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00年广州市中小学生龋病患病情况

倪莉红;陈兆荣;麦锦城

关键词:龋齿, 恒牙, 乳牙, 学生
摘要:为监测广州市中小学生龋病的患病状况,为龋齿防治工作提供依据,笔者对2000年广州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龋病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一起学生集体食物中毒的调查

    2000年9月,镇江市京口区某职业中学发生了一起33人的集体食物中毒,经现场流行病学和实验室检验初步鉴定,诊断为由溶藻弧菌和奇异变形杆菌混合污染食物引起的中毒.

    作者:邓丽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平凉地区中小学生伤害现况调查

    目的了解平凉地区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现况和常见伤害类型的原因,为伤害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平凉地区8所学校中小学生4 820名1年内的伤害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1年内发生伤害2 287人,发生率为47.4%.男性高于女性(50.5%和44.0%),城市高于农村(49.8%和45.2%),发生率随年龄升高的趋势十分明显,13~19岁为高发年龄段.位居伤害前3位的依次是跌伤、刀或锐器伤、碰伤,其中城市是跌伤、碰伤、刀或锐器伤;农村为跌伤、刀或锐器伤、动物咬伤.这些伤害常发生在玩耍、做家务、运动和走路时,多发性伤害与是否是独生子女有关.结论伤害在中小学生中常见、多发,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学习,已成为危害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作者:胡世芳;李志义;席国平;王转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呼和浩特市蒙汉族学生月经初潮及首次遗精年龄

    呼和浩特市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城市,为了解蒙、汉族女生月经初潮和男生首次遗精年龄,以便更有效地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我们于1995年4~6月,在对呼和浩特市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同时进行了男生首次遗精和女生月经初潮年龄的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庞淑珍;敖丽萍;刘菊香;范琤琦;石强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理视健眼操与眼保健操预防近视效果对比观察

    目的比较理视健眼操和现行眼保健操预防近视的效果.方法采用单盲法,追踪1年,观察理视健眼操和现行眼保健操对儿童青少年视力和屈光度的影响.结果理视健眼操与现行眼保健操相比,能明显防止学习期儿童青少年视力下降(P<0.01),防止屈光度负向增加(P<0.01),提高或保持学习期儿童青少年的远视力(P<0.01),可防止正视眼和近视眼视力下降(P<0.05).结论理视健眼操预防近视效果显著优于眼保健操,对视力保健和防止近视的发生发展均有一定作用.

    作者:王萍;姚兴家;白英龙;孙平;翟铃铃;满懿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铜山县高中男生心理控制源与吸烟、饮酒行为的关系

    目的检验青少年心理控制源与吸烟、饮酒及烟酒并存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88名高中男生采用无记名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以及心理控制源的测定.后者使用内在性、有势力的他人和机遇控制源量表(IPC).资料用logistic回归模型来分析.结果吸烟、饮酒及烟酒并存行为都与有势力的他人控制源有显著联系,吸烟行为也与机遇控制源有关联.结论青少年吸烟、饮酒及其并存行为主要受外在控制源、特别是有势力的他人控制源的影响,反映了他们的自我行为控制能力较差.

    作者:褚猷模;杨廷忠;黄丽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哈尔滨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我国北方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和分布,为预防和干预提供线索.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城乡分别选取2所小学,每年级整群抽取2个班,共1 961名学龄儿童,以(CBCL)为工具进行调查.结果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13.97%,农村高于城市(P<0.001);城乡学龄儿童分裂样、社会交往、体诉、交往不良、多动、攻击、性问题因子异常率差异有显著性,均为农村高于城市儿童.城乡儿童问题类型分布趋势一致.男女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在问题类型分布上,单一问题和混合问题的性别分布差异无显著性,但男孩内向问题多于外向问题,女孩的内向问题和外向问题分布趋势一致.各年级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以二、三年级检出率高(16.97%);各年级问题类型分布趋势一致.结论儿童行为问题流行病学分布特征,从地域看,重点在农村;从问题类型看,重点在内向问题,尤其不能忽视男孩的内向问题;从年级看,重点在二、三年级.

    作者:武丽杰;刘爱书;陶雨春;张丽萍;吴坤;陈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学习障碍儿童心理问题及心理辅导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学习障碍(LD)儿童心理问题及心理辅导对改善LD儿童心理行为的效果评价.方法分设干预组、LD对照组、学业一般组、学业优秀组.对各组儿童进行厌学情绪、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测定,并对干预组儿童进行2年心理辅导干预.结果 LD儿童和学业一般、学业优秀儿童在厌学情绪、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和心理健康测量总分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均分结果显示LD组>学业一般组>学业优秀组.心理辅导后,干预组儿童在厌学情绪、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和心理健康测量的总分均明显下降,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居住环境、活动机会性、社会心理状况、社会环境状况、生活质量总分则显著提高,且心理辅导前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干预组与LD对照组比较,在厌学情绪、心理健康状况、生活质量方面的上述各项指标,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LD组儿童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心理辅导有助于改善LD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吴汉荣;余毅震;王礼桂;蒙衡;黄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结核菌素试验残痕化脓感染治疗的体会

    大学生入学体检中,结核菌素试验作为筛查大量人群结核杆菌感染状况的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试验以注射部位皮肤硬结纵横平均直径大小为判定依据.许多强阳性反应的学生,注射局部的皮肤化脓、破溃,笔者在采用常规化脓感染的治疗方法效果不佳的情况下,改用链霉素溶液冲洗并用其湿敷,效果显著并缩短了病程,给患者减轻了痛苦.现摘选典型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王彦超;贾文祥;梁琦;苏玉莲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陆良县7~19岁学生肥胖状况调查

    近年来,肥胖在儿童少年中的发病率日趋增高,且对少儿身体形态,重要器官的生长发育及生理机能都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又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为了解陆良县儿童少年肥胖症的发生情况,探讨其致肥胖因素,为预防少儿肥胖提供依据,促进儿童少年正常发育,我们就陆良县4所学校7~19岁的学生肥胖及其原因进行了调查.

    作者:郑荣祥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水利院校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其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

    目的了解水利院校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程度.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水利院校大学生326名进行测查.结果水利院校大学生SCL-90的9个因子均分与社会支持各因子呈一定程度的相关,差异有显著性(P<0.05);男、女大学生在社会支持方面差异无显著意义;城、乡大学生在社会支持总分和客观支持分上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不同年级在支持的利用度方面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水利院校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其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联系.

    作者:赵勇;高武胜;郭玉宾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大学生自杀问题与干预策略

    自杀是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重要原因,也是学校心理卫生工作中一个比较突出和敏感的问题.我国多所高校近相继发生多起大学生自杀死亡事件,虽然自杀在大学生总体中只占极小比例,但它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的后果十分惨痛,而且会严重干扰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开展大学生自杀问题的研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家庭的完整,保障青少年学生的生命安全,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和迫切的意义.

    作者:马剑侠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120例大学生室性心律失常分析

    室性心律失常在青年学生中较为常见,且病情较复杂.笔者收集了1995~2001年浙江大学校医院就诊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占晓玲;陈文备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自杀倾向大学生的心理因素分析

    大学生正处在青春晚期到成人的转变时期,将逐渐走向成熟与独立,是第2次重要的心理断乳期.调查表明,大学生心理障碍正在成为其退学、休学的重要原因,有自杀倾向或自杀者的比率在逐年升高[1,2].据统计,自杀已成为我国大学生中仅次于意外伤害事故的第2位死亡原因[3].因此,研究大学生的自杀行为及其心理卫生问题已刻不容缓.

    作者:张道祥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湘西地区不同民族学生视力状况

    目的了解湘西土家族、苗族和汉族学生视力不良现状,为湘西地区学校防近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湖南省1991和2000年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所获得的数据,对湘西土家族、苗族、汉族学生视力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0年土家族、苗族、汉族学生视力不良患病率以近视为主,患病率汉族>土家族>苗族,近视率严重程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轻度者比率下降,中、重度者则迅速上升,其中苗族、汉族城市小学生近视中有近半数为中度近视.苗族学生视力不良率2000年比1991年下降;土家族男生出现下降,女生略有上升;汉族城市学生有所下降,乡村学生出现上升.结论应加强对湘西不发达地区土家族、苗族、汉族学生近视的监测、预防和治疗.

    作者:田新姿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父母提示对儿童少年饮食行为的影响

    目的了解父母提示或强迫对城市儿童少年饮食行为的影响,为制定营养教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三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广州、上海、济南和哈尔滨等4个城市,随机选取学龄前儿童和中小学生家长9 464名作为调查对象,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儿童少年饮食行为及影响因素的信息.结果 58.9%~66.9%的父母在就餐时总是或经常提示孩子进食某种食物,提示后,孩子总是或经常服从的比率为38.0%~44.0%;有10.1%~10.9%的父母在就餐时总是或经常强迫孩子吃某种食物,强迫后,孩子总是或经常服从的比率为28.2%~33.5%.结论城市儿童少年父母就餐时对孩子的提示或强迫会影响孩子的饮食,应在家长中开展营养知识教育,使他们能够正确指导孩子的饮食.

    作者:马冠生;胡小琪;吴瑾;马文军;牟颖;梁淑丽;宋文东;杨晓飞;李弘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健康教育对控制中学生贫血的效果评价

    目的了解中学生贫血状况,探讨贫血与营养知识、饮食行为的关系.方法对上海市长宁区部分中学生进行营养知识、饮食行为和贫血患病率调查,并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416名初一学生中,75人贫血,贫血率为18.03%,其中女生贫血率为24.40%,男生贫血率为11.85%.经过6个月的健康教育,贫血率从18.03%降至2.59%.结论加强健康教育,普及营养知识,纠正偏食的习惯,注意食物多样化等是防治贫血的重要措施.

    作者:沈文娟;徐建兴;王淑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怀远县中小学生伤害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怀远县的15 149名中小学生进行了近1年伤害发生情况的调查,并对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伤害发生率为39.0%,初中生伤害发生率高(51.7%),高中生次之(42.5%),小学生低(28.9%);男生伤害发生率高于女生(P<0.001).学校类型、家庭住址、性别、父母文化程度及职业、和谁生活在一起是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应针对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伤害的发生.

    作者:黄芬;张秀军;郝加虎;葛传远;陈文化;叶冬青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贵阳市7~18岁学生单纯性肥胖调查

    为了解贵阳市学生单纯性肥胖的患病情况,为进一步实施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我们对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中贵阳地区7~18岁学生单纯性肥胖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胡明丽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鲁南地区青少年形态发育规律初探

    目的探讨鲁南地区青少年形态发育动态变化规律.方法抽取1963年、1980年和2000年城乡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的有效卡片,分别统计7~17岁青少年的身高、体重、胸围3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体重增加较快,身高增高次之,胸围变化较小.结论 1963年至1980年的17年间,青少年的身高、体重发育较改革开放后的20年(1980年至2000年)为慢.

    作者:苑灿明;张咏梅;万广枫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基层学校卫生工作者的科研设计与论文撰写

    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基层学校卫生工作者,在进行论文写作时,往往不知从何入手,或者是虽然有了写作素材,而文章却写得杂乱无章,不知所云,影响了成功经验及科研成果的总结与交流.那么怎样才能写出好的论文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作者:李红影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