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两种分娩方式的比较研究

朱丽

关键词:瘢痕子宫, 剖宫产, 分娩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两种分娩方式适用性。方法选择笔者医院162例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剖宫产分娩组(n=83)和阴道分娩组(n=79)。比较剖两组的产后出血量和发热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感染发生率。结果阴道分娩组产后出血量和发热发生率显著低于与剖宫产组(P<0.05)。阴道分娩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和感染率与剖宫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分娩可降低瘢痕子宫产妇的并发症,但选择前必须综合分析产妇和胎儿情况。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相关文献
  • 呼吸内科慢性咳嗽症状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措施和治疗效果,为其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20例慢性咳嗽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给予阿斯美联合酮替芬治疗,观察病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变化。结果经临床治疗和研究发现,采用阿斯美联合酮替芬治疗咳嗽的有效率为93.3%,治疗喘息的有效率为69.8%,治疗咳痰的有效率为91.2%,治疗反流症状的有效率为83.0%,治疗咽部发痒的有效率为96.1%,上述结果与喘息症状的治疗有效率比较具有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内科慢性咳嗽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喘息、咳痰、咳嗽,临床期间采用阿斯美加酮替芬治疗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关注。

    作者:尤忠红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阿尔茨海默病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通过对我市200例4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调查研究,分析阿尔茨海默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对我市200例4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调查,研究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对患病者进行年龄、家族史、受教育程度、工作、运动习惯、母亲年龄、是否有脑外伤、是否有心血管疾病等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后比较,分析得出结论。结果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年龄主要发生在4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高﹔受教育程度较低、运动较少、无业、母亲年龄较大,有过脑外伤史和心血管疾病史的患者发病率较高﹔经过单因素分析表明,受教育程度、运动程度、职业、母亲年龄、脑外伤史和心血管疾病史的RR值均>1,P均<0.05﹔应用logistic回归研究,RR值由大到小分布为无业、不运动、脑外伤史、低教育水平、母亲年龄较大、心血管疾病史。结论阿尔茨海默病常发病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职业、脑外伤史、教育水平等都为其危险因素,运动为保护因素。

    作者:陈世友;黎晓绮;陈坚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新形势下地市级公立医院发展战略的选择及实施策略分析

    地市级医院作为我国医改的主力军之一,其发展战略的选择对我国公立医院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德阳市人民医院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进行SWOT分析,构建SWOT战略分析矩阵,探讨了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的路径,终提出实施策略。希望对其他地市级医院的发展战略制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费杨华;韩嘉;黄成光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硫酸镁湿热敷治疗静脉输注可达龙所致血栓性静脉炎的效果及护理观察

    目的:评价硫酸镁湿热敷对预防静脉输注可达龙所致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输注可达龙的患者97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9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每次输注可达龙即用硫酸镁湿热敷,对照组48例,仅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情况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0例患者出现静脉炎,对照组0级静脉炎15(31.3%)例,1级静脉炎12(25.0%)例,2级静脉炎10(20.8%)例,3级静脉炎8(16.75)例,4级静脉炎3(6.3%)例,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镁湿敷对预防静脉输注可达龙所致静脉炎的临床疗效好,能有效预防患者出现静脉炎,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作者:刘海霞;杨德英;贵芳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经皮动脉化疗灌注和栓塞介入治疗宫颈癌的护理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行经皮动脉化疗灌注与栓塞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接收的宫颈癌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经皮动脉化疗灌注与栓塞介入治疗,给予本组患者精心护理后,观察其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本组患者经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后,治疗总有效率:9例完全缓解,18例部分缓解,8例病情稳定,5例病情进展,治疗总有效率为67.5%﹔并发症发生率:本组患者见3例恶心呕吐,2例食欲不振,1例白细胞水平下降,并发症发生率为15.0%﹔护理满意度:24例非常满意,12例满意,3例一般,1例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0.0%。结论宫颈癌患者行经皮动脉化疗灌注与栓塞介入治疗后,给予其精心护理,可有效提高其治疗总有效率与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进而缩短患者康复进程,效果显著。

    作者:宋艳品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贞芪扶正颗粒联合匹多莫德口服液对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贞芪扶正颗粒配合匹多莫德口服液治疗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门诊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儿童252例按照挂号序号单双号分为两组,治疗组126例给予口服贞芪扶正颗粒联合匹多莫德口服液,对照组126例给予单纯的匹多莫德口服液口服,观察临床疗效及血清免疫球蛋白变化。结果贞芪扶正颗粒联合匹多莫德口服液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治愈率为40.5%,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治愈率为23.0%,总有效率为72.0%,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及对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免疫功能调节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贞芪扶正颗粒联合匹多莫德口服液治疗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优于单纯口服匹多莫德口服液。

    作者:周生堂;张瑞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乙肝肝硬化并椎体压缩性骨折15例报告及随访结果

    目的:对15例乙肝肝硬化并椎体压缩性骨折进行长期追踪观察,分析总结随访结果。方法将我院2005年1月1日-2012年1月1日接诊的15例乙肝肝硬化并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诊断结果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肝硬化的诊断标准。对15例患者进行追踪随访,观察并记录患者随访期间椎体骨折愈合情况、乙肝肝硬化病情发展情况以及各类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5例患者预后情况:2例于发现椎体压缩性骨折1年后死亡,3例患者出现椎体压缩性骨折,均在2年后死亡,5例患者发现椎体压缩性骨折3年后死亡,2例患者发现椎体骨折后5年死亡。调查结束后,仅剩3例患者存活。随访期间,15例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肺部感染22例次,自发性腹膜炎17例次,肝肺综合征10例次,消化道出血22例次,出现门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6例次,出现肺栓塞2例次,出现肝肾综合征6例次,出现肝性脑病5例次,出现原发性肝癌1例﹔15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电解质紊乱。15例患者中,3例患者椎体压缩性骨折复查无显著变化,6例患者椎体压缩有加重趋势,2例患者新增椎体骨析,5例患者腰痛症状无任何好转,4例患者腰痛症状加重,2例患者腿痛症状加重,5例患者出现过下肢抽搐的症状。15例患者肝病发展情况:2例患者肝病基本处于稳定的状况,1例患者病情不稳定,12例患者病情有不同程度的加重。结论椎体压缩性骨折为乙肝肝硬化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应做到尽早发现,及时治疗,尽量降低骨折的发生率。

    作者:代少武;刘立;刘云华;贾婷;刘春云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介入技术在妇产科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和研究妇产科疾病治疗中介入疗法的疗效和作用。方法在该医院妇产科中进行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发现其中有55例都出现了较大量的急性出血现象,有29例出现子宫肌瘤现象,有16例出现了恶性肿瘤现象。对其全部使用介入疗法,然后再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进而对介入疗法的效果进行总结。结果100例患者在治疗之后都有严重的并发症出现,且急性大出血病症的治疗有效率达到了100%,另外子宫肌瘤、恶性肿瘤患者在其治疗之后的半年随访时得出结果为其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1%和87.5%。结论在妇科疾病治疗中,介入疗法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田颖;于龙飞;崔舜瑀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人性化护理干预模式在骨外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和分析人性化护理模式在骨外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3月在我院骨外科住院的患者共计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间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2.9±6.4)分,服务态度满意度评分为(80.4±5.4)分,健康教育满意度评分为(83.9±6.7)分,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4.3±7.2)分,服务态度满意度评分为(92.6±6.3)分,健康教育满意度评分为(96.2±5.9)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外科病房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对改善患者的病情和预后预后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慧艳;新静;张丽艳;范桂红;赵旭伟;张亚男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婴幼儿慢性腹泻的治疗与护理

    选取我院自2012年9月-2013年6月间在该院进行治疗的慢性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其病理病因及诊断结果等采用中医、西医等治疗方法,分析与探讨慢性腹泻患儿的病理病因等,以更好的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减轻患儿的痛苦。

    作者:宋菊红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非那雄胺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效果及对睾酮、雌二醇的影响

    目的:探讨非那雄胺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效果及对睾酮、雌二醇的影响,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本组87例前列腺增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43)和治疗组(n=44)﹔对照组给予特拉唑嗪片治疗,治疗组非那雄胺治疗﹔两组治疗均以4个月为一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64%)显著高于对照组(60.4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睾酮(T)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T水平与治疗前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E2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睾酮(T)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雌二醇(E2)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那雄胺治疗前列腺增生疗效显著,能显著提高患者睾酮水平,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作者:冯合成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某传感器生产线职业病危害识别及关键控制点分析

    目的:识别传感器生产线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检查表以及工程分析法进行评价。结果传感器生产线可能存在和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激光、高温、活性炭粉尘、炭黑粉尘、其他粉尘、矽尘、乙醇、二甲苯、氧化铝、氧化锆、氧化钇、氧化钙、氮气、一氧化碳、甲烷、二氧化碳、丙烯、乙烷、丙烷、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氨、苯基丁基邻苯二甲酸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聚乙烯醇缩丁醛、松油醇、3-羟基-2,2,4-三甲基戊基异丁酸、丁醛、丁烯醛、丁醇、硝酸铝,球磨、流延切割、测试为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结论传感器生产线选址合理,总体布局、生产工艺与设备布置、建筑卫生学等基本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卫生标准要求,拟采取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可行。

    作者:鲜麒麟;陈金子;刘建明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鼻息肉鼻内镜术后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鼻息肉鼻内窥镜手术后护理干预的临床意义。方法将鼻息肉内窥镜治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基础护理上加强护理宣教及心理干预,指导自我护理方法,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治愈率相近,无明显临床意义,2组术前鼻塞流涕、鼻腔粘膜肿胀、头昏、嗅觉减退症状无明显差异,术后1周鼻塞流涕、鼻腔粘膜肿胀、头昏、嗅觉减退症状基本缓解,但观察组要优于对照组。结论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息肉疗效确切,科学的术后护理对减轻病人临床症状,改善病人痛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付桂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采用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9月-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确诊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配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动脉旁路术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腔内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及术后患肢畅通率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8±0.6)h、住院时间(9.3±2.5)d及术后ABI指数(0.54±0.13)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3.2±0.7)h,(16.0±8.2)d,(0.47±0.1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腔内介入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进行治疗,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术后患肢血运,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吕忠俊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合并脑出血神经外科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合并脑出血的神经外科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7月-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诊断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合并脑出血的患者14例,对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结果78.6%患者脑脊液检查均提示腰穿压力明显增高,其中大部分患者蛋白质水平正常﹔颅脑CT及MRI检查可见明显病变﹔本次研究中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为85.7%,仅2例患者治疗无效。结论静脉窦血栓形成合并脑出血的临床治疗主要手段为降颅压治疗,少数患者需行外科手术治疗,及早诊断并选取合适的治疗方案,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

    作者:赵广涛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对比分析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了解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进行抽样,选取7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实验组应用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脂血症(TG)、总胆固醇(T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内皮舒张功能(FMD)等变化。结果治疗后实验组LDL-C、TG、TC、hs-CRP水平及LVEF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DL-C及FMD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总有效率(97.30%)明显优于对照组(81.08%),且不良反应发生率(5.40%)显著低于对照组(24.32%),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优于阿托伐他汀,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王传花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职业损伤在医学检验工作中的发生和防护

    目的:通过了解分析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损伤的原因、发生概率及防护措施的情况,针对容易发生职业损伤的原因,探讨防范措施。方法采取对近年来科室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损伤的统计分析。结果自我防护意识与发生职业损伤的概率密切相关,防护意识强者发生率低,防护意识差者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医学检验工作者必须提高生物安全意识,加强职业暴露的相关知识培训,熟练掌握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发生职业暴露处理流程,大限度避免职业损伤的发生,保证自己的身心健康。

    作者:李发顺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动态监测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在ICU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水平在ICU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设立四个组别,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重症组)49例,非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非重症组)32例,除外感染性疾病的患者(非感染组)32例,体检健康者(健康组)32例,分别对于这些患者进行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进行测定及比较分析。结果血清降钙素原在重症组与非重症组、非感染组、健康组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与肺炎患者的患病程度有关,通过对血清降钙素原实施动态监测,有利于我们观察老年肺部感染的程度,是我们预测和识别老年人重症肺部感染的辅助诊断指标。

    作者:李忠河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奥氮平治疗冰毒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观察奥氮平对冰毒所致精神障碍的治疗疗效,为临床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针对2012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冰毒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患者使用奥氮平进行治疗,参照组患者使用利培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和治疗的安全性。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8/40),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5%(35/40)。实验组优于参照组,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经过治疗,不良反应情况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奥氮平治疗冰毒所致精神障碍疗效显著,但是会有副作用出现,但与使用利培酮治疗的参照组相比,副作用较小。因此,奥氮平在临床治疗中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作者:寸永海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从采供血角度探讨血站充足供血的对策

    本文主要从采供血角度概述了临床充足供血的影响因素及有关应对策略,并从落实“四个转移一个延伸”保障临床充足用血﹔完善无偿献血的激励机制﹔“开源”和“节流”工作﹔科学合理用血,充分发挥血站供血部门的专业作用等方面保障临床供血进行了探讨。

    作者:汤武成;何秉洪;陈平;卢涛;余祥妙 刊期: 2014年第28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