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强化管理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改善院内感染的影响

刘金晖;刘金丽

关键词:内感染, 手术室护理, 强化管理, 护理人员
摘要:目的:探讨强化管理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改善院内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38名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强化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19人,强化组工作人员接受规范化的“强化院内感染强化管理”相关系统性培训,统计两组护理人员护理工作开展后两组患者感染发生情况,分析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合格率,并针对护理相关内容对两组护理人员进行评价。结果强化组患者中1例发生医院感染,占5.26%,对照组患者中5例发生感染,占26.32%,两组医院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消毒隔离、药品及医疗器械准备、文件书写、医生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等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护理人员在相关知识考核合格率、规范操作合格率、手卫生合格率等内容考核的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可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掌握,减少感染风险,促进患者健康,对控制院内感染有着积极地推进作用。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相关文献
  • 64排螺旋CT诊断早期中心型肺癌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中心型肺癌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诊断意义,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4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早期中心型肺癌患者27例采用64排螺旋CT诊断,分析其临床表现及与手术病理结果。结果27例早期中心型肺癌患者中咳嗽26例,占96.30%;胸痛19例,占70.37%;咳痰23例,占85.19%;发热8例,占29.63%;其他15例,占55.56%。27例癌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扫描时,可发现支气管壁有明显的增厚、支气管腔内肿瘤的征象、其中12例患者存在支气管腔阻塞或支气管腔狭窄,2例患者见支气管远端由于阻塞形成粘液栓塞,病灶周围淋巴结肿大以及肺门淋巴结显著肿大。27例早期中心型肺癌患者经64排螺旋CT扫描后,显示支气管腔异常24例(88.89%)、肺炎14例(51.85%)、支气管壁异常22例(81.48%);手术病理诊断显示支气管腔异常25例(92.59%)、肺炎16例(59.26%)、支气管壁异常23例(85.19%)。两种诊断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64排螺旋CT对早期中心型肺癌患者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但需结合临床特点联合其他诊断方法降低误诊和漏诊。

    作者:蒋龙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68例

    目的:探索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方法新生儿黄疸患儿68例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34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是采用组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茵栀黄口服液。观察患儿黄疸消退时间,以及治疗过程中的症状,测量治疗前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DBIL)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胆红素日均下降(43.8±11.5)μmol/L,平均4d左右降至正常水平;对照组为(29.4±12.9)μmol/L,平均6 d左右降至正常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黄疸的患儿进行治疗采用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采用蓝光照射的疗效。

    作者:满丽娜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前列地尔联合川芎嗪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川芎嗪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25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疗效评定。结果出院前对两组患者急性治疗效果评估,试验组基本治愈、显著显效、有效分别为10(40%)、12(48%)、2(8%)有效率为88%,对照组基本治愈、显著显效、有效分别为8(32%)、12(48%)、3(12%),有效率为80%,试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出院1个月后随访评估神经功能缺损;SSS评分治疗前与治疗后一个月,实验组分别为(18.2±2.4)、(37.5±4.6),对照组(18.4±2.6)、(24.3±5.0),Barthel评分,治疗前和治疗后一个月,实验组分别为(39.3±2.6)、(78.8±5.4),对照组分别为(39.7±3.0)、(42.5±3.2),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川芎嗪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更好的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缺损神经功能康复的作用。

    作者:祁剑峰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护理专科生专业认同与学习适应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了解护理专科生专业认同和学习适应性的现状,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文章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对1021名在校的护理专科生发放标准化调查问卷,将收回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掌握了护理专科生专业认同及学习适应性的现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论护理专科生专业认同属于一般水平,学习适应性较高,但均有一定的可提升空间,学生的专业认同与学习适应性呈正相关,即专业认同水平越高,学习适应性越强。

    作者:刘印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药械组合产品分类及管理策略研究

    本文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国药械组合产品的分类和市场应用现状及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实现患者使用安全、合理与经济性的角度,提出一系列管理策略。为药械组合产品的有效监管提供参考。

    作者:华小黎;陈东生;廖婧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160例老年大肠癌外科治疗回顾分析

    目的:总结老年大肠癌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为改善老年大肠癌患者的外科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老年大肠癌患者治疗经过和治疗结局,总结老年大肠癌患者外科治疗经验。结果本组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28例,并发症发生率17.5%。其中:肺部感染10例(6.25%),切口感染8例(5.00%),切口裂开3例(1.87%),吻合口瘘2例(1.25%),肠梗阻2例(1.25%),心肌梗死2例(1.25%),脑梗死1例(0.63%)。围手术期死亡2例(1.25%),1例死于心肌梗死(0.63%),1例死于脑梗死(0.63%)。患者随访3个月~6年,1、3、5年存活例数122例,107例和83例,存活率分别为76.25%、66.88%、51.88%。结论老年大肠癌患者行手术外科治疗时,需要尽量准确评估病情,制定个性化方案。手术宜根治性手术,预防梗阻。术后及时回访对于改善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强;李井野;况立革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吲达帕胺缓释片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研究

    目的: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吲达帕胺缓释片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12年11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68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和吲达帕胺缓释片,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6周后,观察两组的血压、硝酸甘油片用量、血脂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降压总有效率85.0%明显大于对照组的71.4%,χ2=5.40,P=0.020<0.05;治疗组的硝酸甘油片用量减少总有效率87.5%明显大于对照组的50.0%,χ2=32.73,P=0.000<0.05;治疗后治疗组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脂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高密度脂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0%与对照组的7.1%无明显差异,χ2=0.40,P=0.53>0.05。结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吲达帕胺缓释片进行治疗临床疗效良好,能有效控制病情,值得临床更广泛推广与应用。

    作者:许玲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消毒供应室的管理与作用

    随着医院诊疗患者人数、病情的复杂性程度提升,规范医院的消毒供应室管理制度、创新消毒室工作的方法等,是实现消毒供应室控制医院感染作用的基础。本文就规范医院消毒供应室的管理,发挥消毒供应室控制医院感染功能进行了概述。在分析现有医院消毒供应室的现有工作制度、人员等管理基础上,就做好医院消毒供应室人员的培训、功能区域的合理划分、消毒供应室制度的制订与落实等进行了探讨。

    作者:傅蓉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干扰素联合病毒唑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干扰素联合病毒唑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2年5月-2013年6月收治的1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病历资料,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0例,对照组中的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取单用干扰素治疗,治疗组中的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取干扰素联合病毒唑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的改善程度、生化应答率、病毒应答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率为78%,病毒应答率为45%,生化应答率为72%。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率为78%,病毒应答率为45%,生化应答率为72%,两组间治疗之后的临床症状改善率、病毒应答率以及生化应答率进行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持续应答率为17%,治疗组持续应答率为46%,两组间的持续应答率进行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干扰素联合病毒唑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尤为显著,不仅仅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治疗疗效增强,同时又有着良好的耐受性,有着一定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潘慧;吴美英;魏侠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经阴道和经腹超声早期诊断异位妊娠价值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和经腹部超声早期诊断异位妊娠早期临床价值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科2013年2月-2014年5月收治异位妊娠患者165例经阴道和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学资料,比较两种超声检查方式临床诊断符合率,胚芽、卵黄囊、胎心、附件区包块、子宫内假孕囊及盆腔积液等超声影像学阳性特征检出率等。结果入选患者经阴道和经腹超声临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2.73%(120/165),93.94%(155/165);经阴道超声异位妊娠临床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经腹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选患者经阴道超声异位妊娠胚芽、卵黄囊、胎心、附件区包块、子宫内假孕囊及盆腔积液等超声影像学阳性特征检出率分别为21.21%,61.21%,32.73%,96.67%,19.39%,95.15%;入选患者经腹超声异位妊娠胚芽、卵黄囊、胎心、附件区包块、子宫内假孕囊及盆腔积液等超声影像学阳性特征检出率分别为4.24%,16.97%,8.48%,80.61%,2.42%,58.79%;经阴道超声异位妊娠影像学阳性特征检出率均显著高于经腹部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早期诊断异位妊娠临床符合率和影像学阳性特征检出率均优于经腹超声,可作为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加以推广。

    作者:徐丹凤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中医“阴阳”的核心理论是细胞代谢

    中医的“阴阳”是一门哲学术语,是一种方法论。中医能治好病决非偶然,中医治病的科学性,就在于通过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活血化瘀”来净化人体的血液,让人体的组织细胞浸浴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中,与周边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吸收营养,排出废物,从而组织细胞逐步地来调整和修复自身的功能及时空代谢,使疾病渐渐消失。中医“阴阳”的核心理论是细胞代谢这一命题成立,那么,中医就具有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作者:戴元涛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骨化三醇冲击治疗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目的:采用骨化三醇口服冲击治疗继发性甲旁亢患者,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38例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骨化三醇0.25ug qn)和治疗组(骨化三醇2.0ug biw)各19例,两组患者均禁服钙制剂,予钙浓度1.5 mmol/L的碳酸氢盐透析液进行血液透析及相关治疗,对照组骨化三醇常规量口服,治疗组骨化三醇冲击量口服,连续治疗12周,对比两组患者血清钙、磷和甲状旁腺激素指标和不良反应的差异性。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血钙、磷、钙磷乘积无明显变化(P>0.05),甲状旁腺激素在治疗后由(736.63±152.38)降至(714.36±172.55),呈轻度下降,但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与自身治疗前比较血钙、血磷、钙磷乘积无显著变化(P>0.05),而甲状旁腺激素由(713.37±154.33) pg/mL降至(321.45±98.72) pg/mL,呈明显下降(P<0.01)。结论采用骨化三醇冲击治疗,能有效控制尿毒症继发性甲旁亢,并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潘海清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强化肠道护理对结肠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强化肠道护理对结肠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探究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6月我科收治的100例确诊为结肠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强化肠道护理措施,观察其治疗效果和病程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周后,大部分病例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腹泻腹痛等症状缓解,其中观察组有效率96%,高于对照组64%,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转阴率(60.00%)明显高于对照组(30.00%)。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2.85±2.25) d,观察组平均为(7.53±1.36) d,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强化肠道护理对结肠炎的效果比常规的治疗方案更加有效,并且可以缩短病程,及时治愈,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王美霞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ABCD2评分结合头颈CTA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近期脑梗死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头颈CTA联合ABCD2评分对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近期脑梗死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根据ABCD2评分将92例患者按危险性分组,观察各组脑梗死发生概率。应用CTA对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进行评估,按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将其分组,探讨脑血管狭窄程度与患者脑梗死发生概率之间的关系。结果ABCD2评分越高短期脑梗死发生率越高(P<0.05)。与狭窄超过50%组相比,狭窄不足50%组7 d内卒中及脑梗死发生率更低(P<0.01)。结论 ABCD2评分对预测脑梗死发生概率具有重要意义。合并中度或重度脑血管狭窄TIA患者并发脑梗死的概率更高。

    作者:郭福东;赵伟丽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威海市市政管网末梢水三卤甲烷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威海市市区饮用水三卤甲烷的含量水平。方法选取威海市区的10个管网末梢水采样点作为监测对象,检测饮用水三卤甲烷( THMs)、pH值、游离余氯。结果所有水样均检出了三卤甲烷,合格率为100%。夏季水样中三氯甲烷的含量明显高于冬季;所有水样的pH值,冬季明显高于夏季;游离余氯合格率为78.00%。结论威海市市政管网末梢水三卤甲烷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供水单位应在保证三卤甲烷指标合格的情况下,加强消毒剂的投入,保障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作者:籍继颖;李作宁;姜兆刚;闫兆凤;丁美珠;于京平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93例热毒宁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在临床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分析其原因,总结经验指导临床安全用药。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儿科收治的应用热毒宁注射液的93例病例,统计分析用药的不良反应。结果在热毒宁注射液的临床应用中,其不良反应的发生可能与很多因素相关,其中可能包括:年龄、联合用药、用药时间及累及的器官等因素。结论在临床治疗当中,应密切监测热毒宁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合理规范临床用药,降低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张玉梅;宁慧雪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525例高危孕产妇管理与分析

    目的:进一步提高高危孕产妇的管理水平,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3年间在本市内系统管理的525例高危孕产妇的干预情况及干预效果。结果本市高危妊娠发生率为35.14%,高危因素按发病率高低依次为有剖宫产史、年龄≥35岁、妊娠合并糖尿病、臀位、贫血等。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对高危孕产妇科学、规范管理,给予佳的保健服务,是保证良好的妊娠结局的好方法。

    作者:金美玉;金京花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消毒供应中心的信息化管理

    目的:关于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信息化管理情况。方法采用条形码技术,给每一个手术器械包唯一条形码标识,从而到达预警、监控、安全、追溯的效果。结果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信息化管理后,定岗定位、实时监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工作质量的标准也越来越严格,服务大众的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结论随着网络的发展,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医院各科室的重点,传统的消毒供应中心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医院的需求,改变传统,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管理有效地提高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势在必行。

    作者:陈艳;谭思源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讨论中药炮制辅料-醋的管理现状

    中药炮制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值得继承和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由于客观发展的局限性,中药炮制发展空间受到很大限制,笔者通过探索食醋的市场现状、炮制用辅料醋现状、提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

    作者:苏彪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种植义齿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及评价

    目的:分析种植义齿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诊治的种植义齿行口腔修复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抛硬币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口腔修复方式,试验组患者采用义齿种植,对两组患者的基牙出血指数变化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中有18例表示非常满意,10例满意,2例不满意,总满意率为93.33%;对照组中有12例表示非常满意,11例满意,7例不满意,总满意率为76.67%,试验组患者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基牙出血指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后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且试验组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种植义齿在口腔修复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能有效促进基牙出血指数改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王雨新 刊期: 2014年第30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