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职业损伤在医学检验工作中的发生和防护

李发顺

关键词:职业损伤, 医学检验, 防护
摘要:目的:通过了解分析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损伤的原因、发生概率及防护措施的情况,针对容易发生职业损伤的原因,探讨防范措施。方法采取对近年来科室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损伤的统计分析。结果自我防护意识与发生职业损伤的概率密切相关,防护意识强者发生率低,防护意识差者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医学检验工作者必须提高生物安全意识,加强职业暴露的相关知识培训,熟练掌握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发生职业暴露处理流程,大限度避免职业损伤的发生,保证自己的身心健康。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相关文献
  • 介入技术在妇产科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和研究妇产科疾病治疗中介入疗法的疗效和作用。方法在该医院妇产科中进行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发现其中有55例都出现了较大量的急性出血现象,有29例出现子宫肌瘤现象,有16例出现了恶性肿瘤现象。对其全部使用介入疗法,然后再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进而对介入疗法的效果进行总结。结果100例患者在治疗之后都有严重的并发症出现,且急性大出血病症的治疗有效率达到了100%,另外子宫肌瘤、恶性肿瘤患者在其治疗之后的半年随访时得出结果为其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1%和87.5%。结论在妇科疾病治疗中,介入疗法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田颖;于龙飞;崔舜瑀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呼吸内科慢性咳嗽症状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措施和治疗效果,为其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20例慢性咳嗽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给予阿斯美联合酮替芬治疗,观察病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变化。结果经临床治疗和研究发现,采用阿斯美联合酮替芬治疗咳嗽的有效率为93.3%,治疗喘息的有效率为69.8%,治疗咳痰的有效率为91.2%,治疗反流症状的有效率为83.0%,治疗咽部发痒的有效率为96.1%,上述结果与喘息症状的治疗有效率比较具有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内科慢性咳嗽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喘息、咳痰、咳嗽,临床期间采用阿斯美加酮替芬治疗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关注。

    作者:尤忠红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探讨静脉药物配置室内不同操作距离对空气微粒污染的影响程度

    目的:探讨静脉药物配置室内不同操作距离对空气微粒污染的影响。方法于配置室内进行模拟配液加药,分别选取5个不同位置进行操作,采用空气粒子计数器进行空气微粒数的检测,记录并分析空气微粒的污染情况。结果不同操作距离处的空气微粒污染情况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以C点污染为严重,A点微粒数目少。结论在洁净室内进行静脉药物配置时,距离操作人员越近,空气微粒污染越严重,因此在进行静脉药物配置时,应尽量使用层流台或在送风口处操作,以加强职业防护,保证配液质量。

    作者:席腾飞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奥拉西坦治疗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诊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共70例,并以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成2组,将30例实施常规治疗者纳入对照组,将40例在此条件下施加奥拉西坦治疗者纳入观察组,分析并评估两组病例的临床治疗结局。结果观察组治疗后7、14d和30d的MMSE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要较其治疗前、对照组更理想,比较差异明显(P<0.05)﹔在安全性方面,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适出现。结论为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提供奥拉西坦治疗有确切效果,且安全性可靠,适合在今后的临床上普及应用。

    作者:陈芳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儿童高铅血症实施综合干预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儿童高铅血症实施综合干预措施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间于我院筛查出高铅血症婴幼儿142例,采取减少环境铅污染、卫生指导、营养干预措施,对综合干预前后血铅下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治疗后儿童平均血铅浓度与治疗前有显著差异性,血铅水平干预前后比较差值75ug/L,P<0.01。结论采取综合措施干预儿童高铅血症的疗效显著,值得积极进行推广宣传。

    作者:吴春艳;朱然科;罗绍兰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胃癌组织中ERCC1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ERCC1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44例胃癌组织中ERCC1基因的表达,并分析ERCC1基因表达与患者生存的关系。结果ERCC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年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等因素无关,而与性别有关。 ERCC1高表达病例3年生存率33.3%(8/24),ERCC1低表达病例3年生存率60.0%(12/20),ERCC1低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更高,但是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7)。结论 ERCC1与胃癌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等无关,提示ERCC1与肿瘤的不良生物学行为无关。 ERCC1基因在胃癌中不能作为独立的预后指标。

    作者:李紫燕;张翼;张士虎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医用高值耗材管理模式的探索

    高值耗材属于医院财务支出管理的重点,其价值含量高,售价高,安全性要求也极为严谨,在医院财务管理中和低值易耗品相比,其往往直接作用于人体,属于价值含量较高的医疗用品,故而医院将这种高值固定资产管理格外重视。不过,现如今不少医疗组织机构对医用高值耗材管理仍然存在一些主要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予以了分析,并提出了医用高值耗材的探索模式,以供对其管理提供一定考量依据。

    作者:李嘉强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新生儿脓疱病疑似医院感染暴发调查

    目的:对新生儿脓疱病疑似医院感染暴发进行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新生儿脓疱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对我院2013年6~8月的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的新生儿脓疱病的感染率进行调查分析,将其作为对照组,分析导致新生儿脓疱病医院感染暴发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在对实施相关预防控制措施之后的2013年10~12月间的新生儿脓疱病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将其作为观察组。结果导致出现新生儿脓疱病医院感染暴发的原因多种多样,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病区的建筑布局及工作流程、医院消毒隔离制度的执行情况、母婴同室的管理工作、新生儿的管理、室内环境、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等都会对新生儿脓疱病的医院感染暴发产生一定的影响,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之后,新生儿脓疱病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与控制之前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导致新生儿脓疱病医院感染暴发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医院在新生儿管理工作中,要积极做好各方面的管理工作,有效预防新生儿脓疱病的发生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张羽;武胜涛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前列地尔组。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前列地尔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静脉推注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心电图、血糖、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优于对照组的80%(P<0.05)﹔心电图改变、纤维蛋白原水平,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可以有效控制糖尿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情的发展。

    作者:刁力;于进堂;于高平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妊娠期甲减对胎儿的不良影响的综述

    甲状腺功能减退主要是由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功能减退而产生的疾病。甲状腺激素是人体生长和发育过程中重要的调节因子,若甲状腺激素水平匮乏会对大脑的发育造成严重影响。在临床中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是一种常见的妊娠并发症,虽然甲状腺对人体发育非常重要,但关于妊娠期间甲减对胎儿的影响报道甚少,因此在妊娠的过程中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对胎儿的影响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为此本院将就妊娠期甲减对胎儿的不良影响进行讨论。

    作者:李秀艳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应用于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进行临床对照研究,患儿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利巴韦林组和基础治疗组,比较患儿的退烧时间、止泻时间和总有效率。结果联合用药组患儿退烧时间、止泻时间、总有效率均优于利巴韦林组和基础治疗组,应用利巴韦林组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基础治疗组,但其退烧时间和止泻时间较基础治疗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应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其效果显著,缩短患儿腹泻及发烧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闫四会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不同方法在ICU气管插管患者留置胃管中应用对比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不同方法在ICU气管插管患者留置胃管中的应用效果情况比较。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ICU气管插管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40例。 A组患者采取常规置管,B组进行气囊放气,C组进行牵拉气管。对比分析三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总置管成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 A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和总置管成功率低,B组其次,C组高,A,B两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B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在恶心、呕吐、呛咳以及鼻咽部粘膜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其次为B组,A组高。 A,B两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B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ICU气管插管患者采取镇静状况下牵拉气管并且置入胃管的方法效果显著,一次置管成功率和总置管成功率均很高,且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文英花;金莲花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小剂量米索前列醇与缩宫素用于晚孕引产400例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小剂量米索前列醇与缩宫素用于晚孕引产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摘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0例晚期妊娠引产患者,做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00例患者采用阴道放置小剂量米索前列醇进行引产,对照组200例患者采用静脉滴注缩宫素进行引产,对两组引产有效率进行比较,并对两组产后出血、临产时间、软产道损伤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引产有效率为88.00%(1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50%(121),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临产时间、软产道破裂等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剂量米索前列醇对晚孕患者进行引产,促宫颈成熟,较缩宫素引产成功率高,降低剖宫产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彤洁;杨梅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临床实验室质量保证应采取的措施

    本文简要地阐述了,要想保证实验室检验质量,必须做到患者、护士、医生和检验技术人员一起努力共同负责,共同保证。通过对患者讲解配合医护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向临床科室发放《检验手册》、《检验标本留取指南》手册和对实验室检验技术人员进行思想、业务素质的再提高,使样本的不合格率明显降低,检验结果的误报率降至低。因此,必须的管理制度和提高医生、护士和检验技术人员的思想业务素质,是保证临床实验室检验质量的前提和保障。

    作者:韩文君;王晓平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人性化护理干预模式在骨外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和分析人性化护理模式在骨外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3月在我院骨外科住院的患者共计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间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2.9±6.4)分,服务态度满意度评分为(80.4±5.4)分,健康教育满意度评分为(83.9±6.7)分,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4.3±7.2)分,服务态度满意度评分为(92.6±6.3)分,健康教育满意度评分为(96.2±5.9)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外科病房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对改善患者的病情和预后预后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慧艳;新静;张丽艳;范桂红;赵旭伟;张亚男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对于流式细胞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研究

    观察流式细胞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研究,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在临床的检验中可以依托于科学方法进行病症的治疗。通常情况下,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病症的治疗,不仅能够对细胞的表面抗原与受体予以详细的分析,还可以对细胞中的抗原体和分子进行科学地检测。由于科技的不断进步,促使细胞微球实验技术得到医学临床的广泛应用和推广。就现阶段的发展而言,流式细胞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主要是对淋巴瘤、白血病、中性粒细胞与红细胞的分析、肺泡灌洗液中的T细胞的亚群检测与分析等病症的临床分析和检测。

    作者:高维和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肺大泡切除后不同胸膜固定术对患者术后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肺大泡切除后不同胸膜固定术对患者术后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电视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患者为研究对象,双数字法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29例。A组采用机械法(胸膜剥脱术),B组采用化学法(红霉素法)。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镇痛剂使用量、胸管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对比其术后VAS评分、SF-36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①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A组术中镇痛剂使用量、胸管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对比均优于B组(P<0.05)﹔②A组术后VAS评分为(2.66±1.09)分,明显低于B组的(5.87±2.58)分,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且A组生活质量评估表中各项评分均高于B组(P<0.05)﹔③两组术后并发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患者术后行胸膜剥脱术,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其痛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文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2004-2012年全国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近10年来全国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疾病防疫提供建议和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CDC法定报告传染病数据库中获取全国2004-2012年出血热的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等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9年来全国31个省市均有出血热病例发生,累计报告病例123476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1.0419/10万﹔共报告死亡病例1391例,年均死亡报告率0.0117/10万。全年龄段皆可发病,但发病主要集中在青壮年人群(30~59岁)。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春夏季节(4~6月)和秋冬季(10~12月),发病重灾区位于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和陕西省。结论2004-2012年中国流行性出血热发病趋势呈现先下降后小幅回升趋势,发病患者在年龄方面存在差异,发病疫情具有时间和地区特征。

    作者:傅明慧;杨华富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乳腺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胸壁及腋窝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乳腺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胸壁以及腋窝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4月入我院进行乳腺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患者118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甲组与乙组。甲乙两组均采用适行或传统放射治疗技术,甲组58例患者照射胸壁,乙组60例患者照射胸壁加锁腋野。两组患者照射剂量46~56GY,治疗时间为5~6周。在完成放射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存率与复发率。结果乙组与甲组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后近期总体缓解率不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的生存率与复发率和乙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乙组患者进行腋窝照射存在一定的副作用,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结论研究未得出乳腺癌根治术后采用适行或传统放射治疗照射胸壁或胸壁加锁腋野有利于提高局部控制率,降低复发率,但是照射胸壁加锁腋野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在实施时需要加以考虑。胸壁放射治疗的价值及术后放射治疗靶区的个体化确定需要更多的随机研究来证实。

    作者:刘向阳;夏小春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细节管理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5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组,同时选取2012年同期50例结核性脑膜炎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压疮护理、管道护理等细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①压疮护理:护理后观察组Waterlow scale评分<10分13例,10~15分9例,15~20分16例,>20分12例,较入院时有明显改善,住院期间只发生Ⅰ度压疮2例,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管道护理:住院期间观察组出现敷料松脱2例(4%),标识不完整2例(4%),管道移位1例(2%),管道处理不当1例(2%),记录不全面1例(2%),各项数据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住院期间,通过开展压疮护理、管道护理等细节管理,可以降低压疮与管道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保证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张利平 刊期: 2014年第28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