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运用血清法综合诊断M蛋白的重要性及相关思考

卢伟;李畅;王淇泓;耿红莲

关键词:血清法, M蛋白, 重要性
摘要:目的:通过对 M 蛋白阳性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 IgG、IgA、IgM 及κ、λ轻链定量测定、血清蛋白电泳(SPE)和免疫固定电泳(IFE)的结果分析,探讨其对诊断 M 蛋白的指导意义,防止误诊和漏诊,不断提高检验质量和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013年1244例 M 蛋白阳性患者的血清 IgG、IgA、IgM 及κ、λ轻链定量测定、SPE、IFE 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回顾性分析其相互关联及在诊断 M 蛋白中的重要价值。结果血清蛋白电泳中出现 M 蛋白单峰的有944例(76%);出现 M 蛋白双峰的有27例(2%);未出现 M 蛋白峰的有273例(22%)。在未出现 M 蛋白峰的273例患者中,IgA 型102例,IgG 型44例,IgM 型3例,κ游离轻链型41例,λ游离轻链型55例,IgD 型28例。M 蛋白类型:IgG型644例(51.8%);IgA 型288例(23.2%);IgM 型85例(6.8%);轻链型131例(10.5%);IgD 型69例(5.5%);双克隆型27例(2.2%)。κ游离轻链型的κ在正常范围(2.69±1.81),相比正常对照组升高无显著性差异(P >0.05),但κ/λ相比升高有极显著性差异(P <0.001),IgG、IgA、IgM、λ降低有极显著性差异(P <0.001);IgGκ、IgGλ、IgAκ、IgAλ、IgMκ、IgMλ、λ游离轻链型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 IgG、IgA、IgM 及κ、λ轻链定量测定、SPE 和 IFE 在诊断M 蛋白方面不可缺少,不能相互替代,但能相互补充,只有综合分析其结果才能给临床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相关文献
  • 厄贝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 chemerin 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厄贝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 chemerin 的影响。方法将 SD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和厄贝沙坦治疗组,以链脲佐菌素(STZ)及高糖高脂饮食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给予厄贝沙坦40 mg/(kg·d)治疗8周后处死大鼠。Western blot 检测各组肾组织 chemerin 蛋白的表达。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血肌酐、尿素氮、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及AngⅡ水平均显著升高(P <0.05),厄贝沙坦治疗后血肌酐及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较糖尿病组显著降低(P <0.05)。糖尿病组大鼠肾组织中 chemerin 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结论 chemerin 在糖尿病大鼠肾脏中表达增加,厄贝沙坦可能通过抑制 RAS 系统降低 chemerin 的表达,从而对肾脏起保护作用。

    作者:张慧娟;朱瑾英;刘德平;刘丹丹;曹鸿雁;于莉薇;俞秋霞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可溶性受体表达的关系研究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是在许多疾病基础上,致病因素损伤微血管体系,导致凝血活化,全身微血管血栓形成、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并继发纤溶亢进,引起出血及微循环衰竭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1]。脓毒症是引起DIC 的常见原因之一。脓毒症引起的 DIC,导致凝血功能异常,不但加重了脓毒症患者的休克状态,在后期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也起到重要的作用[2,3]。脓毒症引起的 DIC 的发生,涉及多种细胞因子的参与,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系统在其中也起到重要作用。VEGF 及其可溶性受体(soluble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sVEGFR)是内皮激活与功能障碍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有临床研究证实,sVEGFR1与脓毒症的序贯器官衰竭评分关系密切[4]。本研究通过探讨脓毒症患血清VEGF 及其可溶性受体水平及 DIC 发生情况,评估VEGF 及其可溶性受体与 DIC 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剑;程连房;闫文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威海地区成人血清总 IgE 参考区间的调查

    随社会的发展,新的食品、药品不断的开发及引进,人们精神压力过大导致免疫功能紊乱,过敏性疾病在过去几十年中发病率显著上升。世界变态反应组织公布了30个国家的流行病学调查由血清免疫球蛋白 E(总 IgE)介导的过敏性疾病占22%,在过敏性疾病中,血清总 IgE 水平与机体在过敏原中的暴露强度和过敏症状的严重程度有关,测定 IgE 水平有助于过敏性疾病的诊断[1]。参考区间受多种因素影响,如:人种、遗传、区域、饮食、性别及年龄等。因此确定本地区血清总 IgE 的参考区间对过敏性疾病的辅助诊治有重要意义。

    作者:高胜海;孙荣同;孙耀峰;李彬彬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异位妊娠患者卵巢黄体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应用价值分析

    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着床于子宫体腔以外部位,属于妇科常见急腹症之一。异位妊娠破裂发病急、病情重,且近年来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故及时予以早期诊断治疗意义重大。超声学检查具有操作简便,软组织分辨率高及可以显示血流动力学特征等优点,经阴道超声检查较经腹部超声显示子宫及附件更加清晰,受肠道气体及身体肥胖等因素等影响更小。本研究采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异位妊娠患者进行检测,通过卵巢黄体血流动力学变化对异位妊娠进行评价,为异位妊娠早期治疗创造条件[1,2]。

    作者:廖晓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视频脑电图对非痫性发作性疾病临床应用价值

    非痫性发作(NES)是一组临床症状类似于癫痫发作(ES)的发作性疾病,发作期脑电图无痫性放电,其发生与脑部电生理紊乱无关,而是由于生理和心理障碍所致。视频脑电图可以鉴别癫痫的发作类型。本文对 NES 视频脑电图进行分析,探讨脑电图对非痫性发作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吕洋;童岚;孙立超;吕晓民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三种根管封闭材料根尖封闭能力的远期评价

    目的:评价三种根管封闭材料的根管封闭性能。方法选取航天中心医院口腔科门诊拔除的122颗离体前牙用 Protaper 镍钛锉预备后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40颗,分别用氧化锌糊剂(A 组)、AH-Plus 根管充填剂(B 组)、GuttaFlow 常温流动牙胶(C 组)三种根管封闭材料加牙胶尖进行根管充填,余下两颗作为对照。每组20颗在充填即刻根充后用炭黑墨水染色、脱矿、脱水、制成透明牙,另20颗充填后在恒温箱中保存六个月后制作。在8x 放大镜下用游标卡尺测量染液渗入根管的长度。结果 A、B、C 组根充后即刻(记为 A0、B0、C0)染料渗入长度分别为(0.89±0.41)mm、(0.69±0.30)mm、(0.67±0.25)mm,A、B、C 组根充6个月后(记为 A6、B6、C6)染料渗入长度分别为(2.97±0.92)mm、(0.67±0.28)mm、(0.57±0.24)mm。同期不同组间统计分析表明:A0、B0、C0三组染料渗入长度无差异(F=2.76,P >0.05),A6、B6、C6三组有显著性差异(P <0.05)。同组六个月前后比较统计分析表明:A0组和 A6组染料渗入长度有显著性差异(t=9.2,P <0.05),B0组和 B6组染料渗入长度无显著性差异(t=0.26,P >0.05),C0组和 C6组渗入长度无显著性差异(t=1.2,P >0.05)。结论 GuttaFlow 常温流动牙胶和 AH-Plus 根管充填剂封闭性能差别不显著,但均优于氧化锌糊剂。

    作者:王茵;宫琳;伍小臻;王瑞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牙周炎基础治疗对龈沟液中炎症因子水平影响的研究

    牙周病是常见的口腔感染性疾病,其中牙周炎是常见的牙周病,是侵犯牙周支持组织造成牙周组织破坏的慢性炎症性口腔疾病,以牙周袋形成、袋壁炎症、压槽骨吸收及牙齿松动为主要特征表现,牙周组织破坏主要因过度的宿主反应产生细胞因子的间接破坏造成,如白介素-6、TNF-a、白介素-10起着重要作用,白介素-6是牙周炎中重要的致炎因子,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 IL-6水平高于健康牙龈沟液,IL-6与牙周组织炎症和破坏过程密切有关[1], TNF-a 具有广泛生物活性,能够促进急性期反应物质 IL-6、IL-4的合成,在诸如牙周炎等慢性炎症反应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作用于免疫细胞而导致组织破坏和骨吸收[2],白介素-10是牙周炎中重要的抑炎因子[3],牙周基础治疗作为治疗牙周炎的重要手段,在临床广泛应用,包括口腔卫生指导、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等,但关于牙周基础治疗对龈沟液细胞因子的影响,及其与临床效果相关性报道还较少。本文旨在观察牙周炎基础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及对龈沟液中炎症因子的影响,分析炎症因子水平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刘锋;张颖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256层螺旋 CT 在急性胸痛三联征中的应用

    256层螺旋 CT 胸痛三联征检查,是指一次注入造影剂,可以同时观察冠状动脉、肺动脉及主动脉,可以及时有效的对胸痛患者进行病因筛查(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肺动脉栓塞、主动脉夹层),降低患者死亡率[1]。作者总结1年来本院48例急性胸痛患者256层螺旋 CT 胸痛三联一站式扫描的资料,探讨256层螺旋 CT 在急性胸痛三联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鹏飞;龚金山;张彬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3176例受血者血清不规则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不规则抗体是指 Rh、Kidd、MNSs、Daffy、Die-go、Kell、Lewis 等血型系统血型抗体,多为 IgG 抗体,是引起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病、血型鉴定和配血困难的主要原因。不规则抗体检测须通过凝聚胺、木瓜酶、抗人球蛋白等介质才能使致敏红细胞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反应,传统的检测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输血检验工作的需要。因此,受血者在输血前,能明确配合相容的血液对于确保输血安全的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开展不规则抗体检测是确保输血安全的重要方法。通过不规则抗体检测,可以避免患者输入含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而受到免疫刺激,甚至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为此,本文对于3176例备血或输血患者进行了 Rh、Kidd、MNSs、Daffy、Diego、Kell、Lewis 红细胞血型抗体筛选及鉴定,现将有关研究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周洁;贺才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结核分支杆菌的建立与临床应用

    目的:建立免疫荧光染色法特异性检测结核分支杆菌,提高痰涂片阴性肺结核患者的诊断率。方法随机选取浸润型肺结核患者57例作为实验组,其中痰涂片抗酸染色阳性患者28例,痰涂片阴性患者29例;对照组13例,为呼吸道其它细菌感染者。受检者晨起留取痰液,高温高压后与标本等量的5%次氯酸钠溶液混合,离心后分别行直接涂片抗酸染色检查或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查。结果57例浸润型肺结核患者中,28例痰涂片抗酸染色检查阳性,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仍阳性;在29例痰涂片阴性肺结核患者中,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15例阳性。13例呼吸道其他细菌感染者者经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与抗酸染色均为阴性。结论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具有特异性,显著提高痰菌阴性肺结核的诊断率。

    作者:杨江华;朱晓玥;王文节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痹通散对膝关节炎性积液中 IL-1和TNF-α浓度的临床意义

    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又称退行性骨关节病,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导致的进行性关节软骨变性、破坏,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边缘骨赘形成,引起关节疼痛、僵硬、肿胀、活动受限和畸形[1]。年龄越大,发病比率越高,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生活。

    作者:郭坤营;张磊;陈顺兴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VEGF-C、COX-2、Cath-D 在 MDS 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 2,COX-2)、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D,Cath-D)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检测44例 MDS 患者、50例正常健康人血清中的 VEGF-C、COX-2、Cath-D 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MDS 患者血清中 VEGF-C、COX-2、Cath-D 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 P <0.01)。VEGF-C、COX-2、Cath-D 的表达在不同性别、年龄比较中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而在不同临床分型比较中 VEGF-C、COX-2、Cath-D 的表达与 MDS 分型呈正相关性。结论联合检测血清 VEGF-C、COX-2、Cath-D 的表达对 MDS 疾病的发展、治疗、预后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卢志贤;王亚萍;谢敏瑚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ALK 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于1994年首先发现于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中;EML4-ALK 融合基因于2007年首次发现,是新兴的生物标记物和治疗靶标[1]。我们检测了106例经手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标本,观察并分析 ALK 融合基因的表达情况以及阳性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

    作者:郝彦勇;李旭丹;郭黎黎;许仙花;邹玉凤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血清 RBP4水平与冠心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简称冠心病,是因冠状动脉狭窄所致的心肌缺血而引起的,也称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IHD)。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常见的原因,也是对人类健康构成大威胁的疾病之一,其确切的病理机制还未完全知晓。对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的检测和控制是其防治的关键。

    作者:任雪娇;印璞;于庭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外周血 KIM-1在肝硬化合并肝肾综合征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通过分析肝硬化合并肝肾综合征(HRS)患者外周血肾损伤因子-1(KIM-1)水平,探讨 KIM-1的早期诊断、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肝硬化患者60例(单纯肝硬化患者35例,肝硬化合并 HRS 患者25例),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作对照,比较不同组患者 Scr、BUN、eGRF、KIM-1和血清 Cys-C 水平,分析 KIM-1诊断 HRS 的 ROC 曲线以及 KIM-1水平与 Cys-C、Scr 和 eGRF 的相关性。结果随着 Child-Pugh 分级的上升,患者 Scr、BUN、KIM-1和Cys-C 水平增高,eGRF 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合并 HRS 组患者 KIM-1和 Cys-C 水平均高于单纯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KIM-1诊断 HRS 的 AUC 为0.808(P <0.05)。肝硬化患者血清 KIM-1水平与 Cys-C、Scr 呈正相关;与 eGRF 呈负相关。结论外周血 KIM-1水平能够比较灵敏地反映肝硬化合并肝肾综合征患者的早期肾损害,对其早期诊断、预测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苏冬娜;吴诗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miRNA 在 HPV 相关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对比研究

    人乳头瘤病毒(HPV)通过表达病毒癌基因,干扰机体正常信号转导、细胞因子活化及扰乱有效的细胞免疫应答形成了癌症发病的确切因素,但此过程需要经历长期且极其复杂的系列分子事件和多种编码基因与非编码基因的参与,并且在不同的感染部位,致癌的几率和病理过程差异很大[1,2];近年来,随着微小 RNA(miRNA)的基因表达调控网络的逐渐发现,miRNA 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的角色正成为基因调控领域的热点;目前已经明确许多 miRNA 在肿瘤发生发展等病理过程有表达水平的变化,并参与到病毒感染性疾病中与病毒的感染、清除、复制等过程,但 miRNA 是否参与 HPV感染细胞免疫逃逸调控以及发挥的作用尚无定论。本研究应用实时定量 PCR 技术检测与 HPV 感染密切相关的宫颈癌、外阴癌和肛门癌中的 miR21、miR29、miR31、miR101、miR143、miR126、miR146和 miR155的表达量,并对比瘤体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别,初步探讨 HPV 病毒感染致癌病理过程中不同 miRNA 的表达变化。

    作者:丁建龙;吴文安;孟凡旭;邓萍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长春市2013年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结果及分析

    目的:了解2013年长春市手足口病流行的病原学及分布特征,为今后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实时定量 PCR(Real-time PCR)法对临床诊断手足口病例标本进行核酸检测。结果2013年1月-12月共采集病例标本376例手足口病例的标本,阳性率为68.94%,96.05%的病例在6岁以下,高发期在5月-9月。结论2013年长春市手足口患者以小于6岁的儿童为主,其主要病原是柯萨奇6型(CA6),其次是肠道病毒71型(EV71)。

    作者:孙炳欣;许爽;崔薇;刘红;孙宇;吴静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卵巢及子宫血流的临床意义探讨

    辅助生殖技术是治疗不孕的重要手段,有效提高了妊娠成功率,但部分患者在控制性促超排卵(COH)时卵巢反应不良,对卵子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及妊娠率产生不良影响,子宫内膜反应不良则影响内膜对胚胎的容受性而导致助孕失败,因而,如何在 COH 时有效预测卵巢或子宫内膜反应不良情况,再进行针对性的促性腺激素干预,以获得适当卵子数目的同时避免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以往多通过监测卵泡刺激素来预测卵巢的反应性,但基础FSH 水平未能系统地反应卵巢的反应性,无法为COH 方案和起始 Gn 剂量制定提供有利的依据[1]。国内外学者均有对卵巢基质血流速度与卵巢反应性之间的关系研究进行报道,卵巢基质血流能够预测卵巢反应性[2,3],子宫动脉血流和内膜血流灌注能较好的预测内膜容受性[4,5]。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是一种扫描器官或组织内的血管分布及血流频谱的诊断技术,可用于研究生理和病理条件下卵巢周期中细微的血管变化[6]。本文旨在探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卵巢及子宫血流的临床意义,避免卵巢或子宫内膜反应不良,改善妊娠结局,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吕晓艳;杨晓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运用血清法综合诊断M蛋白的重要性及相关思考

    目的:通过对 M 蛋白阳性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 IgG、IgA、IgM 及κ、λ轻链定量测定、血清蛋白电泳(SPE)和免疫固定电泳(IFE)的结果分析,探讨其对诊断 M 蛋白的指导意义,防止误诊和漏诊,不断提高检验质量和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013年1244例 M 蛋白阳性患者的血清 IgG、IgA、IgM 及κ、λ轻链定量测定、SPE、IFE 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回顾性分析其相互关联及在诊断 M 蛋白中的重要价值。结果血清蛋白电泳中出现 M 蛋白单峰的有944例(76%);出现 M 蛋白双峰的有27例(2%);未出现 M 蛋白峰的有273例(22%)。在未出现 M 蛋白峰的273例患者中,IgA 型102例,IgG 型44例,IgM 型3例,κ游离轻链型41例,λ游离轻链型55例,IgD 型28例。M 蛋白类型:IgG型644例(51.8%);IgA 型288例(23.2%);IgM 型85例(6.8%);轻链型131例(10.5%);IgD 型69例(5.5%);双克隆型27例(2.2%)。κ游离轻链型的κ在正常范围(2.69±1.81),相比正常对照组升高无显著性差异(P >0.05),但κ/λ相比升高有极显著性差异(P <0.001),IgG、IgA、IgM、λ降低有极显著性差异(P <0.001);IgGκ、IgGλ、IgAκ、IgAλ、IgMκ、IgMλ、λ游离轻链型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 IgG、IgA、IgM 及κ、λ轻链定量测定、SPE 和 IFE 在诊断M 蛋白方面不可缺少,不能相互替代,但能相互补充,只有综合分析其结果才能给临床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作者:卢伟;李畅;王淇泓;耿红莲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心电图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结果的比较研究

    目的:研究比较心电图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结果。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86例,所有患者给予常规治疗,于患者心绞痛发作时利用12导联心电图机进行检查,记录分析心电图 ST-T 改变的情况;入院一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动脉血管病变;比较心电图与冠脉造影的诊断结果。结果①心电图检查示前壁缺血患者90例,血管病变率 LAD(86.6%)> LCX(13.4%)> LMCA(0%)、RCA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心电图检查示下壁缺血患者24例,血管病变率 RCA(62.5%)> LAD (25.0%)>LCX(12.5%)>LMCA(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③心电图检查示侧壁缺血患者33例,血管病变率 LCX(54.5%)>LAD(27.3%)>RCA(18.2%)>LMCA(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④心电图检查示心肌广泛缺血患者39例,血管病变率 LMCA(61.5%)>LAD(30.8%)>LCX(7.7%)>RCA(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电图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血管病变的定位诊断,与冠脉造影结果相符,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阮萍;陈志强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