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长征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476株铜绿假单胞菌,菌株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32细菌鉴定仪鉴定,药物敏感性测定采用K-B琼脂扩散法。结果共检出铜绿假单胞菌476株,其中痰液和咽拭子中检出铜绿假单胞菌336株,占70.6%;临床分布以重症监护病房(ICU)多占45.8%。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噻肟耐药率高为66.7%,其次是氨曲南(60.4%)、环丙沙星(53.6%),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5.1%和13.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较严重,应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监测,防止耐药菌的播散流行。
作者:王旭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维持治疗的影响。方法将66例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33例)对照组(33例)。2组均采用帕罗西汀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合并认知行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4、8、12周HAMD评分和治疗前治疗后3、6、9个月自动思维问卷(ATQ)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4、8、12周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3、6、9个月ATO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抑郁剂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对维持治疗亦有明显影响。
作者:杨永春;汪正华;周海丽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索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方法新生儿黄疸患儿68例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34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是采用组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茵栀黄口服液。观察患儿黄疸消退时间,以及治疗过程中的症状,测量治疗前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DBIL)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胆红素日均下降(43.8±11.5)μmol/L,平均4d左右降至正常水平;对照组为(29.4±12.9)μmol/L,平均6 d左右降至正常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黄疸的患儿进行治疗采用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采用蓝光照射的疗效。
作者:满丽娜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研究分析肛肠患者术后直肠出血的发生原因及其临床防治措施,为其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方法本次研究中共入选58例患者为研究资料,研究入选的时间为2012年4月-2014年4月。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找出导致患者术后直肠出血的因素,并给予针对性治疗。结果本研究中共2.83%的患者经肛肠手术后出现直肠出血症状,主要手术类型表现为肛瘘切开术,所占百分比为2.82%、通过肛门前括约肌直肠息肉切除手术,所占百分比为3.05%、实施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所占百分比为2.63%、实施直肠脓肿切开引流手术,所占百分比为3.26%、实施直肠放射切口瘢痕松解手术,所占百分比为2.08%。结论对不同肝肠手术患者的术后风险,找出导致患者出血的原因和规律,并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有助于降低患者术后直肠出血的发生率,对于其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赵永江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研究调查广汉市18岁以上常住人口高血压糖尿病患病情况。方法本次调查对广汉市18岁及以上常住人口(本辖区居住满6个月)居民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结果在本次调查的3835名居民中,高血压患者732例,高血压的发病率为19.09%,糖尿病患者364例,糖尿病的发病率为9.49%,高血压糖尿病的总患病人数为1096例,患病率为28.58%。结论在市内进行高血压、糖尿病的早期干预,并且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提高疾病知识的普及度,能够有效降低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作者:肖昌华 刊期: 2014年第30期
传染病作为当前为主要的危险类疾病,我们需提高警觉对传染性疾病进行有效防控。主要是因为传染疾病具有危害性高、难以治疗、多发且分布广泛等特点,因此,综合性医院需要进行疾病防控工作的严密部署,有针对性的对传染病进行控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建立起传染病防控体系,为实现对传染病的控制而不断努力。本文主要针对综合性医院在传染病预防以及控制体系建立上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以来实现对传染病有效控制研究。
作者:王永江;马春媚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通过氟尿嘧啶、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治疗晚期胃癌的效果,确定其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3年3月-2014年4月入院的4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通过用药的不同分析奥沙利铂、氟尿嘧啶联合亚叶酸钙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通过4个周期疗效发现观察组有效率为76.1%,高于对照组的42.8%,且对照组处于3~4度间的不良反应高于观察组,白细胞减少发生概率对照组为9.52%,观察组为7.14%,贫血对照组为4.76%,观察组为2.38%,神经毒性发生概率对照组要为9.52%,观察组为7.14%观察组为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结论奥沙利铂、氟尿嘧啶联合亚叶酸钙对于晚期胃癌的治疗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程小跃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对老年心内科患者应用不同护理模式对于改善其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按就诊顺序号将我院心内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96例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8例。对照组采用的护理模式为行常规护理的同时加强旨在改善患者睡眠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护理手段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护理。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接受护理后等不同阶段的睡眠质量进行评分。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PSQI<7分的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1周或2周后观察组PSQI<7分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综合采用多种护理手段对老年心内科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可有效改善其睡眠质量,对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抵抗力、促使其早日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黄利平;吴艳丽;黄玲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强化管理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改善院内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38名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强化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19人,强化组工作人员接受规范化的“强化院内感染强化管理”相关系统性培训,统计两组护理人员护理工作开展后两组患者感染发生情况,分析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合格率,并针对护理相关内容对两组护理人员进行评价。结果强化组患者中1例发生医院感染,占5.26%,对照组患者中5例发生感染,占26.32%,两组医院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消毒隔离、药品及医疗器械准备、文件书写、医生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等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护理人员在相关知识考核合格率、规范操作合格率、手卫生合格率等内容考核的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可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掌握,减少感染风险,促进患者健康,对控制院内感染有着积极地推进作用。
作者:刘金晖;刘金丽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合并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异位妊娠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数字随机发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而对照组采取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腹腔内出血量、需镇痛例数情况、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40.6±20.2) min,肛门排气时间(10.1±4.2) h,住院时间为(4.5±1.4) 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63.8±23.1) min、(20.3±5.4) h和(6.4±1.7)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无需要镇痛患者,对照组有12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腹腔内出血量情况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异位妊娠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少术后镇痛,缩短肛门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李馨雅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观察分析干扰素联合病毒唑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2年5月-2013年6月收治的1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病历资料,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0例,对照组中的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取单用干扰素治疗,治疗组中的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取干扰素联合病毒唑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的改善程度、生化应答率、病毒应答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率为78%,病毒应答率为45%,生化应答率为72%。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率为78%,病毒应答率为45%,生化应答率为72%,两组间治疗之后的临床症状改善率、病毒应答率以及生化应答率进行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持续应答率为17%,治疗组持续应答率为46%,两组间的持续应答率进行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干扰素联合病毒唑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尤为显著,不仅仅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治疗疗效增强,同时又有着良好的耐受性,有着一定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潘慧;吴美英;魏侠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慢阻肺和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发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2年4月-2014年4月所收治的54例慢阻肺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对32例患者经纤支镜去肺组织中进行活检、实施免疫病理、光镜以及电镜研究,对肺纤维化临床特点、病理以及超微结构特点实施总结。结果经检查研究发现,提示有肺纤维化倾向为慢阻肺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与病理结局。结论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大部分慢阻肺患者在临床、肺功能以及胸片等方面均有肺间质纤维化特征性改变,于慢阻肺发展期间,因合并有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使得肺脏顺应性逐步减低,导致肺活量急剧降低,严重影响着肺功能以及预后。由此可见,探讨分析慢阻肺与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发展,对于肺心病的预防和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黑君芳 刊期: 2014年第30期
中医的“阴阳”是一门哲学术语,是一种方法论。中医能治好病决非偶然,中医治病的科学性,就在于通过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活血化瘀”来净化人体的血液,让人体的组织细胞浸浴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中,与周边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吸收营养,排出废物,从而组织细胞逐步地来调整和修复自身的功能及时空代谢,使疾病渐渐消失。中医“阴阳”的核心理论是细胞代谢这一命题成立,那么,中医就具有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作者:戴元涛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吲达帕胺缓释片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12年11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68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和吲达帕胺缓释片,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6周后,观察两组的血压、硝酸甘油片用量、血脂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降压总有效率85.0%明显大于对照组的71.4%,χ2=5.40,P=0.020<0.05;治疗组的硝酸甘油片用量减少总有效率87.5%明显大于对照组的50.0%,χ2=32.73,P=0.000<0.05;治疗后治疗组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脂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高密度脂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0%与对照组的7.1%无明显差异,χ2=0.40,P=0.53>0.05。结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吲达帕胺缓释片进行治疗临床疗效良好,能有效控制病情,值得临床更广泛推广与应用。
作者:许玲 刊期: 2014年第30期
本文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国药械组合产品的分类和市场应用现状及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实现患者使用安全、合理与经济性的角度,提出一系列管理策略。为药械组合产品的有效监管提供参考。
作者:华小黎;陈东生;廖婧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研究分析采取集束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室睡眠剥夺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40例重症监护室有睡眠剥夺重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而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集束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PSQI总分情况与在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时间情况的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PSQI各个评分和总分情况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干预后的第3周开始睡眠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有睡眠剥夺重症的患者采取集束护理干预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缩短睡眠潜伏期,增加患者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值的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文英花;王润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经导管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近3年来收治的50例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动脉造影及动脉栓塞止血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疗效、术后再次出血情况以及随访情况。结果本组50例患者手术成功47例,手术成功率为94%;术后再次出血者14例,再次出血率为28%,经再次出血影响因素分析,造影阳性栓塞再次出血率(25.7%)与经验性栓塞患者(33.3%)并无明显差异(P>0.05),而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再次出血率(47.1%)明显高于无凝血功能障碍者(18.2%),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一个月随访,并未出现腹膜炎、肠穿孔、肠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有4例患者出现轻微腹痛,经对症处理后均消失。后死亡8例,病死率为16%。结论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经导管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屈长征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门诊护理工作中临床价值,丰富临床护理经验。方法选择于2011年12月-2013年11月在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患者4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患者根据患者的疾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同时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护理工作中,观察对比两组投诉率、风险事故发生率以及护患纠纷发生率,并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投诉率为0%,对照组为6.0%,观察组患者的风险事故发生率为4.0%,对照组为16.0%,观察组患者于护患纠纷发生率为2.0%,对照组为18.0%,观察组在投诉率、风险事故发生率以及护患纠纷发生率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临床门诊护理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增强医院的整体服务治疗、提升医院形象从而增强医院的竞争力,临床价值显著,值得作为临床护理的参考和借鉴。
作者:黄荷端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人附睾蛋白4(human epididymis protein4,HE4)和CA125联合检测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46例卵巢癌患者(卵巢癌组)、43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卵巢良性肿瘤组)及46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血清HE4水平,并与CA125试剂盒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卵巢癌组血清HE4水平(275.45±319.77)pmol/L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47.35±20.32)pmol/L和对照组(41.7±7.2)p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E4诊断卵巢癌较CA125有更高特异性,联合检测与单项指标检测方式进行比较敏感性及特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E4联合CA125在诊断卵巢癌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作者:刘德梅 刊期: 2014年第30期
中医理论将“火”分为正邪之火,其中正火属于正常生理之火,在人体中具有温煦生化、运行气血、蒸化津液、抵御寒冷之功效;邪火又可包含虚实之火、君相之火、内外之火等,即病理之火,是人体中不正常存在的火,亦指可引发疾病的火。中医治疗讲求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病因及临床表现选择不同方剂治疗,可对症下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治火方法包括降火、制火、益火、引火、导火、济火等。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中医诸“火”含义及特点,在日常工作中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准确判断“火”的种类,并采用合适方法给予对症治疗,从而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及预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肖敏 刊期: 2014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