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永江
当前儿科护理实践工作之中存在有较多的风险因素,深入的对相关因素的要点及重难点加以分析,将是完善儿科护理建设的重要环节。文章将针对这一方面的内容展开论述,详细分析了当前现代化的儿科护理实践工作之中的重难点,同时对风险防范和控制的主要对策以及核心理念等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旨在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的促进当前儿科护理工作的全面稳定发展,为更好的实现新的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陈万红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观察强化肠道护理对结肠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探究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6月我科收治的100例确诊为结肠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强化肠道护理措施,观察其治疗效果和病程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周后,大部分病例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腹泻腹痛等症状缓解,其中观察组有效率96%,高于对照组64%,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转阴率(60.00%)明显高于对照组(30.00%)。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2.85±2.25) d,观察组平均为(7.53±1.36) d,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强化肠道护理对结肠炎的效果比常规的治疗方案更加有效,并且可以缩短病程,及时治愈,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王美霞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分析讨论颈源性头痛患者采用颈部硬膜外腔前侧间隙置管持续泵入镇痛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在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42例颈源性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做回顾性分析。42例患者全部经CT引导之下进行颈部硬膜外腔前侧间隙置管持续泵入镇痛药物治疗30 d,对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及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对比分析,包括疼痛的程度、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等方面。结果治疗前,42例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为(7.98±1.05)分,治疗后为(1.06±0.73)分,患者VAS评分对比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有41例患者服用止痛药物,40例睡眠不佳,治疗后28 d分别为6例和5例,治疗前后服用止痛药物及睡眠不佳的患者例数具有显著差异(P<0.05);且治疗后患者的头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均明显短于治疗前(P<0.05)。结论颈源性头痛患者采用颈部硬膜外腔前侧间隙置管持续泵入镇痛药物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程度及睡眠质量等方面,其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晓峰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析小儿手术麻醉中应用七氟醚与氯胺酮的麻醉效果对比。方法入选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小儿手术患者84例,按麻醉方法的不同分入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进行七氟醚吸入麻醉,对照组进行氯胺酮静脉麻醉,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各时点的心率、呼吸频率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T0、T3的HR值及RR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T1、T2的HR值、RR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出手术时间(min)、体动或睁眼时间(min)等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s)、疼痛反射消失时间(s)等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7%、6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手术患者应用七氟醚麻醉,可迅速苏醒,并发症少,安全有效,是小儿手术的较佳麻醉方法。
作者:陈景亮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强化管理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改善院内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38名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强化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19人,强化组工作人员接受规范化的“强化院内感染强化管理”相关系统性培训,统计两组护理人员护理工作开展后两组患者感染发生情况,分析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合格率,并针对护理相关内容对两组护理人员进行评价。结果强化组患者中1例发生医院感染,占5.26%,对照组患者中5例发生感染,占26.32%,两组医院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消毒隔离、药品及医疗器械准备、文件书写、医生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等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护理人员在相关知识考核合格率、规范操作合格率、手卫生合格率等内容考核的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可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掌握,减少感染风险,促进患者健康,对控制院内感染有着积极地推进作用。
作者:刘金晖;刘金丽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前我国的健康管理是以健康体检为重点的,对接受健康体检的人群进行统计分析,能够明确看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以及生活方式造成的疾病差异,从而为规范化研究以及制定合理的健康体检项目提供有效依据。
作者:王静 刊期: 2014年第30期
针对高职高专助产专业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分析,结合实际工作,提出相应的教育教学方法。
作者:李焱;李杰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比较前列腺电切除术后两种不同镇痛方法的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患者前例腺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镇痛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术后用静脉自控镇痛,观察组术后行硬膜外自控镇痛,观察两组的镇痛效果和生命体征,对比分析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术毕2、12、24 h以及48 h各个时间点的VAS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毕2、12、24 h以及48 h各个时间点的生命体征(心率、呼吸)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后硬膜外镇痛可以更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效果明显优于静脉自控镇痛,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大大降低了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杨义会 刊期: 2014年第30期
本文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国药械组合产品的分类和市场应用现状及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实现患者使用安全、合理与经济性的角度,提出一系列管理策略。为药械组合产品的有效监管提供参考。
作者:华小黎;陈东生;廖婧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瘤段切除结合肿瘤性假体置换术用于四肢骨巨细胞瘤保肢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4月-2012年9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52例骨巨细胞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24例作为对照组行单纯刮除植骨治疗,28例作为实验组行瘤段切除结合肿瘤型假体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术后有无复发转移。结果52例患者治疗后进行复查,对照组功能评分比例83.3%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6.4%;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为零,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5%、4.2%。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瘤段切除联合肿瘤型假体置换可显著提高患者术后功能的恢复,并可减少复发及转移的发生。
作者:张宏;哈斯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分析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产科病房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产妇66例,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25%硫酸镁+5%葡萄糖静脉滴注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增加给予拉贝洛尔100 mg,溶解于5%葡萄糖静脉滴注治疗,血压稳定后改口服给予拉贝洛尔片,100 mg/次,3次/d,两组均用药至分娩前止。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变化,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母婴结局情况。结果两组血压均得到显著改善,心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在SBP、MAP和HR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0%和81.8%,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自然分娩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在早产、围产儿死亡和产后出血发生率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妊娠期高血压效果稳定,能迅速恢复正常血压,且安全,有助于改善母婴结局,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玉秀 刊期: 2014年第30期
仪器设备采购是医疗设备检测机构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活动,而在仪器设备采购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有可能给机构带来较大的损失。本文通过对仪器设备采购过程中的各种风险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规避这些风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作者:熊树梅;赵杰;刘明进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门诊护理工作中临床价值,丰富临床护理经验。方法选择于2011年12月-2013年11月在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患者4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患者根据患者的疾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同时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护理工作中,观察对比两组投诉率、风险事故发生率以及护患纠纷发生率,并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投诉率为0%,对照组为6.0%,观察组患者的风险事故发生率为4.0%,对照组为16.0%,观察组患者于护患纠纷发生率为2.0%,对照组为18.0%,观察组在投诉率、风险事故发生率以及护患纠纷发生率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临床门诊护理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增强医院的整体服务治疗、提升医院形象从而增强医院的竞争力,临床价值显著,值得作为临床护理的参考和借鉴。
作者:黄荷端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对消痛汤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收治的8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消痛汤联合阿昔洛韦)与参考组(阿昔洛韦)各为40例,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及临床治疗效果,观察两组患者随访期内复发情况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及疼痛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大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随访期内复发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结论消痛汤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起效快,可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同时复发率较低,有着显著的使用价值。
作者:姜蕾;徐迎涛;宫少波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临床治疗。方法本次选择50例难治性大出血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妇产科2009年1月-2014年1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宫腔填塞(对照组,n=25)治疗与髂内动脉及子宫动脉结扎(观察组,n=25)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过程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阴道流血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切除率为4%,明显低于对照组20%,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髂内动脉结扎手术及子宫动脉结扎手术治疗难治性大出血,可取得显著效果,降低并发症率,保障手术成功实施,提高患者存活,使子宫切除率降低,改善和优化患者生存质量,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陈莎莎 刊期: 2014年第30期
在互联网信息化广泛普及的今天,上下级公文的传递、医院管理、医药技术信息、采购招标等医院日常业务需要经常与外界进行数据交流。而属于医院内部网络的电子病案类系统数据及综合性金融、管理类敏感数据,历来都是做为行业内部涉密信息需要妥善加以防护。本文着重探讨如何安全、有效的在医疗单位内部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
作者:李文健;高勇 刊期: 2014年第30期
传染病作为当前为主要的危险类疾病,我们需提高警觉对传染性疾病进行有效防控。主要是因为传染疾病具有危害性高、难以治疗、多发且分布广泛等特点,因此,综合性医院需要进行疾病防控工作的严密部署,有针对性的对传染病进行控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建立起传染病防控体系,为实现对传染病的控制而不断努力。本文主要针对综合性医院在传染病预防以及控制体系建立上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以来实现对传染病有效控制研究。
作者:王永江;马春媚 刊期: 2014年第30期
郁症是由于情志所伤,气机不和所致,主要是肝、脾、心三脏受累以及气血失调而成。相当于西医学的神经衰弱、焦虑症、癔症和抑郁症范畴。陈熠医师运用“调神解郁”法治疗郁证颇有奇效。
作者:王轶颖 刊期: 2014年第30期
儿童预防接种能够十分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全面落实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能够很好的解决传统预防接种管理中出现的不完整性和不及时性等问题。但是,虽然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已经发展多年,但仍然缺乏一定的法律支持并且对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管理存在一定的欠缺,甚至出现某些地区的虚假接种信息,使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作者:王瑜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维持治疗的影响。方法将66例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33例)对照组(33例)。2组均采用帕罗西汀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合并认知行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4、8、12周HAMD评分和治疗前治疗后3、6、9个月自动思维问卷(ATQ)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4、8、12周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3、6、9个月ATO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抑郁剂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对维持治疗亦有明显影响。
作者:杨永春;汪正华;周海丽 刊期: 2014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