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筠异
医学是有色觉障碍的限制专业.为此,我院在新生入学体检中,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学生体检标准>的要求,对我院1993年至1998年入学的共3090名新生进行了色觉检查.
作者:柯尝蕊;邓兆宏;王翠英;朱明玉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为做好本地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不断降低其患病率,提高儿童少年的健康发育水平,我们于1991~1997年连续对庆阳一中和庆阳师范附小在校学生进行了健康状况调查.
作者:魏彩娥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海南省汉、黎族学生月经初潮和首次遗精平均年龄,探讨其性发育规律.方法:以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汉、黎族7~18岁学生9561名进行询问调查,并采用概率单位回归法分析资料.结果:海南汉、黎族学生月经初潮与首次遗精平均年龄较全国汉族学生提前;与1985~1990年的资料比较呈逐年提前的趋势,并且民族、城乡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营养状况和气候是影响男女学生性发育的重要因素,海南省学生青春期卫生教育宜较早开始.
作者:徐子孟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为探讨学生贫血与营养状况间的相互关系,我校于1997年11月初和1998年10月底分别对2000届、2001届的初、高中学生进行了血红蛋白的调查和营养状况的等级评价,以便发现存在的问题,为学生的营养指导提供依据.
作者:高泽麟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下肢运动损伤是大学生体育运动中常见的损伤.笔者对上海电力学院大学生下肢运动损伤情况进行了相关因素分析,重点讨论损伤多发部位足踝部与膝部损伤,找出其损伤原因、特点、规律,为减少下肢运动损伤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肖南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我省儿童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以下简称IDDM)病例特征及相关因素,为制订预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河南省4个地市1988~1997年间儿童IDDM病例情况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结果:查出IDDM患者120例,其中,农村74名占61.7%,城市28例,占23.3%,县城18例,占15%.性别比例为男性69例,女性51例,男女比例为1.35:1.10~14岁发病数多,占38.3%.65.8%患者确诊时伴发合并症,10%有遗传史.结论:重视预防和及早治疗儿童细菌和病毒感染,加强对重点人群的预防保健,可以减少IDDM的发生.
作者:付耀华;蒋菊;白世选;郑素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前,我国儿童缺锌状况还是广泛存在的[1,2],其原因之一是锌的摄入量不足,但锌的吸收利用率低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现在已有了锌强化食品,但如何食用这些食品才能有效地补充锌是许多家长关心的问题.本文通过实验,分析研究了铁的摄入量对锌吸利用的影响.
作者:郑桂富;许晖;武杰 刊期: 2000年第01期
贫血是儿童青少年的常见病,对学生的生长发育和智力都有一定的影响.为了解镇江市京口区小学生贫血患病情况,我们于1997年4~6月间对全区20所小学生进行了普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欢;刘敏 刊期: 2000年第01期
1996~1997年我们对宜兴市在近5年中,新建、改建、扩建的40所中、小学校进行了卫生学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吴小群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江苏省中小学校校医配备、人员结构和工作情况.方法:对全省部分中小学采取抽样问卷的方法进行了调查,共调查学校233所,校医330名.结果:我省中小学校医配备率(97%)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7%),但在配备达标率.校医人员结构及开展工作情况等方面仍存在明显不足.结论:学校卫生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作者:叶宝华;白利民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有些家长用自行车送幼儿入学时,不注意安全,以致孩子的脚被自行车轮钢丝绞伤,给儿童带来了不必要的痛苦.为杜绝此类事故持续发生,我们收集了幼儿踝跟部自行车钢丝绞伤患儿100例进行分析,以提出预防方法,对保护幼儿的健康起一定作用.
作者:江利国;乐嘉文;容海峰 刊期: 2000年第01期
贵阳市是贵州省会城市,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市有各类高等院校21所,高校中有各类食堂39个,各种小吃小卖部96个.食品管理及从业人员近3000人,担负82000多名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就餐任务.
作者:王幼珠;杜桂黔 刊期: 2000年第01期
近年来,随着有机磷农药的广泛使用,儿童中毒病例有逐年增多的趋势,现结合我院收治41例中毒儿童,就儿童有机磷中毒特点谈一谈我们的体会.
作者:杨玉海;徐惠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为研究儿童的血压水平及高血压影响因素,为早期预防高血压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96年9~11月,对我区8所小学的9~12岁小学生进行基础血压及有关影响因素的调查.
作者:李树华;宋秀华;刘海青;邢建喜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生源与心理健康水平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系列心理卫生评定质量SCL-90、16PF、LES、CSQ、SSRS等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评定.结果:采用系列心理测量软件能够全面地描述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生源与心理健康有显著或较显著的关系,家庭经济收入状况,是否为学生干部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结论: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指导工作.注重提高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增强自信心,为更多的学生提供担任学生干部机会,以培养其责任感、义务感,促其心理健康成长.
作者:刘志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为了解大学生口腔卫生和口腔卫生行为的现状,观察口腔综合保健措施对大学生口腔卫生和口腔卫生行为的影响,以便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指导口腔保健工作的开展,我们对中国矿业大学1994级学生于入学和毕业时各进行口腔卫生普查和口腔卫生行为的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周晓娟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吸烟在我国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吸烟危害健康,已为大量的科学研究所证实,近年来国内外对发展中国家的吸烟人数在逐年增多已有大量报道,而且吸烟年龄在逐年下降,尤其是中小学生吸烟人数已经成为新增烟民数的重要组成部份.为了解本县青少年的吸烟状况以及吸烟的始动因素,探讨如何从心理学角度进行戒烟心理知识的宣传、教育,笔者于1998年5月对本县2所完中的1400名学生做了吸烟行为及其始动因素调查.
作者:孙清海;徐明;邵佩兰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了解中专生吸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商校565名14~18岁中专生进行吸烟情况及相关问题的问卷调查.采用配对研究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中专生平均吸烟率为15.04%(男生45.90%,女生0.26%);初始吸烟平均年龄为13.34岁,小10岁,吸烟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吸烟的动因主要为好奇和交际应酬需要.中专生吸烟受社会、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经多因素分析,男生每月零花钱多、同伴吸烟影响、健康知识缺乏等皆是吸烟的危险因素;而同伴吸烟、每月零花钱多为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吸烟干预是当务之急.
作者:郭晓梅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为了解我地区农村初中生贫血现况及有关影响因素,我们于1998年4~5月份,选有代表性乡镇中学6所,进行血红蛋白测定和膳食情况调查.
作者:乔玲;卢锋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廖文科(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卫艺司处长)为保障未成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并于1999年11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