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蚌埠市初三年级学生危险行为分析

李杭建;张建军;董永超;朱明军;乔国维;龚庆春;孔繁祥

关键词:危险行为, 吸烟, 饮酒, 自杀, 学生
摘要:目的 了解蚌埠市初三年级学生危险行为现状,为采取干预措施保护青少年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共抽取蚌埠市14所中学19个班的初三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获有效问卷935份.对其伤害行为、吸烟行为、饮酒和药物使用行为、性行为、饮食行为、锻炼行为和上网行为进行调查.结果 4.3%的学生从不遵守或很少遵守交通规则,23.0%的学生有打架行为,2.7%的学生曾离家出走,20.6%的学生曾考虑过自杀,18.1%的学生曾经吸烟,64.1%的学生曾经饮酒,有1.4%的学生曾使用过摇头丸;1.2%的学生曾发生过性行为,但只有0.4%的性行为者每次性行为都使用安全套;30.9%的学生认为自己稍胖或很胖,54.0%和75.7%的学生每天吃水果和蔬菜次数≥1次,58.6%的学生每天喝牛奶≥1杯,72.2%的学生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参加校内外运动队的学生分别占17.2%和5.0%,9.1%的学生调查前1周上网≥3 d.结论 多数伤害行为、吸烟行为、饮酒和药物使用行为、性行为、锻炼行为和上网行为男生高于女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河北省部分大学新生血清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检测结果

    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annan binding lectin,MBL)又称甘露聚糖结合蛋白(mannan-binding protein,MBP), 为一种血清C型凝集素,具有胶原样结构,能选择性识别甘露聚糖等糖基,在机体的免疫防御和监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血浆MBL水平低下或缺失可引起机体调理吞噬功能低下,从而导致各种病原体的反复感染,并且与多种疾病的发生相关.国外资料显示MBL基因缺陷致血清MBL低下发生率在普通人群中高达5%~7%,但不同种族、地域、年龄段血清中MBL水平波动范围大.为了解河北地区大学生血清MBL水平,笔者对此进行了测定,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罗强;刘华;骆鹏;邵月萍;李英琴;常占英;赵铁军;贾天军;张庶民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高等学校不同经营类型食堂饮食卫生状况

    目的 了解和掌握高等学校内不同经营类型食堂的饮食卫生管理状况,为进一步做好高校饮食卫生管理提供对策.方法 对高校分别由学校经营、承租经营和个体经营的15个食堂或餐厅、40名从业人员进行现场检查和评分,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不同经营类型的食堂饮食卫生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经营类型食堂从业人员的卫生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经营类型的食堂饮食卫生管理的各监督环节平均得分不同.结论 高校内学校经营管理的食堂卫生管理较好,承租、个体经营的餐厅或食堂在饮食卫生管理方面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

    作者:罗司军;成荣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昆山市中小学生安全知识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昆山市中小学生安全知识现况,为学校安全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昆山市小学五、六年级,初中一、二年级,高中一、二年级学生共1 198名,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安全知识现况调查.结果 学生火灾知识和急救常识的平均得分分别为13.73和10.75分,正确率分别为72.3%和71.7%.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学生安全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学生安全知识水平不同,应分别采取相应的安全知识教育,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作者:张瑾;朱士新;谢云龙;程和健;薛黎坚;徐勇;朱虹;易潜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肥胖学生血脂变化特点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了解肥胖学生血脂变化的特点,为肥胖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88名肥胖和88名对照组学生进行血脂检查,并分析血脂与体重、年龄、性别的关系.结果 肥胖学生存在血脂紊乱的占47.73%、胆固醇(TC)异常的占29.55%、三酰甘油(TG)异常的占19.3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异常的占19.3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异常的占5.68%,对照组学生分别占15.91%,1.14%,5.68%,2.27%,9.09%.其中血脂,TC,TG,LDL-C 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肥胖组和对照组的HDL-C均数分别为1.28,1.46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肥胖学生中,血脂异常的检出率随着体质量增加而上升.结论 肥胖学生存在明显的血脂紊乱,表现为高TC,TG,LDL-C,而且血脂紊乱与体质量有关.

    作者:郭亚文;周祖华;徐大麟;姜庆五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南京深圳温州部分健康促进中学学生健康知信行比较

    目的 评估南京、深圳和温州部分健康促进中学创建1 a后学生健康相关知识、态度、行为,以便指导当地健康促进学校的创建工作.方法 在每个城市正在创建健康促进学校的中学中随机抽取1所学校,对所抽取学校初中二年级2个班的学生采用统一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共调查学生271名.结果 3所城市学生的健康理念和健康相关知识、态度、行为以及健康状况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3所城市的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工作均已初见成效,但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针对存在的差距予以改进.

    作者:田本淳;孟宪鹏;吕书红;张继彬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宁波市中学生家长伤害认知情况

    目的 了解宁波市中学生家长对伤害的知识、信念和行为情况,为伤害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宁波市4所中学,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4 401位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93.2%的家长听说过伤害,且伤害知晓率城市家长高于农村家长,父辈明显高于祖辈.82.0%的家长认为伤害对孩子的影响很大,95.9%的家长认为有必要对孩子进行各种安全教育,97.0%的家长认为学校应该开设预防伤害的知识教育.城市和农村分别有71.3%和68.3%的家长认为有必要给孩子投伤害保险.家长们认为学生容易发生伤害的类型是跌伤和车祸.结论 在制定中小学生伤害的预防干预措施时, 应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

    作者:许国章;王仁元;叶众;谢亚莉;张涛;应焱燕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中药外用治疗手足冻疮67例疗效观察

    冻疮是机体局部遭受寒冷侵袭引起的组织损伤.寒冷刺激皮肤血管收缩,造成局部皮肤缺血、缺氧,代谢失常,久之血管麻痹,扩张、瘀血,大量血浆渗出,引起局部水肿性红斑,形成水疱,甚至溃烂、灼痒,遇热显著;多发于身体的末梢和暴露部位,如手、足、耳、面颊部,以青年女性多见;患者多具有冻疮素质,每到冬季,老疮处易复发.中医认为,该病多为寒冷侵袭、气滞血瘀引起,当以活血化瘀、温经散寒为治.笔者通过运用甘草与芫花、花椒合用,对67例手足冻疮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包志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大学生是预防艾滋病的生力军

    自1985年我国发现首例艾滋病感染者以来,艾滋病已不再是西方国家独有的社会恐惧症,它将成为影响世界各国的社会问题,给各个国家的军事、运动、法律带来冲击[1].

    作者:赵建玲;陈萍;李宁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淄博市中小学校医再教育现状调查

    校医队伍的建设是办好学校的一件大事.校医队伍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儿童青少年卫生保健的水平,并进而影响着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开展.笔者曾对淄博市55所中小学校医的现状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校医普遍存在学历低、职称低、业务水平差、知识更新困难、防保水平低等一系列问题[1].因此,加强对中小学校医的再教育已是当务之急.为进一步了解中小学校医再教育现状,笔者对淄博市部分中小学校医再一次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敦录;刘云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江西农业大学教职工空腹血糖及相关指标分析

    近年来,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疾病,糖尿病的防治工作日益受到人们关注.空腹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一项重要参数,因此,对学校教职工定期体检,检测空腹血糖,及时发现血糖异常人群,并研究血糖异常与血脂、血压的相互关系,便于尽早采取针对性措施,有利于糖尿病及相关疾病的防治.为此,笔者于2005年对江西农业大学1 356名教职工的空腹血糖及相关指标进行了分析.

    作者:刘楠;李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高中生自我概念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高中生自我概念具体维度与父母养育方式之间的关系,为提高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沧州市469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 高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自我概念形成的重要因素,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的自我概念影响不同.对于不同性别高中生而言,自我概念总分、自我认同、自我满意和自我行动主要受同性别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的积极影响和异性别父母的过干涉、过保护和拒绝否认因子的消极影响.结论 高中生自我概念主要受父母教养方式中同性别父母正向因子的积极影响和异性别父母负向因子的消极影响.

    作者:汪启荣;胡希俊;李怀珍;张中兴;王欣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小学体育课中游戏活动的心理效应

    目的 探讨游戏性体育活动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小学体育教学的改革提供依据.方法 将小学五年级学生202名(其中男生98名,女生104名)随机分为游戏组和非游戏组进行现场实验研究,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测定小学生实验前后的心理健康水平,收回有效问卷185份.结果 游戏组对人焦虑、孤独倾向、恐怖倾向明显降低,非游戏组孤独倾向、身体症状明显上升;游戏组高得分人群对人焦虑、孤独倾向、恐怖倾向明显降低.结论 游戏性体育活动有利于维护和改善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心理健康水平低的小学生作用尤为突出.

    作者:龚高昌;符明秋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小学生社交焦虑和孤独感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目的 研究小学生社交焦虑和孤独感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为促进儿童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经修订的儿童社交焦虑、儿童孤独感量表,对成都市随机抽取的三、四、六年级小学生200名进行测查.结果 社交焦虑和孤独感存在显著正相关,只有学业成绩在儿童社交焦虑和孤独感得分上存在主效应.学业成绩不同的学生在社交焦虑和孤独感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差生的社交焦虑与孤独感显著高于优生和中等生,中等生社交焦虑低,优生孤独感低.结论 差生的情绪情感状态和心理健康应引起教育者的重视.

    作者:张妍;吕培瑶;刘志强;赵凌燕;许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网络成瘾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目的 了解网络成瘾者互联网使用方式的特点以及网络成瘾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防制大学生网络成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1 784名本科生为被试,采用网络成瘾问卷、感觉寻求问卷、症状自评量表为研究工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为7%,低年级男生是网络成瘾的高发人群;网络成瘾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时间缺少规律性,时间总量多、花费高;网络成瘾大学生在强迫、抑郁、人际敏感、睡眠和饮食4个指标上已经呈阳性反应,并具有更高的去抑制化程度.结论 网络成瘾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很大影响,高校应指导大学生正确、适度上网.

    作者:冯晓黎;梅松丽;李兆良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广州市3~6岁儿童忽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广州市3~6岁儿童忽视状况,探讨影响儿童忽视的相关因素,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和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广州市城区9所幼儿园的957名3~6岁儿童父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广州市城区儿童忽视发生率为11.1%.影响儿童忽视发生率的主要因素有母亲的文化程度和儿童是否为独生子女;影响儿童忽视严重程度的主要因素有母亲的文化程度、孩子由父亲或母亲照顾、是否独生子女及儿童的性别.结论 广州市城区儿童被忽视现象较为严重.母亲的文化程度、是孩子的父亲还是母亲照顾以及是否为独生子女与儿童忽视的关系较为密切.

    作者:张东枚;郑海英;邹宇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蚌埠市初三年级学生危险行为分析

    目的 了解蚌埠市初三年级学生危险行为现状,为采取干预措施保护青少年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共抽取蚌埠市14所中学19个班的初三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获有效问卷935份.对其伤害行为、吸烟行为、饮酒和药物使用行为、性行为、饮食行为、锻炼行为和上网行为进行调查.结果 4.3%的学生从不遵守或很少遵守交通规则,23.0%的学生有打架行为,2.7%的学生曾离家出走,20.6%的学生曾考虑过自杀,18.1%的学生曾经吸烟,64.1%的学生曾经饮酒,有1.4%的学生曾使用过摇头丸;1.2%的学生曾发生过性行为,但只有0.4%的性行为者每次性行为都使用安全套;30.9%的学生认为自己稍胖或很胖,54.0%和75.7%的学生每天吃水果和蔬菜次数≥1次,58.6%的学生每天喝牛奶≥1杯,72.2%的学生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参加校内外运动队的学生分别占17.2%和5.0%,9.1%的学生调查前1周上网≥3 d.结论 多数伤害行为、吸烟行为、饮酒和药物使用行为、性行为、锻炼行为和上网行为男生高于女生.

    作者:李杭建;张建军;董永超;朱明军;乔国维;龚庆春;孔繁祥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温州市12~16岁托养儿童行为问题调查

    目的 了解温州市12~16岁托养儿童行为问题发生情况,为提高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帮助.方法 根据分层整群抽样的原则,对温州地区4 540名12~16岁学生采用自制问卷和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托养儿童占调查总数的37.00%.托养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9.17%,高于非托养普通儿童的11.47%(χ2=21.67,P<0.01).结论 温州市12~16岁托养儿童行为问题比较严重,其心理健康状况应引起关注.

    作者:宫本宏;王晓敏;蒋爱云;倪飞龙;李长瑾;戴王磊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和抑郁状况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城乡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和抑郁状况及其相互关系,为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CES-D)对湖州市城乡中小学教师664名进行测查.结果 城、乡教师的一般教学效能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乡村教师高于城市教师.小学教师和中学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和一般教学效能感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为小学教师高于中学教师.中小学教师有抑郁症状的较多,占20.5%.抑郁得分存在学历、职称和性别之间的差异.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和抑郁得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存在城乡、中学和小学差异,部分中小学教师存在抑郁症状,抑郁和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有关.

    作者:王玲凤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大学生上网健康负效应干预的近期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控制大学生上网健康负效应的有效策略和方法,评价干预的近期效果.方法 抽取某高校二年级14个班学生806名,按专业分层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干预组开展了8个月的干预活动,于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在研究的各项指标上,对照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干预后明显改善(P<0.05);上网率及网络成瘾的检出率分别由95.3%和9.4%降至91.7%和2.7%,经常通宵上网的人数比例由6.0%降至2.9%,上网期间休息和愿意改变不良上网行为的人数比例分别由24.9%和81.0%增至32.4%和86.8%,每周上网费用、上网时间、上网频率均有下降,生理、心理、社会负效应分和负效应总分亦降低.结论 采取干预措施可改变大学生的不良上网行为和态度,能在近期有效降低上网带来的健康负效应.

    作者:张金沙;周顺祥;马维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北京市东城区学生营养餐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东城区学生的营养餐认知及对不同供餐单位的满意度,为促进营养餐质量的不断提高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北京市东城区7所中小学各年级在校就餐的学生2 782名,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由保健所人员组织学生统一在班上填写.结果 学生营养餐的知晓率较低,其中小学生的知晓率高于中学生.中小学生对营养餐的满意度较低(14.87%),其中对送餐公司营养餐的不满意率明显高于校办食堂.学生午餐剩饭菜情况十分普遍,饭菜不好吃是主要原因.结论 学生缺乏营养餐知识是推进营养餐进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应加强对营养餐制作单位的管理,不断提高饭菜质量,并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保证学生每天摄入足够均衡的营养素,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作者:潘勇平;高爱钰;陈海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