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绍兴西藏班学生肺结核发病情况

董崇慧;钟菊花

关键词:结核, 肺, 少数民族, 学生
摘要:西藏地区的结核病流行情况比较严重,西藏学生进入绍兴后,仍然维持较高的发病水平.为了掌握西藏班学生肺结核发病状况,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近2年来的西藏班学生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安康市5 057名中小学生视力状况

    为了解安康市直属中小学生视力状况及在小学减负、大学扩招的情况下,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课业负担、精神负担减轻后,近视的发生发展规律,现将1999年9~12月安康市直属两所重点学校5 057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视力检测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王秋丽;梁开国;李康琳;刘安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大屯矿区离异家庭学生心理状况分析

    为了解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我们于2001年5月采用SCL-90量表对大屯矿区离异家庭学生进行测评,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文明;张殷;李凡;张跃琴;曹霞;张桂芝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某体育学院学生运动损伤3 012例分析

    体育运动损伤是体育院校大学生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由于体育院校大学生学习专业的特殊性,运动损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为了做好体育院校大学生的医疗保健工作,降低体育运动损伤的发生率,探讨预防的有效措施,笔者对集美大学体育学院1999年9月至2000年7月在卫生所就诊的3 012例运动损伤患者进行了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刘榕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建湖县中学生先天性心脏病和生理性杂音调查

    目的调查中学生先天性心脏病患病率和生理性杂音检出率,为体育课健康分组提供参考.方法于1995~1998年6月间,对江苏省建湖县58所中学41 201名学生进行先天性心脏病和生理性杂音的普查,普查率96.04%.结果先天性心脏病患病率为2.0‰,生理性心脏杂音检出率为24.16%.先天性心脏病患病率在男女学生之间、城镇和农村之间、各年龄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生理性杂音检出率女生显著高于男生(χ2=671.47,P<0.001).先天性心脏病类型列前4位的分别是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二尖瓣脱垂.结论校医应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建立专门健康档案,指导体育课进行健康分组.

    作者:耿曙光;王国飞;吕本良;赵龙;葛棠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绍兴西藏班学生肺结核发病情况

    西藏地区的结核病流行情况比较严重,西藏学生进入绍兴后,仍然维持较高的发病水平.为了掌握西藏班学生肺结核发病状况,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近2年来的西藏班学生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董崇慧;钟菊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广西某中等卫校学生A型性格调查

    心理、行为等因素与疾病的关系,正在受到医学界的广泛重视.为了解中等卫校学生的性格特征及其与学校环境的关系,使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我们于2000年6月对广西某中等卫校学生进行了A型性格的调查.

    作者:凌媛;曾文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满洲里市中小学生沙眼患病情况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眼病,也是学生常见病之一.人对沙眼的免疫力很低,往往会多次重复感染.沙眼到晚期,会导致视力障碍,甚至失明.为了解满洲里市中、小学生沙眼患病情况,我们于2000年9月对市直属11所中小学校的学生沙眼患病情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戈成祺;信丽荣;刘文义;赵春祥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某市大中专学生团体心理咨询问题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区别.方法对本科、大专和中专学生团体心理咨询资料作统计分析.结果大学本科、专科和中专学生心理问题在知识、价值认知判断、情感和人际关系方面差异有显著性.而在同一群体内部,本科和中专学生自我意识问题明显,大专学生知识方面的问题较多.结论针对大中专学生心理问题重点不同,心理咨询应有的放矢.

    作者:李志刚;王蕾;徐俐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如东沿海地区预防高考学生食物中毒的措施

    江苏省如东县面临南黄海,海岸线长达92.42 km,盛产海产品,居民普遍有生食海产品的习惯.该县自1985年以来,每年均有3 500余名学生参加高考,至2000年共有近5万人次参加了高考,未发生1例食物中毒事件.现就如东县沿海地区遏制高考学生发生食物中毒的对策与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李秀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莒南县1984~1999年农村中小学生死亡原因分析

    学生的健康与安全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课题.笔者对莒南县1984~1999年16年间农村中小学生的死因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学校卫生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作者:李世伟;何丕山;杨庆国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寄宿制学校中小学生缺课原因与对策研究

    患病是寄宿制学校中小学生缺课的主要原因,它直接影响学校教学计划的实施,也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能力的有序形成.因此,加强对中小学生缺课原因和对策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郭莲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山东省学校卫生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校是学生除家庭以外学习、生活时间长的场所.学校的卫生状况与学生的身体健康密不可分.为了解山东省学校卫生监督执法状况,及时发现存在的卫生问题,以便制定相应措施,我们对山东省9个具有代表性的市、地56所学校进行了调查.

    作者:张玉慧;杨育林;张迎修;徐留臣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某校大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

    目的研究大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更好地预防其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问卷调查法.结果运动损伤大部分发生在上课和课外活动时;发生多的是关节韧带扭伤;常发生的部位是踝关节;在众多的项目中,以篮球、田径和体操居多;在引起运动损伤的原因中,主要的是准备活动不合理和技术动作错误.结论在体育运动的开展过程中,必须加强安全运动的教育,针对大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的规律和特点,采取有效的预防手段和方法,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作者:岳文雨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宜兴市不同经营模式学校食堂餐饮具消毒状况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学校食堂也在不断走向社会化.为了解宜兴市城区学校食堂在不同经营模式下的餐饮具消毒状况,为卫生监督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01年5月对城区各学校食堂餐饮具消毒状况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吴俊东;王骊;陈开初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百色地区民族卫校壮族女生心理健康状况

    目的了解壮族女中专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SCL-90自评量表及自拟调查表对百色地区民族卫校459名女生进行测试.结果研究对象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国内女性常模(P<0.01);主要心理问题为强迫、人际关系、偏执、抑郁.多元回归结果提示,影响壮族女中专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主要有对毕业后就业、家庭经济状况、对所学专业的兴趣等5个因素.结论壮族女中专生应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终身学习的观念.

    作者:潘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禄丰县中小学校内及周边副食品商店的卫生状况

    目前中小学生吃零食现象非常普遍,学生零食主要来源于校内和校园周围的商店,而这些商店在副食品的采购、保管、贮存等过程中,均存在食品的不安全隐患.为了加强中小学生零食及各种副食品的卫生管理,保障学生健康成长,我们对禄丰县中小学校园内及其周边的副食商店存在的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志荣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中小学教师对学校健康教育的认识、态度和需求

    目的了解中小学教师对学校健康教育的认识、态度和需求,为学校健康教育的改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6省市57所中小学校中,抽取中小学校教师506名.采用专题小组讨论的方法,共组织55个专题小组讨论.结果多数学校开设了健康教育课,部分学校还开展了其他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多数教师认为设置健康教育课很有必要;很多教师没有认真读过健康教育课教材,少数教师就教材内容提出了一些建议;教师多认为社会各界对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不够;多数人表示自己从未接受过关于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并表示愿意多学习一些有关健康的知识.结论多数学校开展了学校健康教育,但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问题,应进行健康教育的培训,加强学校健康环境的建设,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搞好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张辉;胡小琪;马冠生;郑秀兰;张小平;沙金田;刘琳;祝玲忠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晋江市中小学生3年营养状况分析

    营养不良和肥胖不但能降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身体的其他功能,还会严重阻碍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为了解晋江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我们于1998~2000年3次对7~18岁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劲松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一起阿哥纳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997年6月15日,镇江市某中学12名学生聚餐,发生了一起因食用牛肉引起的食物中毒.从患者的粪便、呕吐物、牛肉、盛放牛肉的用具以及从业人员的粪便中同时分离到阿哥纳沙门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崔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京津两市中学生青春期发育与性行为比较

    目的了解中学阶段青少年的性发育和性行为发生状况,为开展适宜的生殖健康教育及服务提供建议.方法采用不记名的自我报告式问卷,于1998~1999年对北京和天津市4所中学的初、高中一、二年级1 506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两地中学生绝大部分均已进入青春发育期,其月经初潮和首次遗精的平均年龄与全国资料相比,基本接近.手淫在两市中学生中均普遍存在,总发生率为 33.6%,两地比较,天津高于北京,性别差异主要见于男性.性行为发生率为2.2%,北京高于天津.中学生性行为发生为酒后冲动以及对性经历的好奇和对两性关系纯理想化的观念所致.同时发现中学生性经历存在感染性传播疾病和非意愿怀孕的高危险倾向.结论应重视青春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帮助青少年建立对性问题的正确态度、责任感和安全性行为.

    作者:余小鸣;潘勇平;王嘉;籍红;杨溢;杨书祥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