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文东;徐旭东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心理趋于成熟的阶段,面临着环境的巨大改变和独立人生道路的开始,内心时常会有矛盾冲突和困惑.有资料显示,大学新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前3位依次是环境改变与心理适应、人际交往、自我意识[1].笔者在日常心理咨询工作中发现:在大学生发生的各种心理障碍中,人际交往障碍表现为突出,而人际关系信任将直接影响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作者:王岚;李志刚;马长征 刊期: 2005年第07期
人类正在一步步地走向网络时代,互联网不仅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而且还会通过消除中介或重建中介,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大大提高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走进了网络世界.科学是把双刃剑,人类历史上任何一项科学技术的发明和运用,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带来负面影响.因此,预防青少年网络和游戏机成瘾成了学校教育和儿少卫生工作的一项新的内容.
作者:戴伏英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强迫、人际敏感、抑郁、敌对和偏执方面[1,2].师范类及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都呈现出男生心理问题多于女生,二年级学生心理问题为突出的特点[3,4].为比较体育专业与其他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异同,现将某师范学院二年级体育专业与其他专业学生SCL-90测评结果进行比较,旨在为师范院校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
作者:杨占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为了解山东省广饶县中小学生乙肝感染情况,以便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笔者于2003年10~11月对全县97所中小学校56 612名学生进行了乙肝感染情况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商文东;徐旭东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了解深圳市小学生口腔卫生知识、行为及态度,为开展健康教育和制订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封闭式问卷调查方法,对深圳市罗湖区小学生8 620名进行调查.结果小学生缺乏口腔保健知识,在刷牙的次数、牙刷的选择、含氟药膏的使用、刷牙的目的等保健行为方面仍显不足,其中能做到早晚刷牙的不足60%,采用竖刷法的仅占46.29%.结论应大力加强学校口腔卫生保健教育,提高学生群体的整体口腔健康水平.
作者:阮世红;武剑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性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是否在小学开展性教育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为探讨是否适宜在小学高年级实施性教育以及怎样进行性教育,笔者进行了本次调查.
作者:黄澄 刊期: 2005年第07期
近年来,艾滋病(AIDS)和HIV感染在全国呈蔓延播散趋势.艾滋病的流行不仅给人民健康带来了危害,而且给社会经济发展和稳定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已成为中国目前面临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1].对艾滋病知识掌握的多少和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如何与中国艾滋病的流行态势密切相关[2-4].为了解马鞍山市高校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情况,为以高校为基础的艾滋病宣教计划提供背景材料,笔者进行了艾滋病相关问题的KAP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宏斌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参加研究生考试大学生人格特征,为教育实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填问卷调查方法,以16 PF为测试工具,对包头市在校应届毕业生230名进行测试.结果在恃强性(E)、兴奋性(F)、有恒性(G)、敏感性(I)、幻想性(M)及专业而有成就者的综合人格因素方面,考研大学生显著高于非考研大学生;而世故性(N)低于非考研大学生.男大学生考研者在恃强性(E)、兴奋性(F)、敏感性(I)和幻想性(M)上显著高于非考研大学生;女大学生考研者在世故性(N)、忧虑性(0)上显著低于非考研大学生.考研大学生中,男大学生在恃强性(E)上显著高于女大学生,而在乐群性(A)上显著低于女大学生.结论人格因素中,有恒性、持强性、兴奋性、幻想性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发挥个人的潜智,在高等教育中应加强这方面人格的培养.
作者:霍建勋;关明杰;刘素英 刊期: 2005年第07期
为了不断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笔者对浙江师范大学医院门诊静脉用药情况进行了分析,以便发现用药中存在的问题,为合理用药提供指导依据.
作者:程菊斐;叶利贞;汤贵松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了解闵行区中学生恒牙患龋情况,为今后开展口腔疾病预防工作提供可靠依据.方法2000~2003年对3所监测点学校进行普查,并按自愿原则开展龋齿充填治疗.结果监测点校学生恒牙患龋率为23.70%,女生高于男生;恒牙充填比例较低;龋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结论应加强一级预防,加大实施口腔预防保健措施的力度.
作者:严玉洁;曹莉莉;邓耀羚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学校自备水源卫生状况,加强学校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监督.方法对412所学校集中式供水设施卫生状况进行现场检查,对供水水质进行微生物指标实验室检测.结果412所学校中对供水水质进行消毒的占41.62%,对蓄水池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清洗的占36.47%,取得卫生行政部门发放供水卫生许可证的占18.45%.水质检测微生物指标总合格率为41.62%,其中细菌总数合格率为43.40%,总大肠菌群合格率为49.66%,粪大肠菌群合格率为87.19%.结论自备水源供水设施卫生状况较差,供水水质卫生质量合格率低,存在肠道传染病发生与流行的卫生安全隐患.
作者:张中兴;朱群友;季婕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大学生性病/艾滋病有关知识、态度、行为以及对当前学校性教育的需求与评价,为制定适合当前大学生的干预策略和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浙江省某市2所综合性大学所有在校全日制一~四年级学生22 940人开展自答式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性安全知识仍较缺乏,43.9%~49.4%的大学生接触过各种黄色性媒体,8.1%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可能会感染艾滋病,13.1%有婚前性行为,94.1%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在大学中开展性教育.结论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性生理和性病/艾滋病知识教育的水平,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性态度和性行为.
作者:丛黎明;马瞧勤;许国章;潘晓红;余飞颖;张丹丹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儿童青春期发育中瘦素等激素水平的变化特点及相互关系,为儿童青春期保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0~15岁健康儿童180名的血清瘦素、性激素和胰岛素水平进行放射免疫检测.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孩瘦素水平呈现由低到高再低的变化规律,女孩则呈现逐渐增高趋势;性激素水平在男女儿童中呈现增高趋势,但增高时间不同,男孩睾酮与瘦素呈显著负相关(r=-0.93,P<0.01),女孩雌二醇与瘦素呈显著正相关(r=0.95,P<0.01);女孩胰岛素与瘦素呈正相关(r=0.54,P<0.05).结论瘦素可能对儿童青春期的启动具有重要作用,其在女孩青春期发育中可能比男孩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瘦素与性激素相关关系的两性差异可能是造成男女生长突增时间不同的原因之一.
作者:胡巧云;张梅喜;张德甫;陈姜;段新维;马爱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儿童少年体重指数与运动素质的关系,为提高儿童少年的身体素质提供依据.方法将12 070名7~18岁儿童少年的体重指数(BMI)与50m跑、立定跳远、斜身引体/引体向上(男)、1 min仰卧起坐(女)、耐力跑、立位体前屈作相关分析,按照<中国学生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进行肥胖筛查,分析肥胖儿童少年的体质状况.结果体重指数与速度、耐力、下肢爆发力、肌力呈显著负相关,肥胖儿童运动素质较差.结论体重指数增加对运动素质发展不利,在正常范围内控制体重、加强体育锻炼对增强体质非常重要.
作者:张迎修;王淑荣;张朋才 刊期: 2005年第07期
1什么是学校性教育学校性教育,也称学校性健康教育,是以学校为主要场所,以学生为目标人群,有组织开展的系列性教育活动.中国的学校性教育,就其学科发展而言,具有鲜明的双重性.
作者:季成叶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行为问题儿童脑电地形图的变化,探讨行为问题儿童脑功能的改变,为儿童行为问题的矫正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6~11岁行为问题儿童以及与其年龄、性别、父母文化程度及职业相近的正常儿童各49名进行脑电地形图检查.结果2组儿童各频段的绝对功率差异无显著性,一些脑区慢波的相对功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行为问题儿童有脑功能成熟延迟的现象.
作者:都萍;郝晓东;申淑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师范大学生是未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的心理素质发展状况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因此,探索师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特点,并针对其弱势心理素质实施健康促进,既可以增强高师院校心理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优化师范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又有利于改进高师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当前,我国对师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和研究刚刚起步,已有研究对师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探索还不够系统和深入.基于对心理素质概念的科学理解,借用具有较好信效度的大学生心理素质问卷,本研究旨在系统了解师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性别、生源(城乡)、专业类型(文理科)及年级之间的差异,为后续的干预提供依据.
作者:田澜;王滔;郑庆文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与父母养育方式之间的相关性,为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整群抽样,使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调查江苏省某高校在校大学生305名.结果女生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高于男生,而父亲惩罚严厉、父亲拒绝否认、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因子分均为男生高于女生(P<0.05或<0.01).男生生理健康子量表分高于女生(P<0.01),心理健康子量表分、社会健康子量表分及自测健康评定量表总分,男、女生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与其家庭养育方式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作者:卫平民;邓旭阳;姜婷娜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了解江西省中学健康教育教师的认知现状及其对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需求,为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江西省69名中学健康教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平均得分为(84.14±9.72)分(满分为100分),但对专业知识认识不够全面;91.3%的教师愿意承担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及相关工作;大部分教师认为当地健康教育重点人群是大中学生和宾馆服务员;工作中的主要困难是缺乏资料、经费不足;多数人希望得到有关教育技巧和预防措施方面的培训.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对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教学经费的投入,加强师资的培训,重点培训健康教育技巧和预防性病、艾滋病的措施.
作者:吴磊;袁兆康;周跃平;许群英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北京、沈阳2地区中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探讨该地区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为采取增强学生体质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曾经参加2000年体质与健康调研的北京市3个区(东城区、石景山区、通洲区)以及沈阳市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抽取1 252名中小学生和1 161名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生及家长对体育锻炼均持肯定态度,但其程度具有地区差异(χ2=132.46,P<0.01);中小学生锻炼情况存在差异(χ2时间=122.964,P<0.01;χ2强度=60.13,P<0.01);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实际情况与他们和家长的认识存在差异;各地区家长对学生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有一致的看法.结论北京、沈阳2地家长和学生对体育锻炼均有较强意识,但多种因素使得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及强度均不够.体育锻炼不足是该地区中小学生体质下降的关键因素之一,应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体育锻炼.
作者:陈润;马迎华;张芯 刊期: 200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