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T引导定位经皮穿刺肺活检262例临床观察

刘鸿运;白舒;丁国强;于四海;张大勇;袁井贺

关键词:CT引导定位, 经皮穿刺, 肺, 活检, 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定位下经皮穿刺肺活检的操作技术、并发症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意大利普立塞18G(长度15cm)型弹簧切割式活检针在CT引导定位下对262例患者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结果262例均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100%,肺癌阳性率为72..5%,发生严重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10例,大量咯血2例。结论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对肺部病变确诊率高、并发症少,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实用的检查方法。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相关文献
  •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厄贝沙坦片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变化情况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总有效率达到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舒张压与收缩压相比于治疗前均得到明显改善,观察组在治疗后收缩压与舒张压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取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情况,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蔡金保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探讨不同护理模式对于改善老年心内科患者的睡眠质量的效果

    目的:探讨对老年心内科患者应用不同护理模式对于改善其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按就诊顺序号将我院心内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96例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8例。对照组采用的护理模式为行常规护理的同时加强旨在改善患者睡眠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护理手段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护理。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接受护理后等不同阶段的睡眠质量进行评分。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PSQI<7分的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1周或2周后观察组PSQI<7分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综合采用多种护理手段对老年心内科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可有效改善其睡眠质量,对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抵抗力、促使其早日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黄利平;吴艳丽;黄玲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对综合性医院传染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探讨

    传染病作为当前为主要的危险类疾病,我们需提高警觉对传染性疾病进行有效防控。主要是因为传染疾病具有危害性高、难以治疗、多发且分布广泛等特点,因此,综合性医院需要进行疾病防控工作的严密部署,有针对性的对传染病进行控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建立起传染病防控体系,为实现对传染病的控制而不断努力。本文主要针对综合性医院在传染病预防以及控制体系建立上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以来实现对传染病有效控制研究。

    作者:王永江;马春媚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臭氧联合射频靶点热凝与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技术比较

    目的:比较臭氧联合射频靶点热凝术与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为患者提供佳治疗方法作参考。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行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治疗,观察组行臭氧联合射频靶点热凝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优良率比较χ2=0.0000(P=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7 d、3个月、6个月观察组VAS评分比较分别为t=9.7544(P=0.0000)、t=11.6537(P=0.0000)、t=12.1268(P=0.0000),术后3、6个月观察组ODI评分比较分别为t=7.7634(P=0.0000)、t=15.5503(P=0.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臭氧联合射频靶点热凝术与经皮椎间盘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优良率无明显的差异,但臭氧联合射频靶点热凝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更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改善椎间盘的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蒋海波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93例热毒宁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在临床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分析其原因,总结经验指导临床安全用药。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儿科收治的应用热毒宁注射液的93例病例,统计分析用药的不良反应。结果在热毒宁注射液的临床应用中,其不良反应的发生可能与很多因素相关,其中可能包括:年龄、联合用药、用药时间及累及的器官等因素。结论在临床治疗当中,应密切监测热毒宁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合理规范临床用药,降低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张玉梅;宁慧雪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160例老年大肠癌外科治疗回顾分析

    目的:总结老年大肠癌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为改善老年大肠癌患者的外科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老年大肠癌患者治疗经过和治疗结局,总结老年大肠癌患者外科治疗经验。结果本组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28例,并发症发生率17.5%。其中:肺部感染10例(6.25%),切口感染8例(5.00%),切口裂开3例(1.87%),吻合口瘘2例(1.25%),肠梗阻2例(1.25%),心肌梗死2例(1.25%),脑梗死1例(0.63%)。围手术期死亡2例(1.25%),1例死于心肌梗死(0.63%),1例死于脑梗死(0.63%)。患者随访3个月~6年,1、3、5年存活例数122例,107例和83例,存活率分别为76.25%、66.88%、51.88%。结论老年大肠癌患者行手术外科治疗时,需要尽量准确评估病情,制定个性化方案。手术宜根治性手术,预防梗阻。术后及时回访对于改善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强;李井野;况立革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预防性护理对ICU内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的影响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预防性护理干预对ICU内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确诊收治的130例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各项临床指标等,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经预防性护理干预后住院时间以及感染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ICU患者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减少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干预中大力推广。

    作者:朴雪花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ABCD2评分结合头颈CTA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近期脑梗死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头颈CTA联合ABCD2评分对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近期脑梗死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根据ABCD2评分将92例患者按危险性分组,观察各组脑梗死发生概率。应用CTA对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进行评估,按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将其分组,探讨脑血管狭窄程度与患者脑梗死发生概率之间的关系。结果ABCD2评分越高短期脑梗死发生率越高(P<0.05)。与狭窄超过50%组相比,狭窄不足50%组7 d内卒中及脑梗死发生率更低(P<0.01)。结论 ABCD2评分对预测脑梗死发生概率具有重要意义。合并中度或重度脑血管狭窄TIA患者并发脑梗死的概率更高。

    作者:郭福东;赵伟丽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帕罗西汀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维持治疗的研究

    目的:探讨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维持治疗的影响。方法将66例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33例)对照组(33例)。2组均采用帕罗西汀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合并认知行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4、8、12周HAMD评分和治疗前治疗后3、6、9个月自动思维问卷(ATQ)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4、8、12周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3、6、9个月ATO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抑郁剂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对维持治疗亦有明显影响。

    作者:杨永春;汪正华;周海丽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重症监护室患者睡眠剥夺的集束护理干预对策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采取集束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室睡眠剥夺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40例重症监护室有睡眠剥夺重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而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集束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PSQI总分情况与在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时间情况的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PSQI各个评分和总分情况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干预后的第3周开始睡眠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有睡眠剥夺重症的患者采取集束护理干预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缩短睡眠潜伏期,增加患者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值的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文英花;王润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陈熠“调神解郁”法治疗郁证探讨

    郁症是由于情志所伤,气机不和所致,主要是肝、脾、心三脏受累以及气血失调而成。相当于西医学的神经衰弱、焦虑症、癔症和抑郁症范畴。陈熠医师运用“调神解郁”法治疗郁证颇有奇效。

    作者:王轶颖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试论仪器设备采购风险及规避措施

    仪器设备采购是医疗设备检测机构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活动,而在仪器设备采购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有可能给机构带来较大的损失。本文通过对仪器设备采购过程中的各种风险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规避这些风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作者:熊树梅;赵杰;刘明进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产后康复治疗技术对产后形体恢复作用的探讨

    目的:探讨产后进行康复治疗对于产妇产后形体恢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3月间在我院进行妊娠、并于产后进行康复治疗的100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并于同期在我院妊娠的未进行康复治疗的10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妇产后的体型恢复情况,其具体测量部位有腹围、臀围及腿围,对本次研究两组以上的数据进一步的研究讨论。结果产妇于临床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恢复效果,其临床满意率高达98%,相比较对照组产妇于临床住院期间,其产妇满意率为68%。观察组100例产妇,其腹围平均变化6.421 cm,臀围平均变化3.438 cm,左腿大腿围平均变化1.684 cm,左腿小腿围平均变化1.644 cm;相比较对照组100例产妇的形体围度变化情况,其腹围平均变化4.331 cm,臀围平均变化2.644 cm,左腿大腿围平均变化0.452 cm,左腿小腿围平均变化0.579 cm。经统计学软件分析以上两组产妇的临床形体围度变化情况,得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100例产妇的临床形体恢复作用显著优于对照组100例产妇的临床形体恢复作用。结论本文已细致介绍了产后康复治疗仪器及产后中医按摩手法,其具体以系统化学习过的产后康复师为准,通过以上200例入选产妇的临床产后5~7 d内的基本数据及产后满月的基本数据差值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产妇的形体恢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产妇的形体恢复效果,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得出产后康复治疗技术对产后形体恢复的作用显著,本次研究结果有待临床有关人士进一步研究使用。

    作者:贾敏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对于慢阻肺与肺间质纤维化5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并分析慢阻肺和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发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2年4月-2014年4月所收治的54例慢阻肺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对32例患者经纤支镜去肺组织中进行活检、实施免疫病理、光镜以及电镜研究,对肺纤维化临床特点、病理以及超微结构特点实施总结。结果经检查研究发现,提示有肺纤维化倾向为慢阻肺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与病理结局。结论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大部分慢阻肺患者在临床、肺功能以及胸片等方面均有肺间质纤维化特征性改变,于慢阻肺发展期间,因合并有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使得肺脏顺应性逐步减低,导致肺活量急剧降低,严重影响着肺功能以及预后。由此可见,探讨分析慢阻肺与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发展,对于肺心病的预防和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黑君芳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525例高危孕产妇管理与分析

    目的:进一步提高高危孕产妇的管理水平,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3年间在本市内系统管理的525例高危孕产妇的干预情况及干预效果。结果本市高危妊娠发生率为35.14%,高危因素按发病率高低依次为有剖宫产史、年龄≥35岁、妊娠合并糖尿病、臀位、贫血等。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对高危孕产妇科学、规范管理,给予佳的保健服务,是保证良好的妊娠结局的好方法。

    作者:金美玉;金京花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64排螺旋CT诊断早期中心型肺癌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中心型肺癌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诊断意义,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4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早期中心型肺癌患者27例采用64排螺旋CT诊断,分析其临床表现及与手术病理结果。结果27例早期中心型肺癌患者中咳嗽26例,占96.30%;胸痛19例,占70.37%;咳痰23例,占85.19%;发热8例,占29.63%;其他15例,占55.56%。27例癌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扫描时,可发现支气管壁有明显的增厚、支气管腔内肿瘤的征象、其中12例患者存在支气管腔阻塞或支气管腔狭窄,2例患者见支气管远端由于阻塞形成粘液栓塞,病灶周围淋巴结肿大以及肺门淋巴结显著肿大。27例早期中心型肺癌患者经64排螺旋CT扫描后,显示支气管腔异常24例(88.89%)、肺炎14例(51.85%)、支气管壁异常22例(81.48%);手术病理诊断显示支气管腔异常25例(92.59%)、肺炎16例(59.26%)、支气管壁异常23例(85.19%)。两种诊断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64排螺旋CT对早期中心型肺癌患者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但需结合临床特点联合其他诊断方法降低误诊和漏诊。

    作者:蒋龙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消毒供应室的管理与作用

    随着医院诊疗患者人数、病情的复杂性程度提升,规范医院的消毒供应室管理制度、创新消毒室工作的方法等,是实现消毒供应室控制医院感染作用的基础。本文就规范医院消毒供应室的管理,发挥消毒供应室控制医院感染功能进行了概述。在分析现有医院消毒供应室的现有工作制度、人员等管理基础上,就做好医院消毒供应室人员的培训、功能区域的合理划分、消毒供应室制度的制订与落实等进行了探讨。

    作者:傅蓉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威海市市政管网末梢水三卤甲烷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威海市市区饮用水三卤甲烷的含量水平。方法选取威海市区的10个管网末梢水采样点作为监测对象,检测饮用水三卤甲烷( THMs)、pH值、游离余氯。结果所有水样均检出了三卤甲烷,合格率为100%。夏季水样中三氯甲烷的含量明显高于冬季;所有水样的pH值,冬季明显高于夏季;游离余氯合格率为78.00%。结论威海市市政管网末梢水三卤甲烷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供水单位应在保证三卤甲烷指标合格的情况下,加强消毒剂的投入,保障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作者:籍继颖;李作宁;姜兆刚;闫兆凤;丁美珠;于京平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儿科护理中的风险与对策分析

    当前儿科护理实践工作之中存在有较多的风险因素,深入的对相关因素的要点及重难点加以分析,将是完善儿科护理建设的重要环节。文章将针对这一方面的内容展开论述,详细分析了当前现代化的儿科护理实践工作之中的重难点,同时对风险防范和控制的主要对策以及核心理念等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旨在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的促进当前儿科护理工作的全面稳定发展,为更好的实现新的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陈万红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临床治疗。方法本次选择50例难治性大出血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妇产科2009年1月-2014年1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宫腔填塞(对照组,n=25)治疗与髂内动脉及子宫动脉结扎(观察组,n=25)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过程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阴道流血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切除率为4%,明显低于对照组20%,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髂内动脉结扎手术及子宫动脉结扎手术治疗难治性大出血,可取得显著效果,降低并发症率,保障手术成功实施,提高患者存活,使子宫切除率降低,改善和优化患者生存质量,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陈莎莎 刊期: 2014年第30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