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兆虎;夏红卫;李世荣;张明辉
目的 了解高校离退休与在职教职工和学生对健康教育内容与方式的需求,为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分别从某高校离退休人员、在职教职工和学生中随机抽取370,410和255人,采用电话和问卷调查方式,进行健康教育需求程度、健康教育内容需求和健康教育方式需求调查.结果 85.4%的被调查者对健康教育存在需求,对健康教育有迫切需求的比例高达57.9%,但不同类别群体对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式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校不同类别群体对健康教育需求存在内容与方式的差异,提示应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潘银莺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3~6岁儿童忽视状况,探讨影响儿童忽视的相关因素,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和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广州市城区9所幼儿园的957名3~6岁儿童父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广州市城区儿童忽视发生率为11.1%.影响儿童忽视发生率的主要因素有母亲的文化程度和儿童是否为独生子女;影响儿童忽视严重程度的主要因素有母亲的文化程度、孩子由父亲或母亲照顾、是否独生子女及儿童的性别.结论 广州市城区儿童被忽视现象较为严重.母亲的文化程度、是孩子的父亲还是母亲照顾以及是否为独生子女与儿童忽视的关系较为密切.
作者:张东枚;郑海英;邹宇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小学生社交焦虑和孤独感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为促进儿童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经修订的儿童社交焦虑、儿童孤独感量表,对成都市随机抽取的三、四、六年级小学生200名进行测查.结果 社交焦虑和孤独感存在显著正相关,只有学业成绩在儿童社交焦虑和孤独感得分上存在主效应.学业成绩不同的学生在社交焦虑和孤独感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差生的社交焦虑与孤独感显著高于优生和中等生,中等生社交焦虑低,优生孤独感低.结论 差生的情绪情感状态和心理健康应引起教育者的重视.
作者:张妍;吕培瑶;刘志强;赵凌燕;许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自我和谐的特征及其与应付方式之间的关系,为有针对性地促进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完善与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42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高职大学生自我的灵活性得分显著高于本科大学生;总分和各因子分的性别和专业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应对方式与自我和谐总分及其分量表得分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结论 采用积极应对方式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自我和谐,而消极应对对自我和谐存在不利影响.
作者:李志凯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自1985年我国发现首例艾滋病感染者以来,艾滋病已不再是西方国家独有的社会恐惧症,它将成为影响世界各国的社会问题,给各个国家的军事、运动、法律带来冲击[1].
作者:赵建玲;陈萍;李宁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东城区学生的营养餐认知及对不同供餐单位的满意度,为促进营养餐质量的不断提高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北京市东城区7所中小学各年级在校就餐的学生2 782名,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由保健所人员组织学生统一在班上填写.结果 学生营养餐的知晓率较低,其中小学生的知晓率高于中学生.中小学生对营养餐的满意度较低(14.87%),其中对送餐公司营养餐的不满意率明显高于校办食堂.学生午餐剩饭菜情况十分普遍,饭菜不好吃是主要原因.结论 学生缺乏营养餐知识是推进营养餐进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应加强对营养餐制作单位的管理,不断提高饭菜质量,并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保证学生每天摄入足够均衡的营养素,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作者:潘勇平;高爱钰;陈海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近年来,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疾病,糖尿病的防治工作日益受到人们关注.空腹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一项重要参数,因此,对学校教职工定期体检,检测空腹血糖,及时发现血糖异常人群,并研究血糖异常与血脂、血压的相互关系,便于尽早采取针对性措施,有利于糖尿病及相关疾病的防治.为此,笔者于2005年对江西农业大学1 356名教职工的空腹血糖及相关指标进行了分析.
作者:刘楠;李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冻疮是机体局部遭受寒冷侵袭引起的组织损伤.寒冷刺激皮肤血管收缩,造成局部皮肤缺血、缺氧,代谢失常,久之血管麻痹,扩张、瘀血,大量血浆渗出,引起局部水肿性红斑,形成水疱,甚至溃烂、灼痒,遇热显著;多发于身体的末梢和暴露部位,如手、足、耳、面颊部,以青年女性多见;患者多具有冻疮素质,每到冬季,老疮处易复发.中医认为,该病多为寒冷侵袭、气滞血瘀引起,当以活血化瘀、温经散寒为治.笔者通过运用甘草与芫花、花椒合用,对67例手足冻疮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包志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不同教育模式在开展预防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中的教育效果,以选择佳的教育方法.方法 随机抽取某医学院校学生887人,分为专家讲座、同伴教育和自我教育3组,分别实施3种不同的教育方法.结果 3种教育方法均取得明显成效(P<0.01).总体上,同伴教育优,专家讲座其次,自我教育后;同伴教育与专家讲座、自我教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教育方法的教育效果在男、女生中的排序同上.在女生中,同伴教育明显优于专家讲座和自我教育(P<0.05);在男生中,3种教育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教育方法均取得明显成效,但同伴教育优,专家讲座其次,自我教育后.
作者:刘建东;张少华;曹月霞;苏丽环;许榕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青岛市中小学校教师对儿童被动吸烟的知识、态度与行为,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按地理位置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青岛市9所小学和7所中学共1 100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95.0%的教师认为被动吸烟会对健康造成危害,98.7%的教师认为被动吸烟会对儿童的健康造成危害.与教师保护学生免受被动吸烟能力有关的因素为教师的教育程度和是否为班主任.结论 青岛市广大中小学教师已认识到被动吸烟对儿童及成人的危害.
作者:逄增昌;纪锋颖;李泽民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不同体重与高血脂、脂肪肝及其相关疾病的关系,为及早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奠定基础.方法 对北京大学医学部离退休人员762名进行健康体检,按体重指数(BMI)分为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比较各组间高血脂、脂肪肝及其相关疾病检出率的差异.结果 除糖尿病外,不同体重组的高血脂、脂肪肝和高血压检出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脂肪肝外,不同年龄组的超重、肥胖、高血脂、高血压及糖尿病检出率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重、肥胖与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压和糖尿病存在相关关系,亟需采取早期、有效的措施控制超重和肥胖倾向.
作者:阮晶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某市中小学生膳食营养状况,为膳食营养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5 d称重法和发放膳食调查表的方法对某市寄宿和非寄宿生171人进行膳食调查.结果 中、小学寄宿和非寄宿生钙、视黄醇和核黄素摄入量低于RNI标准,尤其是钙摄入量偏低,均低于RNI的50%以下.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中学寄宿生脂肪产能比达30.8%,略高于推荐标准范围,而中学非寄宿生和小学生供能比均较适宜.中学寄宿与非寄宿生血清钙缺乏检出率分别为6.52%和2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检出率分别为3.39%和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学寄宿与非寄宿生血清钙缺乏检出率分别为73.91%和78.95%.结论 中小学生营养素的摄入不均衡,钙、视黄醇、核黄素缺乏,应调整膳食结构,增加动物性食物、乳及乳制品、有色蔬菜及含钙丰富食物的摄入量.
作者:陈姜;赵一波;张德甫;胡巧云;娄晓民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开发适合测量研究生心理压力的问卷,为高学历在校学生心理健康测评提供合理的工具.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重庆市3所高校抽取硕士研究生210名,用自编预试问卷对其施测,对其中的200名有效被试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生心理压力问卷由8个维度构成,即专业发展、论文要求、担忧未来、经济和相貌、人际孤单、环境和心境糟糕、身体健康、学习任务等,问卷的α系数为0.905,各分量表的α系数在0.621~0.832之间,其效度较好.结论 《研究生心理压力问卷》的信、效度较好.
作者:陈江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大冶市中学师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知及需求情况,为制定社区健康教育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大冶市初二和高二年级学生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对教师采用方便样本个人/小组访谈的方法进行定性研究.结果 608名中学生对艾滋病传播和非传播途径共8个问题回答正确率均在90.00%以上,但全部答对者只有304人,占50.00%;男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答对率高于女生.中学生获得艾滋病知识的主要渠道是电视(83.39%)、教师(76.32%)和报纸杂志(65.30%).大部分教师对艾滋病知识有所了解,但普遍未参加过专业培训.结论 中学师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认知尚不够全面深入,健康教育工作还有待深入开展.
作者:叶晟;黄咸月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广西近年发生于学校的细菌性肠道传染病爆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影响处理效果的因素,为预防与控制学校肠道传染病的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广西2001-2004年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学校爆发疫情的调查处理报告和资料,对资料进行流行病学描述并进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64起爆发疫情中伤寒副伤寒35起、细菌性痢疾15起、感染性腹泻14起,共报告病例5 795例.疫情多发于乡镇和城乡结合部的寄宿学校(82.81%),以春、秋季节尤其是秋季开学为高发,传播途径以水型为主(65.63%).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首例与疫情报告时间间隔、病例隔离措施、病种和传播途径影响疫情处理效果.结论 农村学校以水型传播为主的细菌性肠道传染病是当前广西学校卫生工作的突出问题;疫情报告是否及时、病例隔离措施是否落实是影响疫情处理效果的关键因素.
作者:林玫;龚健;李翠云;董柏青;王鸣柳;梁大斌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对大学生进行艾滋病教育的有效方式,为研究适合我国高校的艾滋病教育模式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对承德市592名大学生进行艾滋病课堂教学,并在教育前后配合问卷调查,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教育后,大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有显著提高,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有了明显转变.在若干种教育形式中,以多媒体课堂教学受大学生欢迎.讨论 利用多媒体课件对大学生进行艾滋病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深受学生的欢迎.
作者:肖丽君;赵恩宏;刘立新;郭亚春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包头市恋爱大学生性知识、性观念及性行为状况,为该地区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1 513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恋爱大学生581名,非恋爱大学生932名.采用匿名自填问卷调查.结果 恋爱大学生性知识水平略高于非恋爱大学生,但整体正确认知率仅在50%左右.恋爱大学生性观念、态度超前、开放,其性行为发生率为13.77%;男女恋爱学生分别达到19.93%和8.00%,均高于非恋爱大学生.结论 恋爱大学生群体是易出现生殖健康问题的高危人群,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应以性知识传播、行为指导和服务相结合.
作者:霍建勋;关明杰;杨翠英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城乡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和抑郁状况及其相互关系,为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CES-D)对湖州市城乡中小学教师664名进行测查.结果 城、乡教师的一般教学效能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乡村教师高于城市教师.小学教师和中学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和一般教学效能感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为小学教师高于中学教师.中小学教师有抑郁症状的较多,占20.5%.抑郁得分存在学历、职称和性别之间的差异.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和抑郁得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存在城乡、中学和小学差异,部分中小学教师存在抑郁症状,抑郁和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有关.
作者:王玲凤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广东省城市青少年伤害相关危险行为现状,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广东省5个城市初中、高中、职业技术学校、大学共20 574名学生进行青少年危险行为问卷调查,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69.1%的学生有步行乱穿马路行为,37.3%的学生有骑车违反交通规则行为,10.3%的学生到非游泳区游泳,4.4%的学生因打架接受过治疗.伤害危险行为报告率男生高于女生,经济较差地区学生比好的地区高,初中、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比高中、大学高,普通中学学生比重点中学高.结论 青少年伤害危险行为有性别、年龄的特点和地区差异,应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建议开展学校健康促进活动,共同促进伤害的预防与控制.
作者:聂少萍;李海康;许燕君;马文军;徐浩锋;李剑森;许小频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温州市12~16岁托养儿童行为问题发生情况,为提高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帮助.方法 根据分层整群抽样的原则,对温州地区4 540名12~16岁学生采用自制问卷和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托养儿童占调查总数的37.00%.托养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9.17%,高于非托养普通儿童的11.47%(χ2=21.67,P<0.01).结论 温州市12~16岁托养儿童行为问题比较严重,其心理健康状况应引起关注.
作者:宫本宏;王晓敏;蒋爱云;倪飞龙;李长瑾;戴王磊 刊期: 200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