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上海龙华地区肥胖儿童行为干预效果评价

夏国兴;钟宁;许晓萍;万荣强

关键词:肥胖, 儿童, 干预性研究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过剩导致儿童肥胖的问题日益突出.据第49届雀巢国际营养研讨会的新报道,我国4~16岁的青少年中,肥胖发生率为11.9%,男女生分别为14.8%和9.3%.儿童肥胖是导致成年后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为有效预防儿童期肥胖的发生,笔者于2001年对上海市龙华地区儿童的肥胖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其中104例肥胖儿童进行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的效果进行初步评价.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预防学生食物中毒管理途径探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外就餐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食物中毒的发生率也逐年增加.怎样搞好学校饮食卫生,预防学生食物中毒的发生,已成为当前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现结合青岛市的具体情况对预防学生食物中毒的途径进行探讨.

    作者:董淑娥;隋颖;邵茂德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高原地区小学生生活制度与学习能力调查

    目的探讨青藏高原环境下小学生生活制度方面的规律和特点,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小学生作息制度调查表>,剂量作业几何图形法,EP 203型选择反应时测量仪,分别对3个不同海拔地区小学生的作息制度、学习能力和选择反应时等项目进行测查和比较分析.结果高原地区小学生生活制度存在不合理现象,学习能力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越高,学习能力越低,特别是定向注意能力和工作准确性明显低于平原地区.且中枢神经系统易于疲劳,恢复较慢.结论应根据高原环境特点,合理安排作息制度.

    作者:陈仁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富阳市农村儿童伤害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富阳市农村儿童伤害的流行特征,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富阳市5个行政村的782名0~15岁儿童1 a内伤害发生情况.结果伤害发生率为33.89%,其中男生为42.65%,女生为23.98%.发生率居前5位的依次是跌伤(15.60%)、刀割/锐器伤(9.46%)、动物咬伤(3.71%)、碰撞伤(2.17%)、交通伤(1.28%).活动受限时间总计为562.5 d,人均0.7 d;共支出医疗费40 924.90元,人均52.33元.0~、5~、10~15岁组伤害发生率分别为46.07%、37.04%、23.99%,其中0~岁组以跌伤为主,5~岁组和10~15岁组以跌伤、刀割/锐器伤为主.结论建议在农村加强安全卫生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以预防和控制儿童伤害的发生.

    作者:李欢龙;杜利群;夏自成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不同空气污染状况对小学生健康的影响

    绍兴市空气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SO2)、总悬浮微粒物质(TSP)、降尘、氮氧化物(NOx)等.某些厂矿集中地区和交通繁忙地区,不仅存在上述污染物,还有铅尘污染的问题,这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构成了一定危害.为了解环境污染对儿童健康的影响,笔者选取不同区域的193名小学生进行体检,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曹婉娟;周晓萍;沈华清;徐昱华;谢新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邳州市高中走读生与住校生常见病患病情况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学生的营养状况已得到明显改善.高中学生作为中学生的特殊群体,分为走读生和住校生两部分,其常见病的发病情况很不平衡.为探讨两类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笔者对邳州市4所市直属中学高中学生1998~2000年的体检资料进行了分析.

    作者:温之花;尤春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上海市部分中小学生肥胖现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上海市中小学生肥胖及超重现况,探讨影响中小学生肥胖相关的因素.方法采用身高标准体重法评价肥胖及超重,对3 962名7~17岁中小学生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对510名7~13岁中小学生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并采用多分类有序反应变量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17岁中小学生超重率为8.38%(男生为9.15%,女生为7.55%),肥胖率为8.83%(男生为11.63%,女生为5.82%),肥胖及超重合计为17.21%(男生为20.78%,女生为13.37%).肥胖或超重的危险因素有父母亲肥胖、母乳喂养时间长、食欲好、进食速度快,保护因素有常吃零食、每周早餐次数.结论上海市中小学生目前肥胖及超重率较高,儿童肥胖问题应受到重视.

    作者:欧阳凤秀;吕抒弋;高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日本中小学生饮食生活状况

    直属日本科学教育部的日本体育*学校健康中心是对全日本中小学的保健、体育、营养餐等进行运营管理的机构.该机构分别于1995年和2000年在全国范围实施了以儿童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为对象的<儿童学生的饮食生活等状况调查>.1995年的第1次调查是为了了解日本中小学生饮食生活以及学校供餐相关的实际状况,把握存在问题和学生的需要动向,以期为改善今后的学校供餐提供依据.2000年的调查目的是在把握1995年以后儿童饮食生活意识、行动变化的同时,了解学校供餐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对供餐的新要求.

    作者:欧阳蔚怡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医学论文英文摘要的写作

    摘要,顾名思义,即摘取文章中要点.其作用主要是有利于快速、准确地体现文章中有关对象、方法、结果等各方面信息,其写作要求与格式因论文的类型不同而有所不同.

    作者:孙东红;王栩彬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某医学院学生学习动机与行为的调查

    目的了解医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正确指导其学习动机和行为,提高学习效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学习情况自设调查问卷.结果不同专业、性别及是否学生干部的学生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差异有显著性,自我期望成绩与学习行为相关性显著,回归效应显著.学习动机与学习行为相关性单独作用显著,多元回归对学习行为相关性无显著性.结论医学生的学习动机类型分布有新的变化,学习行为与男女个性有关,还可能与学生干部的社会角色有关.

    作者:刘欣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哈密市铁路地区1999~2001年儿童青少年水痘发病情况

    为了解哈密市铁路地区儿童青少年水痘发病情况,以便采取更有效的防治措施,特对1999~2001年哈密市铁路地区儿童青少年水痘流行情况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毕新萍;曹红波;区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广州地区高校卫生监督监测结果分析

    为了加强对高校的卫生监督监测工作,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卫生防疫站)于2001年10~11月对广州地区16所高校进行了监督监测.

    作者:倪莉红;林国桢;邓小冰;林琳;任亚琦;黄韶锦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成教与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目的探讨成教与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差异及影响因素,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及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生活事件量表(LES)、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社会支持量表(SSRS)、应付方式问卷(CSQ)进行评定和统计分析.结果普通大学生与成教大学生比较,SCL-90得分除恐怖因子外其余各项均存在显著差异,新生之间的差异尤为显著,LES各项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16PF部分项目得分存在显著差异;SSRS部分项目得分存在显著差异;CSQ各项得分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成教大学生,其原因与生活事件、人格因素、社会支持有关.

    作者:葛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湖北罗田县中小学生营养状况

    湖北省罗田县是一个山区县,为了解该县中小学生营养状况,笔者于2001年对该县中小学生进行了健康体检,并对学生营养状况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周凯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潍坊市儿童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潍坊市儿童少年伤害发生现状,探讨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以降低青少年伤害发生率.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表调查,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儿童少年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结果儿童伤害发生率为6.87%,8~15岁儿童随年龄增长伤害率有增高趋势.影响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的危险因素是年龄、性别、居住环境、离校距离、业余活动方式、父母之间的关系、安全教育等.结论潍坊市儿童少年意外伤害现状不容忽视,应针对儿童的特点采取综合措施.

    作者:于建乐;李佩贤;孙大勇;邱玉刚;夏素华;韩连堂;尹爱田;王志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意义在于,心理素质能影响大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对心理素质的研究,有助于全面认识大学生的心理特征,从而在教育中做到因材施教,预防大学生不良行为的产生,使他们的生理和智力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同时也为心理学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实践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为应用心理学拓展了一个应用范围.笔者对大学生心理素质近10 a的主要研究进行综述如下.

    作者:王渭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郑州大学2000级新生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查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和营养状况,为进行高校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大学生行为方式及食物频率问卷调查表>,对郑州大学2 118名新生的行为方式及食物频率进行调查.结果郑州大学新生存在吸烟、饮酒、缺乏体育锻炼等不良行为方式;大部分学生不能每天吃早餐,且早餐品种单调;部分学生存在喜食零食和偏食问题;学生低体重检出率为10.7%,超重检出率为13.1%.结论大学生的不良行为方式和营养状况值得重视,应在高校大力开展健康教育,以改善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提高其综合素质.

    作者:韩萍;吕全军;王玲;裴迎新;王旗;时宝庆;朱明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后勤社会化改革中高校医疗保健机构定位初探

    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的改革,必将带动高校医疗机构的服务社会化改革,针对高校医疗机构如何面对新形势,笔者提出了以下看法.

    作者:刘素珍;路矿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培训者培训中的质量控制

    在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项目的执行过程中,教师队伍的培训是项目的关键组成部分[1].在我国,培训者培训(TOT)模式也越来越多地被引入到了健康教育的工作范畴中.鉴于培训对象将是今后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骨干以及知识的再传递者(即培训者),因此,对培训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以保证培训对象的质量是很重要的.下面以联合国儿基会主办或资助的一些培训班为例,探讨应该怎样在对培训者培训中进行质量控制.

    作者:宋逸;朱广荣;马迎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洛阳工学院学生军训伤病情况及预防措施

    为更好地做好大学生军训保健工作,笔者对原洛阳工学院1997~2001年大学生军训中发生的伤病作回顾性分析.

    作者:丁锵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锦州医学院学生动物致伤分析

    目的了解学生动物咬伤的状况及其流行病学特征,以寻求有效的防范措施,控制和降低伤害的发生率.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应用自编的调查表对大学生1 707名进行动物伤害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被调查的学生中,共发生6种以上不同类型的动物咬伤,累计发生率为50.09%,前3位动物致伤分别为狗咬伤(29.41%),蜜蜂蛰伤(7.38%)和猫抓伤(5.16%).以11~15岁年龄组动物咬伤发生率高,占16.87%,16~20岁年龄组为14.18%,6~10岁组为13.30%,20岁以后动物致伤率为4.63%,1~5岁年龄组低,为1.11%.动物致伤的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结论动物致伤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喜爱玩弄豢养的动物.所以,应加强学生的安全卫生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作者:卢智泉;杨惠君;张国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