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斌;白亚娜;屈燕;赵迟;裴鸿波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膳食模式的变化使儿童营养过剩和单纯性肥胖发病率逐年增高.小儿时期肥胖是成人肥胖症、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的前驱症[1],肥胖所致的慢性疾病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为探讨咸宁市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及其影响因素,以便提出早期预防措施,笔者于2001年10~12月随机抽取咸宁市区12所幼儿园2~6岁的幼儿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蒋汝刚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龈炎是儿童和青少年的常见病之一,多由局部刺激因素造成,如果不及时治疗,会逐渐发展为牙周炎,危害很大.为了解宁夏中小学生龈炎的发病情况及口腔卫生状况与龈炎的关系,我们对8 551名中小学生进行了龈炎发病情况的调查,现将资料整理分析如下.
作者:张敬;马敏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为了解包头市中小学校卫生状况,保障学生健康,笔者于2001年10月~2002年4月对包头市区60所中小学校的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徐能义;李香兰;赵金龙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描述合肥市大学生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病率,探讨心理社会因素与FD的关系.方法对合肥市2所大学576名一~三年级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临床诊断.选取FD病人44名,同时选取同班级、性别比例相同的44人为对照,评定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和特质焦虑等心理社会因素.结果 FD患病率为7.6%,经济状况、生活习惯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生活事件应激程度、应对方式评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负性社会经历和特质焦虑评分病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FD在大学生中十分常见,负性社会经历和特质焦虑与FD呈统计学关联.
作者:吴正祥;王巧民;张明黎;张开光;郑邦海;殷保书;梁立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对大学男生膳食营养的影响,为改善男大学生的膳食营养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整群抽取某大学男生198人,进行营养健康教育.在教育前后分别进行5 d的膳食调查,了解其营养素摄取情况.结果膳食营养健康教育明显提高了男生膳食中动物性食物的摄入比例,提高了各种营养素的摄取量.蛋白质、磷、铁、维生素A的摄取量占推荐量的百分比分别从教育前的94%,213%,227%,135%提高到教育后的114%,230%,360%,226%,钙、维生素B2和维生素C的摄入量占推荐量的百分比分别从教育前的54%,71%,69%提高到教育后的79%,93%,74%.结论营养健康教育是一种简单易行,又切实有效地改善男大学生膳食营养的方法.
作者:王南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杭州市儿童气质类型分布及特点,从而做到在抚养和教育中因材施教.方法采用<3~7岁儿童气质量表>家长评定问卷(PTQ),对杭州市6所幼儿园549例3~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儿童中,难养型占11.29%,易养型占8.01%,启动缓慢型占6.38%,中间偏难养型占17.85%,中间偏易养型占56.47%.不同年龄儿童气质类型分布差异有显著性,其中难养型比例随年龄增加而增高,启动缓慢型随年龄增加而降低.不同性别、地区、入托形式儿童气质类型分布差异无显著性,不同气质类型儿童智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学龄前儿童气质类型分布有年龄差异,重视学龄前儿童教育有利于儿童的心理发育.
作者:徐韦;陈灵;朱云霞;沈剑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营养性贫血是儿童的常见病,其中主要是缺铁性贫血.为了解包头市郊区儿童膳食铁营养状况与贫血的关系,我们于2000年5月对包头市郊区7岁儿童进行了贫血抽查和膳食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许秀举;李美仙;关明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了解中学生吸烟情况及相关卫生知识,探讨相应干预对策.方法采取横断面抽样调查方法对河南省豫北4市3 872名在校中学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吸烟率为19.86%(男生吸烟率为36.98%,女生吸烟率为2.39%),中学生吸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吸烟男生中,首次吸烟年龄在12岁以下的占36.00%.中学生吸烟成因复杂,有着诸多的影响因素.结论学生控烟应从家庭、学校、社会、生理与心理等因素研究分析,采取综合的干预对策.
作者:王爱婷;谢为民;朱运泽;高郑奎;李少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本病传染性强,易爆发流行,特别容易在学校中引起大范围的流行,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因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笔者运用中药预防流感得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华明;龙新华;司马康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我国是乙肝病毒(HBV)感染率较高的地区,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检出率达9.75%[1].大多数慢性无症状HBV感染存在不同程度的肝脏病理改变,其中一部分在成年人的某个时期可发生亚临床肝炎或临床显性肝炎,而且与肝硬化、肝癌有关[2].因此,预防青少年HBV感染,对降低成人乙型肝炎发病率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北京市高中毕业生HBV流行趋势和特点,为制定预防对策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北京市1999~2002年连续4 a高考学生的HBsAg检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何彦海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近年来,为适应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各高校相继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这对于帮助大学生缓解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从实践来看,由于我国高校特别是理工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加之受多方因素的影响,致使理工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还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盛鹏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早餐是每天的第1餐,既要补充夜间的能量和营养消耗,又要满足上午学习活动的能量和营养素需要.是否吃早餐与早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体发育和学习效果.笔者对甘肃省金昌市中小学生吃早餐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金昌市中学生不吃早餐的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为研究营养早餐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我们于2001年4~6月对金昌市某中学学生进行了营养早餐的干预.
作者:张渊;郑星虎;栾春湘;杨攀荣;许春梅;郝春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2001年10月,朝阳市某中学的学生食堂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经调查系由病源性大肠埃希菌及福氏志贺菌引起.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郭向梅;孟冬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教学和科研质量的提高,关系到院校的发展.有研究发现,地方院校有心理问题的教师约占30%[1].为了解军队院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SCL-90),对军队院校教师进行了测试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杨国愉;冯正直;蒋静;田恒轩;汪涛;廖雅琴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与智商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之间的关系,为诊治儿童智商和ADH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DSM-IV诊断标准确定ADHD病例60名,按年龄、性别1∶1匹配正常对照组儿童,应用听觉oddball模式诱发事件相关电位(ERP),采用韦克斯勒学龄儿童智力量表中国修订本(WISC-CR)法进行智能测定,应用SAS统计软件对2组儿童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ADHD组事件相关电位计数正确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P2、N2、P3潜伏期显著延长;N1P2峰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2次记录P3波重复性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智商,包括总智商(FIQ)、言语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P2、N2、P3潜伏期与FIQ、PIQ呈显著负相关;N1P2峰峰值与FIQ、VIQ呈显著正相关.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PIQ、VIQ对ADHD的直接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且N1P2峰峰值与VIQ之间明确地有着交互作用.结论支持ADHD是由于额前区执行功能不成熟的病因学说.
作者:王改青;王慧聪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龋齿是中小学生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严重影响儿童青少年的身体发育.为全面了解哈密市城乡中小学生乳、恒牙患龋情况,以便更好地开展学生口腔保健工作,笔者于2001年对哈密市中小学生进行了龋患情况调查,结果如下.
作者:帅志红;王剑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为了解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身高、体重的增长是否影响其营养状况的变化,笔者对锦州铁路6所小学同一年级的学生6 a营养状况变化情况进行了追踪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静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课间餐对学生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的影响,为今后在中小学校全面配备课间餐提供依据.方法测量北海市在校正常食用课间餐的400名高中生和426名初中生3年中身高、体重、胸围、身高标准体重指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课间餐不但可以促进学生正常的生长发育,还对降低学生营养不良发病率有很大的作用(P<0.05).结论今后应在中小学校中提倡开展课间餐,并加强对学生及家长进行营养知识宣教.
作者:裴文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对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的影响,以便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制定和发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方法 2000年4~5月对北京2所普通高校273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自填式、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有38.8%的学生曾收到过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收到过处方组的学生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和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不歧视态度得分均明显高于未收到处方组;但对待婚前性交行为态度得分,收到处方组与没有收到处方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向大学生发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是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一种可行的、有效的方式,应该在大学和中学推广这一方法.
作者:陈晶琦;张芯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建筑类高校师生防治艾滋病知识(K)、态度(A)、行为(P)现状,为针对性地做好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2所建筑业大学2 494名在校学生、388名教师和120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建筑专业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防治艾滋病知识和较为正确的态度,但KAP总体水平显著低于大学教师和医务人员.大学生主动关注、学习艾滋病防治知识者不足1/3,且相当一部分人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行为尚末形成.结论建筑业大学生目前防治艾滋病的KAP总体上仍处于较低水平,仍然是目前艾滋病预防的重点人群之一,预防重点是健康行为的形成与培养.
作者:段信美 刊期: 200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