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生性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王新暖;辛向

关键词:性, 知识, 态度, 实践, 学生
摘要: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青少年婚前性行为大量增加,由此导致青少年成为非意愿妊娠、性传播疾病以及艾滋病病毒感染等一系列健康问题的高危人群[1].大学生处于性生理的活跃期,有针对性地、适时适度地开展性健康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保障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意义.为此,笔者对石家庄铁道学院2000~2003级大学生进行了性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的抽样调查,以便为探索大学生性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提供参考资料和依据.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大学生SCL-90因子分与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

    目的探讨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锻炼应对策略.方法采用SCL-90量表和自编锻炼问卷对1 38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测试.结果进行锻炼与不锻炼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有显著性;锻炼持续1 a及以上,心理健康状况明显改善;在锻炼方案上,每周2次或3~5次、每次30~90 min、主观体力感觉强度量表在11~14等级的锻炼心理健康效应明显.结论合理的体育锻炼对维持或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

    作者:方敏;孙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北京市中学生伤害相关行为流行状况

    目的了解北京市中学生伤害相关行为流行状况,为制定中学生伤害的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北京市11所中学初一~高二年级学生4 006名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结果分别有10.5%,7.4%和16.7%的中学生有骑车违章、到非正规游泳场所游泳和校内打架行为,男生和普通初中生报告率较高.17.4%的中学生有自杀意念,女生、重点初中生和重组/单亲家庭报告率较高.结论不同社会特征中学生伤害相关行为发生特点不同,应早期开展生活技能教育和自我教育.

    作者:星一;季成叶;白燕;籍红;王莹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广州市天河区 0~14岁儿童伤害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城乡结合地区0~14岁儿童意外伤害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伤害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以问卷方式调查广州市天河区1 285名0~14岁儿童在2002年10月至2003年10月意外伤害发生状况.结果意外伤害发生率为16.34%,男女比例为1.26∶1.跌倒或坠落、碰撞或挤压伤、扭伤和交通事故是常见类型.2.66%的受伤儿童需住院治疗,44.87%的受伤儿童需医院门诊处理,意外伤害医疗费用支出占家庭人均月收入的14.53%.儿童意外伤害的影响因素为父亲职业、家庭社会经济状况及儿童性格特点等.结论意外伤害严重影响着城乡结合地区0~14岁儿童的健康,给家庭和社会造成经济损失.预防重点是培训家长和教师,开展健康教育,以提高其安全知识水平.

    作者:何志辉;程朝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哈密铁路分局中小学生2002~2003年营养状况

    目的了解哈密铁路分局所辖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该地中小学生营养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测量哈密铁路分局12 029名7~18岁学生的身高、体重,采用<学生生长发育监测信息管理与评价系统>进行营养状况评价.结果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率为21.56%,低于全国城市学生平均水平(28.96%)(u=17.29,P<0.01);肥胖率为15.12%,超重率为10.99%,高于全国城市学生(肥胖率为6.39%,超重率为9.92%)(u值分别为35.94,3.76,P值均<0.01).营养不良率女生>男生,中学生>小学生;肥胖率男生>女生,初中生>小学生和高中生;超重率小学生>高中生.营养不良、肥胖、超重的高峰年龄分别为18,11和9岁.结论哈密铁路分局学生肥胖率及超重率处于较高水平,应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改善学生营养状况.

    作者:毕新萍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沈阳市部分高校2002年入学新生肺结核患病情况

    为加强对结核病的监测,有针对性地指导大专院校结核病防治工作,2002年9~11月中旬,我们对沈阳市部分高校入学新生进行了肺结核患病情况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鸽;白英;徐颖异;林久灵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延边地区朝鲜族与汉族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及态度比较

    目的比较延边大学医学院朝鲜族和汉族大学生艾滋病认知水平,以便制定适宜的健康教育计划.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对235名朝、汉族大学生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及态度调查.结果 20项艾滋病基本知识问卷中,朝鲜族大学生的平均得分为(14.89±2.28)分,汉族为(15.57±2.38)分,男、女生分别为(14.88±2.51)分和(14.92±1.93)分,汉族学生的艾滋病基本知识平均得分高于朝鲜族.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朝鲜族平均得分为(18.54±3.82)分、汉族为(19.27±3.83)分,男、女生分别为(18.37±3.60)分和(18.81±4.19)分,其中朝鲜族大学生对艾滋病血液传播途径及非传播途径的认识水平低于汉族大学生,男生对艾滋病血液传播途径的认识水平低于女生.对艾滋病持负性消极态度的朝鲜族大学生比例明显高于汉族大学生,接触过黄色书刊、录像的男生比例明显高于女生.结论应尽快制定针对延边地区大学生的正确的艾滋病健康教育计划.

    作者:方今女;黄明爱;南宗焕;金香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一起水痘爆发疫情的调查与控制措施

    2003年11月23日~12月28日,荣成市人和镇人和中心完小爆发水痘,经采取有效的防制措施,疫情即被控制.现将调查处理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秦先章;彭宁;秦秀燕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一起学校甲型肝炎爆发的调查

    2003年12月,玉溪市文明村小学学生发生以乏力、纳差、恶心、呕吐、上腹不适、黄染为主要症状的病例数例,经市、县疾病预防控制部门调查,确定为一起由袋装水污染引起的甲型病毒性肝炎爆发,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顺祥;余庆福;姚云波;曾丽萍;李吉恩;徐朝龙;普洪学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医学生焦虑、抑郁与个性特征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医学生焦虑、抑郁与个性特征的关系,为针对性开展心理咨询及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医学生271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焦虑、抑郁的检出率分别为14.8%和23.2%,男生均高于女生,其中焦虑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相关分析结果SAS与SDS,EPQ-P,EPQ-N成正相关,与EPQ-E,EPQ-L成负相关;SDS与SAS,EPQ-P,EPQ-N成正相关,与EPQ-E,EPQ-L成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焦虑的因素主要有EPQ-P,EPQ-N和性别,影响抑郁的因素主要有EPQ-P和EPQ-N.结论医学生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焦虑、抑郁的发生与个性特征有关联.

    作者:李迎春;胡传来;陶兴永;阮亮;景世保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山东省部分高校校医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

    目的了解高校校医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今后开展相关培训提供依据.方法用问卷法对山东省52所高校校医院院长或校医69名进行调查.结果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90.3%,其中基本知识正确率为89.4%,传播途径知晓率为91.1%,男女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蚊虫叮咬,共用公厕,游泳池等是否为传播途径有模糊认识,对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存在恐惧心理和歧视行为.知识多来源于大众媒体,对艾滋病预防知识培训有强烈需求.结论应扩大培训范围,加强对校医、学校领导和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消除恐惧心理和歧视行为应作为今后培训重点.

    作者:闫静弋;杨育林;徐留臣;魏霞;席庆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石河子大学女教职工妇科病普查结果分析

    为了全面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掌握教职工的健康状况,笔者于2003年7月对石河子大学已婚女教职工进行了妇科病普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牟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团体咨询对医专学生社交焦虑的干预研究

    目的研究团体咨询对医专学生社交焦虑的干预效果,以寻求改善医专学生社交焦虑状况的佳途径.方法采用游戏、讨论、行为训练、角色扮演等形式,对31名医专学生的社交焦虑进行干预.干预前后分别测查交往焦虑、交流恐惧自陈分和社交回避及苦恼分.结果团体咨询后,除交往恐惧自陈量表中的公开演讲量表得分在咨询前后差异无显著性外,其他各量表得分在咨询后均有所减少,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团体咨询对改善医专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交往焦虑、交流恐惧、社交回避与苦恼等产生积极作用,能有效地提高医专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作者:蓝琼丽;马梁红;罗秋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安阳市青少年学生生命意识现状与教育需求

    近年来,青少年学生自杀现象的逐渐增多,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然而,无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都存在着一个严重的缺失,即更多关心的是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和技能,却忽视他们的生命意识.笔者对不同学段青春期学生生命意识教育进行了探讨,以便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刘卫平;武秋林;刘卫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广西不同民族大学生输血传播病毒感染状况

    目的探讨广西不同民族大学生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情况及其基因型,为防治TTV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58名不同民族大学生HBVM和抗-TTV,抗-TTV检测2次阳性者用PCR法检测TTV DNA;用微板核酸杂交ELISA方法进行TTV基因分型.结果 358名大学生中TTV DNA阳性率为5.0%,HBsAg阳性率为11.5%,各民族学生的HBsAg阳性率均比TTV DNA阳性率高,但各民族学生TTV DNA和HBsAg阳性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值均>0.05);41例HBsAg携带者TTV DNA阳性率为24.4%,各民族学生HBsAg阳性患者的TTV 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TV基因型Ⅰ型占77.8%,Ⅱ型占5.6%,Ⅰ、Ⅱ混合型占16.7%.结论该地区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大学生TTV感染状况不容忽视,TTV基因型以Ⅰ型为主.

    作者:覃亚勤;黄重敏;覃后继;何延专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学业不良高一学生心理素质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学业不良高一学生心理素质水平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程度,为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和<中学生心理素质问卷>对学业不良高一学生126名进行心理素质评定,主要运用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学业不良高一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其语文、数学、英语单科及总分成绩呈显著性正相关,认知维度对学业成绩有直接效应,元认知计划、比较类推、坚持性和挫折耐受对学业成绩有较大的影响.结论学业不良高一学生的心理素质对其学业成绩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作者:田澜;谈春华;叶甲友;鲁移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上海市高中学生艾滋病同伴教育过程评价

    目的探讨同伴教育方式在上海市高中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的适宜性和可行性,以探寻适合高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方法.方法 2002年4~9月选择上海市10所高中以及职业学校学生976名进行预防艾滋病的同伴教育,在6个模块的预防艾滋病相关的健康教育中实施过程评价.结果有95.7%的学生明确表示喜欢同伴教育的方式.在各个模块中,教学质量的评分都在4分以上(5分制),第1模块艾滋病和第3模块自我保护的教学质量评分高都达到4.40分,第1模块艾滋病和第5模块自尊自爱责任感的内容适宜程度评分高,达到4.33分.结论在高中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同伴教育方式普遍受到学生欢迎;用同伴教育的方法进行艾滋病预防值得在中学中进一步推广.

    作者:蔡泳;施榕;沈理笑;张劲松;金星明;黄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二连浩特市中小学生6年营养状况分析

    为了解二连浩特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笔者对该市1997~2002年学生营养状况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崔占英;单文华;任建忠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初中生网络成瘾倾向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

    目的探讨初中生网络成瘾倾向与家庭环境及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为预防初中生网络成瘾提供依据.方法使用网络成瘾测验问卷、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自编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表,对某市2所初级中学455名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家中能上网和单亲家庭的初中学生的网络成瘾倾向高于其他学生;网络成瘾(IAD)组与非IAD组的父母教养方式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父母在拒绝否认教养方式上的高差异,对子女网络成瘾倾向具有影响;父亲的拒绝否认与母亲的拒绝否认或惩罚严厉教养方式的交互作用,对子女网络成瘾的得分差异有显著性;经过多元回归分析,男生网络成瘾倾向的家庭预测因素依次为母亲拒绝否认、家中能上网、父亲惩罚严厉、单亲、父亲过度保护;女生网络成瘾倾向的预测因素依次为母亲拒绝否认、家中能上网.结论家中能上网和单亲家庭以及消极的家庭教养方式易于使初中学生网络成瘾.

    作者:席震芳;张晓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大黄五倍子膏治疗中小学生带状疱疹21例疗效观察

    状疱疹中医称为缠腰火丹、蛇串疮,民间称蛇盘疮.现代医学认为,该病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周围神经所致.临床上以皮肤出现红斑、丘疹,继之成为多数成簇的水疱,多呈带状排列,好发于周围神经单侧.病人可有烧灼样、针刺样疼痛.笔者采用大黄五倍子膏治疗中小学生带状疱疹患者21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闫守国;陈桂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儿童记忆特点和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儿童记忆特点和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为提高儿童学习成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记忆测量方法,从视、听、视听混合3个通道对不同学习成绩的儿童进行记忆水平的测试.结果儿童的听觉记忆容量大小、信息加工过程以及记忆策略不是儿童记忆成绩不良的主要原因;视觉刺激呈现时间的长短是决定儿童记忆成绩好坏的一个主要因素.学习成绩优秀组更好地利用记忆线索;在听觉通道刺激中,学习成绩不良组儿童抗干扰能力差;视听混合通道刺激中,学习成绩中等组和学习成绩不良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但与学习成绩优秀组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根据儿童的记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能更好地促进儿童学业进步.

    作者:匡华;张仲华;王娟;王枫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