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冠生;翟凤英;高树军;葛可佑
近几年来国家对学校卫生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各校卫生工作得到有力的支持,大中小学对学生实行定期健康检查,并建立体质健康档案,还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使得我国儿童少年从幼年到大学各学龄段,各生长发育期都能定期进行健康监测.
作者:金培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为了解汕头市中小学生饮水卫生状况,我们对不同类型的学校进行了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王普生;姜广胜;吴伟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了解中学生危害健康行为的流行特征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现场问卷调查方式.整群抽取合肥地区2所中学的1 902名高中学生进行近1年内危害健康行为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结果危害健康行为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伤害行为中,以骑车带人(61.7%)、去非游泳区游泳(17.7%)和认真考虑过自杀(17.1%)行为的发生率较高;不良生活方式中,吸烟率和饮酒率分别高达 52.3%和84.2%;59.0%的学生报告缺乏体育锻炼;5.7%的学生报告有不恰当控制体重行为.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中学生危害健康行为的发生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尤其与中学生抑郁情绪有关.结论应联合学校、家庭、社会,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中学生健康教育,提高其心理素质,以防止或降低中学生危害健康行为的发生.
作者:苏虹;程慧;张秀军;朱越友;王敏;王计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学前儿童行为问题的构成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调查某市5所幼儿园4~6岁儿童594名,同时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以行为各因子超出相应因子98百分位数判为有行为问题.结果行为问题检出率为 14.31%.男女差异无显著性.单因素分析发现,对学前儿童行为问题有影响的因素有孕初期父亲饮酒、父亲职业、儿童躯体疾病、母亲怀孕年龄、父母婚姻状况、教育方式不良、新生儿状况、母亲孕期服药以及父亲文化程度.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母孕初期父亲饮酒、教育方式不良以及儿童躯体疾病是学前儿童行为问题危险因素,父亲文化程度及其年龄则是保护因素.结论学前儿童行为问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作者:姚彬 刊期: 2002年第04期
2000年玉林师范学院(前身是玉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按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的要求和规定,对该校大学生进行了体质与健康检测.本文以这次体质健康调查研究资料为依据,与1991年体质与健康研究资料对比,对玉林师范学院大学生10年来体质健康状况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评价,为进一步提高21世纪的大学生体质水平,以及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张永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了解高校教师的生活质量,探讨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在贵阳市3所高校,选取255名在职高校教师,运用SF-36量表,进行自评,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分析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结果该群体总体综合得分为580.86;8个维度中低得分是总体健康,为55.64,高得分是躯体健康,为86.71;不同年龄、性别的躯体健康、心理、精力等方面存在差异;人群疾病史、医疗制度影响以及健康自评等因素与生活质量大多数领域有关.多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影响因素是健康自评、医疗制度的影响、疾病.结论对高校教师人群生活质量的评定分析可为提高教师健康水平提供一定依据.
作者:朱焱;张业勤;邓冰;杨姝;伊烨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近年来我国学生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发生频率增高.据1999年全国食物中毒事故统计,发生在学校的学生食物中毒人数占全国食物中毒总人数的40.86%.为了查清隐患,搞好学生食堂的卫生,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我们于2000年12月对滨州市各学校的学生食堂的管理方式与饮食卫生状况进行了专项调查.
作者:燕东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1999年下半年,据某西藏民族中学校医报告,该校有结核病例发生.为防止结核病的进一步传播,尽早发现病人,及时治疗,南通市卫生防疫站立即组织相关专业人员,于1999年12月底对该校全体师生进行了结核病普查.
作者:李勇;吴玉琴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深圳市福田区1995~2000年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和评价防治效果.方法对福田区1995~2000年学生常见病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学生沙眼、贫血、蛔虫感染患病率和12岁学生龋均都下降并达到第2阶段防治目标;营养不良、肥胖和视力低下患病率未能达到防治目标.结论学生常见病防治需要家长、学校以及教育和卫生部门多方共同努力.视力低下防治是难点和重点,在防治营养不良的同时更应注意防治肥胖.
作者:王秀萍;黄振辉;蒋立新;田华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营养状况与慢性病有密切关系,特别是肥胖与高血压、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有密切关系.但不同营养状况对上述疾病的发病有不同的影响.体格发育是反映营养水平直接和客观的指标,为了解延边大学学生的营养状况,我们对1999级和2000级学生进行了调查.
作者:全贞玉;韩香子;方今女;崔莲花;金昌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为了解金秀瑶族自治县小学生的肠道蠕虫感染情况,评价集体驱虫效果,笔者于1993年6月和连续服药5年后的1997年6月,先后2次用改良加藤法和饱和盐水漂浮法,对2所小学学生开展肠道蠕虫感染的情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苏乙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情况,做好中小学校的卫生保健工作.方法采用反向间接血凝法(RPHA)对辖区17 639名中小学生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携带情况进行调查,并对不同年龄组的阳性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中小学生HBsAg阳性率为 2.19%,低于卫生部1995年在全国抽样调查结果(9.75%);男生HBsAg阳性率高于女生;各年龄组之间HBsAg阳性率差异也有显著性.结论应加强宣传,提高认识,规范乙肝疫苗接种,加强HBsAg阳性学生的管理.
作者:杨本兴;周澍宇;李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单纯性肥胖儿童血中瘦素水平及其调控因子.方法检测42对10~12岁肥胖儿童血中瘦素(Leptin)及其调控因子胰岛素(Ins)、神经肽Y(NPY)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肥胖儿童血中Lepin含量[(9.33±2.14)ng/ml]非常显著地高于对照组含量[(3.47±2.57)ng/ml](P<0.01),肥胖组Ins[(24.75±12.75)mIu/L]亦高于对照组[(19.19±6.39)mIu/L](P<0.05),肥胖组TNFα[(12.62±4.50)ng/ml]非常显著地低于对照组[(14.43±5.56)ng/ml](P<0.01),NPY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女性血中Leptin水平[(10.00±1.12)ng/ml]显著高于男生[(3.72±1.11)ng/ml](P<0.01),重度肥胖组Leptin水平(16.59ng/ml)高于轻度肥胖组(7.91ng/ml)(P<0.05).结论肥胖儿童血中Leptin含量升高;肥胖者体内Ins含量增加,NPY和TNFα产生减少与Leptin的调控有关.
作者:王家林;何敏;农清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了解蚌埠铁路地区中小学生现时营养状况,探讨防治对策.方法采用现状调查法对蚌埠铁路地区7~18岁中小学生6 963名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并用身高标准体重法作出营养评价.结果蚌埠铁路地区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率低于1995年全国调查学生营养不良率平均水平,而肥胖率高于1995年全国平均水平.且营养不良率女生高于男生,中学生高于小学生;肥胖率男生高于女生,小学生高于中学生.结论不良饮食和运动行为是影响中小学生营养失调的主要原因,建议家长培养孩子建立起良好的生活方式.
作者:曹雪玲;杜慧;王志华;郭广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为掌握宾川县中小学生贫血现况及其发病规律,探讨防治对策.我们于2000年9月~2001年4月,对城乡19所中小学内6~17岁的在校学生进行了单纯营养不良性贫血调查,现将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杨汝涛;贺昕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在高中生中开展艾滋病和安全性行为同伴教育的近期效果和可行性.方法采用非等同比较组设计的研究方法,于2000年11月以两所重点中学的823名高中二年级学生为对象,并将其分为干预组、内对照组及外对照组.结果干预组在同伴教育后生殖健康和艾滋病知识的答对率比教育前提高,与内、外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而教育后内、外对照组提高不显著.教育后比教育前3组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态度和安全性行为意向的均分均有所增加,但只有干预组教育前后对安全性行为意向均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中还显示高中男生和女生中性交行为的发生率分别为1.8%和0.2%.结论在高中生中开展艾滋病和安全性行为同伴教育是有效而可行的.
作者:王燕玲;常春;钮文异;张红霞;孙昕(雨英);吕姿之;高源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自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教委和卫生部颁布<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以来,盐城市学校卫生工作在市卫生局和市教委的领导下,经过专业人员的扎实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跨入了全省先进行列,特别是农村学校卫生、学生常见病防治和学校卫生档案建设与管理等工作居江苏省领先水平.省教委、省卫生厅及省卫生防疫站先后3次在盐城市召开现场会(研讨会),总结和交流盐城市学校卫生工作的做法和经验.
作者:戴寿桂;孙中友;徐晓红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比较和探讨各年级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差异.方法采用儿童学习适应性调查表对小学一~六年级389名学生进行学习适应性评定.结果二~六年级小学生与一年级小学生学习适应性比较均较差,以二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差.结论学习适应性问题普遍存在于小学生中.创造良好环境使小学生适应学习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吴冬娜;林勇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浅部真菌病的发病率在大学生中一直很高.曾有报道,大学新生中浅部真菌病的患病率为6.1%[1].根据大学生浅部真菌病发病特点和大学生的条件因素,我们试用2%碘酊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季淑玲;黄西松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学校是学生除家庭以外学习、生活时间长的场所.学校的卫生状况与学生的身体健康密不可分.为了解山东省学校卫生监督执法状况,及时发现存在的卫生问题,以便制定相应措施,我们对山东省9个具有代表性的市、地56所学校进行了调查.
作者:张玉慧;杨育林;张迎修;徐留臣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