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少霞;赵丽娟;杨建芳;杨辉;李晓茹;韩银枫;谭凤珠
骨质疏松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运动被认为是增加骨密度和预防老年时期骨质疏松的较好方法,尤其是青少年时期即开始运动[1,2].但何种运动类型、强度、频率、持续时间等能有效地增加骨密度,目前尚不清楚[3].研究发现不同的运动项目对身体各部位的骨密度有不同的影响[4].为了解跑步运动对男性青少年骨密度和骨矿含量的影响,笔者进行了本次调查研究.
作者:周波;王晓红;王松涛;徐超;韩中凝;刘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为了掌握青少年体格发育和常见病发生发展规律,进一步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笔者于2001年对合肥地区22所中专学校的新生进行了健康体检,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周孟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公安院校学生军体课目多,动作难度大,训练强度高,学生容易出现急性运动损伤,尤其是踝、腕关节扭伤.近年来,笔者针对公安院校卫生保健工作的特点,自制中药药膏治疗急性运动损伤45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传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口腔疾病是危害健康的严重问题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将龋齿列为需重点防治的第3位疾病.口腔疾病的发生与口腔保健知识及卫生行为密切相关,所以开展口腔保健知识教育,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对预防和控制口腔疾病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中学生口腔保健知识知晓情况及卫生行为形成现状,评价教育效果,为今后开展中学生口腔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02年4~5月对濮阳市294名中学生进行了教育前后有关口腔卫生保健的知识与行为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爱婷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龋病的相关因素,为预防儿童龋病提供依据.方法对石家庄铁路幼儿园3~6岁儿童945名进行口腔检查,并对其父母进行问卷调查,用SAS 8.0 软件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龋病患病率为49.8%,男童与女童差异无显著性(χ2=1.601 8,P>0.05).儿童龋患率、龋均、患者龋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大(χ2=19.430 7,P<0.000 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病与刷牙坚持情况(P=0.007 2)、喝饮料情况(P=0.001 2)、吃甜食(P=0.003 4)等有关.结论应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龋病的发生.
作者:崔金玲;丁树荣;何朝霞;李玮;余祥恩;王亚强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大学生的人格、应激、生活事件、心理症状对自杀意念的影响,为开展自杀意念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应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防御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CL-90症状自评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自杀态度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对山西省普通高校一~三年级4 882名本、专科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并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在高度负性生活事件中可产生自杀意念;心理健康且没有负性生活事件诱发的大学生不会产生自杀意念.心理症状严重且有精神质的大学生即使没有负性生活事件的诱发,也可产生自杀意念.结论心理症状、精神质是产生自杀意念的主要因素,而负性生活事件是自杀意念的诱发因素,但不起主要作用.
作者:高宏生;曲成毅;苗茂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直属日本科学教育部的日本体育*学校健康中心是对全日本中小学的保健、体育、营养餐等进行运营管理的机构.该机构分别于1995年和2000年在全国范围实施了以儿童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为对象的<儿童学生的饮食生活等状况调查>.1995年的第1次调查是为了了解日本中小学生饮食生活以及学校供餐相关的实际状况,把握存在问题和学生的需要动向,以期为改善今后的学校供餐提供依据.2000年的调查目的是在把握1995年以后儿童饮食生活意识、行动变化的同时,了解学校供餐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对供餐的新要求.
作者:欧阳蔚怡 刊期: 2003年第04期
2002年5月3日~7月20日,某市(县级)发生一起中小学校学生猩红热爆发,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戚开克;王冬生;王德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为探索各种内外因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检验和评价各种保健措施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实际效果,笔者对东台市1980年和2000年学生生长发育监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
作者:吴康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南京市中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水平,为开展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514名高中一年级学生进行了艾滋病知识和对待HIV感染者态度的问卷调查.结果大众传播媒介是学生获得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73.0%);正确回答血液、性、母婴传播途径的学生比率分别为90.6%、73.6%和55.4%;51.3%的学生知道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HIV);35.2%知道共用牙刷、剃须刀会传播HIV;36.2%知道感染HIV的人都有传染性.结论学生有一定的艾滋病相关知识,但仍需要学校提供系统全面的艾滋病健康教育.
作者:萧黎;王玉邦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离异家庭青少年个性持征和不良心理的影响,以便采取措施改善其不良心理和个性.方法以来自2所中学和心理门诊的60例离异家庭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其中30名作为干预对象,其他为对照组,干预组的SCL-90抑郁分、EPQ情绪稳定分高于对照组(P<0.01);在人口学指标、亲子关系、父母养育方式、离异时间等方面,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学校联合,对干预组进行为期12~18个月的个体心理治疗和亲子关系、养育方式的干预.干预结束后,复测上述指标.结果干预组的人格特征中神经质分(N)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而精神质(P)和内外倾向(E)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SCL-90总分及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心理治疗和养育方式、亲子关系的综合干预,有助于改善研究对象的不良个性和心理问题.
作者:周敏娟;姚立旗;王蕾敏;王韵芬;姚瑶;徐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传染病是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疾病,为了解学生传染病发病的规律,探讨管理经验,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现将2000~2001年度哈尔滨市太平区中小学生传染病发病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李秀芝;刘凤云;刘秀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富阳市农村儿童伤害的流行特征,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富阳市5个行政村的782名0~15岁儿童1 a内伤害发生情况.结果伤害发生率为33.89%,其中男生为42.65%,女生为23.98%.发生率居前5位的依次是跌伤(15.60%)、刀割/锐器伤(9.46%)、动物咬伤(3.71%)、碰撞伤(2.17%)、交通伤(1.28%).活动受限时间总计为562.5 d,人均0.7 d;共支出医疗费40 924.90元,人均52.33元.0~、5~、10~15岁组伤害发生率分别为46.07%、37.04%、23.99%,其中0~岁组以跌伤为主,5~岁组和10~15岁组以跌伤、刀割/锐器伤为主.结论建议在农村加强安全卫生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以预防和控制儿童伤害的发生.
作者:李欢龙;杜利群;夏自成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为制定伤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2年3月对银川市5所中小学2 574名学生进行伤害调查和危险因素分析,并从中抽取218名伤害儿童,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对其进行儿童性格调查,并与对照儿童对比.结果伤害的发生率为63.5%,前5位伤害依次为跌伤(40.7%)、碰伤(21.0%)、刀刺伤(20.9%)、骨头卡喉(19.4%)、烫伤(17.4%).发生2次以上伤害的占42.96%,男生伤害发生率为66.98%,高于女生伤害发生率(60.03%).结论应针对伤害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中小学生伤害的发生.
作者:赵海萍;尚玉秀;俞维;勉丽娜;陶秀娟;靳勇涛;高占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学生动物咬伤的状况及其流行病学特征,以寻求有效的防范措施,控制和降低伤害的发生率.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应用自编的调查表对大学生1 707名进行动物伤害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被调查的学生中,共发生6种以上不同类型的动物咬伤,累计发生率为50.09%,前3位动物致伤分别为狗咬伤(29.41%),蜜蜂蛰伤(7.38%)和猫抓伤(5.16%).以11~15岁年龄组动物咬伤发生率高,占16.87%,16~20岁年龄组为14.18%,6~10岁组为13.30%,20岁以后动物致伤率为4.63%,1~5岁年龄组低,为1.11%.动物致伤的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结论动物致伤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喜爱玩弄豢养的动物.所以,应加强学生的安全卫生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作者:卢智泉;杨惠君;张国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了解高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为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不记名问卷调查方式,对北京、阜新4所中学的2 062名高一、高二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57.5%的学生知道艾滋病病毒可通过男性与男性之间的性接触传播,52.9%的学生知道正确使用避孕套可降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性;有关预防艾滋病和性传播疾病(AIDS/STD)知识,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学生的预防艾滋病知识和性健康知识主要来自大众传媒;有82.9%的学生想了解预防AIDS基本知识;46.6%的学生同意与感染HIV的人继续做朋友;有3.6%的学生报告曾有过性交行为.结论学校预防AIDS健康教育工作应该得到加强,在教育中应注意培训学生正确的性道德观念,培养学生不歧视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
作者:陈晶琦;李祥虹;王兴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大学生青春期性困惑的流行病学分布,为是否在高校中进行性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抽取南京市4所高校4 04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青春期性困惑报告率为39.94%,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学生报告率不同,且不随年级的升高而改变.结论青春期性困惑依然是困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之一.
作者:杨雪花;戴梅竞;何家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小学生体力活动模式,为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他们积极参加体力活动、制定相关政策和健康目标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北京市城区4所小学四~六年小学生453名,采用问卷调查和Caltrac体力活动测量仪收集其上周参加体力活动的情况.结果男女生经常参加的业余活动依次为上下楼梯、劳动、步行、跑步等,男女生平均每天参加业余体力活动的时间分别为1.30、1.11 h,每天业余体力活动消耗的能量分别为27.89、23.65 kJ/kg,每天总体力活动消耗的能量分别为42.17、35.53 kJ/kg,每天静坐时间分别为2.00、1.79 h,男女生各评价指标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男女生经常参加的活动类型大致相同,活动水平接近.
作者:马冠生;刘爱玲;李艳平;屈红梅;杨华;胡小琪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声音嘶哑是慢性喉炎的主要症状.教师因职业关系,往往用声过度,又得不到休息,长此可导致声带病变,如声带充血、水肿、麻痹、闭合不良、肥厚、小结、息肉等.笔者采用中药辨证治疗该病的同时,重用补气药物,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梁巧瑾;吕建刚;刘建国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为了解地处广西边境山区大新县中小学学生生长发育水平及营养状况,笔者于2001年9~10月份对大新县县城4所中小学校学生5 289名,进行了体质健康状况检查,并对学生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进行评价.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廖达升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