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国章;王仁元;叶众;谢亚莉;张涛;应焱燕
为认真贯彻《学校食堂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防止学校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笔者于2005年9月对中原油田总部地区30所学校及幼儿园食堂的餐具消毒效果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秀芬;梁永生;崔怀振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由于生活习惯不同,不同民族身体健康状况也会存在一定差异.笔者从2002年延边大学新生体检资料中,选出朝鲜族和汉族学生资料进行比较分析,以掌握朝鲜族与汉族学生身体发育的特点及其差异,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保健工作提供依据.
作者:尹凤林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控制大学生上网健康负效应的有效策略和方法,评价干预的近期效果.方法 抽取某高校二年级14个班学生806名,按专业分层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干预组开展了8个月的干预活动,于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在研究的各项指标上,对照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干预后明显改善(P<0.05);上网率及网络成瘾的检出率分别由95.3%和9.4%降至91.7%和2.7%,经常通宵上网的人数比例由6.0%降至2.9%,上网期间休息和愿意改变不良上网行为的人数比例分别由24.9%和81.0%增至32.4%和86.8%,每周上网费用、上网时间、上网频率均有下降,生理、心理、社会负效应分和负效应总分亦降低.结论 采取干预措施可改变大学生的不良上网行为和态度,能在近期有效降低上网带来的健康负效应.
作者:张金沙;周顺祥;马维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不同教育模式在开展预防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中的教育效果,以选择佳的教育方法.方法 随机抽取某医学院校学生887人,分为专家讲座、同伴教育和自我教育3组,分别实施3种不同的教育方法.结果 3种教育方法均取得明显成效(P<0.01).总体上,同伴教育优,专家讲座其次,自我教育后;同伴教育与专家讲座、自我教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教育方法的教育效果在男、女生中的排序同上.在女生中,同伴教育明显优于专家讲座和自我教育(P<0.05);在男生中,3种教育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教育方法均取得明显成效,但同伴教育优,专家讲座其次,自我教育后.
作者:刘建东;张少华;曹月霞;苏丽环;许榕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血铅水平与无机元素含量的关系,为预防儿童铅中毒提供依据.方法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血铅及锌、铁、钙、镁、铜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9~12岁组儿童铅中毒检出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铅中毒组儿童锌、铁、钙缺乏率均高于血铅正常组(P值均<0.05),血铅水平与锌含量相关系数为-0.43,呈中度负相关;与铁含量相关系数为-0.11,呈轻度负相关;与钙含量相关系数为-0.27,呈轻度负相关.结论 铅中毒与锌、铁、钙缺乏有协同出现的趋势,且铅中毒儿童较血铅正常儿童更易存在无机元素缺乏.
作者:周长虹;匡桂芳;蒋玉红;辛晓昱;贺莉娜;衡中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带状疱疹是水痘或疱疹病毒侵犯外胚层结构及感觉神经系统组织引发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多见于胸背部、面部和腰部,常沿肋间神经分布,发病时局部疼痛,可伴有轻度发热,病程一般为2~3周,病愈后不再复发.笔者应用黄连解毒汤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患者43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建良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对大学生进行艾滋病教育的有效方式,为研究适合我国高校的艾滋病教育模式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对承德市592名大学生进行艾滋病课堂教学,并在教育前后配合问卷调查,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教育后,大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有显著提高,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有了明显转变.在若干种教育形式中,以多媒体课堂教学受大学生欢迎.讨论 利用多媒体课件对大学生进行艾滋病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深受学生的欢迎.
作者:肖丽君;赵恩宏;刘立新;郭亚春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当前,心理行为问题已经成为儿童青少年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资料,在发达国家3~15岁儿童少年中发生持久、且影响社会适应的心理问题占5%~15%.在发展中国家,估计也相差不多.我国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卫生状况也不容乐观,据估计在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 000万人受到各种心理问题的困扰.
作者:徐勇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annan binding lectin,MBL)又称甘露聚糖结合蛋白(mannan-binding protein,MBP), 为一种血清C型凝集素,具有胶原样结构,能选择性识别甘露聚糖等糖基,在机体的免疫防御和监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血浆MBL水平低下或缺失可引起机体调理吞噬功能低下,从而导致各种病原体的反复感染,并且与多种疾病的发生相关.国外资料显示MBL基因缺陷致血清MBL低下发生率在普通人群中高达5%~7%,但不同种族、地域、年龄段血清中MBL水平波动范围大.为了解河北地区大学生血清MBL水平,笔者对此进行了测定,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罗强;刘华;骆鹏;邵月萍;李英琴;常占英;赵铁军;贾天军;张庶民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山西省贫困地区中小学生的膳食营养特点,为贫困地区中小学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对180名10~15岁的中小学生,采用24 h回顾法结合逐个询问的方法,记录连续3 d的食物种类和数量.结果 学生谷类摄入量占推荐量的97.6%~131.5%,肉类、蛋类摄入量较少,不到推荐量的50%;学生的蛋白质和能量摄入量在推荐量的底线;蛋白质89.3%来自谷类,3.0%来自豆类,7.7%来自动物性食物.结论 应加大山西贫困地区学生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同时增加早餐的摄入,或增加课间营养餐.
作者:白彩琴;刘晓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温州市12~16岁托养儿童行为问题发生情况,为提高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帮助.方法 根据分层整群抽样的原则,对温州地区4 540名12~16岁学生采用自制问卷和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托养儿童占调查总数的37.00%.托养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9.17%,高于非托养普通儿童的11.47%(χ2=21.67,P<0.01).结论 温州市12~16岁托养儿童行为问题比较严重,其心理健康状况应引起关注.
作者:宫本宏;王晓敏;蒋爱云;倪飞龙;李长瑾;戴王磊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宁波市中学生家长对伤害的知识、信念和行为情况,为伤害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宁波市4所中学,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4 401位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93.2%的家长听说过伤害,且伤害知晓率城市家长高于农村家长,父辈明显高于祖辈.82.0%的家长认为伤害对孩子的影响很大,95.9%的家长认为有必要对孩子进行各种安全教育,97.0%的家长认为学校应该开设预防伤害的知识教育.城市和农村分别有71.3%和68.3%的家长认为有必要给孩子投伤害保险.家长们认为学生容易发生伤害的类型是跌伤和车祸.结论 在制定中小学生伤害的预防干预措施时, 应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
作者:许国章;王仁元;叶众;谢亚莉;张涛;应焱燕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评估南京、深圳和温州部分健康促进中学创建1 a后学生健康相关知识、态度、行为,以便指导当地健康促进学校的创建工作.方法 在每个城市正在创建健康促进学校的中学中随机抽取1所学校,对所抽取学校初中二年级2个班的学生采用统一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共调查学生271名.结果 3所城市学生的健康理念和健康相关知识、态度、行为以及健康状况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3所城市的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工作均已初见成效,但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针对存在的差距予以改进.
作者:田本淳;孟宪鹏;吕书红;张继彬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杭州市学校食品安全现状,为制订学校食品卫生管理办法提供依据.方法 以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对杭州市大专院校、中学、小学及幼儿园共1 050所进行现况调查.结果 有82.76%的学校实行主管校长负责制,68.95%的学校制定了食物中毒防制措施,81.26%的学校食堂持有卫生许可证,74.95%的学校食堂食品仓库符合卫生要求,66.50%的学校副食品店有食品索证制度,农村学校自备水的水质细菌指标合格率为55.6%.大中专院校的食品安全综合情况优于中小学及幼托机构.结论 部分学校自身的管理组织和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措施未落实到位,食品及原料索证把关不严,存在无卫生许可证生产经营现象.
作者:和蓉;吕胜平;李小仙;吴奇志;倪大中;潜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广西近年发生于学校的细菌性肠道传染病爆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影响处理效果的因素,为预防与控制学校肠道传染病的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广西2001-2004年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学校爆发疫情的调查处理报告和资料,对资料进行流行病学描述并进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64起爆发疫情中伤寒副伤寒35起、细菌性痢疾15起、感染性腹泻14起,共报告病例5 795例.疫情多发于乡镇和城乡结合部的寄宿学校(82.81%),以春、秋季节尤其是秋季开学为高发,传播途径以水型为主(65.63%).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首例与疫情报告时间间隔、病例隔离措施、病种和传播途径影响疫情处理效果.结论 农村学校以水型传播为主的细菌性肠道传染病是当前广西学校卫生工作的突出问题;疫情报告是否及时、病例隔离措施是否落实是影响疫情处理效果的关键因素.
作者:林玫;龚健;李翠云;董柏青;王鸣柳;梁大斌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大冶市中学师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知及需求情况,为制定社区健康教育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大冶市初二和高二年级学生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对教师采用方便样本个人/小组访谈的方法进行定性研究.结果 608名中学生对艾滋病传播和非传播途径共8个问题回答正确率均在90.00%以上,但全部答对者只有304人,占50.00%;男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答对率高于女生.中学生获得艾滋病知识的主要渠道是电视(83.39%)、教师(76.32%)和报纸杂志(65.30%).大部分教师对艾滋病知识有所了解,但普遍未参加过专业培训.结论 中学师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认知尚不够全面深入,健康教育工作还有待深入开展.
作者:叶晟;黄咸月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深圳市学龄前儿童溺爱行为现况及其流行特征,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深圳市龙岗区23所幼儿园3 826名3~6岁幼儿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儿童溺爱行为检出率为79.1%,其中经常出现溺爱行为的检出率为11.8%;年龄、带养人、父母籍贯、家庭类型、父亲学历、父亲陪伴时间、母亲孕期疾病不同的儿童溺爱行为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生儿期住院天数及4个月内喂养情况不同的儿童溺爱行为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溺爱行为较为普遍,与带养人、地域文化、父亲学历及父亲陪伴时间、母亲孕期健康及儿童健康状况、非母乳喂养等有关.
作者:任路忠;刘贵敏;邓顺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某市中小学生膳食营养状况,为膳食营养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5 d称重法和发放膳食调查表的方法对某市寄宿和非寄宿生171人进行膳食调查.结果 中、小学寄宿和非寄宿生钙、视黄醇和核黄素摄入量低于RNI标准,尤其是钙摄入量偏低,均低于RNI的50%以下.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中学寄宿生脂肪产能比达30.8%,略高于推荐标准范围,而中学非寄宿生和小学生供能比均较适宜.中学寄宿与非寄宿生血清钙缺乏检出率分别为6.52%和2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检出率分别为3.39%和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学寄宿与非寄宿生血清钙缺乏检出率分别为73.91%和78.95%.结论 中小学生营养素的摄入不均衡,钙、视黄醇、核黄素缺乏,应调整膳食结构,增加动物性食物、乳及乳制品、有色蔬菜及含钙丰富食物的摄入量.
作者:陈姜;赵一波;张德甫;胡巧云;娄晓民 刊期: 2006年第11期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和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历年公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3年6月30日,我国上网人数约6 800万,其中18~35岁的占66.6% ,大专及其以上学历的占55.2%[1].一方面网络资源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娱乐需求,使他们能快捷便利地沟通信息,大限度地共享资源;但另一方面,在改变大学生学习交流方式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某些负面影响.为探讨综合院校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及上网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笔者进行了此次调查.
作者:李辉;张涛;崔军;张莉娜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3~6岁儿童忽视状况,探讨影响儿童忽视的相关因素,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和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广州市城区9所幼儿园的957名3~6岁儿童父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广州市城区儿童忽视发生率为11.1%.影响儿童忽视发生率的主要因素有母亲的文化程度和儿童是否为独生子女;影响儿童忽视严重程度的主要因素有母亲的文化程度、孩子由父亲或母亲照顾、是否独生子女及儿童的性别.结论 广州市城区儿童被忽视现象较为严重.母亲的文化程度、是孩子的父亲还是母亲照顾以及是否为独生子女与儿童忽视的关系较为密切.
作者:张东枚;郑海英;邹宇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