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杀倾向大学生的心理因素分析

张道祥

关键词:精神卫生, 自杀, 因素分析, 学生
摘要:大学生正处在青春晚期到成人的转变时期,将逐渐走向成熟与独立,是第2次重要的心理断乳期.调查表明,大学生心理障碍正在成为其退学、休学的重要原因,有自杀倾向或自杀者的比率在逐年升高[1,2].据统计,自杀已成为我国大学生中仅次于意外伤害事故的第2位死亡原因[3].因此,研究大学生的自杀行为及其心理卫生问题已刻不容缓.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宁波市外来民工子弟学校卫生学调查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校环境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近年来宁波市为解决外来人员子女的就学问题,自2000年始,宁波市开办的外来民工子弟学校不断增多,为了解这类学校的卫生状况,笔者于2001年11月进行了调查.

    作者:冯碧君;李建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漯河卫校吸烟依赖性学生123名控烟干预效果评价

    吸烟的危害众人皆知,特别是青少年吸烟的危害性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笔者于2001年4月~5月对123例在校吸烟学生实施了控烟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丽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学生因病缺课监测数据的计算机管理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办公自动化不断地深入和发展.我们利用Excel开发了一套<学生因病缺课监测数据分析应用系统>(简称YBQK).通过实际应用,系统符合设计要求,完全能够满足学生因病缺课监测工作的实际需要,现简介如下.

    作者:李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山东省学生视力低下情况分析

    视力低下是指裸眼视力小于5.0者,从屈光学的角度可以分为近视、远视、散光和屈光参差.我国学生中视力低下的检出率很高,其中98%以上属于近视,它是影响中国学生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笔者着重分析2000年山东省不同学习阶段学生视力低下情况及近视检出率的变化趋势.

    作者:于厚贤;刘兵;巍霞;于凤平;于善航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120例大学生室性心律失常分析

    室性心律失常在青年学生中较为常见,且病情较复杂.笔者收集了1995~2001年浙江大学校医院就诊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占晓玲;陈文备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2000年广州市中小学生龋病患病情况

    为监测广州市中小学生龋病的患病状况,为龋齿防治工作提供依据,笔者对2000年广州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龋病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

    作者:倪莉红;陈兆荣;麦锦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一起大学生风疹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2000年4月,安徽财贸学院学生中发生了一起风疹爆发流行,经过综合防治,短时间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现报道如下.

    作者:魏新民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水利院校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其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

    目的了解水利院校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程度.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水利院校大学生326名进行测查.结果水利院校大学生SCL-90的9个因子均分与社会支持各因子呈一定程度的相关,差异有显著性(P<0.05);男、女大学生在社会支持方面差异无显著意义;城、乡大学生在社会支持总分和客观支持分上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不同年级在支持的利用度方面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水利院校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其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联系.

    作者:赵勇;高武胜;郭玉宾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武汉高校食品从业人员健康状况

    武汉是高校密集的地区之一.高校内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以下简称从业人员)健康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广大师生员工的健康.为了解高校内从业人员身体状况,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为今后的卫生监督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武汉地区40所普通高校1995~2001年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结果进行了整理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玲;何滨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普洱县中小学生营养状况

    普洱族彝族自治县(简称普洱县)是以汉族、哈尼族、彝族为主的多民族杂居县,为了解和掌握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今后正确地评价中小学生的生长发育情况、开展各项学校卫生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笔者于1998年10~12月对普洱县部分中小学生进行体检,并进行了营养状况的分析.

    作者:林敏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河南大学学生生活方式调查

    为了解河南大学学生不良的生活方式,我们于2000年11月对部分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辉;任书阁;张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一起副溶血型弧菌食物中毒调查

    2001年8月10~12日,驻青州市某部队学校发生一起食物中毒,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为副溶血型弧菌污染食物引起.

    作者:胡秀菊;马新民;高明中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湘西地区不同民族学生视力状况

    目的了解湘西土家族、苗族和汉族学生视力不良现状,为湘西地区学校防近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湖南省1991和2000年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所获得的数据,对湘西土家族、苗族、汉族学生视力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0年土家族、苗族、汉族学生视力不良患病率以近视为主,患病率汉族>土家族>苗族,近视率严重程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轻度者比率下降,中、重度者则迅速上升,其中苗族、汉族城市小学生近视中有近半数为中度近视.苗族学生视力不良率2000年比1991年下降;土家族男生出现下降,女生略有上升;汉族城市学生有所下降,乡村学生出现上升.结论应加强对湘西不发达地区土家族、苗族、汉族学生近视的监测、预防和治疗.

    作者:田新姿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父母提示对儿童少年饮食行为的影响

    目的了解父母提示或强迫对城市儿童少年饮食行为的影响,为制定营养教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三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广州、上海、济南和哈尔滨等4个城市,随机选取学龄前儿童和中小学生家长9 464名作为调查对象,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儿童少年饮食行为及影响因素的信息.结果 58.9%~66.9%的父母在就餐时总是或经常提示孩子进食某种食物,提示后,孩子总是或经常服从的比率为38.0%~44.0%;有10.1%~10.9%的父母在就餐时总是或经常强迫孩子吃某种食物,强迫后,孩子总是或经常服从的比率为28.2%~33.5%.结论城市儿童少年父母就餐时对孩子的提示或强迫会影响孩子的饮食,应在家长中开展营养知识教育,使他们能够正确指导孩子的饮食.

    作者:马冠生;胡小琪;吴瑾;马文军;牟颖;梁淑丽;宋文东;杨晓飞;李弘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2000年韶关市中小学生身体形态和机能发育状况

    为探讨韶关市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现状、规律及发展趋势,韶关市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组于2000年对韶关市城市(市区)和乡村(南雄市)6~18岁中小学生形态和机能发育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继红;陈锡永;邓伟焕;杜韶女;付宏营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大学生自杀问题与干预策略

    自杀是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重要原因,也是学校心理卫生工作中一个比较突出和敏感的问题.我国多所高校近相继发生多起大学生自杀死亡事件,虽然自杀在大学生总体中只占极小比例,但它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的后果十分惨痛,而且会严重干扰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开展大学生自杀问题的研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家庭的完整,保障青少年学生的生命安全,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和迫切的意义.

    作者:马剑侠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呼和浩特市蒙汉族学生月经初潮及首次遗精年龄

    呼和浩特市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城市,为了解蒙、汉族女生月经初潮和男生首次遗精年龄,以便更有效地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我们于1995年4~6月,在对呼和浩特市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同时进行了男生首次遗精和女生月经初潮年龄的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庞淑珍;敖丽萍;刘菊香;范琤琦;石强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乡村婴幼儿271例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湖南农村儿童生长发育、疾病和智力发育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国家统一的体格测量检查方法及残疾筛检方法,对湖南省衡山县福田乡271例0~7岁儿童进行生长发育、疾病、发育障碍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同时与当地1989年的体检资料对比.结果该乡儿童体格发育水平较10年前明显提高;视、听、语言、肢体运动、智力等方面发育障碍分别为1.5%、0.7%、0.7%、0.7%、15.9%.结论父母亲文化程度、母亲疾病与妊娠年龄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

    作者:赵淑英;尹逊强;雷雳;袁朝晖;袁万里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鲁南地区青少年形态发育规律初探

    目的探讨鲁南地区青少年形态发育动态变化规律.方法抽取1963年、1980年和2000年城乡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的有效卡片,分别统计7~17岁青少年的身高、体重、胸围3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体重增加较快,身高增高次之,胸围变化较小.结论 1963年至1980年的17年间,青少年的身高、体重发育较改革开放后的20年(1980年至2000年)为慢.

    作者:苑灿明;张咏梅;万广枫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广州市象达中学初一学生青春期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了解初一学生青春期知识及对自身变化的认识,为上好健康教育课提供依据,并寻求对他们进行青春期健康教育的佳方式.方法对入学新生在青春期健康教育之前进行有关知识的摸底测试,将其结果的薄弱环节作为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且在实施青春期健康教育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初次测试表明,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对青春期有关知识一无所知,许多学生对一些青春发育期涉及的基本概念模糊不清,有的甚至形成错误观念.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青春期健康教育后,学生对自身变化的认识得到明显提高,从而能顺利地从幼稚期向成熟期过渡.结论 12~14岁,正值青春发育突增的年龄,他们的生理、心理和生殖器官开始进入急剧变化阶段,在这关键时期给予青春期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

    作者:董元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