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辉;王治富;强立新;刘东葵;李平山;窦翠芬
目的了解北京市中学生吸烟、饮酒和使用违禁药品的流行情况,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填匿名问卷集体调查方法,对北京市11所中学4 622名初一到高二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男生及职业高中学生吸烟、饮酒行为报告率较高,单亲/重组家庭女生吸烟行为报告率比较高.结论应正视中学生吸烟、饮酒等物质成瘾行为,尽早采取措施疏导青少年,预防物质成瘾行为的发生.
作者:星一;季成叶;潘永平;籍红;张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1985~2000年山东省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及体质的变化趋势,探索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方法计算1985~2000年山东省7~18岁儿童少年身高、体重、胸围的平均增长值、大增长值和大增长值年龄,参照中国学生体质综合评价方法及标准,进行体质综合评价.结果山东省儿童少年身高、体重、胸围有明显增长,其增长幅度大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体质出现明显下降.结论山东省儿童青少年出现形态增长和体质下降的背离现象,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作者:张迎修;王守仓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了解中学生家长青春期及性病艾滋病知识、态度现况,为科学开展家庭教育、促进亲子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河南省新乡市的4所初中、高中的444名学生家长,对青春期知识、性病艾滋病及相关健康问题知识与态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家长对艾滋病相关知识回答正确率为62.8%~95.4%,25道相关题目中知晓率超过70%的只有15题.12道青春期卫生知识题回答正确率为63.8%~94.5%.父亲与母亲之间青春期及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差异无显著性.独生子女家长的知识得分高于子女数为2个的家长,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家长知识得分高于中专或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家长,差异有显著性.79.3%的家长反对男青年婚前发生性行为,82.7%的家长反对女青年婚前发生性行为,19.9%的家长愿意孩子和艾滋病病人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同班学习,12.4%的家长认为艾滋病与青少年无关,22.3%的家长认为艾滋病离青少年很遥远.家长艾滋病性知识来源前3位的分别为书籍、杂志(55.5%),电视、广播(22.8%),医学专家(13.2%).结论家长预防艾滋病知识和青春期健康知识有待提高,对性病艾滋病相关的态度也有待改善.
作者:马迎华;李幼莉;郭新军;王静;王瑜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青少年学生视力低下十分普遍,已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为了解上海市闵行区在校学生视力状况,探讨降低视力低下率的有效方法,为视力保护工作提供依据,现将该区1994~2003年间中小学生视力状况分析如下.
作者:屠月珍;孙兰;严玉洁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索能拮抗铅毒性的锌剂量,为防制铅毒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妊娠期开始建立空白组、染铅组、不同剂量锌与铅联合作用的仔鼠模型,在仔鼠出生后21 d测定鼠血锌、脑锌及血铅、脑铅,并用暗箱电击法进行行为学测试.结果锌可以降低血铅浓度,但却不能使脑铅浓度降低.铅可降低仔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中等剂量及高剂量的锌能拮抗铅的作用,且此2组仔鼠学习记忆能力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中等剂量的锌可以拮抗铅的毒性.
作者:高红梅;董小峰;侯如兰;张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也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特殊环境.全面了解中小学校卫生状况的现状和变化趋势,可为各级学校调整卫生资源和制定评价学校卫生保健措施提供重要依据.笔者于2003年9~11月对宁海县45所中小学校进行了卫生监督检查,并与1993年监督检查结果进行比较.
作者:徐爱萍;卢丽嫦;张学鞭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随着社会人员流动的加剧,越来越多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进入异地学校读书.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心理氛围的改变,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更易出现心理问题.在社会普遍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下,研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玉凤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身高、体重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儿童健康和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有许多,铜是其中之一.人体内缺铜或铜含量过高,会导致多种病理变化,从而引起疾病,而且绝大多数均在儿童时期直接影响生长发育[1].为此,笔者选择包头市郊区4个有代表性地区的儿童,探求发铜与生长发育的关系.
作者:许秀举;李美仙;关明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张家港市初中毕业生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变化情况,探索影响学生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的因素.方法采用资料分析法,对张家港市1998~2003年15岁年龄组初三学生共32 770名的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届毕业生的9项指标中,除男、女生肺活量指数下降外,其他各项指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2003届男女毕业生的近视率分别高出2002年全国初中学生均值的20.58%和23.36%.结论初中毕业生的身体发育和身体素质都有明显改善,但近视率居高不下.学校要教育学生增强保护视力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作者:孙忠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了解体校学生的膳食营养素摄入量是否合理以及营养知识与膳食选择的关系,为营养指导提供依据.方法膳食调查采用称重法与记帐法相结合.能量消耗测定采用24 h跟踪登记法.结果同<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进行比较,该校学生摄入的三大营养素、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除维生素C、维生素B2分别占推荐摄入量(RNI)标准的55.0%,77.0%以外,其余营养素均达到要求.食物结构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比较,搭配不甚合理.学生营养不良率为17.7%(男9.8%,女28.6%),营养过剩率为25.8%(男32.9%,女16.0%).结论体校应配备营养师,实行营养配餐,定期做好学生膳食营养评价,提高运动员健康水平.
作者:张晓辉;王治富;强立新;刘东葵;李平山;窦翠芬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为探讨大学生口腔疾病急诊特点,以便为大学生口腔急诊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笔者对汕头大学校医院656例大学生口腔急诊病例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晓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了解经常参加篮球运动的大学生损伤发生的规律,探讨高校大学生篮球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方法应用问卷调查法,对386名经常参加篮球运动大学生的损伤状况与原因进行调查.结果运动损伤总患病率为60.88%;运动损伤发生的部位依次为手指、踝关节、膝关节、手指、腰背部、大腿等;常见损伤类型为关节扭伤、肌肉拉伤和软组织损伤等;致伤原因依次为准备活动不当、违反比赛规则、技术动作错误、场地不良、运动负荷过大等.结论大学生在篮球运动中损伤的发生率较高,针对其损伤特点和致伤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是防止大学生篮球运动损伤的关键.
作者:张新定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自我适应是指主体在环境变化和角色转变的过程中,根据新的环境和角色要求,积极调控心理行为,接纳、认同新环境、新角色,个体在达到新环境、新角色的要求方面具有效能感,以及个体免于身心状态的消极体验.从小学进入中学是人生中的一次转折,转折期的适应好坏对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意义重大.笔者在对初中新生入学适应的研究中发现,自我适应是入学适应中较难适应的一个方面.自我适应较差是造成入学适应整体水平低的重要原因之一[1].为了解初中新生在自我适应上的变化规律,以使学校、家庭、社会更深入地了解当前初中新生自我适应特点,以便使初中新生更好地适应中学生活和学习,使其健康成长.
作者:李慧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为了解茌平县中小学生肺活量及肺活量指数的变化情况,笔者分别于1995年和2000年对茌平县7~18岁中小学生的肺活量进行了调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路广英;肖文丰;张克胜;路光明;常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了解中学生体育锻炼的现状,为科学地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蒙古国乌兰巴托3所中学学生693名,采用自行设计的中学生体育卫生习惯问卷进行调查.结果5.7%的学生坚持每天锻炼;38.2%的学生从不做柔韧性锻炼,44.0%从不做肌力锻炼,87.0%从不做步行锻炼.结论乌兰巴托中学生体育锻炼现状不容乐观,应加强对中学生体育知识的教育和良好体育习惯的培养.
作者:刘宇珠;马迎华;焦建明;Zolzaya Sanjaajamts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我国城市儿童少年食用早餐频度与肥胖率之间的关系,为制定肥胖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广州、上海、济南、哈尔滨等4城市的城区及近郊区抽取4~16岁的儿童少年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9 356名儿童及其家长,同时收集儿童少年的身高、体重资料.结果4城市儿童少年中每周食用早餐7次,5~6次,3~4次,1~2次和0次的比例分别为83.1%,10.6%,3.6%,1.6%和1.1%,其肥胖率依次为11.5%,13.7%,13.7%,13.1%和17.8%.每天食用早餐的儿童少年的肥胖率显著低于每天不吃早餐的儿童少年,不吃早餐的儿童少年发生肥胖的危险是每天食用早餐儿童少年的1.656倍.结论不吃早餐的儿童少年发生肥胖的危险性大于每天食用早餐的儿童少年.不吃早餐是影响儿童肥胖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李艳平;胡小琪;马文军;马冠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儿童肥胖的原因,为有效防治儿童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中原油田86名12岁以内肥胖儿童饮食行为及相关因素进行配对研究.结果12岁以内儿童肥胖症的发生率平均为4.38%,幼儿为2.56%,小学生为5.91%.在饮食行为上肥胖儿童有喜食油腻食品、进食量多等特点.肥胖与遗传密切相关,肥胖和高血压家族史是导致儿童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采取综合措施,早期防治肥胖,可提高儿童生命质量.
作者:王婵娟;付荣;杨太和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了解低年级医学生的压力现状及其应对特点,为医学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COPE量表调查福建医科大学低年级学生378人.结果低年级医学生的总体压力水平为中等,认为对自己身心健康影响程度为中度以上的占55.7%.低年级医学生的压力事件类型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学习压力问题,占33.5%;人际关系问题,占27.0%;未来发展问题,占14.7%.低年级医学生在应对各种压力时,普遍倾向于采用具有理智性和适应性的策略,很少采取消极性、非理智性的应对策略,尤其在对待学习压力问题上表现突出.其中,男生普遍更倾向于采用理智性的应对方式,女生更倾向于采取情感性策略.结论应注重对学生非理智性应对方式的指导,加强学生人际方面的辅导.
作者:王卫平;申艳娥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压力管理训练对小学教师压力应对方式的影响,以提高教师的压力应对能力.方法设置训练组小学教师35名和对照组教师39名,进行6次为期12周的压力管理训练,内容包括认识压力、认知重构和解决问题技能等内容,干预前后分别评估教师应对方式.结果接受压力管理训练的教师较对照组更多采用指向问题的应对方式.结论压力管理训练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压力应对能力.
作者:骆宏;马剑虹 刊期: 2005年第01期
2003年4月,怀宁县人民医院在进行全县高考学生体检时,发现该县某中学发生了结核病疫情.经报当地卫生防疫部门,该县卫生防疫站对此次疫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王大春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