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学生皮肤科心身疾病患者48例精神卫生状况

孟协诚

关键词:艾森克人格问卷, 精神症状自评量表, 学生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大学生中皮肤科心身疾病患者的精神卫生状况.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和精神症状自评量表对被诊断为皮肤科心身疾病的大学生48人进行测评.结果皮肤科心身疾病患者EPQ-N值与全国常模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L值低于全国常模(P<0.01);精神卫生状况逊于正常人群.结论皮肤科心身疾病患者心理负荷过高,存在心身障碍.应辅以必要的心理疏导及抗焦虑、抑郁治疗,改善负性情绪,促进康复.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呼和浩特市蒙汉族学生月经初潮及首次遗精年龄

    呼和浩特市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城市,为了解蒙、汉族女生月经初潮和男生首次遗精年龄,以便更有效地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我们于1995年4~6月,在对呼和浩特市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同时进行了男生首次遗精和女生月经初潮年龄的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庞淑珍;敖丽萍;刘菊香;范琤琦;石强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某工科院校大学生神经衰弱患病情况调查

    神经衰弱是青年学生中常见的一种神经功能性疾病.学习的过度紧张,休息和睡眠长期无规律,人际关系紧张及生活中各种挫折等是引起神经衰弱的心理因素.神经衰弱严重影响在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生的学习成绩,造成学生心理障碍,同时也是20世纪90年代大学生休退学的重要原因之一[1-3].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神经衰弱的原因,并为开展防治工作提供依据,笔者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宝玲;付莉;盖飞月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理视健眼操与眼保健操预防近视效果对比观察

    目的比较理视健眼操和现行眼保健操预防近视的效果.方法采用单盲法,追踪1年,观察理视健眼操和现行眼保健操对儿童青少年视力和屈光度的影响.结果理视健眼操与现行眼保健操相比,能明显防止学习期儿童青少年视力下降(P<0.01),防止屈光度负向增加(P<0.01),提高或保持学习期儿童青少年的远视力(P<0.01),可防止正视眼和近视眼视力下降(P<0.05).结论理视健眼操预防近视效果显著优于眼保健操,对视力保健和防止近视的发生发展均有一定作用.

    作者:王萍;姚兴家;白英龙;孙平;翟铃铃;满懿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角膜接触镜卫生管理初探

    角膜接触镜(俗称隐形眼镜)是直接接触眼睛用于矫正屈光不正的保健用品.对角膜接触镜的卫生管理缺乏完善的法律监督依据,经营单位为追求经济利益,存在多、乱、差现象.笔者通过对角膜接触镜经营单位整改前后卫生学检测对比分析,提出角膜接触镜卫生管理初步设想,为今后制定相应的卫生监督法规提供科学依据.报道如下.

    作者:徐卫良;杜金中;王雅琴;朱爱民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某军校护理专业学生抑郁状况

    目的探讨军校护理专业不同层次学生中抑郁症状的表现及流行状况.方法选用Beck抑郁自评问卷,对某军校护理专业大、中专学生438名进行抑郁状况调查.结果大专和中专学生之间Beck抑郁自评问卷总分和18个单项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中专学生总分及各项分均高于大专学生;中专学生不同年级之间总分及多个单项分差异亦有显著性,年级越低,抑郁程度越高.结论抑郁症状在护理专业学生中普遍存在,多数为轻度,中专学生较大专生严重,应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刘芳娥;化前珍;刘利兵;王安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石家庄市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父亲教养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在影响个体心理健康发展的诸多因素当中,家庭因素有着特殊的意义.其中,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影响个体社会化的关键因素之一.父母的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子女的日常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倾向,是其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综合体现.父母教养方式直接作用于亲子关系,对儿童的多方面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1].长期以来,父亲在子女教育中的独特作用一直被忽视.研究表明,父亲在与子女交往时,由于交往内容和交往方式与母亲相比有明显不同,因而在子女的智力、性别角色的认知、个性及人际关系的处理等社会化发展方面,有着重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安莉娟;王欣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镇江市学生饮用净水卫生监测结果分析

    为解决学生在校期间饮用水的安全卫生问题,镇江市自2000年以来陆续在市区中小学开展学生饮用水工程,每班都配备饮水机,统一由指定企业提供净水,学生饮水直接从饮水机取水.为加强学生饮用水卫生质量监督管理,防止饮用水被二次污染,确保学生饮水安全,两年来我们定期对学生饮用水卫生质量进行了监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黄浦区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类型及相关原因

    学生意外伤害事故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已日益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据我国有关统计数据表明,5~14岁人口中,城市和农村地区意外伤害死亡分别占该年龄组死亡总数的46.3%和51.7%[1].为了掌握黄浦区中小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发生情况,为今后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笔者对黄浦区2000学年中小学校发生的学生意外伤害事故进行了统计分析.

    作者:袁加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平凉地区中小学生伤害现况调查

    目的了解平凉地区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现况和常见伤害类型的原因,为伤害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平凉地区8所学校中小学生4 820名1年内的伤害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1年内发生伤害2 287人,发生率为47.4%.男性高于女性(50.5%和44.0%),城市高于农村(49.8%和45.2%),发生率随年龄升高的趋势十分明显,13~19岁为高发年龄段.位居伤害前3位的依次是跌伤、刀或锐器伤、碰伤,其中城市是跌伤、碰伤、刀或锐器伤;农村为跌伤、刀或锐器伤、动物咬伤.这些伤害常发生在玩耍、做家务、运动和走路时,多发性伤害与是否是独生子女有关.结论伤害在中小学生中常见、多发,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学习,已成为危害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作者:胡世芳;李志义;席国平;王转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大连市2所小学学生意外伤害调查

    目的了解大连市城市小学生意外伤害的现状,为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收集大连市2所小学一~六年级的小学生1998年1月1日~2000年12月30日期间意外伤害发生情况的资料.结果 1998年、1999年和2000年小学生意外伤害发生率分别为12.05‰、4.86‰和9.79‰;男生意外伤害发生率显著高于女生;跌伤在意外伤害中占36.14%,居首位;意外伤害发生地点主要在学校;意外伤害入院率为37.35%;人均缺课4.23 d.结论大连市城市小学生意外伤害的发生以跌伤为主,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应针对意外伤害发生原因及重点人群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作者:李晓枫;高晓虹;张翠丽;李晓春;黄孟炜;陶彬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大学生自杀问题与干预策略

    自杀是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重要原因,也是学校心理卫生工作中一个比较突出和敏感的问题.我国多所高校近相继发生多起大学生自杀死亡事件,虽然自杀在大学生总体中只占极小比例,但它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的后果十分惨痛,而且会严重干扰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开展大学生自杀问题的研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家庭的完整,保障青少年学生的生命安全,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和迫切的意义.

    作者:马剑侠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滨州卫生学校学生膳食营养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滨州卫校学生膳食营养状况,以便更好地指导合理膳食.方法采用称重法和记帐法相结合对滨州卫校881名一~三年级学生进行了4 d膳食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学生的膳食以小麦、苹果和梨为主,肉类、蔬菜甚少,热能、蛋白质、脂肪、糖类、钙、视黄醇当量、硫胺素、核黄素、烟酸、抗坏血酸均低于RDA.150名学生中21人贫血,占14.0%.191人中口角炎64人,占33.5%;舌炎57人,占29.8%;唇炎38人,占19.9%;牙龈炎65人,占34.0%;皮肤出血点13人,占6.8%;下肢水肿2人,占1.1%.结论经济欠发达地区中专学生应加强动物性食品和绿叶蔬菜的摄入量.

    作者:段亚平;于永红;郭秀英;王宝珠;刘福清;孙言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广州市象达中学初一学生青春期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了解初一学生青春期知识及对自身变化的认识,为上好健康教育课提供依据,并寻求对他们进行青春期健康教育的佳方式.方法对入学新生在青春期健康教育之前进行有关知识的摸底测试,将其结果的薄弱环节作为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且在实施青春期健康教育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初次测试表明,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对青春期有关知识一无所知,许多学生对一些青春发育期涉及的基本概念模糊不清,有的甚至形成错误观念.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青春期健康教育后,学生对自身变化的认识得到明显提高,从而能顺利地从幼稚期向成熟期过渡.结论 12~14岁,正值青春发育突增的年龄,他们的生理、心理和生殖器官开始进入急剧变化阶段,在这关键时期给予青春期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

    作者:董元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美育在医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美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审美教育,能够使学生以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支配自己的情感、意识和行为,以高雅的审美修养、审美情趣丰富、发展、完善自己的认知、情操、人格,促进整体素质全面提高.对于即将走上救死扶伤岗位的医学生来说,通过美育,提高审美创造能力十分必要.

    作者:姚文兵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水利院校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其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

    目的了解水利院校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程度.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水利院校大学生326名进行测查.结果水利院校大学生SCL-90的9个因子均分与社会支持各因子呈一定程度的相关,差异有显著性(P<0.05);男、女大学生在社会支持方面差异无显著意义;城、乡大学生在社会支持总分和客观支持分上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不同年级在支持的利用度方面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水利院校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其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联系.

    作者:赵勇;高武胜;郭玉宾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父母提示对儿童少年饮食行为的影响

    目的了解父母提示或强迫对城市儿童少年饮食行为的影响,为制定营养教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三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广州、上海、济南和哈尔滨等4个城市,随机选取学龄前儿童和中小学生家长9 464名作为调查对象,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儿童少年饮食行为及影响因素的信息.结果 58.9%~66.9%的父母在就餐时总是或经常提示孩子进食某种食物,提示后,孩子总是或经常服从的比率为38.0%~44.0%;有10.1%~10.9%的父母在就餐时总是或经常强迫孩子吃某种食物,强迫后,孩子总是或经常服从的比率为28.2%~33.5%.结论城市儿童少年父母就餐时对孩子的提示或强迫会影响孩子的饮食,应在家长中开展营养知识教育,使他们能够正确指导孩子的饮食.

    作者:马冠生;胡小琪;吴瑾;马文军;牟颖;梁淑丽;宋文东;杨晓飞;李弘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怀远县中小学生伤害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怀远县的15 149名中小学生进行了近1年伤害发生情况的调查,并对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伤害发生率为39.0%,初中生伤害发生率高(51.7%),高中生次之(42.5%),小学生低(28.9%);男生伤害发生率高于女生(P<0.001).学校类型、家庭住址、性别、父母文化程度及职业、和谁生活在一起是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应针对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伤害的发生.

    作者:黄芬;张秀军;郝加虎;葛传远;陈文化;叶冬青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2000年广州市中小学生龋病患病情况

    为监测广州市中小学生龋病的患病状况,为龋齿防治工作提供依据,笔者对2000年广州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龋病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

    作者:倪莉红;陈兆荣;麦锦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沈阳市小学生秋季紫外线个体暴露剂量研究

    目的了解秋季沈阳市小学生个体紫外线暴露情况.方法在秋分前后采用紫外线个体监测仪监测30名小学生累计1周的暴露值,同时记录户外活动时间.结果小学生紫外线暴露量日间分布基本对应于户外活动时间,r=0.833.上学日暴露量占1周的79.7%,休息日暴露量日间分布没有明显集中趋势,体育课的暴露不容忽视,中午占全天的32.0%.紫外线暴露量个体间差异很大.小学生日暴露量只占同时环境剂量很小部分,各时段暴露量占同时环境剂量的百分比在1.16%~5.06%间.结论小学生紫外线暴露量日间分布基本对应于户外活动时间,其个体间差异主要是个体行为因素所致.

    作者:喻道军;刘扬;小野雅司;陈研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普洱县中小学生营养状况

    普洱族彝族自治县(简称普洱县)是以汉族、哈尼族、彝族为主的多民族杂居县,为了解和掌握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今后正确地评价中小学生的生长发育情况、开展各项学校卫生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笔者于1998年10~12月对普洱县部分中小学生进行体检,并进行了营养状况的分析.

    作者:林敏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