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60例老年大肠癌外科治疗回顾分析

郭强;李井野;况立革

关键词:大肠癌, 老年患者, 手术治疗, 经验总结
摘要:目的:总结老年大肠癌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为改善老年大肠癌患者的外科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老年大肠癌患者治疗经过和治疗结局,总结老年大肠癌患者外科治疗经验。结果本组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28例,并发症发生率17.5%。其中:肺部感染10例(6.25%),切口感染8例(5.00%),切口裂开3例(1.87%),吻合口瘘2例(1.25%),肠梗阻2例(1.25%),心肌梗死2例(1.25%),脑梗死1例(0.63%)。围手术期死亡2例(1.25%),1例死于心肌梗死(0.63%),1例死于脑梗死(0.63%)。患者随访3个月~6年,1、3、5年存活例数122例,107例和83例,存活率分别为76.25%、66.88%、51.88%。结论老年大肠癌患者行手术外科治疗时,需要尽量准确评估病情,制定个性化方案。手术宜根治性手术,预防梗阻。术后及时回访对于改善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相关文献
  • 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68例

    目的:探索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方法新生儿黄疸患儿68例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34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是采用组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茵栀黄口服液。观察患儿黄疸消退时间,以及治疗过程中的症状,测量治疗前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DBIL)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胆红素日均下降(43.8±11.5)μmol/L,平均4d左右降至正常水平;对照组为(29.4±12.9)μmol/L,平均6 d左右降至正常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黄疸的患儿进行治疗采用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采用蓝光照射的疗效。

    作者:满丽娜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全麻手术病人苏醒期的躁动因素分析和护理

    目的:分析全麻手术病人苏醒期的躁动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诊治的全麻手术患者100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苏醒期的躁动原因,总结护理措施。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本组患者中有168名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苏醒期躁动,占总数的16.8%。导致躁动的原因主要是疼痛,共计69例,占总数的41.07%,气管导管刺激,共计44例,占总数的26.19%,尿管刺激,共计28例,占总数的16.67%。同时,躁动发生率与手术类型、麻醉方式、催醒药有着密切的联系,发生率高的手术类型为耳鼻喉手术,共计56例,占总数的46.67%,其次为胸外科手术,共计40例,占总数的40.40%,应用药物催醒的患者中有65例患者苏醒期发生躁动,占总数的28.26%,而不用催醒药中有103例患者发生躁动,躁动发生率为13.38%,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全麻手术病人苏醒期的躁动原因主要包括疼痛、气管导管刺激、尿管刺激,同时与患者的手术类型、麻醉方式、是否应用催醒药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要加强患者的临床护理,及时对全麻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并做好干预措施,降低躁动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的度过麻醉复苏期。

    作者:张伟;杨惠杰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肛肠手术后直肠出血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肛肠患者术后直肠出血的发生原因及其临床防治措施,为其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方法本次研究中共入选58例患者为研究资料,研究入选的时间为2012年4月-2014年4月。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找出导致患者术后直肠出血的因素,并给予针对性治疗。结果本研究中共2.83%的患者经肛肠手术后出现直肠出血症状,主要手术类型表现为肛瘘切开术,所占百分比为2.82%、通过肛门前括约肌直肠息肉切除手术,所占百分比为3.05%、实施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所占百分比为2.63%、实施直肠脓肿切开引流手术,所占百分比为3.26%、实施直肠放射切口瘢痕松解手术,所占百分比为2.08%。结论对不同肝肠手术患者的术后风险,找出导致患者出血的原因和规律,并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有助于降低患者术后直肠出血的发生率,对于其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赵永江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消毒供应室的管理与作用

    随着医院诊疗患者人数、病情的复杂性程度提升,规范医院的消毒供应室管理制度、创新消毒室工作的方法等,是实现消毒供应室控制医院感染作用的基础。本文就规范医院消毒供应室的管理,发挥消毒供应室控制医院感染功能进行了概述。在分析现有医院消毒供应室的现有工作制度、人员等管理基础上,就做好医院消毒供应室人员的培训、功能区域的合理划分、消毒供应室制度的制订与落实等进行了探讨。

    作者:傅蓉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93例热毒宁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在临床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分析其原因,总结经验指导临床安全用药。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儿科收治的应用热毒宁注射液的93例病例,统计分析用药的不良反应。结果在热毒宁注射液的临床应用中,其不良反应的发生可能与很多因素相关,其中可能包括:年龄、联合用药、用药时间及累及的器官等因素。结论在临床治疗当中,应密切监测热毒宁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合理规范临床用药,降低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张玉梅;宁慧雪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门诊护理工作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门诊护理工作中临床价值,丰富临床护理经验。方法选择于2011年12月-2013年11月在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患者4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患者根据患者的疾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同时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护理工作中,观察对比两组投诉率、风险事故发生率以及护患纠纷发生率,并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投诉率为0%,对照组为6.0%,观察组患者的风险事故发生率为4.0%,对照组为16.0%,观察组患者于护患纠纷发生率为2.0%,对照组为18.0%,观察组在投诉率、风险事故发生率以及护患纠纷发生率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临床门诊护理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增强医院的整体服务治疗、提升医院形象从而增强医院的竞争力,临床价值显著,值得作为临床护理的参考和借鉴。

    作者:黄荷端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前列地尔联合川芎嗪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川芎嗪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25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疗效评定。结果出院前对两组患者急性治疗效果评估,试验组基本治愈、显著显效、有效分别为10(40%)、12(48%)、2(8%)有效率为88%,对照组基本治愈、显著显效、有效分别为8(32%)、12(48%)、3(12%),有效率为80%,试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出院1个月后随访评估神经功能缺损;SSS评分治疗前与治疗后一个月,实验组分别为(18.2±2.4)、(37.5±4.6),对照组(18.4±2.6)、(24.3±5.0),Barthel评分,治疗前和治疗后一个月,实验组分别为(39.3±2.6)、(78.8±5.4),对照组分别为(39.7±3.0)、(42.5±3.2),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川芎嗪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更好的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缺损神经功能康复的作用。

    作者:祁剑峰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临床治疗。方法本次选择50例难治性大出血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妇产科2009年1月-2014年1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宫腔填塞(对照组,n=25)治疗与髂内动脉及子宫动脉结扎(观察组,n=25)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过程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阴道流血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切除率为4%,明显低于对照组20%,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髂内动脉结扎手术及子宫动脉结扎手术治疗难治性大出血,可取得显著效果,降低并发症率,保障手术成功实施,提高患者存活,使子宫切除率降低,改善和优化患者生存质量,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陈莎莎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妈富隆用于人工流产术后月经不调治疗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妈富隆辅助治疗人工流产术后月经不调临床效果。方法病例资料均来源于我院妇科近期收治行人工流产术后月经不调患者15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5例)和试验组(75例),分别采用常规术后抗生素预防应用,试验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妈富隆;比较两组患者月经恢复率、月经复潮时间、阴道出血时间,阴道出血量及术后感染率等。结果试验组患者月经恢复情况和阴道出血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术后感染率分别为9.33%(7/75),1.33%(1/75);试验组患者术后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妈富隆辅助治疗人工流产术后月经不调有助于促进月经恢复,降低阴道流血程度及减少感染发生几率,疗效优于单纯抗生素预防应用。

    作者:谭晶;于丽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帕罗西汀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维持治疗的研究

    目的:探讨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维持治疗的影响。方法将66例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33例)对照组(33例)。2组均采用帕罗西汀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合并认知行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4、8、12周HAMD评分和治疗前治疗后3、6、9个月自动思维问卷(ATQ)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4、8、12周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3、6、9个月ATO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抑郁剂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对维持治疗亦有明显影响。

    作者:杨永春;汪正华;周海丽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厄贝沙坦片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变化情况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总有效率达到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舒张压与收缩压相比于治疗前均得到明显改善,观察组在治疗后收缩压与舒张压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取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情况,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蔡金保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胆管细胞癌的临床特点与治疗进展

    胆管细胞癌是一种原发性肝癌,肝内胆管细胞癌初期的临床症状并不明显,患者不易察觉,这与胆管细胞癌的临床特点有密切关系,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本文对胆管细胞癌的发病情况、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等进行了介绍,并针对当前的治疗方法根治性手术治疗、辅助性治疗等手段进行了阐释。

    作者:黄志达;秦春宏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陈熠“调神解郁”法治疗郁证探讨

    郁症是由于情志所伤,气机不和所致,主要是肝、脾、心三脏受累以及气血失调而成。相当于西医学的神经衰弱、焦虑症、癔症和抑郁症范畴。陈熠医师运用“调神解郁”法治疗郁证颇有奇效。

    作者:王轶颖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经导管栓塞治疗急性消化道出血5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经导管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近3年来收治的50例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动脉造影及动脉栓塞止血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疗效、术后再次出血情况以及随访情况。结果本组50例患者手术成功47例,手术成功率为94%;术后再次出血者14例,再次出血率为28%,经再次出血影响因素分析,造影阳性栓塞再次出血率(25.7%)与经验性栓塞患者(33.3%)并无明显差异(P>0.05),而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再次出血率(47.1%)明显高于无凝血功能障碍者(18.2%),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一个月随访,并未出现腹膜炎、肠穿孔、肠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有4例患者出现轻微腹痛,经对症处理后均消失。后死亡8例,病死率为16%。结论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经导管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屈长征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干扰素联合病毒唑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干扰素联合病毒唑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2年5月-2013年6月收治的1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病历资料,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0例,对照组中的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取单用干扰素治疗,治疗组中的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取干扰素联合病毒唑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的改善程度、生化应答率、病毒应答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率为78%,病毒应答率为45%,生化应答率为72%。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率为78%,病毒应答率为45%,生化应答率为72%,两组间治疗之后的临床症状改善率、病毒应答率以及生化应答率进行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持续应答率为17%,治疗组持续应答率为46%,两组间的持续应答率进行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干扰素联合病毒唑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尤为显著,不仅仅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治疗疗效增强,同时又有着良好的耐受性,有着一定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潘慧;吴美英;魏侠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断指再植的术中配合与舒适护理

    目的:观察断指再植的术中配合与舒适护理措施对断指再植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进行断指再植手术的患者84例,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总结两组术中配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成活率及护理满意度(92.31%、95.2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6.47%、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断指再植术中采取合理的术中配合以及舒适护理可以提高断指再植的成活率以及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玉珍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45例予腹腔镜术治疗,对照组45例予开腹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指标及症状改善情况,行24个月随访观察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性交痛(0.67±0.12)分、痛经(1.24±0.08)分、慢性盆腔炎性疼痛(0.77±0.31)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重度分期患者的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创伤性较小,症状改善情况好,术后复发率低。

    作者:贾悉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CT引导定位经皮穿刺肺活检262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CT引导定位下经皮穿刺肺活检的操作技术、并发症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意大利普立塞18G(长度15cm)型弹簧切割式活检针在CT引导定位下对262例患者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结果262例均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100%,肺癌阳性率为72..5%,发生严重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10例,大量咯血2例。结论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对肺部病变确诊率高、并发症少,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实用的检查方法。

    作者:刘鸿运;白舒;丁国强;于四海;张大勇;袁井贺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呼吸训练法在肺叶切除术后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呼吸训练法在肺叶切除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肺叶切除术患者12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成缩唇呼吸训练组和吹气球呼吸训练组,每组60例,缩唇呼吸训练组采取缩唇呼吸训练法进行锻炼,吹气球呼吸训练组采取吹气球呼吸训练法进行锻炼,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缩唇呼吸训练组肺活量增加低于吹气球呼吸训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缩唇呼吸训练组胸肺部并发症、血气分析、自觉症状高于吹气球呼吸训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缩唇呼吸训练组住院时间、留床时间均长于吹气球呼吸训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呼吸训练,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肺部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赵闯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作用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静脉药物配制中心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静脉配置中心36名配置中心操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培训、教育和持续质量改进,并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前(对照组)和改进后(研究组)静脉配置中心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结果经过半年的培训教育干预和持续质量改进,配置中心人员手卫生执行率和合格率明显高于持续质量改进前,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前配置中心人员手卫生知识考试90分以上(优秀)的5名,80~90分(合格)人员17名,优秀率和总合格率分别为13.9%和47.2%,改进后考试成绩90分以上的21名,合格人员14名,优秀率和总合格率分别为58.8%和97.2%,改进前后优秀率和总合格率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静脉配置中心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持续质量改进对提高配置中心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以及落实手卫生具有重要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席腾飞 刊期: 2014年第30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