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词安;刘健
目的了解唐山市监测点校中小学生6种常见病发展动态,为进一步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中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健康监测,按<中国学生7~22岁身高标准体重值>进行营养评价.结果中小学生龋齿、贫血、沙眼、蛔虫感染呈下降趋势,视力低下、营养不良、肥胖呈上升趋势.结论应加强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中小学生常见病的发病率,以保障其健康成长.
作者:赵宏艳;刘敏;吴立新;张淑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身高、体重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儿童健康和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有许多,铜是其中之一.人体内缺铜或铜含量过高,会导致多种病理变化,从而引起疾病,而且绝大多数均在儿童时期直接影响生长发育[1].为此,笔者选择包头市郊区4个有代表性地区的儿童,探求发铜与生长发育的关系.
作者:许秀举;李美仙;关明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儿童肥胖的原因,为有效防治儿童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中原油田86名12岁以内肥胖儿童饮食行为及相关因素进行配对研究.结果12岁以内儿童肥胖症的发生率平均为4.38%,幼儿为2.56%,小学生为5.91%.在饮食行为上肥胖儿童有喜食油腻食品、进食量多等特点.肥胖与遗传密切相关,肥胖和高血压家族史是导致儿童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采取综合措施,早期防治肥胖,可提高儿童生命质量.
作者:王婵娟;付荣;杨太和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高血压是影响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近年来,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也向低龄化发展,已成为社会公共健康问题.为了解高校教职工高血压患病情况,以便为高校防治高血压及其并发症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江西农业大学2003年度教职工体检中血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楠;李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青春期是指年龄在10~19岁,生理、社会和情感等迅速发展的一段时期.在生理发育上,青春期与童年期相比,显著的特点是生殖系统开始快速发育,与其相伴的是性心理和人际关系的快速发展,将学习和体验性以及各种形式的人际关系.同时,这一时期也是个性和自尊逐渐发展的时期,又是学习并面临社会性别角色、权利关系、社会公正及生活方式选择等方面挑战的时期.如何在这一时期开展性健康教育,满足青少年对性健康信息需求,促进青少年性健康发展,是广大教育和卫生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多年来,许多有科学评价性教育的规划显示,综合性的、旨在促进青少年性健康的性教育,可以促使青少年做出明智的、有利于性健康的决定,推迟青少年性行为的发生或减少性活动.现就如何在学校开展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简述如下.
作者:陈晶琦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高职学生性生理发育成熟,性心理也走向成熟.在与异性接触和交往中,渴望恋爱和性的生理需求,致使婚前性行为的发生日渐增多.为了解高职学生婚前性行为现况,以便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性健康教育,笔者对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婚前性行为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赵汉芬;王小舒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一些中小学相继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部于2002年8月5日又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质量、基本原则与内容、途径与方法及组织实施等做了具体要求.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全社会及教育界的共识.为使中小学健康教育工作朝着健康、科学的方向发展,笔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标准、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及应采取的对策进行论述如下.
作者:刘玉兰;洪顺刚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北京市中学生吸烟、饮酒和使用违禁药品的流行情况,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填匿名问卷集体调查方法,对北京市11所中学4 622名初一到高二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男生及职业高中学生吸烟、饮酒行为报告率较高,单亲/重组家庭女生吸烟行为报告率比较高.结论应正视中学生吸烟、饮酒等物质成瘾行为,尽早采取措施疏导青少年,预防物质成瘾行为的发生.
作者:星一;季成叶;潘永平;籍红;张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毒鼠强是一类剧毒化学物,是我国明文规定的禁用灭鼠剂.由于众多非法厂家在地下生产与销售,近年来仍有大量中毒事件发生.达州市2003年3月连续发生5起小学生中毒事件,经调查并对呕吐物进行实验室分析,认定均为毒鼠强污染食物经口食入引起的中毒.
作者:赖廷华;陈先德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我国疆域辽阔,教育发展不平衡,在一些地方还将继续存在中等师范教育.为适应小学教师上升至专科水平形势的需要,需要对师范学校的办学策略作出相应的规划和调整.对于身处其变的师范学生,尤其是首届由3年制向5年制大专过渡的多数学生来说,其心理素质如何,不仅影响自身的成长,也关系到教学对策的制订.
作者:罗词安;刘健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了解高校上网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PIU)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大学生PIU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长沙地区高校中随机抽取20个班级,对所选班级的上网大学生进行现场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上网大学生PIU患病率为14.2%.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男性、来自城镇、有不良嗜好、与父母沟通程度差、高年级、学习成绩差为患PIU的危险因素,B型性格、外语专业为保护因素.结论长沙地区上网大学生PIU的患病率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应从多方面进行针对性防治.
作者:谭三勤;李增庆;曾腊初;杨挚英;任翔;李武;吕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营养性贫血是少年儿童的常见病之一.大量研究表明,铁摄入不足或营养素摄入不平衡易引起缺铁性贫血等营养不良性疾病.贫血不仅影响生长发育,而且对智力、性格及免疫功能等均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1].为了解濮阳市幼儿的贫血状况,以便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笔者对濮阳市城区2所幼儿园儿童进行了调查和营养干预研究.
作者:杨翠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了解低年级医学生的压力现状及其应对特点,为医学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COPE量表调查福建医科大学低年级学生378人.结果低年级医学生的总体压力水平为中等,认为对自己身心健康影响程度为中度以上的占55.7%.低年级医学生的压力事件类型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学习压力问题,占33.5%;人际关系问题,占27.0%;未来发展问题,占14.7%.低年级医学生在应对各种压力时,普遍倾向于采用具有理智性和适应性的策略,很少采取消极性、非理智性的应对策略,尤其在对待学习压力问题上表现突出.其中,男生普遍更倾向于采用理智性的应对方式,女生更倾向于采取情感性策略.结论应注重对学生非理智性应对方式的指导,加强学生人际方面的辅导.
作者:王卫平;申艳娥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青少年学生视力低下十分普遍,已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为了解上海市闵行区在校学生视力状况,探讨降低视力低下率的有效方法,为视力保护工作提供依据,现将该区1994~2003年间中小学生视力状况分析如下.
作者:屠月珍;孙兰;严玉洁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张家港市初中毕业生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变化情况,探索影响学生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的因素.方法采用资料分析法,对张家港市1998~2003年15岁年龄组初三学生共32 770名的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届毕业生的9项指标中,除男、女生肺活量指数下降外,其他各项指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2003届男女毕业生的近视率分别高出2002年全国初中学生均值的20.58%和23.36%.结论初中毕业生的身体发育和身体素质都有明显改善,但近视率居高不下.学校要教育学生增强保护视力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作者:孙忠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广州卫校寄宿学生营养状况、早餐特点及营养知识,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指导学生合理营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4 d记账法计算每人每日的营养素摄入量,并与推荐摄入量进行比较.采用询问法询问24h膳食组成和对营养知识的知晓情况.结果能量摄入量占推荐摄入量的82.8%;蛋白质摄入量占推荐摄入量的84.0%;钙摄入量明显不足,占推荐摄入量的35.1%;视黄醇、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维生素C有不同程度的摄入不足,分别占推荐摄入量的62.3%,75.0%,70.8%和63.0%;早餐中没有奶类食品的占68.0%,早餐质量较差的人数占52.3%;对营养知识的知晓率为80.0%.结论应在学生中开展营养知识教育,尤其是要加强平衡膳食的教育,明确早餐的重要性,并提高早餐的质量.
作者:宋世坤;邓晓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凡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因功能性因素引起的远视力≤4.9,且不能矫正者均列为弱视.2~3岁是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任何不利因素都会影响儿童视力功能的正常发育;8~10岁视力发育结束.弱视的治疗与年龄有密切的关系,佳的治疗时间为4岁和6岁,成人后则治愈无望.家长应掌握有关弱视防治知识,定期为婴幼儿检查视力.视力检查18个月前用选择观看法,18个月~3岁儿童用点视力检查仪,3岁以上用儿童视力表或标准视力对数表检查.如发现双眼视力差异≥2行或双眼视力均低于正常时应及时就医.
作者:吴琪飞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比较黎族与汉族7~18岁农村学生身体形态、生理功能和运动素质发育现状及特点,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及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不同民族中小学生体质发展.方法利用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数据,对黎族和农村汉族7~18岁学生的形态、机能以及耐力、爆发力、肌力和柔韧性等素质指标均值进行比较,并作统计检验.结果黎族与海南农村汉族学生体格发育水平相近,与全国农村汉族学生相比体型瘦弱;肺功能发育显著低于全国水平;与海南农村汉族学生相比,素质发育各具优势和特点.黎族男生斜身引体及女生仰卧起坐显著好于海南农村汉族学生,较高年龄组柔韧性也有显著优势;海南农村汉族学生在耐力素质上表现突出.结论应根据黎族与农村汉族学生各自的体质发育优势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营养、体育锻炼等方面的干预,以提高其体质健康水平.
作者:胡佩瑾;季成叶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学生因病缺课率是反映学生健康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为掌握南雄市学生因病缺课情况,以便对在校学生制定各种疾病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现将1993~2002年南雄市4所监测点校学生因病缺课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徐秀娥;谢国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我国城市儿童少年食用早餐频度与肥胖率之间的关系,为制定肥胖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广州、上海、济南、哈尔滨等4城市的城区及近郊区抽取4~16岁的儿童少年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9 356名儿童及其家长,同时收集儿童少年的身高、体重资料.结果4城市儿童少年中每周食用早餐7次,5~6次,3~4次,1~2次和0次的比例分别为83.1%,10.6%,3.6%,1.6%和1.1%,其肥胖率依次为11.5%,13.7%,13.7%,13.1%和17.8%.每天食用早餐的儿童少年的肥胖率显著低于每天不吃早餐的儿童少年,不吃早餐的儿童少年发生肥胖的危险是每天食用早餐儿童少年的1.656倍.结论不吃早餐的儿童少年发生肥胖的危险性大于每天食用早餐的儿童少年.不吃早餐是影响儿童肥胖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李艳平;胡小琪;马文军;马冠生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