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TnⅠ、CK-MB及乳酸联合检测对急诊老年严重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

王春源;李肖肖;丁静;勤俭;杜雪平

关键词: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乳酸, 脓毒症, 预后
摘要:目的 研究急诊老年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浆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动脉血乳酸水平的变化及其对预后的评估.方法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老年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98例,就诊后予cTnⅠ、CK-MB、乳酸等检查,并行APACHEⅡ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和SOFA(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EGDT)后6h复测血乳酸水平,随访28天,依据患者的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别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cTnⅠ,CK-MB,乳酸,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区别;比较脓毒性休克和严重脓毒症组的cTnⅠ,CK-MB,乳酸,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的区别;并进行cTnⅠ,CK-MB,乳酸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的相关性分析;通过分析ROC曲线下面积(AUC)确定cTnⅠ、CK-MB、乳酸对老年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脓毒性休克组患者cTnⅠ、CK-MB、乳酸、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大于严重脓毒症组;死亡组cTnⅠ、CK-MB、和乳酸均大于存活组(P<0.05);cTnⅠ、CK-MB、乳酸水平与APACHElI评分、SOFA评分具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r=0.675-0.899,P<0.05),cT-nⅠ、CK-MB、乳酸预测死亡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6、0.949、0.809、0.829,通过logistic回归所得联合预测概率ROC曲线下面积为0.979(P<0.05).结论 急诊脓毒性休克以及老年严重脓毒症患者采用eTnⅠ、CK-MB和动脉血乳酸联合检测,对其病情和预后有着非常重要的评估价值,cTnⅠ、CK-MB、和乳酸水平愈高提示患者预后愈差.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相关文献
  • 微小RNA-155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miRNA-155的表达水平及其对SLE预后的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9月-2016年3月确诊并治疗的SLE患者61例,根据SLE疾病活动指数分为轻度组26例,中重度组3 5例,同期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入选者PBMC中miRNA-155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对比分析各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轻度活动组的miRNA-155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重度活动组miRNA-155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抗dsDNA抗体、24 h尿蛋白与SLE患者miRNA-155表达水平显著相关(P<0.05);与无狼疮肾组相比,狼疮肾阳性组SLE患者miRNA-155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血液系统正常组SLE患者相比,异常组miRNA-155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中重度活动SLE患者PBMC中miRNA-155表达升高;miRNA-155表达与抗dsDNA抗体及24 h蛋白尿相关;miRNA-155在狼疮肾、血液系统异常中呈高表达.

    作者:李莉;李淑敏;张志涛;王卫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骨科内置物术后感染性发热患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检测的临床意义

    骨科内置物术后感染一直以来都是临床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若感染不能得到及时控制,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及预后[1-3].目前,医院针对骨科内置物术后感染患者的治疗策略主要是通过抗菌药物治疗,而抗菌药物应在什么阶段使用、用法用量如何控制,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

    作者:韩枫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骨斑点症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36岁,因臀部疼痛不适就诊于我院门诊,门诊查体:髋关节的活动均正常,盘腿试验(又称4字试验)、分腿试验、腰部扭转试验、双膝双髋屈曲试验均阴性.行双髋正位Ⅹ线[图1]示:双侧髋关节间隙尚可,关节面光滑,退变不明显,骨盆诸骨可见散在的、大小不等的、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界清晰,直径为0.3-1.0 cm,部分斑片影融合.其内密度均匀,以骶髂关节、髂嵴、髋臼、趾骨下支、坐骨、双侧股骨头、股骨颈多见.骨盆诸骨未见骨质破坏.

    作者:刘舰;陈耀武;孔钧令;孙嘉阳;张猛;牛泽锋;赵宝林;尹飞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医学留学生病理生理学教学方法改革初探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学留学生选择来华求学.自2000年以来,医学留学生人数持续增长,在所有学科中排列第二位;医学留学生本科教育已经成为医学高等教育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提高学校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自2005年以来开始招收国际留学生,这些留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印度、尼泊尔,索马里等国家,对这些留学生授课采用英语授课,十多年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也总结了一些经验,为提高留学生授课水平,提高留学生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做了许多改进.

    作者:郭丽荣;张连波;李洪岩;康劲松;苏静;孟艳;刘亚男;张勇;李扬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270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骨髓形态学及外周血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 通过骨髓涂片、骨髓活检及外周血检查结果对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的病因及疾病特点进行探讨.方法 对270例初诊全血细胞减少患者同步进行骨髓穿刺涂片及骨髓活检取材,染色后行骨髓形态学检查,并结合其血常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70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中,血液系1统疾病占67.4%,其中以急性白血病为常见,其次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涂片联合骨髓活组织检查能够提高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的确诊率.与非血液系统疾病相比,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贫血症状更为严重.结论 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范围广泛,病因复杂,多为血液系统疾病引起.骨髓涂片与骨髓活组织检查相结合,能客观准确地反映骨髓的真实情况.相比单一的骨髓涂片,更能够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方悦之;倪军;王红;孙幸;顾健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25-羟维生素D3、D-二聚体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活动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25-羟维生素D3、D-二聚体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活动期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至我院住院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95例为RA组.根据DAS28评分将RA组分为高度疾病活动期组38例、中度疾病活动期组40例、低度疾病活动期组13例、缓解组4例,另选择同期于我院健康体检者61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所有受检者血浆25-羟维生素D3、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的水平进行比较,并分析25-羟维生素D3、D-二聚体与RA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结果 RA组血浆25-羟维生素D3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二聚体、FIB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5-羟维生素D3、D-二聚体、FIB、ESR、CRP在不同疾病活动期分组表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羟维生素D3与ESR、CRP、DAS28评分、关节压痛数(TJC)、关节肿胀数(SJC)、D-二聚体呈负相关(P<0.05);D-二聚体与ESR、CRP、DAS28评分、关节压痛数(TJC)呈正相关(P<0.05).结论 RA患者25-羟维生素D3水平低、D-二聚体水平高,且与疾病活动性相关,可以作为判断RA患者疾病活动性的检测指标.

    作者:吴茜;孙英焕;刘芳;李林静;李光迪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血浆溶血磷脂酸及CA125在子宫内膜癌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子宫内膜癌为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占生殖道恶性肿瘤20%-30%[1],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有研究认为子宫内膜癌与雌激素水平、内膜增生及遗传等因素相关[2].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其5年生存率可达70%[3].

    作者:刘曼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两种不同实验室检测方法分析

    目的 通过对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抗体与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核酸的对比分析,探讨两种不同肺炎支原体感染实验室检测方法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儿科支气管肺炎病例848例,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肺炎支原体核酸检测,对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出院确诊肺炎支原体感染的462例病例中,肺炎支原体MP核酸检测阳性占总检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55.63%,MP抗体检测阳性占总检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79.00%.二者结合检测阳性检测率为99.56%.两种方法男女阳性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各年龄组检测阳性分布,90%的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结果集中在1至9岁,95%阳性集中在1-12岁.结论 两种方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感染,都显示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年龄上以1-9岁儿童高发,性别上无差异;在临床诊断上两种方法相互弥补,建议同时选择两种方法以提高临床的诊断率.

    作者:庄严;栗俊杰;张诗蒙;李小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姜黄素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促进SiHa细胞自噬

    目的 研究姜黄素素诱导人宫颈癌细胞自噬的机制及对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10,20,和30 μmol/L姜黄素处理宫颈癌SiHa细胞12 h,随后采用Western-blot检测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中Akt和mTOR的磷酸化水平.同时采用自噬抑制剂3-MA处理细胞,采用MTT法观察处理前后SiHa细胞活性变化情况;ELISA检测IFN-γ的分泌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基因p53,p21和p27表达变化.结果 姜黄素能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Akt和mTOR磷酸化.同时,姜黄素也能抑制SiHa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分泌IFN-γ.当同时给予3-MA处理后,可明显逆转姜黄素对SiHa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同时也能消除姜黄素诱导其分泌IFN-γ.此外,姜黄素也能上调细胞内p53,p21和p27的表达,抑制自噬后,p53,p21和p27表达明显减少.结论 姜黄素可通过抑制PI3K/Akt/mTOR活性诱导SiHa细胞自噬,终抑制其增殖并诱导其分泌IFN-γ及表达p53,p21和p27.

    作者:范世珍;陈旭娜;于波海;莫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染色质解旋酶DNA结合蛋白7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目的 通过研究肝癌组织内染色质解旋酶DNA结合蛋白7(CHD7)的表达及其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探讨CHD7作为肝癌预后预测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将286例肝切除术后病理确诊为肝细胞肝癌的标本制作成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癌及癌旁肝组织中CHD7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HD7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对应的癌旁肝组织.CHD7高表达与肿瘤数目、肿瘤包膜完整性、肿瘤血管侵犯、TNM分期及BCLC分期密切相关,与肝癌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率呈负相关,而与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率呈正相关.结论 CHD7在肝癌中明显高表达,可作为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之一.

    作者:陈颖;邓周峰;江卫华;周嘉;苏明琪;韩骏;张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

    乳腺癌是发达国家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发展中国家第二常见的恶性肿瘤.乳腺癌的治疗方案取决于其分期,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乳腺癌手术治疗后可能出现各种术后并发症,尤其是术后慢性疼痛.据流行病学调查乳腺癌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病率可达20 %-68 %[1-3].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post mastectomy painsyndrome,PMPS)属于术后慢性疼痛的一种,定义为乳腺癌术后胸部、腋窝、上臂及肩部出现的慢性疼痛,并且超过3个月[4,5].

    作者:李博然;张享;王鑫;徐景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1800例超声引导下颈部肿大淋巴结穿刺细胞学检查分析

    颈部淋巴结肿大在临床比较常见,并成为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导致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很多,为明确病变的性质,临床上常采用组织病理活检和穿刺细胞学两种方法.有时鉴于患者身体状况、肿块的性质、大小及生长部位不能取病理活检,从而影响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穿刺细胞学检查具有操作简单、诊断快速、费用低、创伤性小的优点,且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主要用于恶性肿瘤的筛查,在一定程度上能达到组织病理学诊断的目的,从而被临床广泛认可和推广应用[1-3].现将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颈部淋巴结穿刺门诊及住院患者的细胞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照组织病理学结果,以探讨淋巴结穿刺细胞学诊断的临床意义.

    作者:孙大菊;张莹;桑秋凌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两种降糖方式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F波的影响及意义

    目的 通过F波的参数分析单纯口服降糖治疗与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联合口服降糖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121例,男51例,女70例,平均年龄(62.22±9.03)岁;平均病程(115.21±84.40)月.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口服治疗组(OHA组),每日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联合口服降糖治疗组(MDSⅡ+OHA组).根据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HbA1c)水平不同分为HbA1c>8%组和HbA1c≤8%组.采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进行胫神经的F波检测及神经传导检测,记录各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 与OHA组比较,MDSⅡ+OHA组的HbA1c水平较低(P<0.05),空腹血糖(fastblood glucose,FPG)水平无差别(P>0.05).MDSⅡ+OHA组Fmin、Fmax、Fmean及SCV均缩短,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与HbA1c>8%组比较,HbA1c≤8%组的Fmin、Fmax、Fmean、S-LAT均缩短(P<0.05),S-MAP、SCV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与单纯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相比,间断胰岛素皮下注射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可能更好的延缓DPN患者周围神经的损害;有效的控制血糖可能更好的减轻糖尿病的周围神经损害;F波可能更早地反映DPN的神经损伤,F波的参数反映DPN损伤可能较神经传导速度检测更敏感.

    作者:孙丽艳;赵蒙;殷宏宇;王为;孙庆权;王丹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带状疱疹喉炎侵及多组脑神经1例

    急性喉炎临床常见,多由呼吸道病原体引起,如鼻病毒、冠状病毒、β-溶血性链球菌[1,2].疱疹病毒,尤其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喉炎并不常见.带状疱疹喉炎可表现为声门或声门上方水疱、水肿和溃疡性破损[3].带状疱疹病毒也可侵犯脑神经,Ⅱ、Ⅲ、Ⅳ、Ⅴ、Ⅵ、Ⅶ、Ⅷ脑神经都可受累,其中面神经受累常见.我科收治一例带状疱疹病毒喉炎,未累及面神经,而累及Ⅴ、Ⅷ、Ⅸ、Ⅹ脑神经,十分少见,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方良;南善姬;朱博驰;吴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神经导航结合DTI技术在切除大脑功能区肿瘤的应用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结合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在切除大脑功能区肿瘤中的应用,对降低患者致残率及提高肿瘤全切率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医院收治的36例颅脑功能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18例)和观察组(18例),其中观察组采用神经导航结合DTI技术辅助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用传统手术方式切除肿瘤,比较两组患者肿瘤全切率,采用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评分)评估患者术后机体功能状态.结果 对照组患者肿瘤全切除8例(44.44%),观察组患者肿瘤全切除15例(8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5.8997,P<0.05);对照组患者10例(55.56%)KPS评分≥70分,观察组患者16例(88.89%)KPS评分≥70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9846,P<0.05),且两组KPS评分得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随访过程中14例无症状生存,2例病情复发,2例伴有癫痫症状;对照组患者9例无症状生存,4例出现病情复发,死亡2例,3例伴有长期不完全性运动功能障碍.结论 神经导航结合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可明确肿瘤切除范围,有利于提高大脑功能区肿瘤全切率,改善患者术后机体功能状态,保护大脑功能同时大范围切除肿瘤.

    作者:聂柳;邢孔学;刘兴吉;夏鹰;金虎;陈建强;陈晓东;林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糖化白蛋白在糖尿病伴贫血患者中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糖化白蛋白在糖尿病伴贫血患者中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住院的80例伴和不伴贫血的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贫血不同程度将糖尿病患者分为四组(无贫血、轻度贫血、中度贫血和重度贫血),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BG)、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糖化白蛋白(GA).实验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多重比较Dunentt-t检验;GA(%)和HbA1c(%)使用多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分析4组间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两两比较Mann-Whitney U检验;Spearman分析GA与FBG和2h-PG的相关性.结果 (1)随着糖尿病患者贫血程度的加重,血红蛋白(HGB)水平逐渐下降,T2DM+轻度贫血、T2DM+中度贫血、T2DM+重度贫血显著低于T2DM组(P均<0.01);FBG和2h-PG没有明显变化.(2)GA(%)4组间检验差别无统计学意义(x2=6.883,P=0.076).HbA1c(%)经Kruskal-WallisH检验,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8.928,P=0.03);与T2DM组比较,T2DM+轻度贫血组和T2DM+中度贫血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Z=-1.757,P=0.79;Z=-1.672,P=0.095);T2DM+重度贫血组有差异(Z=-2.95,P=0.003).(3)GA与FBG和2h-PG均有相关性(r=0.274,P=0.014;r=0.422.P<0.01).结论 不同贫血程度对GA水平无影响,在糖尿病伴贫血患者中GA的检测较HbA1c更有优势.

    作者:张丽梅;李强;辛瑜;邬艳慧;李鹏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校企合作模式培养复合型医学检验人才的探析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涉及多个学科内容的医学应用学科,并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涵盖全体系的临床医学分支学科.随着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和医学教育改革的深化,医学检验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育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不断进取的“创新型”复合人才[1,2].校企合作建设实践教育基地正是新形势下培养复合型检验人才的有效途径[3].实习实训教学基地(医院)、独立医学检验所及高科技生物科技公司作为实践教育承载体,对于提高和强化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推动教学改革和创新等,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作者:浦春;冯钢;路勇;武其文;黄丽珠;张鹏;张建英;许国飞;章尧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维生素D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系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激素原,通过结合位于靶组织(如胃肠道、肾、骨、甲状旁腺和皮肤)细胞核的维生素D受体(VDR)而发挥作用,从而维持钙和骨矿物质浓度的体内平衡.维生素D以两种生理形式存在,即维生素D2(麦角钙化醇)和维生素D3(胆钙化醇).虽然维生素D2和D3可以从饮食中获得(例如,深海鱼类脂肪、蛋黄、肝、奶制品和一些植物),但是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80%)是皮肤暴露于紫外线辐射而合成的维生素D3.维生素D(D2或D3)是由肝脏转化成25-羟基维生素D,并进一步通过肾脏代谢成1,25--二羟基维生素D,即维生素D的生物活性形式.

    作者:门昆;魏殿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三维打印双相磷酸钙陶瓷支架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目的 探索研究三维打印技术制备的由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HA/β-TCP)组成的双相磷酸钙陶瓷(BCP)支架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潜力,为其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提供试验基础.方法 通过三维打印技术制备质量比为3∶7的HA/β-TCP复合纳米支架,扫描电镜(SEM)观察支架形态.将支架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通过CCK-8实验检测支架的生物相容性以及种子细胞在支架上的增殖分;并以相同材料制备的压模片进行比较.结果 三维打印技术制备的双相磷酸钙陶瓷支架为三维均匀多孔隙结构,骨髓基质干细胞能够在此支架上很好的增殖,分化.结论 三维打印制备双相磷酸钙陶瓷支架有较好的相容性,可促进细胞的分化,可作为细胞支架应用于骨组织工程中.

    作者:李佳乐;夏轶超;澈力格尔;刘敏;王梓霖;韩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血浆D-二聚体与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病情判断及预后的关系

    PTE是指脱落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的病理过程,其可以给患者肺功能产生严重影响,甚至部分患者的肺组织由于PTE而发生坏死[1].PTE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有胸痛、咯血、呼吸困难等,严重者还可以出现胸腔积液、休克,从而危及患者的生命[2].基于这些情况,PTE患者病情判断、预后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即旨在探讨血浆D-二聚体与PTE患者病情判断及预后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作者:白黎峰;张倩 刊期: 2017年第05期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