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吉林大学学生结核病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赵清秀;魏国志;魏建华;张丽荣;安洋;包佐利

关键词:结核病, 学生, 因素分析, 统计学
摘要:结核病在我国是常见的传染病之一.结核病的发病与传播是影响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结核病的发病都出现了上升趋势.为了解高校学生结核病的发病情况,以便为防制结核病在高校人群中的传播,我们对吉林大学2000~2002年大学生结核病发病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报道如下.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自制枯黛散治疗口腔溃疡260例疗效观察

    口腔溃疡是口腔科常见病之一.据报道,在一般人群中发生率高达25%以上,其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免疫功能紊乱,消化、内分泌系统疾病以及精神紧张等多种因素有关,临床上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魏国利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广西壮族中专学生龋病和牙周疾病调查

    口腔疾病特别是龋病和牙周疾病是学生常见病、多发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第3种非传染性疾病,呼吁各国进行重点防治.

    作者:方志欣;周嫣;陈世稳;黄敏方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上海市部分学生家长营养知识水平与其子女营养状况的关系

    目的了解学生家长对饮食营养知识的知晓情况,分析其掌握程度与家庭膳食安排及其子女营养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967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查阅学生当年度体检资料,对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膳食营养及其与相关疾病关系的知识、学生家庭膳食情况及其营养状况、学生家长营养知识的来源等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20%~90%学生家长对食品营养知识、膳食安排知识、营养与相关疾病的关系有一定了解.学生家长营养知识知晓程度对学生家庭膳食安排以及对学生的营养状况有影响.结论加强各种途径营养与膳食知识的宣传,消除贫困,是改善学生营养状况的基础.

    作者:桂新池;居康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学校食堂卫生管理中HACCP系统的应用

    近年来青海省大、中专学校出现的突发性事件中,卫生事件特别是食物中毒事件占有一定的比例.学校是青少年人群集中学习和活动的场所,搞好学校的食品卫生管理工作,对预防校内食物中毒,保障学生身体健康,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有重要现实意义.笔者结合几年来学校食堂现场卫生监督实践,就HACCP(危害因素分析及关键环节控制点)系统在学校食堂卫生管理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体会.

    作者:周浩武;曹玉洁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玉门油田1996~2000年中小学生营养状况

    营养状况是评价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为了解玉门油田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及其变化规律,并为今后防治学生营养不正常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96~2000年连续5 a对玉门油田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进行了监测,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高俊欣;丁保卿;徐万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医学研究和论文写作中常见统计学问题

    判断医学研究可信性的基本条件是:课题设计、方法学和数据处理的科学性,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均与统计学有关.统计学设计的3项要素为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和实验效应,须严格遵循对照、随机和重复的原则.

    作者:王立龙;张承业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银川市2001年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分析

    为了解银川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笔者结合每年1次的学生健康检查,对银川市2001年在校学生的营养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作者:安永东;田华;郭志清;董兰萍;周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合肥市高校体育教师256名的心理健康状况

    为了解高校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笔者于2002年5月对合肥市256名高校体育教师进行了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张小田;吴滨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建始县中小学生营养状况

    目的了解建始县中小学生现时营养状况,为防治学生营养不正常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身高标准体重法,对2002年建始县7~18岁学生7 926名进行营养状况评价.结果建始县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率为19.64%,营养过剩率为13.17%(其中超重率为8.29%,肥胖率为4.88%).营养不良率显著低于1995年全国中小学生平均水平,而肥胖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营养不良率女生显著高于男生,中学生高于小学生;肥胖率男生显著高于女生,中学生低于小学生.结论建始县中小学生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问题并存,青春期营养干预工作的开展势在必行.

    作者:李华兵;吴凌云;肖书娥;叶敏;向文涛;胡锡荣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单纯性肥胖儿童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肥胖儿童也日渐增多,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肥胖是由于营养过剩、缺乏运动及遗传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身体中脂肪的过度堆积.为探讨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影响,笔者对150例肥胖儿童和181例对照样本,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沈红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洛阳市3~6岁儿童膳食营养与发育水平

    目的了解洛阳市3~6岁儿童膳食营养与发育水平,为开展相关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洛阳市2 435名3~6岁儿童膳食营养状况与发育水平进行调查,应用营养分析软件(CDGSS)进行膳食营养分析.结果膳食营养达到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营养要求,但钙、锌和维生素B1、维生素A不足,仅占<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的38.73%,58.78%和64.77%,59.18%.身高、体重平均值与NCHS/WHO标准比较,略低于WHO水平.儿童年龄别身高的z分为-0.23,年龄别体重的z分为-0.21,身高别体重的z分为-0.07.儿童发育迟缓率为9.3%,消瘦率为6.1%,体重不足率为5.7%.结论洛阳市儿童营养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仍存在微量营养素缺乏的问题,且生长发育不良儿童仍占一定比例.

    作者:王萍;尚学兰;潘新娟;吕姝焱;胡庆成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洪灾区7~15岁儿童的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了解洪灾区7~15岁儿童行为问题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便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的父母和教师问卷对洪灾区7~15岁儿童的行为问题进行评定.结果洪灾区7~15岁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9.7%(父母问卷)和11.0%(教师问卷),男生以违纪行为(A行为)为主,而女生则以神经症性行为(N行为)为主.结论其主要的影响因素为性别、班主任批评、感到学习负担重、有亲人在洪灾中受了重伤、洪灾中未能与家人住在一起、曾经被洪水围困等待救援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儿童行为问题在我国洪灾区儿童中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应采取针对性的防制措施.

    作者:刘爱忠;谭红专;周价;李硕颀;杨土保;孙振球;王洁如;汤学民;向林保;张修民;赵征良;李麟琳;汤森林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中学健康课导入语的设计

    健康教育课的一个精彩开讲,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求知欲.开讲如果索然无味,缺乏新意,学生的兴趣难以提起,会直接影响到整节课的教学步骤和教学任务的完成.所以每一位健康课教师都应重视课堂教学的导人.

    作者:毛亚利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中小学生焦虑情绪及其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目的从心理和生理2个层面探讨焦虑情绪对中小学生健康状况的影响,为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MHT)对中小学生424名进行测验,由所得标准分推断中小学生的焦虑水平.同时将患有某些常见病、多发病的学生与受测总体进行焦虑水平比较,并检验其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中小学生高度焦虑者占2.4%,在各个不同侧面存在焦虑倾向者占14.6%;但各年级学生间低焦虑比例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肥胖、贫血、营养不良的学生,患有月经不调或痛经的女生,全量表总均分显著高于受测总体均分.结论中小学生中高度焦虑者或在不同侧面存在焦虑倾向者比例较高,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与焦虑情绪之间存在一定的统计学关联.

    作者:林慰慈;袁传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本溪市小学食堂卫生监督结果分析

    学生属于特殊群体,是多种传染性疾病的易感人群和集体食物中毒的多发人群,小学生更是如此.为了解本溪市小学食堂的卫生状况,笔者于2002年9月进行了专项监督检查,现将监督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长宏;张大伟;韩冬梅;柏华;周影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营养教育改善学龄儿童饮奶行为的效果观察

    目的评价营养教育改善学龄儿童饮奶行为的效果,为改善学龄儿童饮奶行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唐山市1所小学二~五年级学生716名,先后进行2个月的单纯学校营养教育和家长的营养教育;采用问卷和营养调查,分析营养教育后学生和家长营养知识、饮奶行为和钙营养状况的变化.结果学生接受学校营养教育后,奶类与钙营养健康知识的答对率均达80%以上,主动饮奶率和钙营养状况均比教育前显著提高;家长营养教育2个月后,学生饮奶量、感觉不适率等饮奶行为比单纯学校教育改善更为明显.结论学校营养教育结合家长的参与是改善学龄儿童饮奶行为的有效途径.

    作者:唐咏梅;关维俊;宁鸿珍;周瑞华;闫红;徐应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宁波二中学生1990~2001年视力变化状况分析

    为了观察中学生近视的发生、发展规律,以便为学校开展防近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宁波市第二中学从1990年开始连续12 a对在校学生进行了视力监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吴琪飞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河北师范大学新生乙肝病毒感染情况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区,HBsAg检出率平均为6%~12%.乙肝很容易转为慢性,且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为保证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河北师范大学将HBsAg和谷丙氨酸转氨酶(ALT)作为入学新生体格检查的常规项目.现将该校连续7 a对入学新生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肝功能检测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周秀芹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发展趋势分析

    目的进一步探讨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的发展规律,为制定儿童青少年超重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1985年和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研究资料,计算超重检出率并以1985年数据为基数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结果2000年中国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检出率比1985年明显上升,男、女性上升幅度分别为293.16%~564.08%和159.06%~406.02%,男性上升幅度大于女性.根据1995~2000年儿童青少年超重的增长率预测,2010年我国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检出率男性将达到25.72%,女性将达到13.99%.结论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检出率较发达国家增长快,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这一趋势.

    作者:谭琪;徐勇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甘肃省7~22岁汉族学生肥胖检出情况

    营养过剩或不均衡所导致的肥胖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肥胖的发生除有明显的遗传因素外,营养过剩或营养不均衡是肥胖的主要原因.笔者对甘肃省2000年汉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的肥胖检出情况进行了分析,以便为开展学生肥胖预防工作提供依据.

    作者:汪淑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