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兵;刘筱娴
目的了解壮族与汉族学生的体格发育和现时营养状况及其差异,为开展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群抽样2所封闭式城区高中学校学生2 786名进行身高、体重测量,按1995年全国7~22岁城乡学生体重、身高百分位数评价表和全国学生7~22岁身高标准体重值,用学生体检评估系统软件分别对壮族和汉族学生生长发育和现时营养状况进行统计评价.结果汉、壮族学生上等身高分别为9.24%和2.45%,差异有显著性(P<0.01).上等体重分别为12.54%和8.1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生长发育存在民族差异,汉族学生的体格发育好于壮族学生,差异有显著性,2个民族学生现时营养状况无差异.壮族学生生长发育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作者:卢自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因病缺课是学生在小学阶段较为常见的现象.为了解锦州市城乡小学生因病缺课的差异,笔者选择了锦州城市和县城实验小学各1所为调查点校,对2所学校小学生1997~2002年因病缺课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潘琦;吴素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为了解女大学生这一特殊人群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笔者对辽宁大学女生青春期功血患者在诊治过程中的焦虑和抑郁症状进行了调查.
作者:张岩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小学生学习适应性问题的类型和特征,为教育干预实验提供实证依据.方法采用学习适应性量表(AAT)调查409名四、五年级小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发展水平和特点,并比较其性别差异.结果小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整体水平仅达到中等,约有30%~40%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适应问题.女生的学习适应性整体水平显著高于男生,但随着年级的升高,这种性别差异逐步缩小.结论四、五年级小学生对学习环境,尤其是对学校人际环境的适应性问题为严重,其次是学习策略和身心健康方面的问题,学习动力不足问题相对较轻.
作者:田澜;张大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以1989年在云南吸毒人群中第1次发现HIV感染者为标志,艾滋病开始在中国境内传播开来,尤其是近几年呈倍增趋势.根据卫生部新公布的中国艾滋病疫情数字,到2002年上半年,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总人数已增长到近100万.
作者:张慧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幼儿园儿童的营养状况,为营养监测和改善工作提供基础资料.方法整群抽取平顶山煤业集团幼儿园儿童670人,采用5 d称重法和发放膳食调查表的方法对学龄前儿童进行营养膳食调查,并从中抽取205人进行体格检查、营养指标测定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Ca,Fe,Zn含量.结果幼儿园儿童能量、Fe、硫胺素、维生素C摄入量达到或超过推荐摄入量(RNI),而蛋白质、Ca、视黄醇当量和核黄素摄入量低于RNI标准,尤其是Ca摄入量偏低,仅达RNI的33.8%;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中,脂肪达31.60%,蛋白质为10.18%,膳食中蛋白质来源以谷类为主,占总摄入量的 51.91%,来自动物和豆类的优质蛋白质占蛋白质摄入量的 43.71%(达50%以上为好);脂肪主要来源于植物油;血清Ca缺乏检出率为 83.90%,核黄素和维生素C缺乏或不足分别为24.39%和5.85%.结论营养素摄入不均衡,应调整膳食结构,增加动物性食品、豆制品、乳及乳制品、有色蔬菜及含钙丰富食物的摄入量.
作者:陈姜;耿敏学;陈琴;刘威;钟美铃;范晓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了解高校食堂社会化后在校生的膳食营养状况,为今后进一步改善大学生的膳食结构提供依据.方法对36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膳食营养状况调查,以计算机自动评价统计处理.结果男生每日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可以满足需要;女生能量和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钙摄入量不足,各种维生素摄入状况良好.结论需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营养指导,使其在自身饮食搭配上更趋于合理化.
作者:王忠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了解重庆市中小学生口腔疾病现状,为中小学生口腔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WHO口腔健康调查方法,分层整群抽取48个调查点,共调查8 328人,分为12,15和18岁3个年龄组进行调查.结果重庆市中小学生12,15和18岁年龄组龋病患病率分别为22.51%,22.25%和20.41%;12,15和18岁年龄组龋均分别为0.46,0.50和0.51;牙龈出血检出率12岁组为1.71%,15岁组为1.35%,18岁组为1.89%;牙结石检出率12岁组为15.13%,15岁组为30.56%,18岁组为50.93%;牙周软垢检出率12岁组为 32.59%,15岁组为34.11%,18岁组为36.93%.随着年龄增长,牙周病发病率不断升高.结论重庆市中小学生龋病患病率相对较低,牙周病患病率相对较高,龋患牙充填率低.学校、家长及学生应做到早期检查、早期预防和早期治疗,使中小学生口腔疾病的防治工作制度化、系列化、网络化.
作者:林居红;李刚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近年来,学生的心理健康已引起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绝大部分中小学都已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了解与学生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笔者对绍兴市中小学教师进行了调查.
作者:林慧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了解集美大学2002级福建籍新生甲、乙、戊3型肝炎感染情况.方法采用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结果学生中抗HAV-IgG,HBsAg和抗HEV-IgG阳性率分别为77.08%,15.23%,17.15%,地区差异明显;HAV,HEV无性别差异,而HBV以男性为高;农村HAV和HBV感染率均高于城镇,而HEV感染率无城乡差别.结论应该加强对本地区大学生的甲、乙肝预防,急需研究出一种有效的戊肝疫苗.
作者:李玉宝;郑英杰;叶祥忠;王刚;欧山海;葛胜祥;林鉴;张军;夏宁邵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淮南地区儿童蛲虫感染情况,为深入研究蛲虫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一次性透明胶纸拭子法对淮南市3所幼儿园幼儿和2所小学一年级学生进行肛周检查,镜检蛲虫卵.结果淮南市儿童蛲虫感染率为 24.95%,其中幼儿园儿童为27.4%,小学一年级学生为17.3%,差异有显著性(P<0.05);幼儿园小班、中班及大班儿童蛲虫感染率分别为17.2%,26.5%和33.9%,差异有显著性(P<0.05);男、女儿童蛲虫感染率分别为26.2%和23.6%,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淮南地区儿童蛲虫感染普遍存在,有关部门应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和蛲虫疾病的流行控制.
作者:蔡茹;李朝品;贺骥;杨庆贵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大学生运动行为的知识、态度、信念特点,以便更好地促进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自制运动知识、态度、信念和行为的调查问卷,对573名大学二年级学生的运动行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23.4%的男生和6.8%的女生过去 1 a每周锻炼3次,男女生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在运动知识和信念平均得分方面,男生显著高于女生.男女生的运动行为与其运动知识、态度、信念呈低度或中度相关.结论大学生运动行为的知识、态度、信念较低,应采取有效干预,增加大学生运动行为,降低健康危险行为.
作者:李广宇;刘燕;张宝荣;张会来;戴国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13岁前吸烟、饮酒行为与中学时期多种危害健康行为的关系,以便为制定青少年危害健康行为的早期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修订的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青少年危险行为监测问卷(YBBS)对3 127名合肥市城乡中学生进行无记名调查,问卷包括34项危害健康行为和9项社会人口统计学变量.结果中学生13岁以前吸烟率为9.7%,13岁以前的饮酒率为45.7%.13岁前吸烟的中学生,打架、自杀意念、每天吸烟、1 a内喝过酒、大量饮酒、上网时间过长、见过毒品、曾有性行为8项危害健康行为报告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13岁前饮酒中学生的打架、自杀意念、每天吸烟、1 a内喝过酒、大量饮酒、少食蔬菜、上网时间过长、见过毒品、曾有性行为等9项危害健康行为报告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13岁之前有吸烟或饮酒行为的中学生同时存在其他多种危害健康行为,避免儿童青少年早期接触烟酒对预防青少年时期多种危害健康行为有积极意义.
作者:陶芳标;高茗;马淑芳;李婉;张金霞;王敏;苏普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加强纪律观念,提高身体和思想素质,中原工学院每年新生入校时,均要求进行为期15 d的军训.在此期间,学生出现的心理上、躯体上的疾病较多,笔者对2002年入校新生军训期间出现的一些常见病进行了统计,以便今后能更好地做好防治工作.
作者:李晓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我国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就全国范围来讲,环渤海地区(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青少年身材高[1,2].然而,这些报道仅限于身高1项指标,缺乏对生长发育及体质状况的多指标综合分析.本文对环渤海地区7~18岁城乡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及体质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以便为国家建设环渤海经济圈提供人类学资料.
作者:张迎修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幽门螺杆菌(HP)是WHO公布的新发现的传染病菌,其危害在我国日趋严重,尤其在儿童中的感染率以1%~4%的年速率增长,在12岁儿童的感染率已高达40%以上[1].近年来,口腔中的HP及口腔HP与胃HP的关系,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作者:沈丽娟;彭艳英;金建玲;陶建秀;任慧;江熠;高霞;郁世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我国中小学生安全事故发生率逐年上升,并处于死因顺位第1位[1].众所周知,由于历史、政治、军事等各种社会原因,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少数民族大都居住在生存条件与卫生资源相对落后的边远地区.
作者:赵允忠;陈桂华;胡世勋;马少文;唐玉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据报道,儿童时期的口腔不良习惯约占错牙合畸形病因的21.62%,依次为口呼吸、咬唇习惯、偏侧咀嚼、咬物、吮指习惯等[1].由于功能与形态是相制约的,长期的不良习惯,可使牙颌系统产生深覆牙合、反牙合、上牙前突等错牙合畸形,使局部功能发生障碍,影响牙颌系统的生长发育.
作者:吴迪;刘春雷;夏季渊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山东省学生身体发育现状,探讨相应的干预对策.方法以2000年山东省学生体质检测数据与全国同年龄组学生进行比较.结果山东省7~17岁儿童青少年2000年与1985年比较,身高平均增长城男为5.83 cm,城女为3.93 cm,乡男为6.90 cm,乡女为5.74 cm;体重平均增长城男为10.13 kg,城女为6.25 kg,乡男为6.61 kg,乡女为4.08 kg;胸围平均增长值城男为3.75 cm,城女为2.67 cm,乡男为2.02 cm,乡女为1.08 cm;肺活量平均增长值城男为21.54 ml,城女为-16.00 ml,乡男为29.09 ml,乡女为-26.00 ml.结论山东省学生身体素质明显提高,身体发育匀称度和营养得到改善,特别是农村学生生长突增起止时间提前.
作者:杨育林;徐留臣;魏霞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对4~5岁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以降低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600名4~5岁儿童的行为及家庭环境进行调查,应用SPSS软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不同家庭精神环境特征对4~5岁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不同,且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影响男性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特征有亲密度、矛盾性、知识性、组织性和成功性;影响女性儿童的家庭特征有亲密度、矛盾性、知识性、组织性、成功性和娱乐性.结论家庭环境对4~5岁儿童行为发育产生重要影响.在进行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诊断和干预时,要重视家庭环境的作用,并要注意性别差异.
作者:孙殿凤;衣明纪;刘金兰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