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某高校社区不同人群健康教育需求状况调查

潘银莺

关键词:卫生教育, 愿望,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
摘要:目的 了解高校离退休与在职教职工和学生对健康教育内容与方式的需求,为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分别从某高校离退休人员、在职教职工和学生中随机抽取370,410和255人,采用电话和问卷调查方式,进行健康教育需求程度、健康教育内容需求和健康教育方式需求调查.结果 85.4%的被调查者对健康教育存在需求,对健康教育有迫切需求的比例高达57.9%,但不同类别群体对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式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校不同类别群体对健康教育需求存在内容与方式的差异,提示应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工作.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大学生上网健康负效应干预的近期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控制大学生上网健康负效应的有效策略和方法,评价干预的近期效果.方法 抽取某高校二年级14个班学生806名,按专业分层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干预组开展了8个月的干预活动,于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在研究的各项指标上,对照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干预后明显改善(P<0.05);上网率及网络成瘾的检出率分别由95.3%和9.4%降至91.7%和2.7%,经常通宵上网的人数比例由6.0%降至2.9%,上网期间休息和愿意改变不良上网行为的人数比例分别由24.9%和81.0%增至32.4%和86.8%,每周上网费用、上网时间、上网频率均有下降,生理、心理、社会负效应分和负效应总分亦降低.结论 采取干预措施可改变大学生的不良上网行为和态度,能在近期有效降低上网带来的健康负效应.

    作者:张金沙;周顺祥;马维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多媒体教学在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对大学生进行艾滋病教育的有效方式,为研究适合我国高校的艾滋病教育模式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对承德市592名大学生进行艾滋病课堂教学,并在教育前后配合问卷调查,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教育后,大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有显著提高,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有了明显转变.在若干种教育形式中,以多媒体课堂教学受大学生欢迎.讨论 利用多媒体课件对大学生进行艾滋病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深受学生的欢迎.

    作者:肖丽君;赵恩宏;刘立新;郭亚春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儿童血铅水平与无机元素含量的相关分析

    目的 探讨血铅水平与无机元素含量的关系,为预防儿童铅中毒提供依据.方法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血铅及锌、铁、钙、镁、铜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9~12岁组儿童铅中毒检出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铅中毒组儿童锌、铁、钙缺乏率均高于血铅正常组(P值均<0.05),血铅水平与锌含量相关系数为-0.43,呈中度负相关;与铁含量相关系数为-0.11,呈轻度负相关;与钙含量相关系数为-0.27,呈轻度负相关.结论 铅中毒与锌、铁、钙缺乏有协同出现的趋势,且铅中毒儿童较血铅正常儿童更易存在无机元素缺乏.

    作者:周长虹;匡桂芳;蒋玉红;辛晓昱;贺莉娜;衡中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山西贫困地区中小学生膳食营养状况

    目的 了解山西省贫困地区中小学生的膳食营养特点,为贫困地区中小学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对180名10~15岁的中小学生,采用24 h回顾法结合逐个询问的方法,记录连续3 d的食物种类和数量.结果 学生谷类摄入量占推荐量的97.6%~131.5%,肉类、蛋类摄入量较少,不到推荐量的50%;学生的蛋白质和能量摄入量在推荐量的底线;蛋白质89.3%来自谷类,3.0%来自豆类,7.7%来自动物性食物.结论 应加大山西贫困地区学生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同时增加早餐的摄入,或增加课间营养餐.

    作者:白彩琴;刘晓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青春发育期儿童非脂肪组织和脂肪组织指数变化分析

    目的 分析青春发育期体重正常儿童青少年非脂肪组织指数(FFMI)和脂肪组织指数(FMI)随年龄变化特点及其性别差异,为预防和控制儿童青少年肥胖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7~15岁体重正常儿童180名,每性别、年龄组约10名,采用双能量X线吸收法(DEXA)测定身体成分,根据公式FFMI(kg·m-2)=FFM(kg)/身高(m)2,FMI(kg·m-2)=FM(kg)/身高(m)2计算FFMI和FMI.结果 7~15岁男、女生FFMI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男生青春期FFMI增长加速,且增加总量是女生的2倍;7~15岁男生FMI先增后降,女生一直呈上升趋势,女生FMI增加总量是男生的2倍.男生身高与FMI相关性差,11~15岁与FFMI呈显著正相关;女生身高7~10岁与FMI呈显著正相关,9~10岁与FFMI呈显著正相关(P<0.05).男、女生BMI与FMI均呈显著正相关,男生相关系数大于女生;13~15岁男生和7~15岁女生BMI与FFMI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男生BMI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主要来自FFMI的增加,尤其是青春期男生;而女生BMI的增长同时来自FFMI和FMI的增加.

    作者:冯宁;马军;张世伟;潘勇平;黄永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一起小学生流感爆发疫情分析

    据疫情资料显示,镇江地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流感流行强度总体相对较弱,没有出现过较大的爆发流行.2004年8月31日-9月20日,经病原学证实的甲3型流感在镇江市丹徒区黄墟镇中心小学出现爆发疫情.为了解其发病特点并指导今后的流感防治工作,现将疫情处理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袁兆虎;夏红卫;李世荣;张明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中药外用治疗手足冻疮67例疗效观察

    冻疮是机体局部遭受寒冷侵袭引起的组织损伤.寒冷刺激皮肤血管收缩,造成局部皮肤缺血、缺氧,代谢失常,久之血管麻痹,扩张、瘀血,大量血浆渗出,引起局部水肿性红斑,形成水疱,甚至溃烂、灼痒,遇热显著;多发于身体的末梢和暴露部位,如手、足、耳、面颊部,以青年女性多见;患者多具有冻疮素质,每到冬季,老疮处易复发.中医认为,该病多为寒冷侵袭、气滞血瘀引起,当以活血化瘀、温经散寒为治.笔者通过运用甘草与芫花、花椒合用,对67例手足冻疮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包志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昆山市中小学生安全知识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昆山市中小学生安全知识现况,为学校安全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昆山市小学五、六年级,初中一、二年级,高中一、二年级学生共1 198名,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安全知识现况调查.结果 学生火灾知识和急救常识的平均得分分别为13.73和10.75分,正确率分别为72.3%和71.7%.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学生安全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学生安全知识水平不同,应分别采取相应的安全知识教育,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作者:张瑾;朱士新;谢云龙;程和健;薛黎坚;徐勇;朱虹;易潜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心血管疾病生命早期的危险因素:来自Bogalusa心脏研究

    心血管疾病早期常无症状,发生缓慢,其危险因素自儿童期或青壮年期就长期存在,终导致成年期或老年期发病和死亡.Bogalusa心脏研究从儿童期开始调查心血管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以进一步明确生命早期潜在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对预防和控制心血管疾病起到指导性的作用,终促进人群的健康老年化.

    作者:何春燕;陶芳标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宁波市中学生家长伤害认知情况

    目的 了解宁波市中学生家长对伤害的知识、信念和行为情况,为伤害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宁波市4所中学,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4 401位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93.2%的家长听说过伤害,且伤害知晓率城市家长高于农村家长,父辈明显高于祖辈.82.0%的家长认为伤害对孩子的影响很大,95.9%的家长认为有必要对孩子进行各种安全教育,97.0%的家长认为学校应该开设预防伤害的知识教育.城市和农村分别有71.3%和68.3%的家长认为有必要给孩子投伤害保险.家长们认为学生容易发生伤害的类型是跌伤和车祸.结论 在制定中小学生伤害的预防干预措施时, 应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

    作者:许国章;王仁元;叶众;谢亚莉;张涛;应焱燕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南阳市部分农村中学生营养性贫血患病状况

    贫血是儿童少年期的常见病、多发病,对学生的身体和智力发育都有不良的影响.为掌握宛城区农村中学生贫血现状,宛城区卫生防疫站于2005年4月进行了抽样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徐志香;陈小彤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北京市东城区学生营养餐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东城区学生的营养餐认知及对不同供餐单位的满意度,为促进营养餐质量的不断提高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北京市东城区7所中小学各年级在校就餐的学生2 782名,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由保健所人员组织学生统一在班上填写.结果 学生营养餐的知晓率较低,其中小学生的知晓率高于中学生.中小学生对营养餐的满意度较低(14.87%),其中对送餐公司营养餐的不满意率明显高于校办食堂.学生午餐剩饭菜情况十分普遍,饭菜不好吃是主要原因.结论 学生缺乏营养餐知识是推进营养餐进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应加强对营养餐制作单位的管理,不断提高饭菜质量,并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保证学生每天摄入足够均衡的营养素,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作者:潘勇平;高爱钰;陈海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宁波大学学生网络使用和网络成瘾现状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和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历年公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3年6月30日,我国上网人数约6 800万,其中18~35岁的占66.6% ,大专及其以上学历的占55.2%[1].一方面网络资源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娱乐需求,使他们能快捷便利地沟通信息,大限度地共享资源;但另一方面,在改变大学生学习交流方式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某些负面影响.为探讨综合院校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及上网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笔者进行了此次调查.

    作者:李辉;张涛;崔军;张莉娜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小学生社交焦虑和孤独感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目的 研究小学生社交焦虑和孤独感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为促进儿童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经修订的儿童社交焦虑、儿童孤独感量表,对成都市随机抽取的三、四、六年级小学生200名进行测查.结果 社交焦虑和孤独感存在显著正相关,只有学业成绩在儿童社交焦虑和孤独感得分上存在主效应.学业成绩不同的学生在社交焦虑和孤独感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差生的社交焦虑与孤独感显著高于优生和中等生,中等生社交焦虑低,优生孤独感低.结论 差生的情绪情感状态和心理健康应引起教育者的重视.

    作者:张妍;吕培瑶;刘志强;赵凌燕;许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肥胖学生血脂变化特点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了解肥胖学生血脂变化的特点,为肥胖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88名肥胖和88名对照组学生进行血脂检查,并分析血脂与体重、年龄、性别的关系.结果 肥胖学生存在血脂紊乱的占47.73%、胆固醇(TC)异常的占29.55%、三酰甘油(TG)异常的占19.3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异常的占19.3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异常的占5.68%,对照组学生分别占15.91%,1.14%,5.68%,2.27%,9.09%.其中血脂,TC,TG,LDL-C 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肥胖组和对照组的HDL-C均数分别为1.28,1.46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肥胖学生中,血脂异常的检出率随着体质量增加而上升.结论 肥胖学生存在明显的血脂紊乱,表现为高TC,TG,LDL-C,而且血脂紊乱与体质量有关.

    作者:郭亚文;周祖华;徐大麟;姜庆五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小学体育课中游戏活动的心理效应

    目的 探讨游戏性体育活动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小学体育教学的改革提供依据.方法 将小学五年级学生202名(其中男生98名,女生104名)随机分为游戏组和非游戏组进行现场实验研究,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测定小学生实验前后的心理健康水平,收回有效问卷185份.结果 游戏组对人焦虑、孤独倾向、恐怖倾向明显降低,非游戏组孤独倾向、身体症状明显上升;游戏组高得分人群对人焦虑、孤独倾向、恐怖倾向明显降低.结论 游戏性体育活动有利于维护和改善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心理健康水平低的小学生作用尤为突出.

    作者:龚高昌;符明秋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大学生是预防艾滋病的生力军

    自1985年我国发现首例艾滋病感染者以来,艾滋病已不再是西方国家独有的社会恐惧症,它将成为影响世界各国的社会问题,给各个国家的军事、运动、法律带来冲击[1].

    作者:赵建玲;陈萍;李宁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中原油田学校及幼儿园食堂餐具消毒效果

    为认真贯彻《学校食堂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防止学校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笔者于2005年9月对中原油田总部地区30所学校及幼儿园食堂的餐具消毒效果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秀芬;梁永生;崔怀振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广东省城市青少年伤害危险行为现状分析

    目的 了解广东省城市青少年伤害相关危险行为现状,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广东省5个城市初中、高中、职业技术学校、大学共20 574名学生进行青少年危险行为问卷调查,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69.1%的学生有步行乱穿马路行为,37.3%的学生有骑车违反交通规则行为,10.3%的学生到非游泳区游泳,4.4%的学生因打架接受过治疗.伤害危险行为报告率男生高于女生,经济较差地区学生比好的地区高,初中、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比高中、大学高,普通中学学生比重点中学高.结论 青少年伤害危险行为有性别、年龄的特点和地区差异,应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建议开展学校健康促进活动,共同促进伤害的预防与控制.

    作者:聂少萍;李海康;许燕君;马文军;徐浩锋;李剑森;许小频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网络成瘾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目的 了解网络成瘾者互联网使用方式的特点以及网络成瘾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防制大学生网络成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1 784名本科生为被试,采用网络成瘾问卷、感觉寻求问卷、症状自评量表为研究工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为7%,低年级男生是网络成瘾的高发人群;网络成瘾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时间缺少规律性,时间总量多、花费高;网络成瘾大学生在强迫、抑郁、人际敏感、睡眠和饮食4个指标上已经呈阳性反应,并具有更高的去抑制化程度.结论 网络成瘾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很大影响,高校应指导大学生正确、适度上网.

    作者:冯晓黎;梅松丽;李兆良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