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志胜
高中女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她们在体育课中常常处于被动的位置.升学带来的过重课业负担,使她们的心理压力日愈增大,担心体育运动会使本来就疲惫的身心更加疲惫,从而对学业成绩产生负面影响.为此,她们对体育课普遍怀有畏惧心理.本文试从分析心理成因入手,探索对高中女生进行心理引导和实施科学锻炼的对策.
作者:凌玲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肺活量是了解肺功能发育程度的重要生理指标,随着青少年人体的形态发育,相应的肺功能也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因年龄、性别的不同而呈现明显的特点与规律.1995年6月,由天津市高教局组队对天津市大学生进行了体质现状调研.本文就天津市大学生身体形态与肺活量的现状和特点加以分析,并与1985年相应指标[1]进行比较.
作者:梁军军;鞠中红;张菊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分析青少年血压水平,了解血压与生长发育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2 847名在校的7~15岁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血压平均值随年龄、体重、身高的增加而增长,收缩压平均每岁增加0.29 kPa,舒张压增加0.23 kPa,BMI≥24组血压均值高于BMI<24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舒张压与年龄、身高、体重、腰围呈正相关,与臀围呈负相关;收缩压与年龄、身高、体重呈正相关,与臀围呈负相关.结论预防高血压应从儿童期开始,控制超重和肥胖是预防高血压的重要因素.
作者:王昌举;王安绪;陈庚军;张钦拴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了解饲料营养素配比与限食对大鼠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用低脂低蛋白(A组)、正常(B组)、高脂高蛋白(C组)限食喂养3组幼鼠各4周,观察幼鼠体重增重、食物功效比(FER)及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在不同营养素配比饲料喂养下,雄性幼鼠A组前2周中体重增重与B、C组的差异有显著意义,后2周则赶上B、C组;在A、C组限食喂养量后,雄鼠反应强烈,雌鼠体重增重量逐渐下降,直至出现负增长.不同营养素配比的饲料无论足量或限量喂养,A、C组的FER均低于B组.雌、雄大鼠A组的血红蛋白值始终低于B、C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体重增长与总热能摄入量有关;营养素的合理配比可提高食物的利用率;蛋白质与脂类的含量在血红蛋白合成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柯雪琴;范雪瑾;杨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化州市农村中学生膳食结构,探索既能改善学生膳食营养,又适合农村学生及家长经济能力的食谱和食堂管理途径.方法用查帐法对广东省1所990名学生的农村初中进行全日在校用餐学生膳食调查.结果学生周间平均每人每日热能、铁、维生素B2、维生素C摄入量均大于供给量,蛋白质、尼克酸接近供给量,视黄醇当量大于供给量的2/3,钙、维生素B1接近或达到供给量的1/2.结论该校中学生膳食营养摄入量相对合理.提示加强学校食堂的经营管理,可有效地降低学生伙食费,改善学生膳食营养状况.
作者:陈权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广东省青少年乳糖酶缺乏和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状况.方法采用不同剂量乳糖进行氢呼气试验.按广东省地理分布,选择广州、珠海、佛山、韶关等4个城市的7~18岁健康中小学生1 100名,摄入25 g乳糖后氢呼气试验阳性(乳糖酶缺乏)的811人中,随机选取乳糖酶缺乏的青少年进行牛奶氢呼气试验.结果随着乳糖摄入量的减少(25 g、12.5g、6.25g),乳糖酶缺乏的检出率均大幅度下降,分别为73.7%、19.7%、7.2%;乳糖不耐受的检出率亦有随着乳糖摄入量的减少而降低的趋势,检出率分别为32.9%、4.3%、2.1%.结论广东省青少年乳糖耐受量为6.25 g,每次饮用奶125 ml,92.8%的饮用者可以消化吸收,不致于出现不耐受症状.
作者:聂少萍;徐浩锋;黄伟雄;梁带娣;杨继红;张锦秀;王雅静;李海康;张立峰;彭国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龋齿是影响广大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常见病之一,它不仅在口腔局部形成病灶,而且还可引起牙髓炎、根尖周炎、牙槽脓肿、颌骨骨髓炎等继发病.为了解南昌市学生龋齿患病情况,笔者于2000年10月进行了此项调查.
作者:蒋玉兰;敖鑫如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为了解克拉玛依市汉族、维族学生错牙合畸形的患病情况,为错牙合畸形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笔者对克拉玛依市汉族、维吾尔族青少年2 320名进行了调查分析.
作者:黄爱萍;杨新强;张留民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儿童少年心理社会发展是机体遗传、气质和健康状况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家庭是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家庭和亲子关系对儿童早期的心理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1].父母教养对子女心理发育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3].本研究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测查了128例济南市初中学生及108例农村初中学生,目的在于探讨城乡父母养育方式的异同点及对不同性别子女养育方式的差别.
作者:王莉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合理的校舍建筑良好的学习环境,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为了解学校教室卫生状况,我们于2000年对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小学校的教室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冯爱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了解锦州地区小学生及家长营养知识和饮食习惯的现状,提出干预对策.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锦州市1所城市小学及1所县城小学四~六年级学生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小学生问卷中,含钙、维生素C、蛋白质较多食品及甜食过多对人体有害4个问题回答的正确率分别为74.8%、78.0%、77.8%和87.0%,其余均低于53.0%.小学生经常喝饮料的占22.2%,经常吃零食的占18.8%,49.7%的小学生有边吃饭边看电视的习惯.有16.2%的小学生家长喜欢吃零食,24.4%的家长喜欢吃较咸的菜肴,25.0%的家里从来不吃粗粮.结论在营养知识和饮食习惯方面,需要对小学生及家长进行干预,让他们获得更多的营养知识,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
作者:柳晓琳;程晓萍;许群 刊期: 2002年第02期
通过较大样本人群的B型超声波检查,以了解儿童肝脏疾病的检出率,为超声检查和临床工作提供资料,笔者进行了本研究.
作者:夏国园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来自农村的中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农村师范生516名,城镇师范生336名进行测试和比较分析.结果中师农村学生10个因子中有7个因子分值高于全国常模(P<0.05),中师农村学生与城镇学生相比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7个因子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四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另外3个年级.中师农村男女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除恐怖因子外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对影响中师农村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些主要的、可控的因素,建立学校、社会、家庭立体化的教育网络.
作者:陈大超;张丽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血吸虫病流行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3个省、市、自治区,血吸虫防治(简称血防)健康教育是世界银行贷款血吸虫病控制项目中重要防治策略之一.自1994年双闸街道(仍为农村)发生7例小学生血吸虫病急性感染以来,我们在南京市雨花台区双闸街道中心小学实施了5年血防健康教育试点,并于1998年底对试点工作进行了总结,现将干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川;陈新;叶爱龙;董云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大学生维生素C营养水平与尿无机盐排出量的关系.方法随机抽样调查105名大学生,口服500 mg维生素C后,收集4 h尿液,测定尿中还原型维生素C,尿锌、铜、铁及钾、钠、钙和尿肌酐排出量.用t检验作统计分析.结果与维生素C营养水平不足组相比较,正常组与充足组的大学生其尿锌与尿钙排出量显著减少.结论大学生VitC营养水平可能影响尿中锌与钙的排泄.
作者:贾文英;马彦民;田玉慧;丁宇;艾淑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各种类型的高中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利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福州市抽取356名高中生为调查对象,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综合测查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当前高中生只有2%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障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习焦虑;其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水平在学校类型、年级及性别上差异均存在显著性,好校普高学生、高一学生及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更令人担忧.问题性质主要是学习性、情境性和发展性的问题.结论应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作者:连榕;孟迎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学校不仅是学生生活学习的场所,也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特殊环境.为了解成都市教室卫生状况,我们于2000年对12所中学教室卫生进行监测.现将监测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才明;张涛;尹卉;程慧利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毒品防范教育对高中毕业生毒品防范知识、态度的影响.方法以某大城市主城区7所中学高三毕业生为研究对象,由经过培训的健康教育教师对学生进行毒品防范教育,于教育前后对学生进行有关毒品防范知识和态度方面的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教育后学生有关毒品的基本知识平均得分由教育前的5.26分提高到9.78分,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教育后学生对毒品及相关问题的正向态度率均显著高于教育前.同伴教育、宣传展览、文字教育是学生希望获得毒品防范知识的方式.结论在高中毕业生中开展防范毒品的健康教育不但必要而且可行和有效,对增加学生防范毒品的基本知识,树立拒绝毒品的正确态度都有积极的影响.
作者:杨励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为了解某卫校学生疥疮及手足癣患病情况,进一步探讨防治措施,笔者结合病原微生物教学实际,连续3年对该校学生疥疮及手足癣患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天群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根据<全国体质状况调查研究实施方案>的要求,我们于1995年和2000年分别对达州市4所中小学校学生开展了贫血状况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常虹;王维;吴晓莉;薛镧 刊期: 200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