成人的危害.
作者:逄增昌;纪锋颖;李泽民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肥胖学生血脂变化的特点,为肥胖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88名肥胖和88名对照组学生进行血脂检查,并分析血脂与体重、年龄、性别的关系.结果 肥胖学生存在血脂紊乱的占47.73%、胆固醇(TC)异常的占29.55%、三酰甘油(TG)异常的占19.3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异常的占19.3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异常的占5.68%,对照组学生分别占15.91%,1.14%,5.68%,2.27%,9.09%.其中血脂,TC,TG,LDL-C 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肥胖组和对照组的HDL-C均数分别为1.28,1.46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肥胖学生中,血脂异常的检出率随着体质量增加而上升.结论 肥胖学生存在明显的血脂紊乱,表现为高TC,TG,LDL-C,而且血脂紊乱与体质量有关.
作者:郭亚文;周祖华;徐大麟;姜庆五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开发适合测量研究生心理压力的问卷,为高学历在校学生心理健康测评提供合理的工具.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重庆市3所高校抽取硕士研究生210名,用自编预试问卷对其施测,对其中的200名有效被试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生心理压力问卷由8个维度构成,即专业发展、论文要求、担忧未来、经济和相貌、人际孤单、环境和心境糟糕、身体健康、学习任务等,问卷的α系数为0.905,各分量表的α系数在0.621~0.832之间,其效度较好.结论 《研究生心理压力问卷》的信、效度较好.
作者:陈江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小学生社交焦虑和孤独感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为促进儿童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经修订的儿童社交焦虑、儿童孤独感量表,对成都市随机抽取的三、四、六年级小学生200名进行测查.结果 社交焦虑和孤独感存在显著正相关,只有学业成绩在儿童社交焦虑和孤独感得分上存在主效应.学业成绩不同的学生在社交焦虑和孤独感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差生的社交焦虑与孤独感显著高于优生和中等生,中等生社交焦虑低,优生孤独感低.结论 差生的情绪情感状态和心理健康应引起教育者的重视.
作者:张妍;吕培瑶;刘志强;赵凌燕;许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山西省贫困地区中小学生的膳食营养特点,为贫困地区中小学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对180名10~15岁的中小学生,采用24 h回顾法结合逐个询问的方法,记录连续3 d的食物种类和数量.结果 学生谷类摄入量占推荐量的97.6%~131.5%,肉类、蛋类摄入量较少,不到推荐量的50%;学生的蛋白质和能量摄入量在推荐量的底线;蛋白质89.3%来自谷类,3.0%来自豆类,7.7%来自动物性食物.结论 应加大山西贫困地区学生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同时增加早餐的摄入,或增加课间营养餐.
作者:白彩琴;刘晓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近年来,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疾病,糖尿病的防治工作日益受到人们关注.空腹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一项重要参数,因此,对学校教职工定期体检,检测空腹血糖,及时发现血糖异常人群,并研究血糖异常与血脂、血压的相互关系,便于尽早采取针对性措施,有利于糖尿病及相关疾病的防治.为此,笔者于2005年对江西农业大学1 356名教职工的空腹血糖及相关指标进行了分析.
作者:刘楠;李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我国高校大学生医疗保健体制不健全、不完善,大学生有病不能及时医、大病无力治的现象在许多高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大学生们的身心健康,成为制约一些大学生完成学业的一个重要因素.有关部门要建立新型的大学生医疗保健体制,满足大学生基本医疗保健需求,办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作者:张建;徐秀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3~6岁儿童忽视状况,探讨影响儿童忽视的相关因素,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和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广州市城区9所幼儿园的957名3~6岁儿童父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广州市城区儿童忽视发生率为11.1%.影响儿童忽视发生率的主要因素有母亲的文化程度和儿童是否为独生子女;影响儿童忽视严重程度的主要因素有母亲的文化程度、孩子由父亲或母亲照顾、是否独生子女及儿童的性别.结论 广州市城区儿童被忽视现象较为严重.母亲的文化程度、是孩子的父亲还是母亲照顾以及是否为独生子女与儿童忽视的关系较为密切.
作者:张东枚;郑海英;邹宇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昆山市中小学生安全知识现况,为学校安全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昆山市小学五、六年级,初中一、二年级,高中一、二年级学生共1 198名,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安全知识现况调查.结果 学生火灾知识和急救常识的平均得分分别为13.73和10.75分,正确率分别为72.3%和71.7%.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学生安全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学生安全知识水平不同,应分别采取相应的安全知识教育,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作者:张瑾;朱士新;谢云龙;程和健;薛黎坚;徐勇;朱虹;易潜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杭州市学校食品安全现状,为制订学校食品卫生管理办法提供依据.方法 以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对杭州市大专院校、中学、小学及幼儿园共1 050所进行现况调查.结果 有82.76%的学校实行主管校长负责制,68.95%的学校制定了食物中毒防制措施,81.26%的学校食堂持有卫生许可证,74.95%的学校食堂食品仓库符合卫生要求,66.50%的学校副食品店有食品索证制度,农村学校自备水的水质细菌指标合格率为55.6%.大中专院校的食品安全综合情况优于中小学及幼托机构.结论 部分学校自身的管理组织和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措施未落实到位,食品及原料索证把关不严,存在无卫生许可证生产经营现象.
作者:和蓉;吕胜平;李小仙;吴奇志;倪大中;潜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广西近年发生于学校的细菌性肠道传染病爆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影响处理效果的因素,为预防与控制学校肠道传染病的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广西2001-2004年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学校爆发疫情的调查处理报告和资料,对资料进行流行病学描述并进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64起爆发疫情中伤寒副伤寒35起、细菌性痢疾15起、感染性腹泻14起,共报告病例5 795例.疫情多发于乡镇和城乡结合部的寄宿学校(82.81%),以春、秋季节尤其是秋季开学为高发,传播途径以水型为主(65.63%).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首例与疫情报告时间间隔、病例隔离措施、病种和传播途径影响疫情处理效果.结论 农村学校以水型传播为主的细菌性肠道传染病是当前广西学校卫生工作的突出问题;疫情报告是否及时、病例隔离措施是否落实是影响疫情处理效果的关键因素.
作者:林玫;龚健;李翠云;董柏青;王鸣柳;梁大斌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由于生活习惯不同,不同民族身体健康状况也会存在一定差异.笔者从2002年延边大学新生体检资料中,选出朝鲜族和汉族学生资料进行比较分析,以掌握朝鲜族与汉族学生身体发育的特点及其差异,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保健工作提供依据.
作者:尹凤林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包头市恋爱大学生性知识、性观念及性行为状况,为该地区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1 513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恋爱大学生581名,非恋爱大学生932名.采用匿名自填问卷调查.结果 恋爱大学生性知识水平略高于非恋爱大学生,但整体正确认知率仅在50%左右.恋爱大学生性观念、态度超前、开放,其性行为发生率为13.77%;男女恋爱学生分别达到19.93%和8.00%,均高于非恋爱大学生.结论 恋爱大学生群体是易出现生殖健康问题的高危人群,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应以性知识传播、行为指导和服务相结合.
作者:霍建勋;关明杰;杨翠英 刊期: 200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