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Child-to-Child方法进行学生营养教育的效果评价

余小鸣;段爱旭;庾小平;王嘉;刘二勇

关键词:学生, 营养, 卫生教育, 评价研究
摘要:目的以Child-to-Child方法作为载体进行学校营养教育,评价Child-to-Child(C-T-C)健康教育方法在小学生营养教育中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采用对照实验研究的方法,对实验组学生应用C-T-C教学模式进行3个月的营养教育.实验组学生在参与自身营养促进的同时,通过调查、表演、广播等形式向辐射组学生进行营养知识的宣传和传播.结果实验组与辐射组学生营养知识及格率均明显提高(P<0.01),对营养与健康的态度及食品消费价值观念有明显转变,饮食行为有所改善,同时参与营养教育的行为得分均显著提高(P<0.01).结论应用C-T-C方法进行学校营养教育效果显著,具有投入小、收益大的优势,应加以应用和推广.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学校卫生标准制定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1 卫生标准的概念卫生标准是国家一项重要的技术法规;是保障人民健康,促进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重要手段;是进行卫生监督和管理的法定依据;是卫生要求的具体化,是卫生防疫部门评价环境质量、判断卫生防护措施效果、制定卫生措施的依据,也是制定国家卫生安全法规的依据.

    作者:马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内蒙古回、汉族中学生神经衰弱患病情况

    从不同角度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研究已有不少报道,并提出了许多预防及调试措施.为了解对中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影响较大的神经衰弱的患病情况,笔者对内蒙古自治区7所中学的回、汉族学生进行了调查,以便为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及各民族间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提供依据.

    作者:宝继英;张丽英;苗文娟;富景春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郑州市初中矮身材学生致矮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矮身材儿童的致矮因素,为开展针对性干预措施、降低矮身材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对郑州市4所中学初中生3 240名进行身高测量,筛选出92例矮身材儿童为研究对象,将正常身高儿童1∶1与之配对,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骨龄判定、血清激素及头发微量元素测定.结果矮身材检出率为3.21%;病例与对照组间父母身高、骨龄差异有显著性(P<0.001),出生方式、出生体重差异有显著性(P值分别<0.05和0.01);矮身材儿童偏食者多、缺乏体育活动,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值分别<0.05和0.01);矮身材组血清睾酮均值低于对照组(P<0.001),睾酮与身高、骨龄之间存在正相关性.结论矮身材发生与父母身材矮小、难产、低出生体重、偏食、体育活动少、血清睾酮水平偏低等因素有关;儿童少年矮身材多为体质性生长发育迟缓.

    作者:娄晓民;李岚;曹咏梅;陈姜;张德甫;胡巧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新疆博乐市不同民族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分析

    为了解博乐市城区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哈萨克族4个民族中小学生营养状况,笔者于2002年4~6月对博乐市区 5 749名中小学生进行了预防性健康体检,并采用身高标准体重法进行营养状况评价.现将营养状况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孙兴琴;青剑英;吐尔逊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河南省高校636名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应付方式

    目的了解河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应付方式和个性间的关系,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SCL-90、应付方式问卷以及艾森克个性问卷对河南省高校大学生636名进行测查.结果研究组与全国大学生常模相比,仅在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和焦虑4个因子均分上差异有显著性,其他因子均分间差异无显著性.心理健康与应付方式及个性间有一定程度的相关.结论河南省大学生同其他省份大学生一样,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与其应付方式及个性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作者:赵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超重和肥胖学生膳食与运动的知·信·行分析

    目的了解超重和肥胖学生膳食与运动的知、信、行现状,为儿童肥胖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北京、武汉、深圳3个城市小学三~四年级的超重和肥胖学生进行统一问卷调查.结果 41.07%的学生正确回答了6项以上知识问题,答对率在75%以上的比例仅为1.83%;87.48%的学生不知道肥胖对健康的影响,80.48%的学生不了解如何控制体重增长趋势.超重和肥胖学生对膳食与运动的正确态度持有率为53.13%.75%以上的学生表示愿意获取有关膳食与运动的知识,并愿意在获得相关知识的前提下,做出积极健康的行为改变.在15项行为中,65%左右的超重或肥胖学生只能保持3~5种正确行为,而能保证体育课外健身运动时间的学生只有25.04%.结论超重和肥胖学生对膳食与运动的认识比较缺乏,但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作者:钱玲;田本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13岁前吸烟饮酒与中学生多种危害健康行为的关系

    目的探讨13岁前吸烟、饮酒行为与中学时期多种危害健康行为的关系,以便为制定青少年危害健康行为的早期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修订的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青少年危险行为监测问卷(YBBS)对3 127名合肥市城乡中学生进行无记名调查,问卷包括34项危害健康行为和9项社会人口统计学变量.结果中学生13岁以前吸烟率为9.7%,13岁以前的饮酒率为45.7%.13岁前吸烟的中学生,打架、自杀意念、每天吸烟、1 a内喝过酒、大量饮酒、上网时间过长、见过毒品、曾有性行为8项危害健康行为报告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13岁前饮酒中学生的打架、自杀意念、每天吸烟、1 a内喝过酒、大量饮酒、少食蔬菜、上网时间过长、见过毒品、曾有性行为等9项危害健康行为报告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13岁之前有吸烟或饮酒行为的中学生同时存在其他多种危害健康行为,避免儿童青少年早期接触烟酒对预防青少年时期多种危害健康行为有积极意义.

    作者:陶芳标;高茗;马淑芳;李婉;张金霞;王敏;苏普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师范大学生204名应激性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调查

    目的了解师范大学生的主要压力源及常采用的应对方式,以便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4名师范大学生的压力源构成情况和常用的几种应对方式进行调查.结果生活事件发生的频率依次为考试失败、学习负担重、被人误会等,在7个事件上男女性别差异显著.生活事件各因子应激量从大到小排序为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受惩罚、健康与适应问题、其他、亲友与财产丧失.常采用的应对方式是:努力去改变现状,使情况向好的一面转化(89.7%);吸取他人和自己经验(88.7%);从失败中吸取经验(86.8%);能理智应付困境(85.3%)等.在采取消极应对方式上具有显著性别差异.结论生活应激事件主要来自学习方面和人际关系方面等.采用的应对方式一般为主动、积极地针对问题的应付,但仍有部分学生的应对方式倾向于消极.

    作者:刘春燕;李文权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大学生压力事件与挫折耐受性调查

    压力是个人在面对具有威胁性刺激情境中,一时无法消除威胁时的一种被压迫的感受.挫折耐受性是指个体遇到挫折时能否摆脱困扰而避免心理与行为失常的能力,即个体适应挫折、抗御挫折和应付挫折的能力.

    作者:李东斌;黄晓萍;谢雪梅;习育华;罗祥龙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合肥市幼儿零食行为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幼儿零食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控制幼儿零食行为提供依据.方法对合肥市502名9~36个月的幼儿进行了零食行为及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先用单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再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的影响因素有饭菜/零食花费比、家中常备有零食、每月用于零食的花费、家长常用零食奖励孩子等.结论影响幼儿零食行为的因素都是家庭方面的因素.在对幼儿零食行为进行教育时,其主要对象应是家长.

    作者:孙文杰;高永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濮阳市中小学生贫血状况调查

    为了解濮阳市中小学生健康状况,笔者于2002年对该市中小学生进行了贫血状况调查,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随机抽取3所中学和6所小学的2 029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女生998人,男生1 031人.

    作者:蔡桂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武警指挥类院校学员健康知识和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有关因素对武警指挥类院校学员健康知识和行为的影响,为促进此类院校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自制调查问卷,分层整群多阶段抽样,对全国5所武警指挥类院校的927名学员采用现场无记名问卷方式进行调查,所获资料用 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学员的健康知识和行为的总分及格率分别为76.1%和46.6%,健康知识问题正确回答率 (14.1%~93.9%)和健康行为形成率(30.5%~84.9%)主要受施教人员、教育时间和有无专门教材的影响;有专业教师的2项得分显著高于无专业教师的(P<0.01);教育时间达到20 h的得分明显高于未达到20 h的(P<0.01);有专门教材的与无教材的教育效果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要配备专业教师,提供教材和保证教育时间,提高学员自身保健水平和组织健康教育工作的能力,为部队健康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李浴峰;陈峰;王心;刘彬;雷志勇;呼文亮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军医大学学员失眠现象分析

    目的了解军医大学学员失眠现象发生情况,为学校开展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308名军医大学学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军医大学学员失眠现象发生率为44.9%,其相关因素主要有学习紧张、考试、忧虑、抑郁、噪音、人际关系矛盾和睡眠不规律,且失眠学员缺少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结论军医大学学员失眠现象发生率较高,应重视和加强对学员失眠现象的预防和调节.

    作者:李娟;蔡全才;戴震;林建;陈北川;刘世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大学生艾滋病知识问卷的难度及区分度分析

    目的评价大学生艾滋病知识问卷的难度和区分度,以便提出对不同问题的处理意见.方法难度指数、区分度指数是按难度、区分度的计算方法,对大学生艾滋病知识问卷进行难度、区分度分析与评价.结果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血液、性、母婴)的题目难度偏小(P=0.91),区分度不好(D=0.15);男女之间传播概率难度偏大(P=0.17),区分度不好(D=0.17);非传播途径、安全性行为、病程等方面的题目难度适宜(平均P=0.57),区分度好或尚可(平均D=0.51).结论总体而言,大学生艾滋病知识问卷的难度、区分度较好,建议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和男女之间传播概率的题目不作为评价艾滋病预防教育效果的指标.

    作者:孙昕霙;常春;郭岩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集美大学2002级福建籍新生肝炎感染现状

    目的了解集美大学2002级福建籍新生甲、乙、戊3型肝炎感染情况.方法采用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结果学生中抗HAV-IgG,HBsAg和抗HEV-IgG阳性率分别为77.08%,15.23%,17.15%,地区差异明显;HAV,HEV无性别差异,而HBV以男性为高;农村HAV和HBV感染率均高于城镇,而HEV感染率无城乡差别.结论应该加强对本地区大学生的甲、乙肝预防,急需研究出一种有效的戊肝疫苗.

    作者:李玉宝;郑英杰;叶祥忠;王刚;欧山海;葛胜祥;林鉴;张军;夏宁邵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溧水县中小学生贫血状况

    贫血是少年儿童常见病之一,它可使少年儿童发育受阻,体能下降,智力降低.为了解溧水县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状况,以便为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小学生贫血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按照<全国学校常见病防治方案>要求,笔者于2002年10~11月对溧水县10所中小学校学生进行了贫血调查.

    作者:黄锡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柳江县农村学生集体用餐卫生安全措施

    近年来,校园内群体食物中毒特别是恶性投毒事件时有报道.这些事件中毒人数多,波及面广,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1997年起,柳江县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加强校园食品卫生监督力度,有效地控制了食物中毒和食源性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保障了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现就农村学校食堂卫生监督管理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林运成;黄以仁;曾菊华;谢化凤;韦恒飞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上海市1 036名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类型

    目的了解中学生心理卫生状况,为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问卷(MHT)对上海市区4所普通中学的1 036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中学生心理障碍发生率为24.9%,其中以预备班和高一年级发生率高,达30%以上;中学生自杀意念存在率为20%~40%,高中女生高;不同人格类型学生心理障碍发生率不同,N型、P型和不稳定型人格心理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结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急待加强.应建立心理障碍及高危人群的筛查方法,为心理咨询服务提供依据.

    作者:谭晖;储海宝;袁仁曦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互联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和普及,互联网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好处,但它的消极面也在不断地暴露出来.其中互联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尤其深刻,具体表现在认知冲突、情感冲突、意志冲突、人格冲突和社交冲突上.

    作者:张平湖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应用Child-to-Child方法进行学生营养教育的效果评价

    目的以Child-to-Child方法作为载体进行学校营养教育,评价Child-to-Child(C-T-C)健康教育方法在小学生营养教育中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采用对照实验研究的方法,对实验组学生应用C-T-C教学模式进行3个月的营养教育.实验组学生在参与自身营养促进的同时,通过调查、表演、广播等形式向辐射组学生进行营养知识的宣传和传播.结果实验组与辐射组学生营养知识及格率均明显提高(P<0.01),对营养与健康的态度及食品消费价值观念有明显转变,饮食行为有所改善,同时参与营养教育的行为得分均显著提高(P<0.01).结论应用C-T-C方法进行学校营养教育效果显著,具有投入小、收益大的优势,应加以应用和推广.

    作者:余小鸣;段爱旭;庾小平;王嘉;刘二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