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中胱抑素C和β2微球蛋白在早期诊断慢性肾衰竭的临床应用

李永刚;赵娜

关键词:胱抑素C, β2微球蛋白, 肌酐, 慢性肾衰竭
摘要:目的 探究血清中胱抑素C(Cys-C)和β2微球蛋白(β2-MG)在早期诊断慢性肾衰竭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3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和30例健康受试者于人院后第1天和第3天分别进行血清Cys-C、β2-MG和肌酐浓度的检测.结果 在入院后第1天和第3天,观察组的血清Cys-C、β2-MG和肌酐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血清Cys-C 、β2-MG和肌酐浓度在人院后第1天在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是2.13±0.33和0.44±0.12,7.00士1.62和1.85±0.30,1.05±0.19和0.78±0.16;第3天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是4.38±0.59和0.48±0.10,12.95±2.40和2.02±0.27,1.36±0.33和0.77±0.16.血清Cys-C、β2-MG和肌酐的敏感度分别为:88% 、98%和47%,特异度分别为84%%、83%和56%.结论 血清Cys-C和β2-MG是早期诊断慢性肾衰竭的简单有效的标志物.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红蛋白电泳在婴儿地中海贫血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和临床研究

    目的 血红蛋白电泳在婴儿地中海贫血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和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从2012年1月到2015年12月儿科做儿童保健的1255例3月龄婴儿做为研究对象.应用全自动电泳分析系统对所有婴儿静脉血行血红蛋白电泳测定.对于测定结果地中海贫血阳性病例实施基因分析.结果 1255例3月龄婴儿静脉血样本中,血红蛋白异常病例共91例,其中疑似a-地中海贫血57例,疑似β-地中海贫血22例,疑似异常血红蛋白12例.基因测定结果提示a-地中海贫血51例,筛查符合率为89.47%;β-地中海贫血19例,筛查符合率为86.36%;9例异常血红蛋白,3例HbE型,2例HbQ型,2例HbD型,Hb New York型、Hb J及Hb G型各1例.α-地中海贫血基因构成中__SEA/αα、-α3.7/aa及-a4.2/aα 3种类型占比多,分别为2.39%、0.56%及0.48%;β-地中海贫血基因构成中βCD41-42/βN、βIVS-Ⅱ-654/βN及βCD17/βN3种类型占比多,分别为0.64%、0.39%及0.24%.结论 临床对婴儿应用血红蛋白电泳测定其静脉血中血红蛋白中各组分的含量,对婴儿中地中海贫血的进行早期筛查与分类确诊,具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肖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外周血炎症介质对支气管哮喘并发呼吸道感染的早期诊断意义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炎症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1],而这种气道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患者通常出现广泛而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导致患者出现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等症状[2].支气管哮喘的急性发作与呼吸道感染存在密切关联,患者在支气管哮喘发作时常常会有不同程度合并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其中以细菌感染更为多见[3].有研究发现细菌感染时机体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会明显增多,其在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有较高应用价值[4].因此本文探讨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道细菌感染患者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CD64水平表达及相关分析,为临床诊治提供有用依据.

    作者:任安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血清胱抑素C(CysC)及尿微量清蛋白(U-mALB)联合检测对高血压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ysC)、尿微量白蛋白(U-mALB)联合检测对高血压早期肾损伤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160例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160例正常健康人为对照组,检测血清Hcy、CysC、U-mALB水平,分析Hcy、CysC、U-mALB联合检测对高血压早期肾损伤的诊断意义.结果 高血压患者血清Hcy、CysC、U-mAL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Hc y、CysC、U-mALB单项检测对高血压患者的敏感性:Hcy(75.63%)>U-mALB(66.25%)>CysC(60.63%),Hcy+ CysC+U-mALB联合检测(任一项阳性)敏感性为:89.38%,高血压患者血清中Hcy与CysC、U-mALB表达水平有相关性((P<0.05).结论 血清Hcy、CysC、U-mALB可作为高血压早期肾损伤的诊断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肾损伤.

    作者:迟新栋;马丽;何佳;甘庆雷;李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结膜髓外浆细胞瘤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3岁,发现右侧眼结膜异物渐进性生长60天.查体:右眼结膜囊近内眦部结膜下方见一大小约1.5 cm×1 cm类圆形淡红色肿物,边界欠清,并向后方延伸未见止点,肿物与结膜粘连紧密,粘连处结膜表面血管迂曲扩张增生,触痛(-).眼B超检查示:右眼鼻侧周边内直肌外中低回声暗区.入院完成术前常规检查后,行肿物切除术,术中显微镜下见肿物和周围组织紧密连接,深入内直肌肌丝.术后切除的肿物送病理检查,病理提示:浆细胞瘤(图1).一周后患者于我院肿瘤科行进一步检查,PET/CT:右眼术区未显示异常代谢灶.骨穿涂片:骨髓有核细胞形态未显示异常.

    作者:刘聪;陆成伟;祁婧;刘秀芬;郝继龙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双排螺旋CT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诊断

    卵巢肿瘤是妇科常见疾病,发病率占4%-24%[1],其中,卵巢恶性肿瘤占妇科恶性肿瘤之首.对于大多数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来说,其早期症状不甚明显或较轻微,待确诊时往往已出现广泛转移[2],预后效果较差.因此,有必要对女性卵巢进行早期诊断[3],并且意义重大.双排螺旋CT扫描具有自身的优点[4],能清晰的对肿瘤的性质、位置、病变范围及周围淋巴结情况进行检查[5].为了进一步了解双排螺旋CT在卵巢肿瘤诊断中的价值,笔者选取我院2007年5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40例卵巢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双排螺旋CT诊断,结果如下.

    作者:钱跃龙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对甲胎蛋白异质体在诊断肝细胞癌中的价值评估

    目的 对甲胎蛋白异质体在诊断肝细胞癌中的价值进行评估.方法 选择186例良性肝病和79例肝癌患者的血清.通过偶联了小扁豆凝集素(LCA)的微量离心柱分离、洗脱获得AFP-L3,应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检测AFP和AFP-L3水平,计算AFP-L3占AFP的百分比即AFP-L3%.结果 肝细胞癌组血清AFP、AFP-L3和AFP-L3%均高于良性肝病组(P<0.01);两组患者的AFP-L3与AFP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r=0.729,P<0.01);而AFP-L3%与AFP水平均无相关关系(r=-0.125,P>0.05);AFP,AFP-L3和AFP-L3%的ROC曲线下面积大小分别是0.64,0.79和0.92;AFP-L3%诊断肝细胞癌灵敏度是82.3%,特异度是92.4%,YOUDEN指数为0.747,阳性预测值为85.5%,阴性预测值为92.5%.结论 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作为肝细胞癌的诊断指标明显优于AFP,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程田;刘献华;张清萍;唐振林;宋文忠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加强高校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实验室是高校进行教学实践和科研创新的重要场所.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西学术交流的不断加强,我国高校对实验室的管理也日趋国际化.实验室水平的高低、工作的好坏,直接体现了学校实验教学和科研水平.

    作者:王浩天;李实;马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相关性研究

    目的 明确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认知功能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VaD连续病例.同时收集我院体检中心年龄、性别及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受试者进行对照研究.采用酶循环法检测血清Hcy水平.主要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进行认知功能检测.结果 入组VaD患者76例,健康对照组48例.VaD组平均Hcy水平约26.18±7.86 μmol/L,对照组平均水平约13.63±3.40 μmol/L,两组Hcy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P<0.05).正常对照组MMSE为27.96±1.81分,VaD组为13.37±3.44分,二者有明显差异,P=0.00.通过直线回归分析,我们发现VaD患者MMSE得分与血清Hcy水平有较明显的负相关,R2 =0.4123.正常对照组MoCA得分为27.56±1.69分,VaD组为11.17±3.54分,二者有明显差异,P=0.00.通过直线回归分析,VaD患者MoCA与血清Hcy水平有更明显的负相关性,R2=0.5089.结论 VaD与高Hcy血症有一定的相关性,且Hcy水平越高与认知功能损伤越重.

    作者:刘瑾;张微微;韩成甫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婴幼儿肝炎综合征患者代谢因子临床意义研究

    目的 探讨婴幼儿肝炎综合征(IHS)患儿干血片氨基酸和肉碱浓度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HPLC/MS/MS测定息儿组与对照组干血片氨基酸及肉碱浓度.结果 患儿组与对照组相比辛酰基肉碱C8、葵酰基肉碱C10浓度降低,十四烷酰基肉碱C14、十六烷酰基肉碱C16浓度升高(P<0.05);缬氨.酸(VAL)浓度降低,瓜氨酸(CIT)浓度升高(P<0.05).结论 婴幼儿肝炎综合征患儿血中氨基酸及肉碱浓度的变化对其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娴;宋银森;赵鼎;李林飞;张振华;陈重芬;郭振欣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血清hs-CRP、TNF-α在脑出血昏迷患者中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监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脑出血昏迷患者中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42例自发性脑出血昏迷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择30例健康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hs-CRP、TNF-α的差异;根据改良MRS量表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24)及预后不良组(n=18),监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的动态变化.结果 脑出血组患者血清hs-CRP及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hs-CRP及TNF-α均在发病3d时达到高峰,发病7d、14d时逐步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血清hs-CRP及TNF-a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昏迷患者血清hs-CRP及TNF-α可出现明显增高,随着病程进展血清hs-CRP及TNF-α出现了动态变化,并且血清hs-CRP及TNF-α与患者的预后关系密切.

    作者:孟晓峰;史保中;乔鹏;陆兆丰;李兵;张晓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唐山地区儿童哮喘常见过敏原检测探讨

    儿童哮喘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该疾病在儿童中发病率逐年曾高,属于变态反应性疾病,患儿发病的主要基础是慢性炎症的持续存在,导致气道高反应状态,影响患儿身心健康、生活[1].文献报道显示[2]:儿童哮喘发病率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且吸人性过敏原是诱发或加重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并且在不同的地区、国家其过敏性疾病患者不同,导致过敏性疾病的过敏种类和比例也不尽相同[3].因此,临床上研究某地区儿童哮喘常见吸人性过敏原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探讨儿童哮喘常见过敏原,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诊治的487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刘莹;黄光举;田玲;张慧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活检标本胸苷激酶-1水平检测模式的建立及在消化道疾病筛查中的应用初探

    目的 为更好地在临床开展消化道肿瘤筛查,建立一种全新的观察模式.方法 利用反应细胞增殖的特性,测定不同疾病的组织活检标本胸苷激酶1(TK1)浓度,结果经SPSS19.0统计分析.结果 不同组别检测结果具有明显差异(F值17.026,P<0.001)、尤其是肿瘤组;齐化数据与血清研究比较有3-4个数量级单位改变幅度.结论 可疑病例活检标本TK1检测在消化道疾病判别中展现的临床诊断意义,表明其成为一个新型、简便、快速、灵敏的早期预警模式的良好价值.

    作者:李永余;王灿阳;黄双茂;张荣君;李国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血清中胱抑素C和β2微球蛋白在早期诊断慢性肾衰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究血清中胱抑素C(Cys-C)和β2微球蛋白(β2-MG)在早期诊断慢性肾衰竭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3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和30例健康受试者于人院后第1天和第3天分别进行血清Cys-C、β2-MG和肌酐浓度的检测.结果 在入院后第1天和第3天,观察组的血清Cys-C、β2-MG和肌酐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血清Cys-C 、β2-MG和肌酐浓度在人院后第1天在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是2.13±0.33和0.44±0.12,7.00士1.62和1.85±0.30,1.05±0.19和0.78±0.16;第3天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是4.38±0.59和0.48±0.10,12.95±2.40和2.02±0.27,1.36±0.33和0.77±0.16.血清Cys-C、β2-MG和肌酐的敏感度分别为:88% 、98%和47%,特异度分别为84%%、83%和56%.结论 血清Cys-C和β2-MG是早期诊断慢性肾衰竭的简单有效的标志物.

    作者:李永刚;赵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超声诊断无名动脉狭窄导致颈内动脉及锁骨下动脉窃血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76岁,自觉经常性眩晕半年有余,来院就诊.体格检查:血压:双侧上肢动脉脉压差相差约20-30 mmHg.超声声像图示:颈动脉多发动脉硬化斑块.右侧无名动脉起始处可见不规则强回声斑块,峰值流速272 cm/s,为湍流频谱(图1),其远端颈总、颈外动脉、锁骨下动脉均为低速、低搏动频谱,流向正常.而右侧颈内动脉流向为双向,频谱震荡型,符合Ⅱ型窃血频谱特征,见图2.右侧椎动脉血流方向与右侧颈总动脉血流方向完全相反,符合Ⅲ型锁骨下动脉窃血频谱特征.右锁骨下动脉低速频谱(图3),后壁可见等回声斑块,狭窄率约50%-69%;颈外动脉后壁可见中强混合回声斑块,,颈外动脉狭窄率约50%-69%;另超声检查左侧颈动脉斑块较小,未造成明显狭窄,均为正常频谱形态.

    作者:张尔娟;孙平;龙靖;李彤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前后HCY、hs-CRP及NT-proBNP含量的变化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作为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近年来,诸多研究[2-4]表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等内源性生物因子与AC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通过监测ACS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2周血清HCY、hs-CRP及NT-proBNP含量的变化,进一步探讨它们在ACS疗效监测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志霞;王玉丰;王蓓;王海丽;何成毓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纵隔巨大畸胎瘤1例临床分析

    源于胚胎组织的纵隔肿瘤多位于前纵隔,依据发生胚层不同分为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和畸胎瘤.纵隔畸胎瘤多为良性,生长缓慢,临床症状不明显且仅有的症状多由压迫所致.当肿瘤进一步生长,造成纵隔移位、胸廓膨隆,膈肌下降和肺不张时,常常称之为巨大畸胎瘤,此时,压迫症状逐渐明显,并成为就诊的初始症状.现将1例就诊于我院的纵隔巨大畸瘤胎瘤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梁家铭;韩春山;王振兴;郭博;冯永刚;高英铭;王图慧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屈伸肌等速肌力与日常活动能力的关系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的慢性退行性骨关节疾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主要症状是关节疼痛和僵硬,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膝骨关节炎患者较正常者普遍表现为肌力减弱、肌力不平衡,关节活动模式改变[1,2],导致关节稳定性下降,载荷率升高,内部应力不均,加重软骨退变[3].肌力降低是造成膝骨关节炎患者病情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与患者身体功能、生活质量下降密切相关[4].WOMAC是国际公认的骨关节炎评价量表,积分与膝关节功能障碍成正比[5];SF-36是一般性生活品质问卷,总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作为膝骨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评估的有效评价指标具有极好信度[6].因此本研究对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等速肌力测试、WOMAC量表和SF-36评定,探讨膝关节屈伸肌等速肌力下降与日常活动受限的关系,为制定康复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王晓玲;高丽萍;刘巧灵;刘超农;谢荣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基于新型培养模式提高骨科临床型研究生规范化培训质量的策略探究

    自“5+3”一体化培养模式及医教协同政策实施以来,通过全国各个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不断努力和探索,医学专业临床型研究生的培养体制日趋完善,培训成效逐渐显现.对于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骨科临床型研究生而言,如何既能保障其专科临床技能的训练,又能实现其外科基本功、秘研素质及人文素养的提升,已成为各基地教育主管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新型培养模式下提高骨科临床型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的策略与方法进行探讨.

    作者:刘书中;王以朋;张海龙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测定在老年心衰严重度评估中的应用

    老年心衰是一种由心室功能不全所导致的心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体现在心输出量减少,病情呈渐进性发展,若未能准确评估严重度,采取有效治疗,不利于临床治疗[1].由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均作为老年心衰的重要危险因素,单靠常规治疗难以显著逆转病情,且早期老年心衰的症状缺乏特异性,容易错过佳的诊治窗口.对此,评估老年心衰严重度,对于指导治疗的意义重大.近年来,一些研究显示,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与老年心衰严重度的相关性较为明显,通过测定血清PTH水平,可为评估老年心衰严重度提供依据.而本研究亦旨在探讨血清PTH水平测定在老年心衰严重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凌;苏春霞;汪静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胃蛋白酶原与染色内镜联合诊断早期胃癌的应用价值

    根据我国统计数据显示,胃癌死亡率和发病率均居于我国肿瘤疾病首位.另有研究显示,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通常在30%-50%范围内,若能够在癌细胞未扩散,局限在黏膜层及黏膜下层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其生存率即可达到90%以上[1].为此,要实现对胃癌患者生存率的提升,关键在于提高早期诊断质量.目前,临床多通过电子胃镜与病理活检来实现诊断,且反复多次的胃镜检查结果是公认的胃癌诊断“金标准”.随着智能染色技术的快速发展,其随之进入到了内镜诊断的领域中,这使得智能染色内镜逐渐取代了传统内镜.但因这种检查方法本身属于侵入性操作,且对操作者的要求较高,同时患者会感受到较大的不适感,故大多数患者无法接受反复诊断,导致诊断结果极易出现偏差.随着大量临床研究的证实,在胃粘膜病变发生、发展中,胃蛋白酶原(PG)在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为此,PG逐渐成为了胃部疾病和胃癌筛查的重要指标.鉴于此,本研究在早期胃癌诊断中,通过PG与染色内镜联合运用,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李胜学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