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起大学生风疹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魏新民

关键词:风疹, 爆发流行, 学生
摘要:2000年4月,安徽财贸学院学生中发生了一起风疹爆发流行,经过综合防治,短时间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现报道如下.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上海市32所高校1999与2000年学生因病休、退学情况

    因病休、退学监测是学校保障学生健康的一项措施.为了解大学生因病休、退学状况,我们采用回顾性调查,对上海市32所高等院校1999与2000年在校大学生398 765名进行了调查分析,旨在提高学校医疗保健部门预防保健水平,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吴华南;吴佩荣;白莲萍;王礼康;邱晓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漳州农村与城市初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目的了解农村与城市初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及其成因.方法采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农村和城市434名初一学生进行评定.结果 SCL-90评定结果中阳性项目数和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分农村学生显著高于城市学生(P<0.01).城乡学生均表现为SCL-90多数因子分女生高于男生(P<0.05).结论教育部门应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农村初中学生特别是女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曾天德;黄跃文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乡村婴幼儿271例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湖南农村儿童生长发育、疾病和智力发育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国家统一的体格测量检查方法及残疾筛检方法,对湖南省衡山县福田乡271例0~7岁儿童进行生长发育、疾病、发育障碍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同时与当地1989年的体检资料对比.结果该乡儿童体格发育水平较10年前明显提高;视、听、语言、肢体运动、智力等方面发育障碍分别为1.5%、0.7%、0.7%、0.7%、15.9%.结论父母亲文化程度、母亲疾病与妊娠年龄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

    作者:赵淑英;尹逊强;雷雳;袁朝晖;袁万里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平凉地区中小学生伤害现况调查

    目的了解平凉地区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现况和常见伤害类型的原因,为伤害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平凉地区8所学校中小学生4 820名1年内的伤害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1年内发生伤害2 287人,发生率为47.4%.男性高于女性(50.5%和44.0%),城市高于农村(49.8%和45.2%),发生率随年龄升高的趋势十分明显,13~19岁为高发年龄段.位居伤害前3位的依次是跌伤、刀或锐器伤、碰伤,其中城市是跌伤、碰伤、刀或锐器伤;农村为跌伤、刀或锐器伤、动物咬伤.这些伤害常发生在玩耍、做家务、运动和走路时,多发性伤害与是否是独生子女有关.结论伤害在中小学生中常见、多发,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学习,已成为危害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作者:胡世芳;李志义;席国平;王转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镇江市学生饮用净水卫生监测结果分析

    为解决学生在校期间饮用水的安全卫生问题,镇江市自2000年以来陆续在市区中小学开展学生饮用水工程,每班都配备饮水机,统一由指定企业提供净水,学生饮水直接从饮水机取水.为加强学生饮用水卫生质量监督管理,防止饮用水被二次污染,确保学生饮水安全,两年来我们定期对学生饮用水卫生质量进行了监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福州市471名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了解福州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福州市中学生471名进行调查.结果 471名中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初中生与高中生、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患慢性疾病学生与身体健康学生、不同家庭结构、不同家教方式学生之间在心理健康上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心理健康教育目标重在发展.

    作者:申艳娥;叶一舵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蚌埠医学院新生焦虑状态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目的探讨医学院新生焦虑状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Zung氏焦虑状态自测量表,对110名新生家庭情况、入学前生活环境以及引起情绪障碍的主要因素进行调查.结果新生焦虑状态高于高年级学生,男生高于女生,P值分别为<0.01和0.05,农村来源学生高于城镇来源学生,P<0.01.结论焦虑与个体特征相关,但也受多重因素影响,需要从多方面着手,减少新生焦虑症状的产生.

    作者:齐玉龙;翟长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大学生皮肤科心身疾病患者48例精神卫生状况

    目的调查分析大学生中皮肤科心身疾病患者的精神卫生状况.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和精神症状自评量表对被诊断为皮肤科心身疾病的大学生48人进行测评.结果皮肤科心身疾病患者EPQ-N值与全国常模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L值低于全国常模(P<0.01);精神卫生状况逊于正常人群.结论皮肤科心身疾病患者心理负荷过高,存在心身障碍.应辅以必要的心理疏导及抗焦虑、抑郁治疗,改善负性情绪,促进康复.

    作者:孟协诚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艾灸自疗与健康教育相结合治疗痛经30例

    痛经是女学生的常见病之一、该病的发生多与心理因素和不良生活习惯有关.笔者指导学生采用艾灸自疗与心理及生活习惯调整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治,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文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自杀倾向大学生的心理因素分析

    大学生正处在青春晚期到成人的转变时期,将逐渐走向成熟与独立,是第2次重要的心理断乳期.调查表明,大学生心理障碍正在成为其退学、休学的重要原因,有自杀倾向或自杀者的比率在逐年升高[1,2].据统计,自杀已成为我国大学生中仅次于意外伤害事故的第2位死亡原因[3].因此,研究大学生的自杀行为及其心理卫生问题已刻不容缓.

    作者:张道祥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国有和民营大中专院校食堂卫生状况调查

    为了解合肥市郊区大中专院校食堂卫生状况,加强对食堂卫生的管理,提高学校食堂基础卫生设施档次和管理水平,改善学生在校就餐环境,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以便在日常卫生监督工作中有的放矢,使食堂卫生工作再上新台阶,我们于2001年4月对34所大、中专院校食堂卫生状况进行了检查.

    作者:郑迎军;张新民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父母提示对儿童少年饮食行为的影响

    目的了解父母提示或强迫对城市儿童少年饮食行为的影响,为制定营养教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三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广州、上海、济南和哈尔滨等4个城市,随机选取学龄前儿童和中小学生家长9 464名作为调查对象,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儿童少年饮食行为及影响因素的信息.结果 58.9%~66.9%的父母在就餐时总是或经常提示孩子进食某种食物,提示后,孩子总是或经常服从的比率为38.0%~44.0%;有10.1%~10.9%的父母在就餐时总是或经常强迫孩子吃某种食物,强迫后,孩子总是或经常服从的比率为28.2%~33.5%.结论城市儿童少年父母就餐时对孩子的提示或强迫会影响孩子的饮食,应在家长中开展营养知识教育,使他们能够正确指导孩子的饮食.

    作者:马冠生;胡小琪;吴瑾;马文军;牟颖;梁淑丽;宋文东;杨晓飞;李弘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普洱县中小学生营养状况

    普洱族彝族自治县(简称普洱县)是以汉族、哈尼族、彝族为主的多民族杂居县,为了解和掌握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今后正确地评价中小学生的生长发育情况、开展各项学校卫生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笔者于1998年10~12月对普洱县部分中小学生进行体检,并进行了营养状况的分析.

    作者:林敏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水利院校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其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

    目的了解水利院校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程度.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水利院校大学生326名进行测查.结果水利院校大学生SCL-90的9个因子均分与社会支持各因子呈一定程度的相关,差异有显著性(P<0.05);男、女大学生在社会支持方面差异无显著意义;城、乡大学生在社会支持总分和客观支持分上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不同年级在支持的利用度方面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水利院校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其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联系.

    作者:赵勇;高武胜;郭玉宾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哈尔滨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我国北方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和分布,为预防和干预提供线索.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城乡分别选取2所小学,每年级整群抽取2个班,共1 961名学龄儿童,以(CBCL)为工具进行调查.结果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13.97%,农村高于城市(P<0.001);城乡学龄儿童分裂样、社会交往、体诉、交往不良、多动、攻击、性问题因子异常率差异有显著性,均为农村高于城市儿童.城乡儿童问题类型分布趋势一致.男女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在问题类型分布上,单一问题和混合问题的性别分布差异无显著性,但男孩内向问题多于外向问题,女孩的内向问题和外向问题分布趋势一致.各年级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以二、三年级检出率高(16.97%);各年级问题类型分布趋势一致.结论儿童行为问题流行病学分布特征,从地域看,重点在农村;从问题类型看,重点在内向问题,尤其不能忽视男孩的内向问题;从年级看,重点在二、三年级.

    作者:武丽杰;刘爱书;陶雨春;张丽萍;吴坤;陈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初中生对吸烟、烟草及控烟干预教育需求的城乡差异

    目的分析武汉市初中生对吸烟行为及烟草知识教育的主观需求的城乡差异.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9所中学471名学生,在控烟干预进行过程中收集学生提出的有关吸烟和烟草的问题进行定量分析.采用问卷调查,了解目标人群对实施中的控烟干预计划的认识和意愿.结果城市学生对有关烟草的知识、戒烟、被迫吸烟、烟瘾、吸烟与寿命的问题更感兴趣.农村学生对有关吸烟行为、如何与吸烟者相处的问题更感兴趣.结论城市学生对烟草知识教育的需求大于农村学生,农村学生对吸烟行为教育的需求大于城市学生.

    作者:王远虹;Carl Anderson Johnson;李燕;Jim Chen;山建国;郭倩;龚洁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理视健眼操与眼保健操预防近视效果对比观察

    目的比较理视健眼操和现行眼保健操预防近视的效果.方法采用单盲法,追踪1年,观察理视健眼操和现行眼保健操对儿童青少年视力和屈光度的影响.结果理视健眼操与现行眼保健操相比,能明显防止学习期儿童青少年视力下降(P<0.01),防止屈光度负向增加(P<0.01),提高或保持学习期儿童青少年的远视力(P<0.01),可防止正视眼和近视眼视力下降(P<0.05).结论理视健眼操预防近视效果显著优于眼保健操,对视力保健和防止近视的发生发展均有一定作用.

    作者:王萍;姚兴家;白英龙;孙平;翟铃铃;满懿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学习障碍儿童心理问题及心理辅导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学习障碍(LD)儿童心理问题及心理辅导对改善LD儿童心理行为的效果评价.方法分设干预组、LD对照组、学业一般组、学业优秀组.对各组儿童进行厌学情绪、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测定,并对干预组儿童进行2年心理辅导干预.结果 LD儿童和学业一般、学业优秀儿童在厌学情绪、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和心理健康测量总分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均分结果显示LD组>学业一般组>学业优秀组.心理辅导后,干预组儿童在厌学情绪、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和心理健康测量的总分均明显下降,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居住环境、活动机会性、社会心理状况、社会环境状况、生活质量总分则显著提高,且心理辅导前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干预组与LD对照组比较,在厌学情绪、心理健康状况、生活质量方面的上述各项指标,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LD组儿童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心理辅导有助于改善LD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吴汉荣;余毅震;王礼桂;蒙衡;黄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宝山区中小学生意外伤害情况分析

    为了解宝山区中小学生意外伤害的发生情况、发生场所、发生原因及其相关因素,我们对宝山区中小学校学生进行了调查.

    作者:李有芳;杨卓敏;徐爱月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浙江省部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目的探讨浙江省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727名中学生进行评定.结果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7.47%,主要问题是强迫症状、人际敏感和偏执;SCL-90总均分年级之间和性别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但城市学生显著高于农村学生,成绩好的学生显著高于成绩差的学生,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单亲与非单亲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仍不容忽视.

    作者:杨宏飞;王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